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一定,看运气。”
这话让曹操三人又一阵心惊肉跳,难不成才出虎口,又进狼窝?
划了一会儿,眼见水流越来越缓,速度也开始变慢下来,船公的笑容越发灿烂,眼睛里闪动让人捉莫不透的光芒道:“三位军爷,中间这位身材不高,眼睛细小,胡须密长的应该是曹操吧。至于另外两个,应该就是夏侯兄弟了。”
“你不是船公?”夏侯渊已经感到事情不妙,猛的拔剑,怒声道。
“哈哈哈,三位军爷好好享受吧。”说完这话,这船公忽然丢下木浆,朝河里一跃,直接跳了下去,剩下三个旱鸭子一脸惊骇你看我,我看你。倒是夏侯渊动作够快,马上还剑入鞘,捉住木浆,拼命想划水控制,只是可惜的是,夏侯渊策马功夫倒是一流,可划船,实在不是他所擅长,小木舟在水流中不停打转,摇了半天,愣是没有前进几米。
就在这时候,水里忽然“哗哗”接二连三响起,接着船身开始激烈摇晃,还没有让三人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整个木舟彻底翻了。
曹操、夏侯渊、夏侯敦三人第一时间落水,由于铠甲重量,一个头也没冒,直接“咕噜咕噜”往下沉。
“捉到大鱼啦,起网哦。”随着一声兴高采烈声音,河中冒出一个大大脑袋,满脸开心笑空,不是甘宁又是谁?
……
官渡一战,影响整个中原走势。
河北方面连番设计,步步陷阱,最终诱得曹操精锐齐出,偷袭乌巢。结果可想而知,曹操遭遇到起兵以来的最大溃败,苦心经营半载的官渡大营被破,曹操弟弟曹德,长子曹昂、五子曹熊相继战死,族将夏侯尚、夏侯杰,曹令,曹猛阵亡,旗下健将李通、史涣、毛玠、秦朗、刘靖等十余员先后折戟沉沙。官渡近十万守军,在河北军彻夜猛攻中,坚守不到四更天,便全线溃败,除了曹洪、程昱领着数千亲卫撤离外,阵亡士卒超过上万员,丢械投降无数。刘晔、王朗、王肃、蒋济等人在后撤时,被叛变投降士兵俘虏个正着。
假如单单是这样,也许曹氏集团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但雪山加霜的是,领军旗帜人物曹操,在黄河渡口被假扮渔民的甘宁当场活捉,包括猛将夏侯渊、夏侯敦也难逃噩运,彻底成了阶下囚,被何晨秘密关押在某个地方。
曹操被捉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整个曹军震动,士气萎靡到冰点,加上长子阵亡,关于谁代替曹操位置,又成了一个大问题。有拥立二子曹丕,三子曹植等等,各据一词,势力集团不可逼免走向分崩离裂。
曹军官渡大败,北军更是势不可挡,以秋风扫落叶之余,长驱而下黄河。整个中原震动,四海皆惊,经过长达十余年的混乱中原,终于看到一统的曙光。而曹军残部中,于禁请降,曹仁退走,河内、东阿、许地、陈留诸郡更是望风而降,一夜之间,何晨阔地近千里,势力延伸进入兖州、司州,包括洛阳、乃至青州全境。
曹军一干核心人物,为了避开何晨锋芒,不得的不全线退回豫州汝南,准备重振旗鼓。
到了如今,天下大势开始彻底明朗,何晨挟破官渡大胜之威,坐拥河北四州,扫荡兖、豫、拿下青州全境,几乎把整个华夏三分之二版图纳入怀中,风头之盛,一时无量。各地小诸侯归顺投靠信笺有如雨后春笋,洛洛不绝。而来太原朝拜官员,更是如过江之卿,数不胜数。他们折服于何晨强大武力,不得不考虑一下自己的未来。
