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返大隋-第2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弦嗣是北魏宗室之后,因为隋篡周。而周篡魏,因此魏朝宗室到了隋朝之后,日子反而过的比在北周时的好。高官得做,显爵照封,比起被杨坚夫妇狠辣铲除掉的那些北周宇文氏可心说待遇相当不错。而燕荣出身也不错,他出身弘农,那是杨坚的老家,他们算是同乡,而且燕荣的祖父父亲都是武将。还曾经是杨坚父亲杨忠的部下。因此,当杨坚称帝后,就进升燕荣为大将军。还把他从高邑县公进封为落丛郡公,任命为晋州刺史。后来他又跟随河间王杨弘攻打突厥立功升为上柱国,迁为青州总管。

    燕荣到任青州后,就专门选拔了一批力气很大的人充当掌刑衙役。官吏到他那里。一定要查察询问,而且常常加以责打,打到皮开肉烂见到骨头。所以坏人盗贼绝迹,州境之内平静无事。别的州县的人经过青州地界的,害怕燕荣就像害怕仇人一样。虽然手段粗暴,但效果不错,为此还受到杨坚的勉励慰劳。平陈之役,他又被任命为行军总管。率领水军攻入南陈,多次立功。还曾经短暂代理过扬州总管这一要职,后入朝为右武候将军,继而出任幽州总管,坐镇幽州数年至今。

    燕荣在幽州一样的残暴,特别是他久镇幽州,时间越久,就越发的跋扈起来。幽州的范阳卢氏,那是五姓子之一的明这人有多跋扈了。更何况,燕荣并不是是蠢人,他在几位皇子中是站在极有贤名的晋王这边的,而且还又与宗室里极有名望的清漳王杨雄结为儿女亲家。再说,燕家还是天子的老乡,燕家以前还是杨家的家将。以往也并不是没有人参过燕荣,可天子却从没有处罚过燕荣,反而官越做越大,甚至在幽州总管这样极重要的位置上一坐就是八年之久。

    元雅和元褒也不赞成易风插手此事,他们考虑的更多的还是这事涉及到了晋王。

    元家并不知道杨林其实并非元妃和太子所生,而是和晋王所生。因此他们考虑问题,想的是易风回归,那自然就是东宫一系的人了,那这个时候,如今最有贤名的杨广就是东宫派天然的敌人。燕荣背后站着的是晋王,这事易风冒然插手,很有可能就会引发东宫和晋王府两边激烈的争斗。

    不过易风并不是怕事的人。

    易风不怕事,但他也并不是那种喜欢随意惹事的人。对于易风来说,他虽然年青,可心思却很成熟。没有他怕不怕的事,而只有值不值,需不需要去做的事。如果值得,如果必须,那么就算很难的事,他也不会怕。可如果没有半点好处,纯粹损人不利已的话,他也不屑于去做。

    而在燕荣这件事情上,他觉得可以出手。

    幽州对于怀荒太重要了,和太原一样重要。怀荒要想向南面的中原方向扩张,怎么也绕不过这两个重镇。相对于在此时地位更重要的太原,幽州方向还更好发展一些。而燕荣这样的一个跋扈而残暴的家伙,并不是一个合适的合作者。

    易风倒也想过如果能把燕荣拿下,换上自己做幽州总管就好了。可是这样的想法有些太过一厢情愿,暂时来说,就算燕荣被拿下,他也基本不太可能做上这个位置。不过他做不到,可换个人,只要不是杨谅这种跟他彻底翻了人的,他觉得他们合作的机会更大。而且燕荣做为杨广这边的人,在幽州坐镇八年,对于幽州府的掌控力是不容置疑的,要不然元弘嗣这样的二把手,也不会过的这么惨了。有燕荣在幽州,杨广对于河北的间接控制力也就很强了。

    易风既不希望杨谅对关东掌控在手,也不希望杨广幕后操控着河北,如今代、幽、营等长城一线的北方总管府,几乎都是名属杨谅控制,暗站在杨广一边。这对于易风来说,可不是什么好结果。怀荒处于这两强之下,太过势弱。

