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试探贾诩是否真的神机妙算,马超故意问道:“讨董联盟已然解散、关东诸侯相互倾轧不已。而唯一的讨董名将孙坚也与袁术一起攻打豫州,再无讨伐董卓的意向。如此说来,董卓当高枕无忧矣,何来灭亡之说?”
贾诩定定看着马超,眼神当中有一种说不明的意味,看得马超也有些神情惴惴,最后无奈摊了摊手说道:“好吧,某也觉得董卓像是秋后的蚂蚱,但某却不知,贾先生为何会断定董卓必死?”
“哼,萧墙之祸,岂能如防堤?”贾诩收回了目光,但样子还是有些心有不甘,看马超丝毫没解释的意思后,便继续说道:“火烧洛阳,不仅烧掉了士族最后的希望,也烧掉了董卓的气数!”
马超知道,贾诩说得这件事,是前些日子,孙坚攻陷之前,董卓迁都时的暴行。
史载董卓迁都长安、火烧洛阳的情况是:车驾西迁,董卓收诸富室,以罪恶诛之,没入其财物,死者不可胜计;悉驱徒其余民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自留屯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室屋荡尽,无复鸡犬。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火烧洛阳,把洛阳变成废墟。对于董卓来说,可能是董卓觉得宁肯自己守不住洛阳也不能留给关东群雄,但从关东群雄的力量来看,他们是打不过董卓的,自然无法攻陷洛阳。董卓这么做,既背了残暴的罪名又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而且,在宦官被尽诛之后,京师洛阳的“富室”应多是士人之家,董卓诛杀“富室”其实就是对朝廷的士人势力从根本上的打击;不顾百姓死活,迁洛阳之民于长安,是彻底断绝朝中士人势力谋反的根基;这是董卓对士人集团的报复措施之一。
而董卓的这一做法,犹嫌不够表明自己与士人集团决裂的态度,还杀了袁绍的叔父太傅袁隗、太仆袁基及其家族以报复袁绍的起兵讨伐。
如此一来,董卓前期所有的努力,全都化为了乌有。原先武人士族化的趋势,一下又变成了武人羌胡化的做法,使得士族中人对董卓是恨之入骨。
一个人受骗之后,容易走向相反的方面,对于长期在边关受“弱肉强食”思想影响的董卓来说更是如此。他的转变,是因为他发觉自己上了士人的当,那些士人,将自己的一片心意当成了狼心狗肺!
董卓作为地方武人专擅朝政,在东汉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前期董卓因此也如履薄冰,虽然拥有强兵但仍然对士人百般讨好,象解除东汉末年对士人的“党锢之祸”,启用士人担任朝廷重臣等措施无一不是对士人妥协的表现。
但士人根本不买他的账,他们不能接受武人专政的现实,因此对董卓的武人专政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袁绍策划的士人群雄起兵讨董卓即是其中的一个尖锐表现。
之后发觉受骗的董卓,于是决意摧毁朝廷士人反对他的根基,同时对朝廷士人勾结外兵反对他的统治进行报复。他所做的一切,与其说是残暴弱智,不如说是无能志短。
士人之所以强于武人,并不是说士人的势力就是强过武人的势力。而是因为士人有坚定的政治思想以及不断为之奋斗的决心。从内在来说,士人有绵绵不断的气节和意念;从外在说,士人又有盘根错节的关系以及逐渐掌握起的武装力量。
而董卓的覆灭,显然没有死在武装起义上面。而贾诩断定的萧墙之祸,就是说董卓可能会死于长安朝廷内部士人的阴谋。
董卓绝了所有士人的政治理念,这一做法,不仅没有使得士人对董卓的报复停止,反而陷入更加激烈的矛盾当中。只不过,这种矛盾,是隐藏在风平浪静之下的。
思想至此,马超已经完全明白了贾诩的意思。而贾诩结合自己的分析推测,就为马超安排好了今后的方向。甚至,还拿马超的婚姻作为了最快捷的发展手段
“老狐狸啊,幸亏你不是我的敌人,若如此,我定然死于你之手。”马超叹了一口气,对于贾诩的才能,算是彻底心服口服了:“不过,纵然如此,某也不必娶下韩英吧?你可知,韩遂与马家,目前可是生死之敌。”
“生死之敌?哼,世间万物万事,莫不以‘利’当先,韩遂如此心机深沉之人,此时怎能还会与马家为敌?”贾诩眯了眯眼,甚至有些好笑的说道:“若是某猜得不错,韩遂此次前来,说不定已经准备好嫁妆!”
