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说历朝十大冤案-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又命令他到前屯安置失业的辽人。袁崇焕当晚就带两个随从连夜穿过虎豹出没的丛林,四更时到达前屯卫,兵民无不骇然惊服,送他一个“铁胆”的外号。王在晋对袁崇焕十分倚重,提拔他为宁前兵备佥事。但袁崇焕却看不起王在晋,认为他没有远大的谋略,不完全服从王在晋的命令。到王在晋提出在关外不远的八里铺修筑重城时,袁崇焕认为这种做法不策略,应该在宁远筑城。两人意见相左,争论十分激烈。袁崇焕见难以说服王在晋,就越级向首辅叶向高报告。这在官场里实在是大忌。
  
袁崇焕案 一(3)
叶向高难以决定,委派兵部尚书孙承宗行边考察。孙承宗(1563~1638),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是该科的榜眼,才华横溢又晓畅军事,被破格提拔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能入阁是由东林党领袖、御史左光斗推荐的,但他又能在东林党和阉党之间保持相对中立,被视为东林党的温和派。是年六月,孙承宗抵达山海关考察后,认为袁崇焕所见极是,与王在晋辩驳,王在晋始终坚持己见。孙承宗只好暂返北京,面奏天启帝弹劾王在晋“笔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天启帝免去王在晋的职务,由孙承宗为督师,统领辽东军事。
  孙承宗到任后,进行了一系列力度很大的人事变动,重用袁崇焕,着力修筑宁远城。
  宁远位于山海关外200里,在锦州和山海关之间,扼辽西走廊咽喉。明前中期,关外的军事重地为广宁,广宁、辽阳失陷后,宁远就处于前线位置,背后即是山海关,战略位置大为凸显。孙承宗、袁崇焕派游击祖大寿兴工营筑,到天启四年完工,整座城池“高三丈二尺,雉高六尺,址广三丈,上二丈四尺”,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关外重镇。远近难民纷纷涌入,人口大增,使宁远城成为远近闻名的乐土。同时,袁崇焕又在周围先后筑城数十座,练兵十余万,造甲百万,屯田五千顷。明朝的东北国防线向北推移了200多里。袁崇焕也因功劳被提拔为兵备副使。孙承宗对他极为赏识,委任甚专。天启四年(1624年),袁父病故。按传统,儿子应丁忧即守丧三年,袁崇焕屡次上奏回家守制,但朝廷以边关正急,命他素服办公。这种应该守丧而被迫放弃的情形,称为“夺情”。
  袁崇焕在孙承宗的支持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从天启二年到天启五年,短短三四年时间,使局势大为改观。随后他又派兵屯驻锦州、松山等要地,把边境又往北推进了200余里。后金见明军稳扎稳打,无机可乘,兼忙于整顿内部,四年间很少侵犯。
  而此时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斗争日益炽热。熊廷弼被弃市,杨涟、高攀龙、左光斗等东林人士被扫除殆尽。孙承宗也遭到弹劾,最后迫于压力不得不辞职。魏忠贤趁机派其党羽、兵部尚书高第出任经略。
  高第,字登之,滦州(今属山西)人,万历十七年(1589年)进士,不但毫无方略,且胆小如鼠,以谄媚阉党得任兵部尚书,得知被任命为经略,吓得直哭。他认为关外肯定守不住,主张“各率重兵驻关,共图防守之策”,下令放弃关外所有城池,全线撤退到关内。袁崇焕见多年心血要毁于一旦,极力驳斥,说兵法有进有退,一退则锦州、宁远动摇,山海关就毫无保障,直接置于前锋,而且主动退守是示弱于敌,不战自溃。高第不顾这些,强令关外诸城守兵撤退。袁崇焕性格倔犟,抗命道:“宁前道当与宁(远)、前(屯卫)为存亡,如撤宁、前兵,宁前道必不入,独卧孤城,以当虏耳!”高第也拿他无法,只得尽撤其他城镇守兵,只留宁远、前屯卫两城。一时间,米粟辎重被弃者数十万计,难民哭声震天,死者塞道。袁崇焕见此,便请求回家守制,未获批准。没过多久,朝廷提拔他为按察使。

