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从饭菜开始上桌起,陈文就彻底被这饭菜的色香吸引了。作为一个入门级吃货,啃了十几天干粮,实在是无法忍受了。

    好容易等到王翊开始动筷,陈文便再不客气,立刻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或许是这些日子忍饥挨饿的原因,陈文觉得这顿饭食格外的香,简直恨不得一张嘴当做两张来用。

    王翊和王江被陈文的吃相吓了一跳,却也没说什么,只是示意那厨娘去替陈文布菜。

    陈文道了声谢,便继续用饭。

    一餐无话。

    那厨娘前后为陈文续了数次饭,直到盆干碗净陈文才表示自己已经吃好了。

    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陈文便是饥一顿饱一顿,昨天更是在感冒的情况下虚脱。也正是因为感冒的缘故,到今天不过是吃了几碗粥而已。洗了澡之后,就更加的饿了。

    长久以来,陈文按照着既定计划行事,一步一步的走下来,眼见着眼前的二人想必已经相信了自己道出的情报,剩下的无非是混盘缠的问题了。心情分外轻松,所以这顿饭吃得相当开心。

    心满意足之下,他打了个饱嗝。紧接着便不好意思的说道:“让二位上官见笑了,在下已经好些日子没吃过这么香的饭菜了,实在是情不自禁。”

    见桌上的三个人已经吃完,那厨娘从外面端了几杯水,陈文学着另外两个人的样子,漱了漱口。

    待那厨娘收拾东西出去后,王翊开口问道:“我见辅仁也读书识字,可曾读过圣贤书?”

    陈文想了想,眼前这两个人都是读书人出身,同样的身份显然会增加好感。况且,明朝可是讲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一个读书人的身份也更有利于自己后面计划。

    可是,这等事却是不能乱说的。万一对方说两句四书五经里的段子,自己可全然不懂。毕竟对于他曾经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而言,能把课本里的“论语六则”都背下来就算是不错了。

    “在下少年开蒙,字是识得。不过在下少时顽劣不堪,对于四书五经全无兴趣。倒是史书读了一些,平日里也以此为乐。”

    说自己没读过书显然不为人信服,可是四书五经以及那些科举读物对于陈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而言太过于遥远,中考高考什么的根本用不上,既然用不上又有什么必要读呢。

    况且现在对于八股文的评价很低,什么钳制思想、除了科举无全无用处之类的话比比皆是。就连明末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也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是以陈文更提不起兴趣去读了。

    不过,陈文平日里喜欢泡泡论坛,起码历史故事混了一肚子,自称读过些史书也说的过去。

    王翊沉吟片刻,说道:“有时间还是应该多读些圣贤书,即便不考科举,多听听圣人之言也是大有好处的。”

    “王经略言之有理,在下受教了。”

    陈文面上恭敬,心中却嗤之以鼻。身处残明末世,光靠读圣贤书就能把清军读走吗?这个时代到是有不少读书人依旧在读所谓的圣贤书,也不过是去考满清的科举而已。若不是王翊在陈文那个时代的历史上忠贞不屈,最终死于清军之手,他真想讽刺一二。

    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赶紧弄盘缠吧,早一点儿去见郑成功,便距离成功更近一点儿。

    只是不等陈文开口提盘缠的事,王江便问道:“对于鞑子进攻四明山之事,辅仁既然提前知晓,想必心中已有成算,可否说出来,为我二人参详一二。”

    陈文想了想,自己既然希望他们暂避锋芒,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可以好好做做文章的。

第十章 答案(中)() 
这个问题倒是挠到了陈文痒处,毕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批量生产出来的读书人,押题这等基本功还是会的。

    不过做戏做全套,这时候还是需要谦虚一下。

    “此事事关大局,二位上官想必已有万全之策,在下一介白丁还是不好插嘴吧。”

    “有道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辅仁但说无妨。”王江盯着陈文说道。

    你们俩儿不就是二人吗?

    陈文整理了下措辞,说道:“副宪刚刚提到的问题,在下确实想过,应对之策无非有三。”

    “其一,二位上官既然已经知道此事,大可以遣人在鞑子占领区大肆宣扬,这样的话鞑子可能可能会因为泄密而终止行动。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想必是极好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听到这里,王江眉头一皱。“辅仁的意思是鞑子会提前出兵?”

    “正是。”陈文微微一笑,能够让对方自己说出来印象才会深刻,也更具有说服力。

    随即他解释道:“王师占据舟山,与四明山互为犄角,于鞑子而言便是如鲠在喉。他们若不趁舟山王师现下无力援助四明山的时机进攻,等到了犄角已成之时,宁波的鞑子就会腹背受敌。所以此次鞑子对四明山势在必得,极有可能会提前出兵。”

    “那其二呢?”

    “其二,很简单。权当做不知道此事,向舟山和天台求援。两个月后,便在这四明山上和鞑子决战!”

    视线所及,王翊似乎事不关己,全然没有反应,而王江却面露忧色。

    陈文不清楚王江忧心何处,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说下去。“不过嘛,那舟山之事既然在下的世伯知道,凭着严我公的那条三寸不烂想必鞑子也会知道……”

    “那其三又如何?”

