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辽东来的。”
陈林有些意外的说道:“辽东?女真人那里?”
马双木说道:“女真人?我不知道是什么人,反正是从辽东来的。”
陈林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欣慰的说道:“哦,知道了。哪里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货就行了。”
一不小心,他发现自己又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是错误的估计了辽东地区的局势。大概是后金鞑子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以致他下意识的觉得,现在的辽东地区,应该也是后金鞑子肆虐的区域,以致没有萌发和辽东地区做生意的念头。其实,现在的辽东地区,治安完全是稳定的,后金鞑子也没有崛起,这里还是牢牢的掌控在大明朝的手里的。
和遥远的大西北相比,显然是来自辽东地区的牛羊骨头更加的便宜,更加的运输方便啊!不管是从辽东偷偷的下海,直接运输到长江口,再上溯到安庆府,又或者是,利用水路运输到天津卫,再从京杭大运河南下,一直到达长江,再转运到安庆府,成本都是相对较低的。最关键的是,每次运输的数量,都可以很大。
不过,这些事情,陈林是完全没有必要担心了。荆襄帮的人会搞定这些细节的。现在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尽快将骨瓷生产出来,投放市场。
根据介绍,荆襄帮挖掘到的三个老工匠,居然都是在景德镇周边瓷窑做事的,也算是骨干之类的。因为某些事情,得罪了豪门权贵,没有地方躲藏了,只好跟着荆襄帮远走他乡了。他们的亲人,也都被荆襄帮给接走了,就安顿在安庆府境内。
三个老工匠,分别是叫做李耀汉、宋登峰、罗八导,都是年过五旬的老人家了,在陶瓷行业,都是浸淫了大半辈子的。从业时间最短的,都在三十年以上。
根据荆襄帮的调查结果,他们三个,身家清白,没有犯罪背景。之所以被迫远走他乡,完全是因为得罪了宁王府的管事的缘故。这个宁王府,就是数十年以后试图造反的那个,在江西境内有极大的权力。大半的陶瓷业利润,都是被宁王府给霸占了。
“三位老伯,你们来到这里,这里就是你们的家了只要你们好好干,有的是钱拿!我是绝对不会吝啬的!”陈林说了一些很没有营养的废话以后,就直接了当的表示,会给他们丰厚的待遇的。
“每个人每个月底薪五两银子!做得好还有额外奖励!”陈林最后慷慨的表示。
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三位老汉原本有些麻木的表情,都出现了松动,感觉终于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在当时,每个月五两银子,绝对算得上是高薪了。如果不算外快的话,就是七品知县,都没有五两银子呢。如果五两银子没有克扣,没有拖延,每个月都能准时足额的发放的话,他们一家人绝对可以衣食无忧了。
不过,他们毕竟是活了五十多岁的老人家了,看问题绝对不会那么幼稚的。他们吃过的盐,比陈林吃过的米还多。他们都觉得,在高薪的背后,肯定是有一些特殊的要求的。不管是什么时候,天上都不会掉馅饼的啊!
果然,陈林微微顿了顿,目光从三位老人的脸上一一扫过,缓缓的说道:“我对你们的唯一要求,就是保密!不管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都不许说出去!尤其是烧制陶瓷的配方,更是不许外泄。否则,你们应该知道后果!”
三位老人家急忙连连点头,表示自己绝对会保密的。
对于陈林的保密要求,他们一点都不感觉到陌生,反而是觉得很自然。
在陶瓷行业内部,最值钱的是什么?当然是陶瓷的配方了。任何一个瓷窑,都有自己烧制瓷器的配方,是绝对禁止外泄的。不同的瓷窑,有不同的配方。不同的配方,在细节方面是完全不同的。青花瓷、薄胎瓷等高档的瓷器尤其如此。如果有人外泄,被追查发现的话,下场通常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活活的打死。这是陶瓷行业的潜规则,连官府都不管的。
比如说,陈林如果现在要他们三个泄露原来烧制的陶瓷的配方,他们真的说出来的话,原来的雇主找上门来,要对他们不利的话,他们就算是被活活的打死,官府也不会追究的。因此,他们是轻易不会泄露原来的瓷器的配方的,除非是陈林开出的代价足够诱人。当然,陈林也不需要他们做这样的事情。
“既然明白,那就很好。”陈林满意的点点头。
既然瓷器行业有保密的潜规则,他倒是不需要特别的强调了。
当即,陈林就将骨瓷的配方,还有烧制出来的瓷器的特殊要求,都跟三个老工匠说了。
果然,老工匠的确是老工匠,他们很快就领会了陈林的意思。资历最老的罗八导,甚至忍不住就要动手搅拌瓷土了。
其实,骨瓷的秘密,真的是没有多少。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在瓷土里面,加入一定比例的牛羊骨粉。这是至关重要的,是东方人想不到的,也没有哪个东方人会这么想。因为,在东方人的观念里面,不管是什么动物的骨头,都是肮脏的,怎么能加入到瓷土里面呢?说的不客气一点,牛羊骨头的粉,完全就是动物尸体的粉啊,怎么能加入瓷土里面呢?
