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津出海,最合适的航线有三条,一是ri本、二是朝鲜、三是沙俄。我们先来看ri本,ri本航线是天*津招商局的主要业务,无论是货运还是客运上都占据极大的比重,而朝鲜因为ri本占领的原因,其航线基本被ri本同行垄断,外国公司很少能够参与。最后就是沙俄航线,也就是天*津到海参威这条航线。”
“董事长,难道您是想走这条新航线?”一个襄理顿时问道。
笑着摇摇头,方子达否认道:“当然不是,沙俄的重心在欧洲,东方的出海口在商业比重上非常之少,这条航线如果要运作的话铁定亏损。”
“那您的意思是?”大家有些不明白地看着侃侃而谈的方子达,脑袋里有个大大的问号。
方子达淡淡一笑,手中的小棒在天*津上划了个圈,随后沿着航线往大*连、青*岛、上*海、福*州、湛*江等地各点了点,随后棒指南洋和西洋。
。。。
第一卷 动荡不安的时代 第一百二十八章 大手笔()
…。。
》方子达的计划很简单,他要用招商局把中国由北往南的海港城市全部连接起来,并向内陆辐shè,然后集中力量开辟南洋、西洋航线。(11)
南洋有着国内工业生产所需的大批原材料来源,再加上海外华人在南洋根深蒂固的庞大商业圈,以此来加深双方之间的商业来往,取得合作。至于西洋,这是一种泛指,方子达目标其实是欧洲各国。与其抱守残缺去维持现在不死不活的ri本航线还不如趁着欧洲大战的机会主攻欧洲航线,方子达相信当招商局主动退出ri本航线后,ri本船运同行肯定在拍手称快的同时一定也会加大对中国航线上的投入,可这样一来,他们的jing力和运力同样也就限制在了中ri航线上,招商局跳出这个圈子,把目光放得更远大,这就是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所有人都被方子达这个计划给惊得目瞪口呆,招商局建成以来虽取得中国无数个第一,可和列强相比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船运公司,主要经营的航线大多局限在国内,就是海外也不过是周边近洋为主。实力决定一切,招商局的轮船规模都不大,比起那些动不动就一条船近万吨的国外大型船运公司来说,招商局的船队运载量和规模都小得多,远洋和近洋的不同之处关键就是船运的能力,以招商局现在的状况根本就做不到。
“这不是画饼充饥么?”刚前询问方子达的那襄理忍不住轻声说了一句。计划再大也要顾得上现实。方子达身为招商局董事长和zhongyāng银行总裁名声在外,按理说不应该搞出这种不切实际的计划,难道是徒有虚名不成?
襄理的话音虽轻,但方子达在上面听得清清楚楚,回过身他并没有翻脸,反而笑眯眯地瞧着他,直瞧得这襄理目光闪躲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
清清嗓子,方子达不再理他,淡淡笑道:“有人会说这个计划是空中楼阁不切实际。但我不这么想。欧洲大战正酣,这正是我们的机遇,随着战争的消耗,欧洲现在需要大量工商产品补充物资。由此而来国内工商业的蓬勃发展状况在座诸位应该是有目共睹的,可产品从工厂里生产出来了,运输就成了大问题。眼下,几乎所有至欧洲的航运都是由协约各国或者中立国家承担,我国同样是中立国,怎能放弃这个机会?更何况,随着欧战的越演越烈,对于欧洲航线的海运力量也将需求量越大,所以我们招商局必须要把握住这个机会,要是错过将来要后悔莫及!”
“董事长。**(。。)话虽然这么说,但我有个问题。”一位一直没有开口的经理举手站起,方子达认识他是李国杰,他是赫赫有名的李鸿章的长孙,在1910年就被推举为招商局的协办,但因为某些原因并未就职,随后出国周游欧洲去了,直至方子达接任招商局后特意通过袁世凯把他请出山来,担任了招商局董事和保险公司经理。
“伟侯兄,请讲。”
李国杰直截了当问道:“董事长所说的欧战原因导致国内工商业蓬勃发展。这个我不否认,可是这场欧战能持续多久呢?招商局的业务和普通工商业有所不同,以我们现在的船队想走远洋几乎不太可能,如果订购新船的话不仅是资金是大问题,而且欧洲各国都在大战。欧洲的造船业根本不可能接受新船订单。再者,就算订好了船。等船造好交付使用谁知道会是哪一天?说不定那时候欧战早就结束了。”
“对对,伟侯兄说的不错,是这样的。”
“是啊!造船可不像是纱厂织布,把原料送进厂里,今晚开机明天就能交出货来。一条能走欧洲的5000吨的远洋大船建造起码要一年半载,等船造好了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李国杰说完,在场众人连连点头,有些老资格的人甚至对方子达这种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想法有些不屑一顾,觉得这个董事长只不过夸夸其谈而已,根本不懂什么叫航运。
这些,方子达早就有准备,微笑着示意李国杰先坐下,随后解释道:“伟侯兄说的不错,造船不是简单的,而且现在欧洲这情况也不可能分出力量替我们造船,我查了下招商局的船队资料,南北加起来一共有六万吨左右运力,大小船只32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几百吨至千吨的船,20003000吨的船仅仅才3条,以这种规模走远洋当然是妄想,不过走南洋应该还是可以的。”
见有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方子达继续说道:“至于造船,欧洲那边就不用想了,就连美国也不用考虑,只能由我们自己解决问题。”
“我们自己解决问题?董事长难道你说让江南制造局来造?这怎么可能!”一个人顿时反应过来,惊呼道。
“为什么不可能?”方子达反问道。
“哈哈!制造局的三脚猫水平也能造远洋大船?这不白ri做梦么?上*海滩谁不知道制造的造船本事?找他们?简直瞎三话四!拿银子往水里丢嘛。”那人一急连上*海的沪语都脱口而出,众人也是一副错愕和好笑的样子,觉得方子达是在异想天开。
“士别三ri刮目相看,诸位,制造局可不是当年的制造局了。”方子达笑着说道。
“不是当年,难道是去年?哦,我只记得制造局造的小火轮在长江上跑起来还算不错的样子。”有人打趣道,引来大家哈哈大笑,一脸的不信。见他们都不相信制造局能造大船,方子达暗暗摇头,就连李国杰脸上也露出尴尬表情,毕竟制造局是他们李家一手建起的,说制造局不行等于也在打他们李家的脸。
“我这里有份文件,请大家看下。”方子达也不反驳,从包里取出份文件来递给最近的人,让他传给大家阅览。
当在坐人看到这份文件内容时顿时呆了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反复瞧了几遍这才确认文件的确是真实的后,脸上顿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同时急急向身边人询问着。
“怎么回事?上面写了什么了?”