()免费TXT小说下载
  这样,广阔的关外仅余两座孤城屹立。但谁也没想到,袁崇焕竟靠这两座孤城顶住了气势汹汹的后金军。
  
袁崇焕案 二(1)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辽北地区天寒地冻,努尔哈赤见高第庸懦无能,便统兵13万,号称20万,西渡辽河,直扑宁远。二十三日,后金军抵达宁远城下。
  当时,宁远守军不足两万,双方实力悬殊。消息传来,经略高第惊慌失措,吓得屁滚尿流,封闭关门,龟缩不动,绝不救援。京师大臣也知道宁远凶多吉少,兵部尚书王永光连连嗟叹。袁崇焕却慷慨激昂,写下血书:“区区宁远,中国存亡系之,失此不守,数年后吾族皆左衽矣。”激励将士誓死守城,同时将城外居民撤入城内,坚壁清野,又设重金悬赏奖励勇士,初步稳定了军心民心。
  二十四日,努尔哈赤派人劝降,被袁崇焕骂回,遂开始攻城。后金军善于骑射野战,来势凶猛。袁崇焕待敌兵迫近,下令发射刚刚引进的西洋巨炮,又用石头火木向敌军猛砸。后金兵死伤甚重,努尔哈赤也被炮火余力击伤。后金兵连攻三日,袁崇焕率军民死守,战斗异常惨烈。战火中袁崇焕肩臂受伤,鲜血染红了战袍。将士劝他下城,他撕下战袍裹住伤口,继续指挥。此时正值严冬,袁崇焕的胳膊与血染的战袍被冻粘在一起。将士们见主帅誓死抗敌,争死效命,血战三天三夜,杀得金兵尸横遍野。努尔哈赤见力攻不下,最终不得不下令退兵。袁崇焕守卫宁远取得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胜利。这就是有名的“宁远大捷”。
  努尔哈赤自25岁起兵以来,至今四十余年,大小数百战,战无不克,攻无不胜,而且多是以少胜多,令明军闻风丧胆。如今,攻打一个孤城宁远竟毫无办法,而且损失惨重,愤恚不已,退兵途中劫掠了明军的一个粮草重地觉华岛,将守岛的几千名兵将屠杀殆尽,又焚烧了十万石粮草,以泄败兵之恨。尽管如此,努尔哈赤依然郁郁寡欢,又兼患上了痈疽病症,是年八月还没回到沈阳就一命呜呼了,时年68岁。宁远之战是努尔哈赤一生中惟一的一次大败仗。后来,清朝人在修《明史》谈到此次战役时说:“我大清兵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议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袁崇焕指挥的宁远大捷,打破了后金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关外筑城防守策略的正确性得到验证,极大振奋了明末低迷的官心、军心、民心。消息传到北京,举朝振奋,论定功次。高第因坐守不援被免职,由王之臣代替高第出任辽东经略,升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
  当时,魏忠贤势焰日炽,把握朝政,不少大臣趋炎附势,蝇营狗苟,阉党大盛。魏忠贤派两名亲信太监刘应坤、纪用镇守山海关。袁崇焕极力反对却毫无作用。
  王之臣经略辽东后,袁崇焕又与他在人事安排和职权划分上产生了意见冲突。朝廷为调和两者关系,只得将辽东防务划分为二:关内由王之臣负责,关外由袁崇焕负责。这种简单的做法不仅没有调和好两人的关系,反而事与愿违,双方对此都不甚满意:袁崇焕认为这是对他的不信任和猜忌,而王之臣职任辽东经略,有权节制关内外兵事,现在却只负责关内,权力小了一半。一时间,廷内不少大臣认为袁崇焕居功自傲,不服节制,弹劾的奏折和言论日渐增多。袁崇焕性情耿直,即上疏申辩:“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著,罪不大则功不成,谤书盈箧,毁言日至,从古已然,惟圣明与廷臣始终之。”他认为自己之所以被弹劾攻击,是因为功劳太显。尽管他说的不无道理,但此时上疏申辩在外人看来很有些自视甚高甚至要挟的意思。天启七年(1627年),朝廷怕两人失和对备战不利,将王之臣召回京师,由袁崇焕一人节制关内外军事。