    若是能拿下燕荣,那么不管换谁出任新幽州总管,这都将会是一轮新的博弈,易风也就有机会在这轮新的洗牌中取得一些好处。

    拿定主意后,易风出声安慰刘夫人,一边问:“夫人说的这些,可都是实情,或有证据?比如说元长史可有亲笔奏章等托夫人携带入京,若是有的话,别的不敢说,做为元家的外孙,我愿意在面见陛下时代为转呈。”

    刘氏转哀为喜,忙不迭的点头,“这个有,奴家夫君有万言血书一封在此。”

    “有此足矣,请夫人暂且先在此住下,敬侯佳音。”易风拿着那长长的血书,微笑着说道。

    ps: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287章 贿赂() 
易风是在进京的当天就被天子诏入宫中的,前来宣诏的是位面色白净的宦官,面对着易风时十分的客气,丝毫没有天家奴才的那种跋扈气势,让易风对于宦官们的好感大增。{的算。不过却从没有听说过,隋朝有过什么厉害的宦官。此时隋朝的太监们还不叫太监,得到了唐朝以后,太监才渐成宦官的称呼,就是唐朝之时,太监都仅仅是高级宦官的称呼而已。大隋的宦官们都在五省的内侍省下,虽然内侍省列为中枢五省之一,但与尚书、门下、内史这三省权柄完全不法相比,内侍省专任宦官,但最高的两名长官内侍,才不过是从四品而已,而且内侍省也只管内侍供奉而已,根本管不到其它的事情。唐时的殿内省长官太监,此时叫内监,佐贰少监,可却是由身体健全之人出任,根本没有宦官担任的可能。

    “有劳公公!”易风对这位前来传旨的内侍感觉不错,态度也很好。不过当见到元家叔侄几个用一种极为恭敬的态度面对这个自称王海的太监时,易风才发现原来他有些小瞧他了。这个花白头发,嘴唇上居然还贴着一条胡子的儒雅宦官,居然正是内侍省的两名最高主官之一的内侍王海。真正的宫廷大总管。平时专在天子面前行走,有着从四品的品阶。虽然在高官显爵遍地的大兴城,从四品真是太多了。可这却是天子的家奴。宰相门人都能,这瓶香水就跟他嘴唇上的那撇胡须一样,让他腰背都又挺直几分。

    “既然只是些许方物土产,那咱家就不客气了。”王海笑的很高兴,对于易风不免多了几分结交之心。本来只是刻意营造点亲近,拉拢点关系而已,却没有想到,这位皇长孙却是真正的妙人,绝对值得深交的人。

    一路上,等不及已经早擦上了香水的王海喜气洋洋的向着易风滔滔不绝,毫无保留的介绍了大量的宫廷情况,特别是一些宫内的内情,都是投桃报李般的告诉了易风。比如说如今天子与皇后宫中并称二圣,又例如如今天子虽然与皇后关系依然很好,可晚上却多的歇息在宣华夫人陈氏和贵人蔡氏那边,又如,二圣都十分喜欢晋王家的两位王子,尤其是刚完婚的河南郡王,更是自小养大在宫中的,宫里上下都十分喜欢,平时都称呼杨昭为大曹主。“东宫诸位王子呢?”易风问。

    王海笑了一下,“东宫有十位王子,云昭训所生长子长宁郡王俨六岁时即以封郡王,前年,又封东宫其余七位王子为郡王,如今除了两位尚在幼龄的未封王,其余八位皆已封王。”王海又像易风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当年杨俨刚生时,正是嫡长孙杨林夭折之后,皇帝对这位皇孙的出生还是蛮喜欢的,也不顾是太子在宫外私纳贱籍工匠私生女野合而生,特意接到宫中。谁知没两天云氏却非要太子把长宁王给接回东宫,这事让二圣心里非常不满。后来,东宫的诸位王子在宫内恩宠大减。尤其是云家所出的四位王子。”