“不会吧?韩遂能会这么做?”马超心里很打鼓,可同时他也知道,从贾诩口中说出话,可要比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准多了
第122章 虱多不痒 债多不愁()
“这些,某会考虑的。”马超叹了一口气,只觉这次来找贾诩,实在有些不该来。不过,尽早知晓这些,自己心中也早些有准备。而贾诩的意思,恐怕也是如此。
不过,贾诩即便再聪明,也料想不到还有两年的时间,董卓才会进棺材。若是自己在两年内完全占据凉州,控兵十万,有了与董卓抗衡的实力。届时,纵然韩遂未除,也不见得非用联姻的方式来保障马家的利益。
所以,谈话到此,又回到了原点:“贾狐狸,现在某已经攻下了新平郡,并且”
贾诩并不知道马超与游楚的赌约之事,也因此,贾诩才会提到与韩遂联姻的策略。而待马超说出自己同时也拿到了北地郡之后,贾诩的眼睛就又眯了起来:“新平、北地两郡与东羌部落毗邻,少主如今一举拿下此二郡,基本上便实现了大方针当中‘与羌为善’的初步目标。若然如此发展下去,恐也不用掣肘于董卓。”
“然父亲的职责仅是镇抚一方,却未有节制一方的权利。如今拿下了新平、北地两郡,恐怕也是为董卓做嫁衣裳,如此结果,并不是某想要看到的,由此,某才星夜赶回扶风。请你这只老狐狸来给拿个主意。”说道这里,马超心中总算轻松了一些。至少,听贾诩的意思,也不是非要娶韩英不可的。
马超对韩英,其实是并没有任何反感的。事实上,马超对于那位英姿飒爽且有大漠娇蛮的美女也是挺上心的。不过,这位崇尚那啥自由恋爱的穿越者,对于贾诩的那种政治包办婚姻,还有些不适应而已。所以,此时又想到自己可能错过了那位美女,心里竟又有一丝丝的失落。
‘男人啊男人,纵然是在沙场上浴血如沐、视死如归的虎将,也是难逃这儿女情事’马超在心中暗暗鄙视了一下自己,同时竖起耳朵,听取贾诩的解答来转移这方面的臆想。
“董卓目前丝毫无进取之意,一心只想永享荣华,对于既得的权势,更是不愿放手。由此,他对雍凉二州的态度,已然与当初不同,不可能坐视马家抑或是韩遂独大,定然会想方设法挑起两家的纷争。”贾诩皱了皱眉,仔细想了想之后,才再度说道:“新平、北地两郡之事,应暂且不欲让董卓知晓,马家只可在暗中操纵。待日后韩遂取得其他郡县后,或许可令董卓给予主公权力”
“不行,你也知晓,某的一些政策权益,非是光明正大推行不可。若是暗中操纵,还不若没有这两郡!”马超也皱了皱那好看的眉毛,对于贾诩的这个建议,他是万分不能答应的。
贾诩终于认真凝重了一次,站起身来,在那简陋的小屋里来回踱步,似乎在想着什么办法。而马超也第一次开始绝望了:贾诩是人,他不是神。当初自己没有同贾诩沟通好,导致现在如此,不是贾诩的错。而是他自己这个领导的责任。
假如说马超之前没有听贾诩说董卓之事,那暗中操纵新平、北地两郡,也是不错的选择。贾诩之所以未在马超出兵新平郡之时提出反对意见,恐怕也就是打得这个主意。而现在,马超欲迫使董卓给予马家光明正大节制这两郡的权力,实在有些强贾诩所难了。
“少主若是想如此这般,非是不可能。但若是用此计,则可能导致马家提前进入那些汉末群雄的眼光内,对马家的暗中发展有些不妙。”贾诩思考了一会儿之后,最终还是安静的做了回去,等待着马超的选择。
“无妨,现在已经不是闷声发大财的时机了。马家毕竟地处凉州这荒芜之所,众诸侯纵然知晓马家,亦不会对马家动手。董卓虽然忌惮,但如先生所言,董卓日后比遭横祸,某等只要小心应对,也不见得便遭了董卓的算计。”马超实在对贾诩太过崇拜了,这样的困境,居然还能想出法子?实在不愧老狐狸的绰号!
“何况,马家只在雍凉二州有名,对于马家的发展也极为不利。”马超思考一下之后,继续说道:“名望这个东西,马家也该拾掇起来了。莫要忘了,这汉朝天下,毕竟是士人为主流,而名望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对于马家的发展,却也不可估量!”
“然,少主所言有理。”贾诩点了点头,不禁也对这少年的胸襟气魄折服,缓缓说道:“如此,少主可即刻与东羌部落联系,摆出一副大举进攻汉地的姿态。而某也会暗中令人编造童谣,煊赫马家声势,蛊惑人心。随后便即刻再入长安,与少主讨下这个实实在在的差使!”
马超闻言,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稍一思索之后,便在心中直呼‘高,实在是高!’
第一,羌人大举进攻汉地,绝对会令已经开始贪图安逸的董卓震怒。因为董卓绝对不希望看到自家的后花园不稳,而同时,董卓这个时候采取的又是龟缩防线、按兵不动的策略。自然不会抽兵对凉州用兵。更何况,关东讨董联盟虽然解散,但在董卓眼中,那些关东士人大阀,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羌胡之乱,不过是疥癣之患而已。
第二,编造童谣,煊赫马家声势这一条。更是给了董卓错误的选择,由不得董卓不屈服一下。
古时候童谣是非常重要的。古时候没有报纸,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更没有互联网,因此古时候的舆论传播主要都通过这些小屁孩唱的童谣来实现。古时候的童谣都含有很丰富的政治内容,这是因为有许多别有用心的人会到街头巷尾把这些带有政治色彩的童谣教给小孩,以此制造舆论力量。而舆论力量又是什么?说浅了,那是造谣生势;说重了,那便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
如此再加上贾诩的一番入朝驳斥,暗中活动,那前有后花园动乱,非马家不能解;后又有民心所向,非马家不能当。如此这般,马超不信董卓这个屠夫能识破此等大计,即便识破,也只能狠心跳下去,再想办法秋后算账!
“老狐狸,这董卓可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二百五,若是他真的不顾凉州动乱以及民心所向,执意要派人来接收新平郡,那某等又该如何?”马超后来又想了想,董卓这货能将大汉都城都一把火给烧了,那再做点蠢到家的事儿,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听到这个后,贾诩却是没有回答,而是满含深意的笑了。
马超一愣,随即也笑了:来就来嘛,反正羌胡已经叛乱,来的是那些不上道儿的傻鸟,咱就给半路劫杀了,算在羌人头上;若来的是历史有名的能人,咱就给劫了。反正咱绑架名士的爱好已经声名在外,正所谓:虱子多了不痒、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