  努尔哈赤死后,其第八子皇太极继位。此时,满洲正处于内困外乏的忧患时期,他们作为游牧民族,生产力低下,又急剧扩军,不仅导致百姓生活难以满足,军需补给也很困难。皇太极的皇位来之不易,还很不稳固,要笼络、震慑其他贝勒,巩固自己的位子。基于这许多方面的考虑,皇太极需要一定的喘息时机,既无力也不想在此时与庞大的明朝大动干戈。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袁崇焕案 二(2)
在明朝,北部边境线被高第撤退后,仅余宁远、前屯卫两城。袁崇焕深知,与善于骑射的女真族作战必须训练一支野战军,而练兵、屯田、造械、修筑锦州宁远防线等等都需时日,也渴盼后金这一时期不发动攻势。双方都需要一段的休战时间,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和谈的念头。
  得知努尔哈赤死讯后,袁崇焕立即奏报朝廷。并经请准,派遣人员,前往沈阳进行吊丧,兼贺新汗皇太极继位;同时打探后金内部的虚实。这是明朝官员自辽事以来第一次到后金进行政治活动,皇太极也显得颇为友好,殷勤接待并派使回谢,献上人参、貂皮等礼物,并附上了文书。袁崇焕见来书封面题写“大明”、“大金”字样并列,认为后金桀骜自大,有损大明国朝尊严,没有拆封就直接让来使带回,也没有复信。
  当时,满洲还没有吞明的野心和胆量,女真人口不到80万,土地也就10万平方公里,而明朝人口近1亿,国土350多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有几个附属国。两国实力悬殊。双方的议和各有自己的目的:皇太极是要明朝承认自己现有的疆域,能和明朝自由贸易,发展经济,壮大实力;袁崇焕则是想借议和重整力量,一举荡平满洲,收复全部辽东失地,重现大明帝国的辉煌。
  正在双方积极准备谈判的时候,皇太极竟出其不意地出兵朝鲜,并攻击据守皮岛的明朝守将毛文龙。朝鲜作为明朝的附属国,一直向明朝进贡并听从明朝调遣,明朝负责保护其不受日本侵略。辽事以来,朝鲜在后方给后金军极大牵制,使其不敢大肆攻明。后金对朝鲜觊觎已久,使之屈服不仅可以得到其丰富的物产,更可以解除进攻明朝的后顾之忧。此时袁崇焕正忙着修建锦州城池,构筑锦州、宁远防线,得报急派兵增援。而援兵未到,朝鲜已经抵挡不住,投降了后金。
  袁崇焕开始议和的时候,明廷并不知道。及至奏报上呈,皇帝下圣旨准许了议和,但后来又认为这种做法不策略,接连下旨禁止。袁崇焕要借议和收复故土,更加极力坚持议和。此时,就有科道官说朝鲜和毛文龙被攻打,是议和所致。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出兵南下,直抵宁远的外围要塞锦州,把锦州四面包围了起来。守卫锦州的是山海关总兵官赵率教和太监纪用,势单力薄,就用求和作缓兵之计等待援兵。袁崇焕派祖大寿带4000精锐骑兵从宁远出发,准备从敌后袭击,不料却被截回。双方议和未成,后金兵大举攻打锦州,赵率教带兵死守,从五月十一日到###,血战30余场,毫不退缩。皇太极见攻锦州不胜,就于二十八日分大部兵力去攻宁远。袁崇焕兵力较上次已大为增长,此次不仅仅是防守炮轰,也出城与后金兵野战厮杀。原来曾与袁崇焕有过节的大将满桂也奋力拼杀,身中数箭不下火线。战斗异常残酷,金兵伤亡惨重,城下尸积如山,不得已放弃宁远,又转攻锦州。锦州将士奋力抵抗,后金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