    出了元府上了宽阔无比的朱雀大街,进朱雀门,经过皇城,一路进入宫城内,层层的盘查核对后,易风终于进入到了大隋的中枢,大兴城大兴宫大兴殿内。

    殿内。杨坚临桌书写,易风立于阶下,不动如钟。他已经站了半天。可杨坚却似乎并不知道他到来一样,手中的笔一刻也不停。

    易风脸上没有露出半分躁动不耐的神情,十分认真的站在那里。他悄悄投起眼皮,用目光小心的打量着这位大隋天子。四海之主。他长的很高。虽然坐在那里,但易风估摸着已经超过了一米八,大约一米八五甚至更高些。身体也很魁梧,额头较高,留着一副长长的大胡子,修剪的十分漂亮,配是那身玄衣朱裳天子龙袍,坐在这充满皇家气度的大兴殿里。确实有一股王者气势。对于这个此时已经华发早生,脸上皮肤也已经皱起。露出了老态的天子,易风也是充满几分敬佩的。

    后世的许多人,特别是国人,对于文帝杨坚,并不怎么推崇,甚至觉得杨坚本事一般,许多人特别喜欢引用清人赵翼的一句话,说自古得国之易者,未如杨坚也。说杨坚从女儿和外甥的手里抢夺天下,怎么怎么,又说杨坚晚年昏庸,选错了继承人,导致隋二世而亡。实际上在易风看来,他们不过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而已。事实上,易风对于杨坚还是极为敬佩的,公正点说,杨坚在中国古代帝国里不说排进前三,但肯定排到前十前五,起码也要比大麻子要强的多。

    杨坚虽然出身于关陇集团,但杨子底子并不厚,往上推几代,都不过是北魏北方六镇里的普通军校而已。到了父亲杨忠时,历尽千辛万苦,才乘时势而起,与武川军人弟兄们一起开创了关中西魏北周。到杨忠去世后,杨坚接掌杨家时,杨家既不是西魏八柱国家之一,也不是当时北周最有权势的几大家族。而且杨坚成功乘势当上了北周宰相后,他的形势也并不好的。三总管的勤王起兵,局势极为危险。夺取北周权力建立隋朝后,天下也并非就太平了,还有南陈西梁,北有正如日中天的突厥,东有立国五百余年,势力不断西侵的高句丽,西有吐谷浑。大的环境,则是天下自五胡乱华十六国南北朝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尤其是南北之间的分裂极久,北方人称南方人岛夷,南方人骂北方人索虏。晋以来,多少王朝兴衰废立,南攻北伐,东征西战,刘裕拓跋跬桓玄陈霸先高欢宇文泰等人,哪一个不是一代枭雄,可打的天下崩裂,也没有人打出个真正的统一天下来。

    无数枭雄没有做到的事情,杨坚做到了。虽然说在北周灭齐之后,其实天下一统的大趋势已经到来,可如果杨坚没有能力,光有这样的形势和机会,也不一定就能实现的。兵不血刃的吞掉西梁,一战灭掉南陈,铁血对抗突厥,杨坚统领的隋朝,真正做到了势不可挡。若仅仅是如汉武帝一样赢了战争,却输了民生,那杨坚也不值得他如此称赞了。偏偏杨坚不但短时间内混一宇内,而且还奇迹般的做到了国强民富,天下安定,开皇盛世并不仅是一个治世,而是一个历代王朝中极难得的真正盛世。这与晋后南北朝以来连年混战,百姓民不聊生的境况是鲜明的对比。

    仅仅这些,不管怎么说,杨坚都不失一个帝王楷模,再怎么推崇都不为过了。而且这位帝王在私生活方面也是极不错的,虽然如今老了后不免也开始了享受,但多年来身体力行的节俭、勤政等还是让他佩服万分的。他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开创了一个大一统的时代,甚至他创立、推行的许多制度,三省六部、科举、均田、府兵、租庸制,恢复汉魏礼仪,恢复汉文化等等,这些无一不是能够永载史册的。

    看到杨坚此时还这般认真的在处理政事,易风越加敬佩,杨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