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斩邪-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十章:斩首示众,初场完成() 
(本书为架空历史仙侠,关于一些地理常识和现实不同的问题,请各位读者书友请勿对号入座,继续求订阅!)

    辰时,雨点依旧。

    刺史府。

    突然一人急忙奔来,从腰间掏出一枚令牌,拿在手里,口中叫道:“请禀告大人知晓,卑职有要事求见。”

    这个令牌,上面雕刻一个雄鹰展翅的浮雕,却隶属“鹰羽营”。鹰羽营和虎威卫都属于元家最为心腹的力量,只是虎威卫主杀伐,鹰羽营主情报刺探。

    很快,这个鹰羽营番子就被带到元文昌身前。

    “嗯?你说昨晚杜隐言突发中风,半身不遂,不能言语理事了?”

    那番子跪拜在地,头不敢抬,恭恭敬敬回答:“正是。”

    元文昌听着,不动声色:“这消息,怎么昨晚不报?”

    番子不禁汗流浃背:这事论起来,却是他失职了,昨晚见着下起风雨,多喝了几杯酒,睡死过去,导致没有第一时间禀报。

    元文昌一挥手:“来人,推出去斩了。”

    番子大惊,急忙开口求饶。

    元文昌喝道:“一事一报,急事急报,耽误者,罪该万死。”

    早有侍卫上来,将那番子推出去,过不多久,用一个木盘子盛着人头进来复命。

    元文昌神色淡然:“葬了,家里给恤金十两。”

    “是。”

    自有属下领命出去办理。

    厅堂中,元文昌坐得笔直,仿佛一块没有情绪起伏的石头,风吹不动,雨打不湿,忽而一声冷笑:“一夜中风,如此蹊跷?心急了呀!”

    在他看来,有些事情其实并不算什么,允许去做。但做之前,一定要得到他的同意。而且只要开口,必定同意;然而不开口就去做了,就是另外一回事。

    “来人,请苏太守来。”

    ……

    乡试初场第二天,陈三郎开始解决三道四书题。四书题有字数要求,不能少于三百字,但一般来说,字数也不宜过多,控制在五百内就差不多了。更多的话,反而画蛇添足,失去分数。

    陈三郎思路敏锐,原本他就擅于作文,见着题目,略作思考,便运笔如飞。

    半天工夫,三道四书题全部完成,做得漂漂亮亮,和最先完成的五言八韵诗叠放在一起,用一块镇纸压住。

    计算时间用度,剩余的一天半功夫用来做四道经义题,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吃过午饭,今天他没有睡午觉,趁着意兴,继续来做四篇经义。

    经义文章属于制文,格式上的要求也颇为严格,不能马虎。

    考场其他考舍,考子们都是争分夺秒,没有谁睡午觉。第一场三天时间,已经过了一半,剩下时间点点滴滴过去,越来越少,不抓紧来做,到了后面,心慌意乱,文章如何写得好,一不注意便会出岔子。

    到了晚饭时间,陈三郎又完成了两道经义题,这一下,最后便剩下两篇文章,一共一千多字的任务了。

    时间,肯定是足够的了。

    心头如放下一块大石头,情绪轻松起来,胃口大开,晚膳之际,特地让送饭的理事多加了分量。

    那理事也不多问,加送进来。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朝廷还是很看重这些士子的,合理要求有求必应。毕竟这些士子里头,肯定会有一批人能出头,中举当官,日后为国出力,不可怠慢了。

    到了晚上,便有考生请求灯火,准备挑灯夜战。

    这一些人肯定是做题慢的,看着时间不够用,只能熬夜来弄,拼着一夜不睡,也得完成多些题目。

    对于许多读书人来说,夜读是常有的事,因而也养成习惯,熬夜做试卷,一晚而已,不算太辛苦。

    这个时候不拼,更待何时?

    明天过后,考完了,就有一天休息期。

    别人挑灯夜战,任务完成得差不多的陈三郎就踏踏实实睡觉好了。

    一夜无话,第二天准时起来,吃过早饭,坐了一会,开始着手解决最后两道经义题。

    经验有,想法有,文思如泉,绝不拖泥带水。

    中午时分,在午饭送来之前,所有文章俱已完成,正稿抄写得工工整整,一点卷面瑕疵都没有,很是整洁——这一点很重要,若是卷面出现墨点污迹之类,那可是致命的大问题,会被取消资格的。

    这是规矩,不可冒犯。因为卷面出现墨点污迹,容易引发利用记号作弊的事情来,干脆一刀切,定成规矩,违反者一律被取消成绩。

    因为这个规矩,对于士子考生们的要求更加严苛,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半点不能含糊。

    如此情况,写字的速度能快到哪里去?也不敢快。欲速则不达,一不留神抖多了一个墨点,全篇便作废,又得从来。

    慢慢细嚼吃饱午饭,打醒精神,对所有题目进行一次最后终审,确定没有问题,就可以交卷了。

    在乡试考场上,能提前交卷,但人不能提前离场,得继续留在考舍内——这是为了预防士子离场时会造成某些不好的东西,从而影响到别的考子。

    卷子交上去后,交到主考官手里,立刻进行糊名封卷程序,等其他考生交完卷,全部做好,就派人送到内帘后院去,进行评阅工作。

    交了卷子,陈三郎心中一松,什么都不想,直接倒头便睡。纵然他体格大为改善,精神力强于常人,但考过这一场,也感觉疲倦,需要通过睡眠来恢复精神。

    这一觉睡得沉,醒来的时候,差不多是乡试初场完结的时辰。

    到了这般钟点,基本所有士子都完成了题目,还没有完成的,基本没希望了。

    突然某考舍中,传来哭声,其声凄切,声音越来越大,如丧考妣,透露出一阵浓烈的绝望来,令人心有戚戚然。

    当即有考场理事过来,将那士子提拿走。

    “哎!”

