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郝艺不愧是美术方面的高手,看过了小香之前绘制的草图,略微思考片刻后,精妙的画笔,在纸上如同有灵魂一般,快速用素描绘出了一张草图。虽然,这幅画已经不错了,但依然距离王启年心目中完美人设有着巨大的差距。
“这还不行啊,你并没有勾勒出真红的性格,孤傲、女王一般的性格。试想一下,冷若冰霜的女高管,在公司几乎不善于和任何人沟通,尽管,她很多建议是好的,但不被理解。面对挑衅她的下属,由于性格高傲,不屑于说服,而是选择一巴掌甩过去的那种性格……”王启年开始进一步描述。
“这样啊?我有点明白了!”郝艺点头道。
在王启年的要求下,郝艺不断进行了改动,耗费了两个小时,当修改到第七张时,已经非常接近原版《蔷薇少女》里面的真红。
小香夺过稿纸,眼睛发亮道:“库库库,这不是本宫的形象吗?从现在起,请叫我真红女王!”
王启年翻白眼道:“除非你身高降低到二头身,61。8厘米。”
“61。8厘米吗?变小、变小,变变变……”小香又在发神经,蹲在床头上,将自己抱成一团,努力的“变小”。
半晌后,小香蹲在床上,说道:“欧尼酱,小香是不是已经61。8厘米了?”
“……”王启年、郝艺两人对视一眼,都觉得这丫头果然是“中二病”晚期了。
接下来,王启年和郝艺还在继续讨论《蔷薇少女》的人设,人设的关键在于“萌”,抓住了“萌点”,才能制作出完美的人设。
而《蔷薇少女》里面的人偶的萌点,很大程度上在于身高。在人类与蔷薇少女人偶身高对比时,产生各种萌点。如若不是身高差距产生萌点,《蔷薇少女》只能算一部普通的作品。
王启年不断推销兜售自己的创意,什么叫做萌点,什么叫做反差萌。蔷薇少女不同人偶的外观和性格设定的依据。
比如,真红身为小小的人偶,一开始不是把主角当主人,而是把主角当仆人。主角一开始也受不了真红恶劣的性格,于是两人一开始就产生了性格冲突。甚至,还出现了小小的人偶真红扇主角巴掌的霸道段子。
若是普通人类,其性格是很糟糕的。但是,小小的61。8厘米的人偶,娇弱的外表,却有着女王一般的霸道性格,却是充满了性格。
就仿佛是,一个成年人,被一个傲娇的小萝莉揍了一顿,人们不会觉得小萝莉很暴力,反而觉得萌翻了。
其他的人偶,腹黑喜欢恶作剧的翠星石,善良的苍星石。还有胆小、天真的雏莓,反派角色水银灯都各自有各自的萌点。
“所以,安心啦!《蔷薇少女》绝对是一部创意满满的作品,能被杂志录用,仅是小意思啦,我们的征途,应该是红遍世界。”王启年给小香大气。
“好!”小香显得非常有气概的说,“等到本宫成功的那一天,一定要将年哥哥收入**!”
“滚!”王启年感觉到青筋差点爆裂了。
“启年兄和小香关系真好啊!”郝艺觉得自己在旁多此一举,似乎被当做电灯泡了。
一开始,郝艺确实是被小香的可爱的外表和气质吸引。
但是,随着王启年展现出来的才华,使得郝艺的心态很快调整过来,目标转为和王启年结交。
……
在搞定了小香的漫画人设后,王启年也将精力花在了北影艺考上面了。毕竟,北影艺考决定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对于北影文学系复试,王启年懂的不太多,仅知道是放电影,写作文,类似于一些中小学组织学生包场看电影,看完写读后感差不多。
由于没有像一些世家子弟那样,做出大量的准备和训练,让他对于复试的考题,有点迷糊。
相对而言,郝艺准备的比王启年充分的多,对文学系的考试,也有所研究。
“具体是哪一部电影,这是严格保密的,即使是认识学校里面的老师,未必能提前知道考题。不过,北影校训就是‘尊师重道,薪火相传’,按照北影的传统,张艺谋、陈凯歌的电影作为考题的概率较大。”郝艺侃侃而言说道,“猜题什么的,与其浪费时间胡乱看电影,还不如看张艺谋和陈凯歌的!”
