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相正欲去寻你等,快快请进!”杨赐急忙道。
他说着话,已经用眼神示意站在门口当值的侍女,给郭泰、蔡邕、陈寔三人上茶。
“两位相公,此乃本部草拟的‘官考条略’,有关考场、主考官、监督官、评判官、考试科目、判断合格与否的标准等诸如此类的规定,皆在此文稿之中。”
众人落座之后,郭泰开门见山,从袖子里掏出了昨夜与蔡邕重新修订的文稿。
陈寔也是台相之一,所以郭泰才会说“两位相公”。
对于郭泰不卑不亢的态度,杨赐早已习惯。
刘曜称王,建立楚王国,新的官制下,三公虽然位高权重,但同样受到下面人的制衡。
比如,相台虽然总领十二堂部,可以传唤各堂部尚书进行询问了解,及针对某些事务提出建议,但各部职能内事务的决断权、人事任免提名权皆在各部尚书手中。
何况,在这样一种制度之下,各堂部尚书的品级与副相是平等的,在楚王国境内的百姓眼中,尚书与宰相倒没啥区别。
杨赐是丞相,陈寔是副相,等两人先后看完文稿,已经过去了三刻钟。
“以各县太学分院为考场,可因地制宜,无需再另外建造场地。以县令为主考官,县尉为监督官,可增加官考的正式与严肃性,县尉可在职权内调动部分县兵维持考场秩序。以分院讲席为评判官,可快速对考试者评定成绩,毕竟讲席多为名家名士。”
杨赐开始对郭泰所拟文稿的内容,进行点评与建言。
其他三人皆静静旁听,不发一言。
“但考试科目增加农耕、匠作、科技,本相以为不妥!”
第182章 宪法的构思()
当杨赐、郭泰、陈寔等人议论官考之事的时候。
刘曜在文成殿书房之中,正在翻阅御史台依照他的构思,整编出来的“汉帝国宪法”——华夏宪章。
御史大夫桥玄交上文稿后,并没有选择离去,而是主动申请留在书房,对刘曜阅读文稿过程中可能生出的疑惑进行解答。
刘曜自然是同意了桥玄的申请,开始认真仔细的阅读手中的华夏宪章初稿。
若是刘曜将来登上帝位,那么这份宪章将会成为汉帝国的宪法。
若是竞争者“开挂”赢了刘曜,那他也不会束手就擒,必将奋死一搏,促成新的三王盟约。
不管怎么说,未来天命之主诞生之后,其他两国境内的各个派系势力,无论是手握兵权的将领,还是守土牧民的官员,肯定会围攻新的开国之君。
毕竟只要是个正常人,都知道新君将率领他麾下的文臣武将,建立一个新的大一统帝国。
而在这个帝国正式成立之前,最重要的便是确定各种制度。
没有哪个朝臣喜欢独裁者,也没有哪个地方喜欢强势的中央朝廷。
统兵将领与地方官员们,想要更大的自主权,商人想要利益,士人想要权力,农民想要减赋。
假如新皇帝独断专行,那么这些人将不可能实现各自的诉求!
因此,输掉的那两位诸侯王,以及他们手下的重臣们,肯定都希望对新皇帝的权力进行限制。
当然,炎汉立国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天子威严可不是随便说说,更何况是自证天命的新帝国开创者。
所以,他们这些少数人还不敢明着大喊大叫,要求限制皇权,否则就是对抗天命,深信天命的大多数人肯定不答应。
刘曜也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他打算趁这个机会,对皇权加以限制,乃是最合适不过。
如果是他当上皇帝,那就很好办,找刘宠、刘虞商量一下即可。
假如刘虞或刘宠像刘秀一样“开挂”当上皇帝,那刘曜也会奋死一搏,威胁新皇帝商议一份盟约。
三年之约的结果便是天意,新的天命之主即是上天所选!
趁此机会,新的天命之主,与原来两位天命之主的候选人,共同确立一份盟约。
这份盟约,全天下人必须遵守,包括新皇和他的子孙后代在内,也同样要遵守!
以后所有的制度法律,都必须遵循这份盟约!
违背盟约就等于违背天意!
假如新皇帝和他的嫡系子孙继承帝位者违背了盟约,则意味着他们这一脉违背天意,如此一来,他们也就失去了天命的资格。
到时候,其他的汉室宗亲、旁支,比如曾经的两个天命候选人一脉的嫡系后人,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可以举兵推翻旧朝廷,重建新朝廷,换新的天命之主继承帝位。
新的天命之主必须维持“汉”的国号不能变!
因为天命在汉,违反这个规定,就等于违反天意,没资格也不可能是天命之主,其他人可以推翻他!
到时候盟约会由刘曜一方起草,楚、陈、鲁三个诸侯国除国君之外,再各派十名代表,共计三十三人,共议盟约之内容。
若大多数人同意,那么这份盟约将会成为新的汉帝国与另外两个藩国的宪法,未来新的藩国也要遵守这个宪法。
如果是刘曜顺利赢得三王之约,那他会派人修建一个祭天高坛,在高坛之上以不生锈的合金铸造一尊金碑,将盟约内容录上去。
反之若他输了,那他也会说服(威胁)新皇帝这么做,毕竟他的脑残粉可不是一个两个!
等新皇举办登基大典的时候,原来的三位诸侯王共同以这尊金碑对天盟誓,日后汉帝国的新君继位时,也必须到天坛对这尊金碑起誓,才算是天命所归的天子。
盟约的本质,其实就是限制君权,进行一定程度的立宪。
因为刘曜本人是穿越者,他是中华民族,也是农民的儿子,他会把维护诸夏之民的利益放在盟约的首要位置。
天子乃天命之主,仍旧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另外两个诸侯国作为汉帝国唯二的藩国,其国公民必须只能有一个民族,即华夏族;必须将汉语、汉字作为官方唯一的语言和文字,其国历法只能用华元,与其国君年号纪年!
