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说,如果是正常情况,新幕府目前立足未稳。按说应该是以稳为主,不应该这么快去招惹长州藩,可谁知道他们就是招惹了,这让很多人都起了看热闹的心思,打算看看幕府打算怎么收场,长州藩又怎么应对这次危机。
不管怎么样,看到幕府果然按照先前所说的那样,真的把长州藩列为叛逆,奥古斯都与阿礼国都很高兴,很快的。奥古斯都率领早就集结好的二十四艘战舰,带着五千陆战队,加上水兵,总兵力超过八千人,浩浩荡荡的兵发长州藩而去。
这二十四艘船,还有那五千陆战队,可不只是英**队,英国人在日本的战舰跟人数可没这么多。
实际上,这是英法美荷四国的联合部队。出兵最多的是英美两国,只英美两国就出兵三千多陆战队,其次法国,最次荷兰。当然。他们都玩了一招雇佣军的把戏,也就是说虽然实际上是四国的正规军,但表面上却说是什么志愿加入的雇佣军,连联合部队的名字都叫成“必胜军”。以迎合日本的口味。
换言之,这支必胜军的联合部队,名义上只是幕府的雇佣军。所以这场讨伐战争也可以算作是幕府的讨伐作战。
由于这次讨伐作战不是跟上次一样,是玉中国谈好的联合行动,所以也没必要遵守什么地盘划分,只要打下长州藩就可以了。
又因为有幕府的情报人员通风报信,得知,所以总司令奥古斯都中将没有直接强攻山口,而是先去了关门海峡,直接炮轰下关港,并打算在这里登陆。
原因很简单,下关港是长州藩最重要的港口,也是最繁华的港口,攻打这里的经济回报最高,随便劫掠一番,都可以捞回成本。
虽然下关港都布置了不少炮台,火炮总数超过一百,不过这些火炮都是老式的火炮,射程最远也就一千米出头,而必胜军的联合舰队火炮数目超过四百门,射程最远的阿姆斯特朗大炮超过四千米,四百门火炮的平均射程超过两千米,威力更是没法比,因此对这场登陆战,奥古斯都中将信心十足。
天气也给了奥古斯都中将很大的便利,至少他率军赶到下关海峡的时候,虽然气温略微有点高,但基本上是风平浪静,非常有利于发挥舰队的炮火威力。
联合舰队抵达后,下关的前田滨的炮台守军早就发现了这个情况,结果就在联合舰队还在观察情况的时候,炮台守军中就有人先开了火,哪怕这个时候开炮的炮弹射程根本够不到。
这不是说长州藩的炮兵太笨,不知道射程够不到,实在是开炮的人属于攘夷派,原本就对洋人没什么好感,这次看到那么多船过来,就主动开炮示警。
当然,通过这个事情,也看出长州藩此时的军队纪律还是不怎么样的,虽然不敢说作战力就一定不强,但至少与纪律严明是不沾边的。
发现日本人先开炮了,总司令奥古斯都中将也不废话了,直接下令自由射击,同时攻击前田炮台与坛之浦炮台,于是二十四艘船分成两组,各自排成一线,总数超过四百门的火炮依次轰鸣起来。
尽管前田炮台与坛之浦炮台的守军都坚守阵地,勇武非常,顶着炮火不停的开炮还击,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先后打伤了五艘过于靠近的战舰,但技术差距摆在那,最终日本的两个炮台群损失惨重,联合舰队一方的损失却微乎其微。
双方就这样相互攻击了四个多小时,长州藩的两个炮台群毕竟火炮数目有限,加起来只有六十门不到,火炮的射程与威力也相差太远,终于熬不住对方的狂轰滥炸,结果被炸的没了脾气。
最后,等联合舰队一方发现前田炮台的守军几乎不再还击之后,就派出了一支五百人的登陆部队尝试攻击,结果轻松的占领了前田炮台,前田炮台的剩余守军被迫投降。
攻下了前田炮台,剩下的战舰全部集中攻击坛之浦炮台,结果没用一个小时,就把坛之浦炮台整个击垮,同样派了一支五百人的部队登陆成功。
两个炮台的登陆部队立刻破坏了残留的炮台,之后就地阻止防御阵地,其他的战舰打到现在也累了,于是就地下锚停歇。
不过就在当天晚上,日军一支小分队对坛之浦炮台发动了夜袭。
这支夜袭部队的人数不多,只有两百人,但个个武艺高强,而且悍不畏死,很多人甚至身上捆绑了炸。药,直接怒吼着冲进人群,然后点上火玩自。爆。
尽管这种自。爆的成功率很低,因为很多人在冲进之前就已经被打死在冲锋的路上,但这种行为对士兵的心理冲击是十分严重的,以至于到了后来,很多人有些受不了,真的让这些人给冲了进来。
一旦冲进来,这两百人有的玩自。爆,有的玩白刃格斗,这些夜袭队的身手都很强,身上有两三把武士刀,而这些人似乎也最适合玩乱战。
如果那五百联合军的陆战队还是成编制也就罢了,可偏偏在之前的战斗中被自。爆给吓破胆,而且冲进来的自。爆也让他们产生了混乱,结果就是再也无法重新组织在一起,反倒是给了对方可乘之机。
发现岸上火光熊熊,透过望远镜发现自家部队已经出现混乱,于是两艘战舰及时开炮支援,甚至是直接打在自己人跟前。
这一开炮,似乎把陆战队给惊醒了,他们也发现继续这样不行,结果也都奋起勇气,两个或者三个人一组,用刺刀凶猛的对拼。
联合舰队的陆战队虽然不会什么武功,但身高体长,蛮力很强,加上人数又多,铁了心的玩白刃,那已经不到两百的夜袭队也吃不消,于是在发现死的只有不到一百人之后,就果断的撤退了。
虽然击败了这支日本人的夜袭部队,但登陆部队的损失却远远大过对方,毕竟人家才死了一百多人,而陆战队却死了两百多人,阵亡比例几乎是一比二,想到对方人数远远少过自己,打出这个战果,简直是不可思议。
到了第二天一早,似乎是受昨晚夜袭的影响,联合舰队上下十分生气,一大早就集中全力进攻彦岛炮台。
彦岛炮台是最主要的炮台,火力最强,所以抵抗也最激烈,联合舰队集中全力,狂轰滥炸了一整天,从早上打到晚上,也没有完全把对方的抵抗消除。
最终,战事还是拖到了第三天,这一次,联合舰队继续狂轰了一上午,到了下午,感受到彦岛炮台守军火力变弱之后,联合舰队直接派出了两千陆战队,在炮火的掩护下进行了强行登陆。
一登陆才发现,对方也到了强弩之末,所以登陆部队只付出了三十人左右的损失,就占领了彦岛炮台。
至此,整个下关炮台群就全部陷落,接下来,只需要把战舰逼近港口,把陆战队放下去,在炮火掩护下强行登陆就可以了。小说《时空走私1859》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未完待续。。
第二七四章 驱民让城()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时空走私1859》更多支持!
