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吞锟鸦模耪嬲较⒛浅〈笸郎钡牟涣己蠊
以前,马超还认为,曹操本性就是多疑酷杀,现在想想,以曹操的政治智慧,会作出如此愚蠢的事情么?他不过是控制不住手下那些残暴成性的士兵,才做出了失策之举。杀父之仇,嘿嘿不得已的拙劣借口啊!!
而马家此刻,与曹操当年又是何其相似?!
再度确定了李儒毒计,是在开历史倒车,马超已经决定,自己就被打死,也不能干那种傻事。蠢不要紧,但要是蠢到连别人跌进的坑里,自己还要再往你跳一跳,试试摔得有多疼。那就不是蠢能形容了,而是货真价实的脑残
而李儒冷静了这段时间后,也想到自己那条毒计的后果,不禁叹了一口气道:“唉!!所以我说此事当在‘易’与’不易’之间,日后尾大不掉,确实不好控制”说罢,李儒退回队列当中,低头不再言语。
“公达、奉孝,”马超唤出两人名字,知晓这二人非是如蔡邕、杨修等逞口舌之快之人,开口说道:“你们二人俱是某左膀右臂,如今之事,可有对策?”
荀攸与郭嘉对视一眼,郭嘉虽然年轻一些,但不拘小节,站出身来,朗声说道:“主公,郭嘉以为,我们从一开头便错了。如今某等之事在思虑赈济灾民之事,杂乱无章,毫无头绪。却不知马家此时制度仍只是初创,还未彻底确立。例如,纵然要赈济灾民,至少,我们应该知道,马家此时有多少存粮、多少钱财、当以何部为主,何部为辅?”
最后,郭嘉来回走了几步,斩钉截铁说道:“郭嘉以为,赈济灾民一事,虽重大非常,却非迫在眉睫。而当务之急,是快速确定马家的三省六部制,由此,诸位臣工各有分工责任,无论是牵扯到任何省部,均能一一理顺!”
“好一个郭嘉!”马超欣慰抚掌,快步走下座位,来到郭嘉面前,抚背夸耀道:“一语道破马家桎枯所在,真乃子房之才也!”
随后,马超也没冷落了荀攸,开口道:“公达,不知你有何良策?”
荀攸闻言,开口道:“卑职未有奉孝如此超脱的才智,只是突然想到,百万灾民,或许会拖垮马家。但反过来讲,这百万灾民,也是来之不易的资源,若是将这些人口,迁一部分至地远人稀的雍州,则马家实力,岂不是会更上一层楼?”
“妙也!”马超这时才来了精神,同样也抓住荀攸的手,开口道:“司隶有灾,雍州却无虞。某等只是想到在长安赈济灾民,却忘了,这灾民,也是流民。若是合理安排至雍州一境,则也无需耗费在雍州搭建草棚,便可度日。”
马超本来想说‘无需耗费人力财力,去研究砖、水泥的制造,建筑可抵御地震的房屋’。但想到德阳殿人多口杂,那砖、水泥之事,还有影无边,提前透露出来,未免难以解释。毕竟,自己强硬笃定明年司隶有灾之事,已经让不少聪明人疑心重重了。若是再说出这事,恐怕自己是穿越人士之事,就不解释也得解释了。
当然,麻烦的是,这种事,解释也不见得能解释清
至此,好似忽然搬开遮住众人眼前的大山,德阳殿内的气氛登时活跃起来,众人七嘴八舌的大声商议,仿佛一时之间,都想到了不少有用的计策。然而,杨阜眉头大皱,他发现,这些计策虽然有用,却是东一棒槌、西一榔头,有的说关于赈灾之事,有的说马家制度之事,有的还说的是兵家之事他记载起来,烦乱不堪,麻烦至极。
而马超看到此景,应付起来也是吃力,不由制止了众人的商议,开口说道:“诸公此刻莫要多言,奉孝已经指出马家症结所在。所以,某决定,先解决马家迁徙长安及三生六部之事,其余要事,待这两件事解决罢了,再作商议。”
说完这句,众人应诺。马超回到正位,开口唤道:“子山,三省六部制纲领及细则,弄得如何了?”
步骘出身,向马超及官阶高过他的众位大臣施了一礼后,才开口说道:“学生日夜不敢或忘此事,三省六部制,学生已经整理出纲领纪要。至于细则,学生也整理得差不多。若是恩师急用,可遣几位能臣,快速梳理定案。学生斗胆估计,最迟三日,便可出草案。”
“甚好!”马超又夸奖了步骘的兢兢业业、严谨细致之后,环顾四周开口道:“彭羕、廖立!”
“卑职在!”两人见识了李儒、郭嘉、荀攸三人的大才,心中已被这些胸有大韬略的真正谋臣震服,再度听到马超的召命后,丝毫没有狂妄倨傲神色,恭敬跪地听命。
“着你两人,各带手下文书,辅子山整理三省六部制草案!”马超说完之后,略一思索,又补充道:“记住,三日后,我必须看到草案。若是完不成的话,你们也不用留在马家了!”
“卑职遵命!”二人见马超已经下了如此命令,心中更是压下了一块石头,只想即刻便去整理草案。
“岳丈大人,”马超自然不会放过蔡邕这个一等一的笔杆子,单独唤他,不过是给他留几分面子罢了。
“贤婿何事?”蔡邕站了出来,因身上没有任何官职,只能在此德阳殿中,与马超翁婿相称。
“岳丈大人若是无事,可否劳驾到中书省指点这三人一番?”话是这样说,但马超和蔡邕都知道,三省六部制之事,还是以步骘为主,蔡邕不过到那里帮忙罢了。
“老夫定当昼至夜归,助贤婿手下能臣完成此次彪炳后世之制。”蔡邕满口应诺,丝毫没有推辞。一来,蔡邕已渐渐感受到了马家的茁壮成长;二来,年纪越大,越有舔犊之情,马超再怎么讲,也是他女婿;三来,自从刘玥真心归了马家之后,蔡邕也如皇甫嵩、朱儁二人一般,开始认真考虑,马超是否可以成为拯救苍生、匡扶社稷之人?