其国只能使用汉帝国朝廷统一发行的在帝国疆域内都能流通的唯一法定货币——汉币,使用统一的汉度衡量,且必须把华夏之学做为其国教育思想之主体!
其国民必须遵守汉帝国宪法,拥护汉天子,维护帝国的大一统,反对分裂!
其国有权与他国结盟,但不能合并,无权发行货币,但有权在汉帝国宪法之下自定律法。
其国民与官方信仰,必须是诸夏神系信仰。
其国王若违反宪法,将会受到汉帝国天子的制裁。
若新皇子孙继承帝位后不遵守宪法,那些潜藏的野心家将会迅速跳出来,质疑其正统性。
若其瞎搞乱来,激怒了汉帝国的百姓,那么百姓们既可以选择起兵反抗,也可以选择去海外把藩王迎回来。
毕竟另外两个诸侯国的开国君主,也曾是天命之主的候选人,他们的嫡系子孙仍有资格参与竞争新的天命之主。
刘曜如此做,看似不明智,但依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原则来看,在海外留着两个潜在的竞争者,可以起到威胁新皇子孙后代帝位的作用。
如此一来,他的子孙后代继承帝位后,要想坐稳帝位,就必须励精图治,团结治下臣民。
这样的话,汉帝国的国力将会一直强大下去。
其他两藩王国为了不被汉帝国天子制裁(削藩),历代国王也将会不断的努力治国,发展本国势力。
华夏民族将会在这样的世界格局下,逐渐繁衍扩张,最终覆盖整个地球。
假如刘曜顺利登上帝位,他将会把藩王国的数量增加到六个,而且以后也只能有这六个,后世皇帝无权再新增藩王国。
除鲁国、陈国之外,多出来的四个藩王国,他会在未来分封两个给他的优秀但没有继位的子孙们,另外两个分封给功高盖世的异姓功臣。
到时候,汉帝国与唯六的藩王国之间,将会在华夏宪章的制约下,成为父子与兄弟之国。
当然了,战争不可避免。
即便日后有野心家妄图挑起多国战争,但宪法规定,若汉帝国与藩王国之间发生战争,不能在本土国境内危害华夏之民,否则华夏之民有权推翻本国的统治者。
基于此,多国君主及其心腹朝臣也不会傻乎乎给别人当枪使,肯定会想办法把国内的矛盾转向外界,减少对华夏之民的利益损害。
如此一来,既能完美的解决另外输掉的两个诸侯国去留问题,又能趁机建立华夏宪章,构建一个在华夏宪章制约下,多国之间相互竞争,在竞争之中不断前进的世界列国格局!
第183章 录取分数线()
对于华夏宪章的概念,刘曜与桥玄说的虽然详细,但仅仅是从楚王国境内使用为出发点。
桥玄受制于身份及职务的原因,他带人整理出来的宪章条例,多数是过去的历代汉室皇帝留下的经典制度,比如田赋三十税一,比如非刘氏不可为王,非功不可封侯等。
这些条例,既有与刘曜想法类似的,也有背道而驰的。
毕竟桥玄不是刘曜,他只能从臣子的角度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条例法规。甚至不敢直白的以文字律法,对君权进行限制,而是以寥寥数言,挂在为君之道的后面,比如为君者不可沉迷外物,不可消极怠政,仅此两条。
刘曜构想之中,分封异姓王可以吸引臣子们奋斗拼搏,何况是裂土实封。
异姓藩王国,也会给他的子孙皇帝带来竞争的压力。
当然,他不可能傻乎乎把神洲本土的疆域分封出去,所有的藩王一定会被分封到海外。
就算将来爆发世界性的大战,起码也要等科技达到后世十九世纪的水平。
以现有的科技发展速度来看,想要达到十九世纪的水平,没有三百年以上的积累,恐怕是不可能的!
除非将来刘曜登极称帝后,举国之力攀科技树,强制推行工业化,才有可能在一两百年内将科技与工业提升到接近十九世纪的水平,也仅仅是接近。
“有关土地制度与爵位制度,写的太过笼络,可以暂时参照寡人颁布的编户民授田政策及爵位制度,找出提携总纲的字句,作为根本法之中的条例。”
刘曜合上文稿,一边说话,一边抬手将稿子向桌前一丢,示意侍女把稿子递给桥玄。
桥玄喜好法家,华夏宪章正对他的胃口,本以为会让刘曜满意,不曾想千算万算还是算漏了。
“臣谨遵王命!”桥玄收好侍女转递给他的文稿,然后躬着身,朝刘曜行了一礼,打算告退。
刘曜望着正欲告退的桥玄,对守卫在门外的朱大鸿道:“大鸿,送一送桥公!”
“臣谢大王!”桥玄又急忙向刘曜拜了一拜,然后才退出文成殿,在朱大鸿的护送下,离开文成殿的院子。
送走桥玄后,朱大鸿进入书房禀告道:“启禀大王,杨丞相、吏部陈尚书、教部郭尚书、教部蔡侍郎殿外求见。”
“见。”刘曜淡淡的道。
他知道四人这次来求见,肯定是为了官考之事。
眼下有关官考的各种规矩都还没有确定,更无一道王令颁布,可见刘曜是有意让他们先拿主意和章程,然后再进行必要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