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说,谢罗夫的攻陷是一场大胜。倒不如说这场胜利只是一半,而另一半是伏龙芝的主动撤退才导致谢罗夫的失守。
随着中**团西部集团军群从中南部一路北上直插莫斯科,一口气打到苏维埃的首都。谢罗夫在整个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就发生了变化。如果莫斯科守不住,中俄联军就会对谢罗夫地区形成前后夹击的势态。从而导致谢罗夫的几十万部队全军崩溃。
如今的苏维埃,在莫斯科地区虽然部署了上百万的大军,可这些部队除近十万主力部队外,其余的战斗力几乎都是渣渣,根本就是东拼西凑临时组织的军队,人员素质就不提了,从装备来说连战争之前的地区民兵都不如。
谢罗夫的伏龙芝方面军、乌克兰方面军和白俄罗斯方面军经过多日战斗后加起来还有50多万。这50多万部队在斯大林眼里等于是救命稻草。只要伏龙芝率军回援,莫斯科战役还有转变的机会,一旦丢掉了莫斯科,那么一切都晚了。
伏龙芝不愧为红军最优秀的将领。在斯大林的催促下,他并没有慌了手脚,丢下谢罗夫急急向莫斯科转移。伏龙芝知道,一旦他这样做的话,不仅救不了莫斯科。反而会导致这几十万部队的全军覆灭。
别看伏龙芝在谢罗夫打得有声有色,还奇兵突出差一点儿把远东政府军给歼灭了。可伏龙芝也清楚的看到双方在实力上的差距,一旦没了谢罗夫作为屏障,他这几十万大军在野战根本就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所以,在救援莫斯科的同时必须保证后方的绝对安全。为此伏龙芝壮士断腕,把5个师的部队继续摆在谢罗夫为大部队断后。
谢罗夫的断后部队等伏龙芝率主力离开后继续抵抗了十来天,在伤亡巨大的情况下完成任务后开始突围,除极少部分部队跑出包围圈外,其余部队不是被歼灭就是给俘虏,从而标志着谢罗夫战役的结束。
伏龙芝率主力从谢罗夫脱离后,并没直接西进增援莫斯科,如果这样做的话,等于他带着部队一头扎进了敌人的怀中,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他是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的。为迷惑中国人,伏龙芝分兵转移,除一小部分部队摆出全军回援的架势,其余大部队调动北上,从苏俄北部绕了个圈子再转西南往莫斯科方向而去。
伏龙芝这招还是起到了效果,这一路上虽然多走了上千公里,但安全了许多,等到他抵达科特拉斯附近时,得知中国人已经打到了莫斯科城下,急忙命令部队加快速度,以从莫斯科北部直接南下,增援首都。
弗拉基米尔的失陷,暴怒的斯大林撤消了总指挥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的一切职务,并把他作为党内的叛徒、胆小鬼、隐藏在革命队伍中的阶级敌人丢进了监狱里。随后,斯大林把保卫莫斯科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捷尔任斯基。
这个烫手山芋捧在手中让捷尔任斯基不知道是高兴好还是哭好,要是在平时,斯大林对他如此委以重任捷尔任斯基恐怕早就乐得嘴都合不拢了,可是现在这局势,他捷尔任斯基哪里有这个能力呀!要知道抓抓反动派,搞搞清洗,打打小报告是他的强项,可要指挥部队作战捷尔任斯基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
现在,整个苏维埃面临的是武装到牙齿的中国鬼子,而不是如同待宰羔羊的党内阶级敌人。他指挥的也不是趾高气扬,张嘴主义闭口阶级的爪牙,靠着翻翻嘴皮子就能定人罪名,然后把人拉出去枪毙的行刑队。上百万的部队,就算去掉**十万拼凑起来的新兵,那还有十来万红军精锐,以捷尔任斯基的军事能力根本指挥不了。
就算有斯大林的许可,允许他调用红军内部的各级指战员协助,可多疑的捷尔任斯基怎么可能这样做?要知道从斯大林之前时代起,他捷尔任斯基的双手就沾满了同志们的鲜血,就连红军内部各级指战员、普通士兵死在他捷尔任斯基命令下的不计其数。一旦找来的人怀有二心,在战场上使坏,他不就死无葬生之地了么?捷尔任斯基才没这么傻呢,在他看来,最为可靠的还是他原来掌握的那些人,只有这些爪牙在身边,他才能感觉到安全。
斯大林的命令是不能违背的,莫斯科的战役还是要继续。捷尔任斯基绞尽脑汁后终于想出了一招,就是以他的契卡为核心组成督战部队,驱使各部队和敌人顽强战斗。还别说,这一招在战场上还真起到了效果,由于方子达考虑到在莫斯科使用凝固汽油弹的影响,叫停了这种武器在进攻莫斯科的使用,使得莫斯科的守军在承受巨大伤亡之下勉强守住了防线。这里,当然有捷尔任斯基的督战队的功劳。他的督战队在前线什么事都不干,只盯着作战部队的动静,只要有指挥员、士兵露出一丝恐惧甚至撤离的苗头,督战队就会立即执行战地记录,当场解决这些“叛徒”。
打是死,后退也是死。至少死在阵地上脑袋上还有个烈士的称号,家人也不会被连累,而一旦被督战队执行纪律,那么后方的全家都完了,弄不好老老少少都得进劳改营去。在这种想法下,前线的部队发挥了500%的战斗力,往往一支队伍拉上去直到打光也没一个人会退下来,使得中**团的进攻遭遇了极大阻力。
在多处阵地久攻不下的情况下,陆建章也有些无奈。眼看着胜利即将到来,可莫斯科的守军就和打了鸡血一样疯狂,使得他在短时间内拿下莫斯科的计划只能继续延迟。
因为防御得当,捷尔任斯基受到了斯大林的表彰,斯大林亲切地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召见捷尔任斯基,询问前线情况,并且告诉他只要再继续坚持下去,等到伏龙芝的主力赶到,莫斯科就安全了。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三卷 大炮开兮轰他娘 第四百八十八章 莫斯科7()
“报告!”