尤其是,马超此时还在苦思明年司隶大灾之事——虽然蔡邕情感上不愿意接受此事,但看马超如此兴师动众的样子,也知马超绝不是吃饱了撑得——如此顾念苍生的悲天悯人心怀,无论怎么说,也是值得在座所有众人去奋斗支持的。
而他们不知道,马超肯陷入这个浩劫当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他要赔钱赚吆喝,刷声望、刷人心
第590章 九锡!()
步骘在忙得昏天黑地、不可开交编纂三省六部制的那三天,马超也没闲着,他在亲力亲为,在众臣的辅佐下,快速而条理地完成了马家迁徙长安之事。
自然,这么快速的搬迁,是按照马超的原计划,只将政府办公机构及人员迁至长安而已。可纵然如此,马超也是忙了个四脚朝天,连安抚那个可怜兮兮的伏寿都没有精力。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期间,马超又发现了自己手下的两员干臣。一位是钟繇钟元常,另一位就是那个苦心积虑想逃离长安的董昭董公仁。这两人在内政处理方面,明显比一般干员要精炼熟稔许多。两人做事,往往是不用马超交代,便自主将想到的可能性提前弥补,甚有周全思维和胆略魄力。
其中,钟繇钟元常,马超是知道的。这人曾在曹操手下治理三辅地区时,只用了三年时间,便让几经战乱、十室九空的长安三辅地区恢复了生机,流民回迁。而董昭也在历史上曾担任过洛阳令,政绩斐然,使得残破的洛阳,不足十年,便民富殷实,重现古都辉煌。
而且,这两人还不仅仅只有内政长才。其中钟繇还亲自指挥击溃匈奴单于、袁尚旧部郭援的联合叛乱,更连续打败了河东卫固的叛乱及边境地区张晟、张琰、高干等敌寇的骚扰。立下了赫赫战功;而董昭的战绩也很是不俗,他精于谋略,原被袁绍任命为参军事时,黑山军张燕以部众数万,屡犯魏郡,董昭先与之遣使往来,通交易市买,暗地以厚币结纳间谍,秘密离间黑山诸军将帅,再乘虚讨伐,于是大破黑山。两日之中,破敌文书竟然三次传至袁绍的案几。更可贵的是,董昭后期主张王道以制天下,与马超的战略思想不谋而合,让马超任用起来,十分放心。
这两日马超见两人大才,私下甚慰,觉得两人比之自己目前手下的第一内政长才张既起来,也是不遑多让。而心中对于长安、洛阳这两处古都重城的未来两位郡守,已经定了谱儿。想着如此文武双全、有谋有能的二人,只需再配上两员摧城拔寨、悍战无敌的良将,便可使长安洛阳固若金汤,自己得以安心谋划天下。
不过,就在步骘就要拿出三省六部制草案的前一天。马超却接到了暗影的一则消息,而他看了上面的内容之后,当着貂蝉和刘玥的面,便说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话:“刘协还是那个德行,还是狗改不了吃屎”
貂蝉闻言,丝毫没有动容。而刘玥,脸色也没什么变化,只是好奇问道:“夫君,究竟是何事,让你下如何论断?”
马超将手中的密函交与刘玥,微笑一声道:“刘协在长安的时候,就利用我同士族争斗。而现在到了许都,还想利用我,与曹操抗衡难道他就不想想,利用我的后果有多凄惨?”
刘玥接过密函,瞅眼望去,只见上面写的是曹操迎回了献帝之后的所为:曹操迎銮驾到许都,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赏功罚罪,并听曹操处置。曹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以荀彧为侍中尚书令,程昱为军师,戏志才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掾,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蒋济为东平相,范成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此外,这封密函当中,还隐约提到,刘协册封马超的圣旨,已在路途之中,想必即日便可到长安。而马超说刘协狗改不了吃屎之事,便是指可怜的那位前世高富帅,穿越成九五之尊后,却只能接连不断的仰人鼻息,最后还是靠着同类的威望,来稍微提一提自己身份的之事。
当皇帝当到这个份上,不得不说,也是一种悲哀了。
不过,对于这种好事儿,马超是丝毫不会拒绝的:既能看到那位同仁吃瘪,自己还能光明正大借着刘协的东风耍无赖,册封手下文臣武将,实在是爽透到心底的美事儿!
果然,下午的太阳刚刚隐去,马超就接到了圣旨。圣旨中提到,马超护卫汉朝百卿,并护送回许都之事,乃千古奇功。天子感念马超功绩,特加赐马超九锡之礼。
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九种特赐用物分别是:车马、衣服、乐、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鬯。是诸侯和臣子能享受到的最高礼遇表示,这些礼器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而更有意思的是,三国历史上,曹操被东汉授九锡,其子曹丕建立曹魏;孙权名义上降曹魏被授九锡,数年后叛离魏朝称帝建东吴;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后来其子司马炎建晋朝也就是说,受过九锡的大臣,没一个安分守己的,都是后来跳槽单飞。唯独一个名垂千古的诸葛亮,拒受九锡称王,称灭魏之后再受,倒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