    “这个其三嘛。”陈文深吸了口气,是时候图穷匕见了。

    “趁鞑子尚未入山,带领四明山百姓撤往天台,与新昌伯汇合,保全实力。鞑子今年扫荡浙江沿海南北各路义师,无非是为明年进攻舟山做准备,此事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若能保全力量,明年鞑子围攻舟山时才可以有所作为。”

    永历二年,清军围剿刚刚攻陷上虞的王翊所部义军。军溃之后,王翊引残兵至天台依附当时还是定远将军的新昌伯俞国望。而后待清军主力撤退,王翊出兵击败当地团练,很快就聚众万人,立寨大兰山。

    在陈文看来,按照惯性思维,他们既然已经有过一次东山再起的例子,那么面对相同的处境只要按照曾经的办法再来一次不就很好吗?

    听到这里,王江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那么,辅仁是建议我等暂避锋芒喽?”

    看来这意图还是过于明显了。

    “这只是在下的一点愚见,若是说的不对,还望二位上官见谅。”陈文犹豫片刻,继而坚定的回答道:“昔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也曾退避三舍。还望二位上官考虑则个。”

    城濮之战,晋文公大败楚军,终成霸业。陈文用典并不恰当,不过急切之下他也只想到了这个。

    听到这里,王江便不再继续说话。反倒是王翊却问道:“此间事了,辅仁可有何打算?”

    难道留在四明山吗?

    陈文心中冷笑,情报你们也知道了,若是选择硬拼,我不过是在这等死,若是选择暂避,我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何必呢。

    “在下打算去福建。”

    “福建?”听到这话,王翊和王江无不诧异。

    “是的,在下的世伯托在下给福建的忠孝伯带个口信儿。”

    郑成功那个忠孝伯的爵位是隆武天子册封的,而此时他已经有了新的爵位——永历天子册封的威远侯。不过对此陈文不打算计较,因为隆武帝已经殉国了,而永历帝还在和鲁监国并立,他又何必因为这个引人不快呢。

    可是,这个回答显然不足以取信于他们,只见王江直截了当的说道:“辅仁人才难得,不如留在这大兰山,本官可以和王经略联名向监国殿下保举个一官半职。至于带信之事,辅仁若是信得过本官,本官可以找人代为传达,如何?”

    “这……”听到这话,陈文怦然色变,绝对不能留在这里,生死不论,留下来就势必赶不上明年施琅降清了。

    既然如此,还是说实话好了。

    陈文起身行礼。“二位上官赏识之恩,在下铭感五内。只是在下此去除了送信还准备投效忠孝伯军前,还请二位上官恕罪。”

    这个回答显然出乎王翊和王江的预料,他们对视了一眼。王江便开口问道:“投军为何要去福建,浙江一样有王师在。”

    浙江和福建的明军能一样吗?

    陈文清晰的记得,明年舟山之战后,鲁监国系统的明军纷纷成为郑成功部下,就连鲁监国本人也在郑成功的地盘上当起了寓公。只有定西侯张名振所部还在勉力维持着浙江明军的独立性,即便如此,张名振所部在军事行动上一样要受到郑成功的节制。

    而这期间,从永历五年的舟山之战后开始算,到永历十三年的南京之战,浙江明军的兵力和战斗力没有丝毫提升不说,反倒下降了不少。

    反观福建明军,虽然郑成功几乎每次连战连捷后都会遭逢大败,但是到了南京之战时已经坐拥十几万大军和一支横行中国海的舰队。也正是凭借着这样规模的军队,他才有机会进行这场豪赌。

    接下来该怎么说呢?

    陈文斟酌了下措辞,说道:“并非在下小视浙江王师,只是在下留在浙江的话不过是个无用之人,若是去福建的话,对于驱除鞑虏、中兴大明的事业还能尽一些绵薄之力。”

    “此话怎讲?”

    “我家经商多年,也接触些海贸的生意。虽然只是在海商出海前出售需要的货品,待他们返航时收购并转卖他们带回的方物,但是对海贸也算略知一二。”

    “海贸?”这个回答勾起了王江的兴趣。“浙江一样可以做海贸啊,何必舍近求远?”

    这人还挺执着的嘛,无奈之下陈文也只得继续说道:“忠孝伯一家做海贸多年,在福建广东甚至是浙江都有人脉和货源,在海上有信誉和不被人轻视的舰队,在倭国、朝鲜、大员和马尼拉等地都有出货的渠道,而这些浙江王师都没有。”

    “原来如此。”对于商贾之事,王江作为总掌大兰山明军后勤的官员也是懂得一些的。陈文所说的东西虽然新鲜,但是对于他而言一样脱不开行商坐贾的那一套。

    只见王江故作轻蔑的笑了笑,说道:“据本官所知,忠孝伯不过万余军士,辖地不过数个海岛,辅仁就算海贸做的再好又能如何?”

    这是在玩激将法吗?

    陈文心中苦笑,形势比人强,他今天必须说服这大兰山二王,否则便是前功尽弃。既然如此,也只能硬着头皮说下去了。

    “在下相信,未来几年之内,忠孝伯的麾下可以迅速扩张到二十万大军,从而成为决定我大明能否中兴的一支决定性力量。”

    “海贸利润竟如此丰厚?”

    陈文摇了摇头,又拿了张纸自顾自的画了幅福建及台湾的地图。“并不是海贸利润的问题,海贸首先要有货源,现如今鞑子占据大半个中国,哪怕忠孝伯人脉再强,也一样拿不到多少货物去做海贸,又何谈利润二字。”

    见眼前的二人已经被他所言之事吸引,陈文便在地图上台湾海峡的位置画了一条线,然后手指着继续说道:“关键在于地理位置,泰西海商想要把货物运到江浙和北方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