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觉悟,以尽头最后一次教导子孙的已无。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相反,亡者弥留之际对自己及子孙的行为无校正之处,也就安然的选在早饭前或避开晚饭后谢世。他的子孙便以他安然瞑目体现出的心慰自勉,子孙们只要秉承亡者生前留下的教诲和信条处世,终将幸福安康。
就是这些可悟而不可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天机,使愚昧无知的于大河偏信了市井蜚语,每当晚饭后,便提心吊胆起来,恐怕父亲在此刻咽气。相反,提心吊胆了一夜的于大河,每当到了第二天早饭前便有了盼着父亲咽气的念头。他也知道这种念头是大不孝的忤逆行径,所以心中作如是想,面上却万不敢显露半分。
他做的第二件忤逆行径更让人愤恨,那就是听信了所为的“隔梁断气”之说。此说是当人快要死亡之时,要把他抬到外间的篱笆床上,如果在原来的床上断气而挪至外屋的篱笆床上,就叫做“隔梁断气”。
市井说“隔梁断气”的人会给后人事业上带来阻隔,又说“隔梁断气”会影响亡者投胎转世,因而被闹得家中鸡犬不宁。于大河惧于此事,于是。便在父亲意识尚未消失,便把父亲早早的移到外屋停尸的篱笆床上,致使其父亲看到篱笆床以后心中产生对死亡的恐惧,并在恐惧中咽下了最后那口气。
于大河此举如果是为了父亲能顺利投生,而忽略了父亲的感受尚可原谅,可是他的真实意图却是怕这个“隔梁断气”会影相子孙前程。殊不知这个“隔梁断气”正是一些像于大河此种忤逆子,为了掩盖自己的某种丑恶心态而散播于世的缪言。
“隔梁断气”为谬说。真正丧葬礼仪是当亡者谢世的片刻,子女为其穿好“送老衣”以后,在外屋门口烧化几张“倒头纸”,然后将亡者移至外屋的篱笆床上,便于行隆重的丧葬礼仪,于大河偏偏本末倒置,使得其父死不瞑目。
他做的第三件忤逆行径是听信了他夫人的谎言,而做出的大不孝的荒唐行径。就因为他夫人谎称说:“妾身梦到有位神仙对我讲,公公应该死于偏房,否则就难以转世。”这句话使他的父亲虽有“寿终”却未得“正寝”。”
俗话说“知妻莫若夫”,于大河何尝不知夫人说的是谎言,她是害怕公公死于正厅徒增恐惧才有此一说。可这个于大河偏偏把父亲在人世间过得最后一个“节日”当成了儿戏,以致意识清醒的父亲在意识到自己的灵床被设在了偏房时,咽气时又平添了几分怨气。
殊不知在中国几千年的丧葬传统中,特别强调“事死如事生”。世人对人生最后的这个仪式更要重于平生任何节日的仪式。人们对其的态度要像人们对岁末的节日“春节”,被作为四季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一样对待。他不仅是对亡者灵魂的安慰,更是体现亡者后人对孝义的承载。
然而,于大河恰恰莫视和抹杀了他父亲在人生最后时刻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寿终正寝、安然过世、子孙体会出晚饭后死亡的用意、隆重的丧葬仪式。
人人都知道自己必有一死,可是又有几人临到此刻不感到恐惧?特别像于大河的父亲,意识清醒便被儿子放在了世人皆知的专供停尸的篱笆床上,他又怎能安然过世?