而如今剩下的,只有曹氏集团困守汝南、寿春。刘表虽坐拥七郡,实际上已隐隐感受到来自北方强大的威胁;而孙坚,虽然有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加上扬州部份地区,但和整个河北、中原相比,却只能偏安一隅,差距不少。至于刘璋,他还没有感受到何晨所带着的震撼,便已感受到来自关中的阵阵杀气。马腾平定长安没多久,便在何晨示意之下,开始从秦川之地,对蜀中用兵。
就在整中原都翘望猜测北军是不是会一鼓作气,南下豫州彻底消灭曹氏势力时,何晨忽然罢兵回朝了。倒不是他不想趁机而下,只是这场战争已经打了太久,虽然河北四州还支撑的起大战所需物资军粮,但穷兵黩武,士气疲惫不堪,多有思家念头,加上北军远道南下,皆不是何晨所期望的,起码目前不是。
很快,何晨上表朝庭册封爱将赵云为镇南将军、拜真定侯,领兵五万,驻守颖川,以镇汝南前线,留下高览,郝昭为左右副手,节制内外。同时起用邓芝为兖州牧,让他辅助赵云,主管恢复生产,安置百姓诸多内政事宜。接着,何晨又拜魏延为镇东将军,同样领兵五万,马岱、赵峻等人为辅。又调忠诚度越来越高的董昭为青州牧,处理内政。随后又让田豫、田畴远赴幽州,暂为张辽部下,准备过上两年,再调回张辽,提拔两人上位,以防鲜卑、乌丸等异族。
何晨苦心经营豫、青两州的目地,昭然若揭。他是想以这两个地方为跳板,前出阵地堡垒,准备来年之初,待轮换士兵来到后,便让两位大将南下,彻底扫灭曹氏集团,不给他们休养生息的时机。
从攻破官渡的那一刻起,何晨便知道此战目地已经达成,而且是超额完成。本来只想消灭曹操有生力量,把他精锐部队打残打散,为下一次南下铺垫,却没有想到能一战而擒曹操。那这个意义也太重大了,曹操被擒,旗下主力干将要不战死,要不投降,剩下几个顽固的都打进大牢。特别是许禇虎门卫、曹纯“虎豹骑兵”更是被杀的全军覆灭,一个渣也不剩,让曹军精锐力量为之一空。
如今还有谁能阻抗自己南下脚步呢?
……
。。。
九二 哪里去了()
第三卷龙腾于海'九二哪里去了——
九二哪里去了
曹氏集团不甘心坐等溃败,让这十多年来的努力鲜血付之东流,在谋士荀彧的多方奔走下,说动了刘表、吕布、孙坚三路诸侯,结成四方联盟,齿唇相依,一同抵抗何晨入侵南下协议。虽然口头达成了这个协议,但到底有多少约束力,关键时刻有没有人能执行,还是要打上个大大的问号。
建安五年,公元200秋,经过一年休养生息之后,何晨见曹丕、刘表、吕布有报成一团嫌疑,决定再一次用兵,争取早日一统江山,平定四海。这一次,何晨听取了沮授建议,主攻曹丕,平定豫州;坚守南阳,牵制刘表,离间吕布,分化联军,安抚孙坚,拖住江东的战斗策略,特令中路赵云大军为主力,出兵颖川阵地,开始猛攻汝南;然后魏延在东阿集结重兵,严防徐州。而文聘保护右翼侧路。
沮授在并州军攻陷袁绍凌霄山一役中,被捉个正着。只是沮授是个十分忠义、有骨气、有胆色的人,一开始对并州方面的招览不但不屑一顾,而且还破口大骂,数落何晨名为汉臣,实乃汉贼,气的何晨直接把这家伙丢到大牢里凉快去。不过虽然在大牢里,沮授的待遇也是很好,除了没有人生自由外,别的几乎没有一点限制。何晨见在沮授这里打不开口子,随即把目标放在他弟弟沮宗与唯一儿子沮鹄身上,为了得到这位名臣,何晨用尽手段,先是表沮宗为东泽侯,偏将军,接着封沮鹄为虎威中朗将,归贾诩手下,领虎贲、羽林卫,接着又给他牵线当月老,把他所仰慕的甄家四女甄荣许配下来,然后又动用一些小手段,最终才搞定沮鹄。至于甄荣的妹子甄洛,这个史上鼎鼎大名的洛神,进入后宫无商量。