有关这一点,陈林也是早就想到了。骨瓷这个名字,是绝对不能使用的。否则,一旦有人造谣,说骨瓷是使用死去的动物骨头烧制的,只怕谁也不会来买了。东方人对于死去的任何东西,都是相当忌讳的。他已经为骨瓷想好了一个替代名字,叫做白玉瓷。这个名字虽然有点俗气,却是正好描述出了骨瓷的特点。
大明朝的各种瓷器,青花瓷、薄胎瓷、斗彩瓷等等,都是各自有各自的特色。而骨瓷的唯一特色,就是特别白。陈林主攻的,就是变态的白。
“我要烧制的,是最薄、最白的瓷器!”陈林反复叮嘱三位老工匠。
“公子爷,小的明白。小的马上就开始准备瓷土。”三位老工匠的技术,的确不是泛泛之辈,他们当然明白陈林的意思。他们当即开始动手准备瓷土。
按照陈林的意思,骨瓷的配方,只有他们三个老人家懂得,其他人都不能告诉。因此,所有的瓷土,都是他们三个完成的。
当然,搅拌瓷土需要的高岭土什么的,当然是交给陈守业来完成了。
要将动物的骨灰,都加入到瓷土里面,的确是一件新鲜事。尽管有陈林提供的明确的比例,三位老工匠依然是觉得有些惴惴不安的,生怕自己是做的不好。
好在,陈林就在旁边监工,发现有不妥当的地方,立刻返工。连续搞了三四天的时间,第一批的瓷土,才算是准备好了。剩下来的,就没有陈林什么事了。
要烧制什么样的瓷器,要怎么做胚,要怎么打磨,要怎么上釉,要怎么掌握火候,那都是老工匠的事情了。陈林唯一能做的,就是鼓舞他们的士气。
骨瓷是需要第二次烧制的,就是第一次烧制出来以后,还需要加工,还需要上釉,才能进行第二次的烧制。因此,中间的过程,需要相当多的时间。
一直到二月上旬,第一批的白玉瓷,才算是正式的出炉了。
“虽然看起来是不错。但是,距离真正的上档骨瓷,似乎还有差距啊”看着大明朝的第一批骨瓷,陈林倒是一点激动的心情都没有,显得相当的冷静。
主要原因,乃是前世的时候,已经看过太多的高档的骨瓷,眼光情不自禁的就有些高了。而眼前烧制出来的这些骨瓷,质量只能说是一般,算是勉强过得去。如果是普通的酒店使用,应该还可以。但是,如果是高档的酒店,使用这样的骨瓷,就有点掉档次了。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错误的认识,才会导致陈林一点兴奋激动的心情都没有,反而是感觉有点担心,不知道这等质量的骨瓷,是否能够在大明朝占据一席之地。
要知道,青花瓷、薄胎瓷之类的高端瓷器,就不用说了,就是新兴的斗彩瓷,都是相当抢手的。骨瓷想要抢占市场,至少要压倒斗彩瓷之类的。如果能够和青花瓷、薄胎瓷之类的平起平坐,那就最好不过了。问题是,骨瓷能够做到吗?
第82章 扬州女汉子()
和陈林的冷静谨慎相比,三个老工匠的神情,却是相当的激动。他们虽然是烧制了三十多年的瓷器,可谓是经验十分的丰富了。但是,他们却是从来都没有见到过如此洁白的瓷器。唯一能够和白玉瓷较量的,或许只有薄胎瓷了。
毫无疑问,三位老工匠都觉得,如此洁白,如此轻薄的白玉瓷,绝对是他们一辈子当中,烧制出来的最精美的瓷器。能够亲手烧制出如此精美的瓷器餐具,他们都是发自内心的自豪。
”白玉瓷薄胎瓷餐具”陈林也是在默默的琢磨着。
和三位老工匠一样,陈林也感觉,白玉瓷的唯一对手,就是薄胎瓷。幸好,薄胎瓷不是餐具。
中国的薄胎瓷号称“薄如纸、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可以说是所有瓷器之中的王者,甚至可以说是王冠上的明珠。薄胎瓷经过海上贸易传到欧洲以后,欧洲的说法则是:“比纸还薄,比牛奶还白,比玻璃更透”(直译)。由此可见,薄胎瓷的品质优秀。
但是,薄胎瓷的致命缺陷,就是产量极低。薄胎瓷要经过三次烧制才能完成,在烧制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进行修琢,需要不断的将厚度减少,因此非常耗时耗力。
由于对生产工艺的要求很高,薄胎瓷的产量,是非常低的。完美的薄胎瓷数量更少,以致大部分的上等的薄胎瓷,最后都是落入皇室权贵的手中,根本没有在市场上出售的。它的价格,也就难以估算了。
此外,薄胎瓷还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硬度比较低,很容易破碎。薄胎瓷不能受力,不能撞击,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刮花,甚至是破碎。薄胎瓷注定了只能是装饰品,是典型的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矣,是不可能用来做餐具的。
相比较而言,骨瓷的硬度就强多了。耐磨,耐撞击,破损的几率低,容易清洗,是做为高档餐具的理想替代品。目前,大明朝的高档餐具,主要是青花瓷。包括皇宫里面使用的,都是青花瓷。如果骨瓷能够占领这个市场,白花花的银子,当然是滚滚而来了。
第一批的白玉瓷秘密出炉以后,陈林下令用麻黄纸将所有的瓷器都全部包装起来,以免泄露机密。这些瓷器当然是不可能放在潜山县销售的,必须是运到安庆府,还必须是找大买家。
如此关键的时刻,陈林当然是要亲自出马。但是,他之前已经在安庆府逗留了好些天,这段时间又经常的往陈守业的瓷窑,哦,不,是石明萱的瓷窑上面跑,已经引来陈守范的严重不满了。虽然老爹没有说什么,神色之间的不满却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他这个时候,再次跑到安庆府去,陈守范肯定要发飙了。
可是,如果他不去安庆府的话,又怎么将白玉瓷推销出去?交给夏灵萱?效果肯定不好。现在夏灵萱手上也是有一大摊子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白玉瓷了。
再说,鸡蛋不能是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荆襄帮已经有了自己的生财之道,一万八千两银子的斗彩瓷,应该也差不多可以解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