本章完
第121章 诈父尸愚昧荒唐 蛇吞象贪心命丧(1)()
人人都怕做个饿死鬼,世俗传言饿死鬼将来会托生成乞丐,基于此,国家处决犯人之前尚且给犯人吃顿断头饱饭,以便他来世衣食无忧。但是,愚昧自私的于大河,偏偏怕含辛茹苦生养自己的父亲吃穷了子孙,而有意断了供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父亲的悲哀。
“寿终正寝”,顾名思义。寿终:为无疾而终;正寝:民俗忌讳人死于偏房、偏寝室,只有死于正房、正厅方为正寝。
殊不知正厅、正房、正寝室是宅主、宅母生前气场所聚之地,在这里死亡方可使死者的灵魂和魂魄得到安宁。然而于大河因为顾虑妻子的‘感受’,偏偏不给“寿终”的父亲这个“正寝”的机会,使得父亲带着满满的怨气离世。
于大河的父亲于露旺,在满腹怨气和无限失望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这口怨气却诞生出一个怨灵,这个怨灵虽然尚未找人诉怨,却幸灾乐祸的看着心术不轨者利用于露旺死不瞑目的异象,来祸害于家。
非但如此,于家先祖的灵魂也因于大河执迷不悟的行径而愤恨,对于大河所受的磨难莫视无为。以至于大河差一点祸事铸成,累及全家。好在于家罪不当诛,就在他身处绝境,偷生无望之际,正巧贞白山人追凶、肃恶至此,出手救了于家。
店小二讲到这里已是哈气连天,困意起来,可众人余兴未艾,正听在兴头上,且受益颇多。尤其是赵玉茁,他心中已经把这位贞白山人认作是自己要找的恩人,他越发想从店小二口中对这位大师多做些了解,二来透着好奇,越发想知道于家出殡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越发想知道这位大师是如何断为于家平息的这场祸患。
赵玉茁虽然很想听店小二接着讲下去,当看到他那副倦容时,不得不却顾虑起他人的感受,况且自己又是在别人的客房里。
他依依不舍正要拉赵玉木回自己的房间,此间房客却是个急性子,他急迫的问道:“小二,说啊!快说说于大河葬父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店小二陪着笑脸说道:“客官莫急,小的怕影响了客官休息,这才住口,既然您还有兴致,小的乐意在蛞噪几句。接下来小人要说的可不在是道听途说,而是于大河为了说教世人,跟在大师身边为大师做活教材时亲口诉说的。”
于大河膝下三女一子,大女儿和二女儿早已出嫁多年,三女于莲与儿子于卧江是一对龙凤胎,于大河可谓是老来得子,一双儿女今年刚满六岁,尚未入学,有家中仍有奶妈照管。
于家在高岭镇算作中等人家,日子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于大河的父亲名叫于露旺,于家在于露旺去世前家中还算祥和,可是,于家在举办丧葬礼的过程中却发生了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的一幕。这一幕的发生使于家差一点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故事要从于大河的父亲成殓那天说起。于露旺虽然不是于大河虐待而死,可是他死前遭受的境遇着实让他心中憋闷了好大一口气,致成殓前大瞪着眼睛,任谁也无法将其抚闭。
眼看着成殓吉时将近,不但于大河着急,就连礼仪师及帮忙的相邻也都跟着着急,甚至害怕恐慌起来。
因为民间有这么一种传说,死不瞑目的人被强行下葬以后会产生一种名叫“怨灵”的东西,这个怨灵将会附体到八字五行偏枯之人、身体薄弱之人、妇、幼、少儿等这些人的身上,利用这些人的行为和嘴巴来宣泄生前这口怨气。
这些人一旦被怨灵附体,便会失去自己的思维和心智,其行为便完全被这个怨灵所驾驭,它虽然不会置人于死地,可对受害人身体的伤害也是深重的。这便是众人看到于露旺死不闭目而恐慌的原因。
尽管礼仪师丧葬经验丰富,对今天这种怪异的现象也是一筹莫展、束手无策。就在众人惊慌失措、不知所以之时,有一位自称“地师”的风水术士不请自来。
地师对礼仪师说道:“我有一法可使死者暝目,就不知道丧家能否听用?”
礼仪师听到自然高兴,连忙把守灵的于大河引荐给地师,当于大河知道地师来意之后,说道:“先生若能让先父暝目,待先父入土以,敝人定当厚谢先生。”
地师说问道:“可否能让我看一眼先翁遗容?”
