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斩邪-第3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过得一段时日,以周分曹为首的六房官员抵达扬州,入城之后,迅速一个萝卜一个坑,开始全面梳理工作。

    对于周分曹等人来说,扬州熟悉得很,虽然被元文昌一番折腾,但诸多人脉依然存在。

    想当年,不管是周分曹还是宋志远,都是一方名儒,门生子弟不少,这些人,不少还是留在扬州。知根知底之下,用起人,做起事来,就轻车熟路,事半功倍了。

    完善的制度威力再度在扬州呈现。

    当然,这不包括分田制。该制度适用在百废待兴的雍州,却无法套用在扬州之上,若是生搬硬套,反而适得其反,惹出大乱子。

    针对扬州现状,陈三郎主要要求一个字:稳!

    稳定之余,加以引导,不断渗透,一步步来。

    在此期间,以逍遥富道为首的神学院进言,要为陈三郎立像!

    这个,是大事!

    古代圣贤皆有像,供人跪拜,受人香火,等同于神灵。

    以陈三郎当下的成就,与圣贤自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相差甚远,这一点,他有自知之明。不过其深知立像之事,与《浩然帛书》利益攸关,如果做成,具有极大的裨益,忍不住心动。

    几番思量,陈三郎做出决定,立像,但取折中之法!

第五百九十九章:外御其辱,挥师北上() 
    立像,并非什么新鲜事物。古往今来,多有例子,主要分为两类,一为“圣贤”;一为“神灵”。

    比起圣贤,陈三郎自叹不如,那些供在圣庙里的人物,个个都是功德在身,光辉万丈,有立言之书,有立功之业,还有立德之威。如果说陈三郎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他正走在前进和靠拢的道路上。

    至于走到终点时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那是以后的事了。

    现在陈三郎所决定使用的折中办法,却是走神灵的路子。

    事实上,当那一天龙君率众出海,神灵时代便基本宣告崩塌。整个天下,只剩下以人族修士为主导的道释宗门,他们各自供奉有自己的神明,但明显已日薄西山,而不得不依仗凡俗势力,藉此立足,传播信仰。

    如今的凡俗势力,陈三郎一枝独秀,这便让他具备了可观的操作空间。其建立神学院,任命逍遥富道为院长,便是有着收编招安之意,并非只收崂山一派,而是想将天下宗门一网打尽,尽入彀中。

    制度之内,便成组织,那就容易管理得多。

    而在此之前,诸多宗门弟子在凡俗行走,进入各大势力中,或暗地渗透,或风光无限担任高级幕僚,出谋划策,甚至凌驾于势力之上,乃是贵宾级别。

    可在陈三郎麾下就不同了,直接变成上下级的关系,等于变相的控制。

    陈三郎需要控制这股信仰的力量,这本就是他计划的一部分。

    各大宗门虽然不甘,但在大势所趋之下,却也无可奈何。随着陈三郎声势增涨,不断有人来投:崂山、龙虎山、天山,甚至昆仑观都来了……

    再不来,别说大腿,腿毛估计都抓不住一根了。

    逍遥富道的进言,给予陈三郎启发,他决定挥师北上,而在途径洞庭时,进行一次封神仪式。

    龙君走了,但还有龙女不是?

    龙女是自家妻子,替其立像,等于肥水不流外人田,一家人,无分彼此。

    至于北上,同样是大势所趋。

    北方局面岌岌可危,乃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状况,人心震动,比石破军造反还要剧烈得多。

    毕竟在很多人看来,不管是石破军,还是元文昌,都属于内部矛盾,哪怕最后改朝换代,也能接受,可蒙元入侵就不同了,那是异族。文化传承,历史风俗,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如此一来,就变得不可接受!

    古人有云:兄弟睨于墙,而外御其辱。

    说得便是这个道理。

    在这样的人心意愿之下,如果陈三郎迟迟不动,反而会让人失望,从而产生不好的影响。

    当然,陈三郎不打无准备之仗,亦非贸然行军。而是经过了慎重而仔细的考虑,这才下的决定。

    首先己方,短短年间,兵力大增。周分曹率众迁徙扬州时,同行的还有近两万精锐。

    这些都是真正的勇猛之师,在雍州南征北战,几经战火淬炼出来的。

    再加上扬州的兵力,筛选出来,能组建起一支五万人员的军队。

    这个数字,在当下时局环境下,足以扭转乾坤。

    另外,一路北上之时,还能不断招募收编,扩充规模,乐观的话,十万之数,不在话下。

    反观敌方,蒙元乃游牧之族,人数本就不多,一直偏居一隅,居于苦寒之地。举族上下,有个十多万就了不起了,除开妇孺,真正的青壮战士估计就几万人。他们自不可能会倾巢而出,除开留守兵力,打过来的部众撑死就三四万。

    这是人数上的数据直观对比。

    实际情况自然要复杂得多,蒙骑骁勇,悍不畏死,早已声名在外。

    但是,他们入境,其实是临时起意,也就是说本来并无此项计划。

    没有准备,没有计划,乃是战局大忌!