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海战交战原则当中,尤其是海陆对抗中,舰队一般是不跟拥有同等射程的海岸炮台对抗的。矓眰璩匝…,
原因很简单,炮台更抗揍,准确度高,火力猛。相对而言,战舰虽然有可以移动的优势,但受限于技术瓶颈,舰炮在远距离交火的时候,如果一边移动一边开火,那准确率惨不忍睹,距离超过三百米就不知道炮弹打哪儿去了,所以在这个时代里,除非距离特别近,否则舰炮都是要停船下锚,然后才慢慢开炮的,而且还不能齐射。
正因为这个原因,在欧美发达国家里,舰队除非迫不得已,否则是不会主动与炮台对抗的,但如果舰队的火炮射程远远强于炮台的火炮,数目也更多,那情况就不同了。
这个时期的炮战就是这样,关键就看谁的射程更远,数目更多,威力更强,一旦舰队炮火远远超过海岸炮台的炮火,那么就是一边倒的虐待,而等到炮台的炮火全部哑火,通常来说,在舰炮射程内的沿岸守军,也就应该逃跑或者投降了。
必胜军联合舰队的总司令奥古斯都中将,是个经验丰富的英国海军将领,尤其是面对落后国家的时候更是如此。正因为经验丰富,所以有不少思维定势,简单说就是过于信奉大炮主义,重视海军与海战,却轻视陆军陆战。
所以,在看到下关港的海岸炮台已经全灭,他认为下关港已经失去了抵抗能力,因此就下令陆战队强行登陆。去占领下关港,同时进行大肆劫掠,以弥补自己的损失,或者说丰富自己的腰包。
当然,尽管他下令陆战队开始登陆,但他也没有丧失警惕,尤其是前一晚的夜袭战,让他记忆犹新,所以还是下令舰队尽量靠近下关港,用自己舰队的强大火力。来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或者说壮胆。
不过,下关港虽然也算是个深水港,但能够停泊大型战舰的泊位却不多,因此为了尽最大可能利用好自己的舰炮火力,同时协调好登陆部队,奥古斯都下令把战舰依照吃水深度的大小分成三组,然后把三组战舰按照离泊位的远近,分了三个批次交错停泊。
也就是说。吃水浅的船尽量靠近下关港的泊位码头,甚至直接停靠上去输送陆战队,吃水深一点的靠后三百米下锚停泊,横过身。用侧舷舰炮面对港口;吃水最深的又往后三百米的地方下锚,与前面的战舰交错停泊,依旧用侧舷舰炮面对港口。
这样一来,就组成了一个类似三段击的情况。而且彼此之间留够了充足空间,等于是在海面上组成了三组固定炮台,不但可以对陆地进行炮火支援。还能彼此之间交相掩护,最适合应对偷袭。
所谓的应对偷袭,倒不是害怕别的,主要是害怕日本人的战舰突击与水鬼队。
奥古斯都来日本也不长时间了,对日本水军的情况也略有了解,他知道长州藩虽然海军不行,但也有两艘蒸汽战舰以及不少于四艘风帆战舰,但在之前的交战中,这些战舰并没有出现。
如果是面对别人,这些战舰没出现或许就意味着放弃了,但日本人不同,他知道日本人中有不少人不怕死,这在昨天夜里的夜袭中已经体现的很清楚,因此他才时刻这么做,就是防备日本人的舰队突击。
别的倒也不怕,就怕日本人的战舰来个同归于尽。要知道这可是海港,转圜余地很小,如果对方的战舰上堆满了炸。药,然后铁了心的撞过来,那他也吃不消。
更何况,根据幕府提供的情报,长州藩的水军虽然舰船不足,但却有一支神秘的水鬼队,在狭小的区域里,如果不加注意,很可能会受到损失。
总之,奥古斯都觉得自己现在占据优势,越是这个时候,就越是应该小心,只要他不犯错,战争的胜利那是唾手可得。
或许是奥古斯都的小心起了作用,当战舰分三层布置好之后,登陆部队的登陆行动可以说是无惊无险,一直占领了港口要地,也没见有什么日本人冒出来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