“大师,请随我来。”于大河说着话,转身把地师领进了灵堂。
因为于露旺死不瞑目,虽然成殓吉时已过,尸身仍然躺在灵床上。地师来到灵床前,轻轻地揭开于露旺的盖脸纸,刚看了一眼,地师脸上得意之色便一闪而过。
只见地师伸出一只手轻抚死者眼帘,同时口中念念有词,待他把手拿离死者眼睛的瞬间,死者已被抚闭的双目猛然睁开,并且好像比之前瞪得还要大,大有要把眼珠瞪出的气势。
地师也不问于大河同不同意自己的做法,已然重复起之前的动作,其情状就像与死者互动一般。他把死者两眼抚闭,抬手间死者便把眼睛睁开,他再次把死者两眼抚闭,抬手间死者也再次把眼睁来。
就这样反复数次,直到死者眼角处的皮肤被挣裂开来,眼珠暴凸在眼眶以外,就像挂在眼眶外的两粒葡萄,垂涎欲滴时方才罢手。并把死者的盖脸纸迅速盖好,得意之色再次在脸上闪过。
地师带着凝重的表情用沉重的语气及时掩盖着那份得意,回头对身后的于大河说了句“咱到外面说话”之后,便走出灵堂。
紧跟地师走出灵堂的于大河,迫不及待的问道:“先生,先父是否瞑目?”
“唉!先翁胸中怨气甚重,单凭慰言已是不能化去,只有使用‘魂复气舒’之法来解此厄。”
“魂复气舒?难不成与传说中的‘借尸还魂’是同一回事?”于大河断章取意,惊讶的问道。
“道理一样,性质不同,‘魂复舒气’是先翁自魂复自体,‘借尸还魂’则是彼魂复此体。两者虽然道理相似,可还魂后的尸体,非但情状不同,作用更是不尽相同……”地师耐心的为于大河做了解释。
听了两人对话,礼仪师举止慌乱,神情紧张,脱口而出一句:“这不是诈尸吗?,您是想利用死者诈尸来发泄出心中那口怨气?”
本章完
第122章 诈父尸愚昧荒唐 蛇吞象贪心命丧(2)()
“一般死者不瞑目,在我等咒语劝慰几句以后便可安祥瞑目,唯有像先翁这种特殊情形,普天之下也唯有‘魂复气舒’之法可解。此法看似恐怖,但只要运用得法便可万无一失。”地师轻描淡写的说着,于大河、礼仪师神情紧张的听着。
于大河犹豫不决,无不担心的问道:“请问大师,如果先父实在不愿瞑目,而为其成殓下葬,当真像传说中的那样会发生凶事?”
“何止如此,先翁这口怨气生成的怨灵,不但会搅闹的十里八乡不得安宁,更会使您家永无宁日,直至家破人亡。这绝非危言耸听。每逢此事我等只是谨遵职德,善意提醒,何去何从自然是丧家决定。”
地师虽然神情坦然,语气平缓,可就是这平缓的寥寥数语,早已使于大河缠绵悱恻,惶恐难安。
于大河神色黯然,身体微颤,面对地师,嘴唇哆嗦了良久也没有说出话来。
礼仪师猜测过于大河的想法以后,忐忑不安的问地师道:“请问先生,如果就这样安葬了于老爷子,这个怨灵还能被制服吗?”
地师莞尔一笑,说道:“殊不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尽管制服怨灵、防它危害乡邻不难,可是,既然产生了它,便有了它产生的合理性。俗话说冤孽随身,终须还账;冤有头,债有主。它若不弄出点因果之事便被化去恐不现实。
故此,既然让这个怨灵产生了,我辈若再再要阻止它报怨,就有违天逆道之嫌了。由是,我等术士只能顾及无辜乡邻百姓的安危,而不能保全使其生成的丧家。”地师说话仍然松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