    蒙元首领接到元文昌密信,本想着是打凉州,大肆劫掠一番,然后打道回府的,可以的话,最多占据凉州一些区域。不料起兵后,发现凉州空虚,一路势如破竹,竟是如此轻松。

    这一下,心境顿时发生了变化。

    正如一只蚂蚁本只想咬大象一口,可发现咬得轻松,而大象毫无抵抗反应,就忍不住咬了第二口、第三口……

    就这般,把整个凉州都攻破了。

    打下凉州,乃是千古奇功,但蒙元首领仍不知足,因为他发现元文昌与朝廷恶战,两败俱伤,正是他渔翁得利的绝佳机会:

    如果能杀进京城,那真是……

    锦绣山河,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娇嫩如水的中原佳人……光想着,就让人热血沸腾,两眼发光。

    于是,蒙元铁骑开始攻打五陵关。

    通过此事的发生过程,陈三郎能够清晰地得出蒙元准备不足,后援乏力等等状况。他们攻打京城,基本是凭着一股悍勇之气,一旦心气灭了,便会溃不成军。

    这个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倒与石破军的蛮军有几分相似之处。一样的残暴无道,一样的以战养战,也是一样的外强中干。

    知己知彼,所以陈三郎决定出军征战。在入主扬州不久的情形之下,选择再度出兵,稍显急躁了些,但念及北方战局危机,却是不得已为之。

    这一次北上,陈三郎亲自挂帅,而担任前锋的,正是新任兵房主事莫轩意。至于扬州,则交给周分曹等人主持,又安排了数名忠心耿耿的悍将留守,足以维持平稳。

    大军点起来,约五万,对外号称十万,全部走水路,从泾江出发,朔流而上,然后直达中州洞庭。

    数万人马,浩浩荡荡,再加上各种物资,以及战马兵器等等,足足装载了近百艘战船——这些战船,本属于扬州水师,是元文昌的战备武装,现在统统便宜了陈三郎。

    黄道吉日,誓师启程,把酒临江,万人送行,自有一番热闹场面,且按下不提。

    不多日,来到浩瀚洞庭湖,军马下船,安营扎寨。

    在此地,陈三郎要进行另一项重要大事:帮小龙女立像,封神拜祭,广告天下!

第六百章:洞庭封神,龙女归位() 
    (六百章,算是达到的一个小小成就,而本书,也快要落下帷幕了……)

    香案摆设,军马成阵,一眼看去,但见旗帜飞扬,发出猎猎声响,自有肃杀之意。

    这副阵势便陈列在岳阳楼下,面对浩瀚大湖,有湖风吹拂,快哉此风。

    洞庭拜祭,可大可小,小者为个人行为,弄些祭品,甚至祭品都不用,直接往湖边插几株香火即可;而大者,则属于国祭,有名号曰:封禅!

    自古以来,封禅有二,一为“泰山之巅”;一为“洞庭之畔”。相比之下,洞庭仪式更加隆重庄严。

    当然,如今龙君已去,当岁月流逝,洞庭的神圣地位将会不断削弱,渐渐衰退,以后可能会被泰山给压下去。

    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而今陈三郎在洞庭封神,不大不小,取中庸之道。其实“封神”本身,就极具政治色彩和意义。

    这可不是随便找个阿猫阿狗就能封的,既没有资格,也不得承认。封神者得手握权柄,而被封者同样要让人信奉,信服!

    当初元文昌率领大军路过洞庭,仅仅是拜祭而已。在本质上,等于普通人进入庙观里求神拜佛,祈祷庇佑。

    但显然,龙君并没有保佑元家。

    当下陈三郎所要做的,明显有区别。

    环视四周,昆仑观、龙虎山、青城等宗门都有代表出席,而当主持的,赫然是年轻的逍遥富道。

    身为神学院院长,他有这个资格。

    在这个普遍招安的时局形势下,宗门势力被大大弱化,取而代之是代表制度的神学院。

    这块牌子,十分管用。

    如此一来,别的宗门虽然多有不服,却也不得不忍气吞声,谁让人家是最先跟随陈三郎的呢?曾共患难,立下赫赫功劳,陈三郎不用他,用谁?

    回想当年,天下风云初动,众多宗门纷纷使出浑身解数,用龟甲的,拨算盘的,撮土为香,占卜算卦,风水堪舆,反正能用的全用上,就是为了推测潜龙何在,好提前派遣弟子过去,入世辅助,从而获得扶龙之功。

    然而事实证明,天机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摩!

    料敌先机,有迹可循,但想料天下之先机,实在太难,因为稍一变化,便全盘变动,又得重新算过了。

    逍遥富道与陈三郎结识于布衣之际,可当初并无任何心机,最后歪打正着,只能说是“因缘际会”。

    今日,逍遥富道郑重其事,全身崭新道袍,一手持铃铛,一手持宝剑,口中念念有词。

    在他身旁,左右两侧,各有童子侍立。

    这副行头装扮,别的宗门代表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作为崂山派的嫡传弟子,逍遥富道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只是碍于年纪的劣势,使得修为浅薄些罢了。

    一整套礼仪过程,繁琐而复杂,也耗时间,等弄完后,便轮到陈三郎上台,高声诵读封神祭文:

    文章早便提前做好,由陈三郎亲自捉刀,酝酿而成,一字一句地写在纸上,现在读出来即可:

    “岁月玄黄,天下苍茫,龙君避世,山河悲壮……”

    ……

    “今有龙女出水,云起东方,可见紫气,能得清朗……”

    陈三郎的声音抑扬顿挫,字字分明;四周皆是静寂无声,只微风习习,众人平心静气,仔细听着。

    这一篇封神祭文,信息量颇大。对于军伍战士,倒不觉得什么,可那些宗门修士听着,感觉就完全不同了。

    首先,陈三郎非常清晰地指出一点:龙君已不在了!

    对于龙君存在,凡俗民间,奉为神明,乃是一尊信仰的化身,信念寄托所在,但对于其是否真得存活于世,并无具体的认知概念;不过修界的共识却知道,龙君就活在洞庭深处,已达千年。

    近年来,关于龙君的行迹越来越少,不少人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