前面几人看过文件后的反常举动让后座的那些人都起了好奇心,顿时追问了起来,有几个急xing子的甚至不等文件传到他手就站起身跑到正在细读的人身边凑过头去查看,当他看到内容后的反应和其他人是一模一样,瞪着眼珠子不脸的不可思议。
“这是美国给制造局的造船订单,一共四条大型远洋货轮,最小一条排水量为11000吨,最大一条为13500吨。”
铁一般的现实让招商局的所有董事和管理层说不出话来,同在上*海他们居然不知道制造局已有了如此造船能力,一直以来,制造局在他们眼里只不过是只能造造几百吨木制包铁壳的小货轮,根本造不了什么像样的大船。可谁想到,如今制造局居然有能造万吨大船的本事,而且一造就是四条!四条啊!这四条船加起来几乎等于整个招商局的全部运力了,太不可思议了。
“我说,这是真的么?”
“不知道啊!美国人疯了?敢把这么大的单子给制造局?”
“这难说,美国人做生意jing明的很,要没把握能下这么大的单?我的妈啊!四条万吨轮兄弟,你掐我一下,我是不是在做梦呢?”
一时间,所有人都相互询问着,乱轰轰的一片喧哗,直到方子达拿着小棒敲了几下桌子,现场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文件诸位都看过了?现在不会再质疑制造局的造船能力了?”
“董事长,如果这文件是真实的,我们当然相信。”一人当即这么说道,话语中还有一些半信半疑。
“呵呵,大家如果有兴趣我可以带诸位去制造局看看,造船可不是什么小事,眼见为实嘛。”方子达并不气恼,笑着说道。
李国杰点点头,这事绝对造不了假,方子达也不可能用这种大事来欺骗大家。既然美国人都信任制造局的造船水平,能把如此大的单子交到制造局的手上,看来现在的制造局的确是刮目相看了。可是就算能造这么大的船,资金从哪里来?一条万吨大船所需要的费用是天文数字,以招商局现在状况根本就拿不出这笔经费,还有造船周期,万一船造好了欧战也打完了,怎么办?
“关于这点,我这里还有个计划。”方子达胸有成竹地又取出份文件让大家过目。
造船的经费问题方子达会以zhongyāng银行贷款方式下拨招商局,以现有船支和在建新船作为抵押,还款周期高达十年。同时,制造局也将得到zhongyāng银行的贷款支持扩建船厂,以满足造船需求。根据初步方案,制造局将第一批向招商局承担两条万吨巨轮的建造业务,预计明年交付使用。如新船交付无误,使用良好的话,将再追加新的造船业务,预计五年中招商局将新增六至十条万吨巨轮,以替代现所有近、远洋货轮。而现有船队除部分可以走南洋的外先开辟南洋航线,其余全部以国内支线业务为主。
至于欧战的问题,方子达让大家不用过于考虑,无论欧战什么时候结束,以招商局的发展来看这样做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招商局才能重获新生。(。。)
…
。。。
第一卷 动荡不安的时代 第一百二十九章 飞毛腿()
》制造局虽说是zhongyāng银行下属企业,但实际负责人还是原来的总办陈榥,方子达不在上*海的这些ri子,陈榥干的还算不错,作为一个专业的军工设计师,虽然在经营手段上有所欠缺,可对于管理一家大型的军工企业来说其实并不需要过多的商业手段,只需按部就班地执行管理条例就可以了。
当初在上*海,对于军械厂的企业改革和工艺改制时,方子达就针对民国国有企业进行了严格的管理条例制订,这些管理条例中奖惩分明,职权规定明确,完全是参照21世纪的工厂管理条例内容,对于现今资本主义萌芽状态的民国来讲先进了不知多少。对于流水线作业技术,方子达表面上打着是福特的旗号,可真正使用的却是21世纪的先进方式,其效率比福特的汽车公司高得多,要不然也不会让军械厂这么快的发展起来。
至于制造局其它企业,如造船厂等等,在目睹了军械厂红火的状况后全坐不住了,各厂眼红得和兔子一般的负责人接连也提出要进行企业改革。在表明一切都要严格按照军械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