    不约而同地,众多考生都是心里一声叹息。

    时辰到,在执事的维持下,所有士子考生走出呆了三天的考舍,鱼贯离场。当他们全部离开后,试院大门缓缓关闭,发出一声沉闷的声响。

    众人回头望着闭上的试院大门,没有人流露出欢欣鼓舞的神色——这才完成第一场考试而已,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短暂地休息一天,第二场考试就要开始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一章:文章道理,英雄之论() 
(今天第一章,求订阅!)

    回到龙门客栈,相熟的士子们纷纷围在一起吃饭,但个个人神色默然,绝口不提初场时的表现——不管题目文章做得如何,都是过去式,在还有两场考试的情况下,讨论那些,反会使得心情糟糕,破坏后面考试节奏。

    一天的休息时间忽忽而过,乡试第二场开考。

    第二场考五经题一道,诏、判、表、诰各一道,字数全部要求五百字以上。总共考题五道,比第一场少了三道,可由于内容形式上的严苛要求,难度却更大了。

    比起初场,这一场评分比重也大上一筹。

    换句话说,如果第一场在某些题目上做偏了,得分不高,但只要在后面两场发挥出色,就能扭转劣势,从而在综合总分上脱颖而出。

    第二场的考试历程,和初场大概一致,紧张、严肃、枯燥……对于所有的考生士子而言,仿若是一场炼狱般的考验。

    可怜天下读书人,一考一分皆怨恨,不外如是。

    第二场考完后,出到外面的众士子精神明显憔悴,不少人都瘦削了一圈下去——吃不好,睡不好,殚思极虑,焉能不瘦?

    但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还有一场最重要的考试等着自己,这个关键时刻,再苦再累也不能倒下。

    就算死,也得死在考场上。

    见着一张张紧抿嘴唇的坚毅面容,陈三郎谓然一叹:这等考风,不仅仅这个时空有,在另一个貌似开放发达的时空,依然存在着,并且很可能一直延续下去,难以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一场考试,一场前程,不可分离。

    最后一场考试开场的时候,天空阴霾,又下起小雨。众士子们打着伞,慨然奔赴试院。

    在其中,出了一个插曲,一位考生发了高烧,坚持要进考场,但在接受检查的时候倒地晕迷过去,被兵士抬走了。走出十来丈后,他竟奇迹般苏醒过来,疯狂地大喊大叫要考试……

    众人见到,心中惆然,不过对于一些浸淫考场多年的士子来说,这等情况司空见惯,也就一叹而过了。

    乡试第三场,考题又是一变,为五道时务策论,主要结合经义理论,对时事政务发表议论见解。

    这是最难的一道坎,经义与时政结合,要结合得好是一难;立场见解符合要求,又是一难。随大流,千篇一律,注定泯然众人,无法中举,可要是发表新鲜的见解,却又得冒着不被认可的风险……

    时辰到,考题公布,正式开考。

    陈三郎精神抖擞——休息当天,他可是开了小灶来着,特地花费重金购买一截老年分人参,切片含着。

    不光他,别的士子也是纷纷想方设法吸收营养,花费再多的钱在所不惜。只要最后能中举,所有的投入都能翻倍收回。

    “鉴古知今,论前朝之覆,得圣贤之理……”

    看见第一道题目,陈三郎的记忆里顿时浮现一篇名作《过秦论》。其中有句“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以此切入,可做论点。

    这个论点,虽然中肯,但和当今主政的儒心派保守理念相比,就显得有些激进,或有不被接纳的风险。

    陈三郎想了想,终于还是决定这么写。

    科举考试,事关功名,然而并不仅仅只为了功名。前面两场,文章格式,循规蹈矩,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偏差,到了这能直抒己见的第三场,若还是人云亦云,没有见地,那这试,考着有什么意思?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那就写吧。

    理清楚观点,当即醮墨挥毫,酣畅淋漓地书写起来。只觉得心意痛快,脑海世界的《浩然帛书》若有感受,字迹清明,隐隐有光华反馈,从而使得陈三郎的精气神饱满无比,达到了一种巅峰状态。

    人,做起事来皆有状态。特别是比拼之际,对于状态的依赖尤其深。状态越好,往往成绩也就越好。

    ……

    这几天,元哥舒的状态也是极其好,精、气、神,样样上佳,在洞庭湖一带行走,接连招纳到三位能人隐士,成为门客幕僚。

    想成大事者,必先能聚人,这样才能形成势力,一呼百应。否则光棍****,匹夫之勇,无所作为。充其量,只可以当一名莽将。

    洞庭湖一带由于区域特殊,多有异人隐居此地,修身养气,以待天时,静等明主。能将这些人招徕至麾下,无疑将是十分有用的助力。

    元哥舒遍访能士,态度诚恳,风度折人,又因为吸纳了杜隐言的命气时运,简直鸿运当头,那些能士见到,纷纷愿意相投。如此顺利,让他信心大增,对于正阳道长更是信服。

    在此之前,元哥舒招徕人才的过程并不那么顺利,以周分曹为例,屡屡伸出橄榄枝,皆被对方拒绝。要是现在,他自信再招周分曹的话,定然能马到功成。

    这就是气的影响。

    今日早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