王启年闻言深以为然,挑一些文艺色彩比较浓厚的《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用小香家里的录像机去看。
换做是一些摄影、导演系的,时间充裕的话,看电影会不断的拉片。
所谓“拉片”,就是一格一的看,反复的倒带,对于每一个镜头,都进行反复解读和研究。把每个镜头的内容、场面调度、运镜方式、景别、剪辑、声音、画面、节奏、表演、机位等都纪录下来,然后,反反复复的研究,彻底吃透、读懂这些电影语言。
很多新导演出道的作品,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通过拉片,吃透一部或几部经典作品,通过模仿,来让自己的电影更容易获得市场认同。
比如,宁浩o6年成名之作《疯狂的石头》,其直言不讳是表示,是模仿了英国导演盖伊·里奇的名作《两杆大烟枪》。这部电影,宁浩学生时代就反复的拉片研究,在2ooo年时,已经产生模仿这种风格的念头。后来,真的模仿了,就一炮而红。
由此可见,拉片研究是所有电影工作者一生中最重要的功课,就像文学爱好者多研究文豪的经典作品一般。选择一个能让自己受益终生的经典作品进行拉片研究,也许,很快就能让自己奠定成为大导演的根基。
文学系的主要的方向是理论研究,或是剧本创作,但若是入学后,科班学习电影理论,那么拉片研究也是必修课。
为了考试着想,王启年选择将《霸王别姬》、《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
看完一部后,闭目养神一下,或是外出活动一下,让眼睛休息一番。除此之外,王启年也随手写了一点观影的纪录,随便写一点,其实也是打一些腹稿。
虽然时间有限,不可能做到拉片研究,但王启年也是反反复复看了三遍以上,使得电影里面的剧情,已经像刻在他脑海中一般。
之后,王启年开始思考,如果遇到考题是自己看过的电影,该如何去写文章。若是考题非自己看过的这些电影,应该怎么应该。
以至于。这两天下来,王启年被电影充满,就算是睡觉时候,满脑子里面也在想着电影镜头和文章……
……
ps:幼苗求点支持,收藏和推荐票,多多益善啊。
手机: 电脑:
第五章 复试()
重生之娱乐鬼才;第五章 复试
1997年2月13号,文学系的复试正式开始,一大早,王启年起的很早,早早就到了考场上。濠奿榛尚
复试参加考试的考生已经很少,只有2oo人。大家集中在一个放映室中考试,而不像初试那样分散在多个考场。
王启年环顾周围考生,心中暗想道,复试之后,有几人能进入三试?
上午八点半,考试正式开始。
监考老师发放考试卷,考题是——影片分析与写作,影片《秋菊打官司》。考生自由发挥,围绕这部电影写作文,题材不限,篇幅也不限。
等到电影开始放映后,众多考生表情各异。
有的人和王启年一样,看过这部电影自是面带欣喜,但大多数考生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就显得有点紧张或沮丧了。
目测,大约只有三成的考生,充满自信,应该是看过了这部电影。
王启年显然就是提前看过这部电影的有准备考生之一。
电影还没放完,王启年就开始奋笔疾书:
“……总的来说,《秋菊打官司》是一部张艺谋导演又一部拍给外国人看的中国电影。
为什么说,‘又’一部呢?因为,这种拿奖电影,在我眼里已经严重的套路化和公式化,只要你按照‘公式’去拍,有一定水平的中国导演,迎合了这一部分特定评委和观众的审美,拿奖是很容易的。
据我分析,我国不少电影在海外拿奖的共同特征是——中国导演拍摄,用于抹黑中国的作品,就特别容易拿奖……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除了描绘中国一些落后面貌,抹黑中国的效果之外,《秋菊打官司》还是一部好电影!”
王启年咬着笔杆子,知道电影开头把一些海外拿奖电影的潜规则黑一遍,并不是目的,仅是为了亮剑,让考官知道自己对电影行业是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
后面的文字,应该对张艺谋的电影捧一捧,毕竟,张艺谋是北影的一块招牌。若是把张艺谋批的一钱不值,等于是打北影的脸。这样的学生再有才华,北影也不会收的。
“……《秋菊打官司》里面生动描写了中国**十年代初的社会风貌,通过电影可以客观了解改革开放初的一些社会面貌,几乎是一副类似于清明上河图一般的社会全景图。只不过,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古代大城市,《秋菊》描绘一个乡村和小县城。通过电影主角秋菊的视觉,几乎全览9o年代初的乡村、县城的市井基层面貌……”
“不过,秋菊不断上访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中国基层还是一个人情社会,无论执法的官员还是群众,法律意识都非常淡薄。
这种描绘中国‘丑陋’的一面,有助于拿到电影奖。但对于我国整体形象是有损害的,不是一两个电影奖的荣誉,就可以弥补的了。
举个例子,韩国人拍影视作品,只会拍好的,男的帅、女的俊,各种美化、修饰过的不真实场景。要艺术没有艺术,要演技没有演技。但是,他们靠着流水线一般推出偶像,让韩流逐渐崛起,大有取代港台,成为亚洲流行风向标的架势。去过韩国之后,发现他们拍的很假,不能体现真正的韩国。但是,他们这种吹嘘、粉饰,是有着巨大经济利益的。
韩流的影视作品在海外播放,会让外国粉丝对韩国产生正面好感的形象,进而成为韩国的消费品的软广告。服装、化妆品、家具、手机、电视、汽车等等众多产品,因此而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好莱坞同样是在电影里面美化美国的科技和现代化,因此,他们的电影并不是仅仅是文化影响力,也增加了国家产品综合的影响力。
限于考试时间和文章篇幅,关于电影市场这么大的题目,暂时不能展开评述。我们接着谈《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本身。
这部电影的主线,就是秋菊不断上访,要告村长。而纠纷,并不是多大的冤仇,仅是为了意气之争。
冲突的起因是秋菊家违法在田里面建辣子楼,作为国家基层干部的村长,必须要尽责去阻止这种行为。而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口角之争,秋菊丈夫辱骂村长,称其行为是‘绝子绝孙’,因此,村长产生了怒火,两人开始产生了直接的肢体冲突,也就是打架,在打架过程中行为过火,踢到了秋菊丈夫的下体。
秋菊家在田里面盖辣子楼属于违法行为,村长打人这个行为肯定也是违法的,以违法行为来执法,说明了我国基层干部的法律意识的淡薄的。
而秋菊在第一次维权,到公安局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