而沮授一开始还是不投降,但奈不住沮鹄一而在,再而三的哭求,特别当甄荣抱着沮授刚刚出生的孙子出现在面前时,这个史上被称为少有大志,多权略的谋臣,这才在何晨的锲而不舍招览下,最终心甘情愿投降。
沮授一投降,就被何晨委以重任,随行左右。
只是这时候襄阳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何晨捶胸顿足,失望不已。
十月中旬,刘备起用年仅十九岁的诸葛亮,后者一上任,便用计偷得襄阳城,廖化、何曼虽然一直兢兢业业,但还是没有架住诸葛亮接二连三阴谋,被杀的大败,无奈下只能领上万残兵退守南阳,与文聘合兵一处。与此同时,刘表调十万大军,开始入扎新野,一方派上将苏飞领兵入侵南阳,意图先拔掉这嵌在荆州的钉子,另一方与汝南方面遥相呼应,势成犄角。
早在数年前,何晨就多次让文聘、廖化多多留意思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人,能为自己所用最好,若不行,直接杀了。只是由于襄阳长年受到刘表威胁,时不时还要鏖战一番,廖化哪里有心思有时间漫山遍野去找这些人?
得知何晨再次起兵,曹丕听从程昱之计,举豫州全境之兵,汇聚十五万人马,曹仁、曹洪入屯上蔡,以拒赵云;而不甘落后的吕布,在得到徐州与扬州部份地区之后,野心也开始暴涨,勒令部将魏续、侯成分领两万人马,入扎小沛与任城,自己则领五万精锐出博阳,虎视泰安。
三路人马,集和近三十五万大军,在汝南、泰山、南阳三线与北军展开激烈大战。
为此,何晨先后从北方四州两次增兵南阳、颖川、东阿、泰山等地,在前线兵力总数超五十万人马,声势浩大无比。
十月底,右路战线率先出捷报,苏飞虽然勇猛,但求攻心却,强攻南阳数阵未果,反而折兵数千,在士兵萎靡之际,被文聘、廖化连夜劫寨十余营,杀的苏飞狼狈逃回新野,被大怒之下的刘表打入天牢。随后又令刘备为主将,关羽、张飞为副将,诸葛亮、庞统副左右军师,霍峻、吕公为先锋,分兵三万,再一次兵临南阳城下。
而此同时,马岱、王凌击破魏续于小沛,杀侯成于任国,逼的吕布眼看就要拿下泰安之际,却要回兵下邳,不敢再有任何轻举妄动。随后在陈宫建议下,吕布坐山观虎,假如曹丕败,或防或降或捞取地盘都好商量。若何晨败,那还不趁机北上青州,开阔疆土?
至于孙坚,由于有长江天险护住南方,并没有与何晨势力有什么接触,所以也没打算出兵,顶多在后面暗暗支持,供给一些粮草补助罢了。
在中路的赵云大军,一开始高歌猛进,连下十余城,但随着程昱、荀彧计谋施展开来,被设计伏击,战局慢慢进入焦灼,进展十分缓慢。
在这种情况下,何晨又一次亲领部曲出太原,坐镇颖川。
有了何大将军坐镇,自然是三军用命,奋死当先,加上郭嘉又时不时给赵云出些点子,曹洪、曹仁好不容易从新凝聚起来的信心,再一次被赵云杀的土崩瓦解,数阵大败,后撤百里,无奈之下退回汝南坚城。只是汝南城也没有挡住何晨大军的冲锋,坚守不过百日便被攻破。近十万大军,超过三份之二投降。而曹丕出逃时,骑不过百,将不过十,可谓狼狈不堪,就算能回寿春,从此也是苟延喘息,翻不起多大风浪。
曹丕大败,魏延不失时机大军出东阿,开向徐州。
吕布眼见北军势不可挡,加上数战皆败,不由低下高傲的头颅,献上徐州城,投降何晨。
三路联军,没过两月便去两路,刘表惶恐之下,让刘备退守襄阳,自己则扼守江陵水道,同时联合孙坚,欲借助长江之势,力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