“进来!”
陆建章在指挥部看着作战地图,身边围着一圈作战参谋,整个指挥部忙忙碌碌的。正当他聚精会神听着一个作战参谋在地图上解说目前双方战况的时候,电讯室主任急急赶了过来。
“空军急电!”
“空军?”陆建章微微一愣,叫停了作战参谋的解说,转过身露出不解的表情。作为西部军团的总指挥,陆军和空军虽说在战争中配合默契,尤其是空军在协同作战方面使陆军受益匪浅,对于空军这支新部队陆建章还是比较看重的。不过,空军和陆军分属两个系统,虽在总参谋部的作战方案中两军是协同作战,可互补统属。也就是说,作为陆军上将,西北军区司令,西北军团总指挥的陆建章对于空军方面只能呼叫支援和偕同,而无法直接指挥空军作战,对于空军那边同样也是如此。
对于这个问题,陆建章在前些时候向总参谋部提出了个建议,要求把部分空军的指挥权归与作战单位直接领导,这可以便于整体指挥的灵活性,以利战争需要。对于这个建议,总参谋部暂时并没答复,而只是说需要慎重考虑后决定。
作为空军最高统帅,也就是总理方子达实际上也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空军毕竟和装甲部队不同,空军是一个新式的军种,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于对地面的支援和空战,还有其它方面的作用。作为像陆建章这样的将领,远没有直接指挥空军的能力,从他的建议中可以看出好的方面,可一旦把空军拆散交由陆建章指挥弄不好适得其反,反而削弱了空军本来的战斗力。
当然了。对于空军的未来,方子达有他自己的计划。在整体空军成军完成后,可以适当地在陆军部队中组建部分归属于陆军的航空兵。至于海军方面同样也是如此,未来的空军除空军总司令部外,还有陆军航空队、海军航空队两个特殊军种,可这些都是未来的后话了。要想做到这些现在条件还不成熟。
听到是空军发来的急电,陆建章脑海中第一个闪过的不会是中央对于他要求直接指挥空军的命令下达,因为如果这个命令下达也是由总参谋部发来的,而不会是由空军告诉他。那么,难道是空军方面有单独行动,需要陆军配合不成?疑惑不解的陆建章接过电报仅看了一眼,整个人顿时就愣住了。
“罗斯托夫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陆建章话音刚落,一旁的作战参谋马上就在地图上找到了罗斯托夫的位置,并且拿了面小旗帜插在上面作为标注。
两眼紧盯着地图上的旗帜。陆建章很快发现罗斯托夫位于莫斯科东北部方向,距离莫斯科只有200公里左右,而离弗拉基米尔仅仅只有180公里距离。
“该死的!”陆建章咒骂了一句,连忙大声命令道:“立即通知各师、旅长来指挥部召开作战会议!”
大约一小时后,除正在前线的几个指挥官无法脱身,其余部队的各级将领急急赶来指挥部,当他们进到指挥部的会议室时发现这些天一直乐呵呵的陆建章今日脸色阴沉的像要挤出水一般。
“老总,出什么事了?”91旅少将旅长杨虎臣曾经是陆建章的警卫团长。仗着同陆建章的关系忍不住轻声问了句。
谁知道他不问还好,刚一开口陆建章锐利的目光就向他扫了过来。黑着脸就劈头问道:“弗拉基米尔的北边防区是不是你91旅负责?”
“是……。”
“近来防区有什么异动没有?”
“这个……一切正常呀,按照您的命令,我部主要担任主力部队的右翼安全,全旅上下丝毫不敢怠慢……。”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杨虎臣有些不明白,前线打得轰轰烈烈,而他的91旅被摆在了弗拉基米尔北边地区担任二线部队。从莫斯科之战打到现在,他是一仗都没捞着,每天除了准备还只是准备,难道陆建章准备把自己的部队进行调动,派往前线接替其它部队?不过不对呀。瞧陆建章这副样子,似乎像是不满自己的表情,自己究竟做了什么事惹得陆老总不高兴了?
“正常个屁!”陆建章勃然大怒,一手抓起放在面前的电报劈头就冲杨虎臣丢去:“你看看!看看!一切正常?亏你说得出来!老子把右翼交给你负责,你居然玩忽职守?差一点儿就要了全军将士的性命!老子……老子要枪毙你!”
怒火冲天的陆建章把桌子拍得砰砰直响,而目瞪口呆的杨虎臣根本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至于参加会议的旁人也没搞清楚究竟,而这时候陆建章越骂越恼火,一气之下就解开了枪套,打算拔枪。
“老总息怒!老总息怒!”陆建章的举动把所有人全吓了一跳,坐在离陆建章最近的是贾宗让,他连忙跳起来一把抓住陆建章拔枪的手,一边劝着一边回头冲还傻站着的杨虎臣大声嚷嚷道:“杨忠祥,你小子究竟做了什么错事?还不马上向老总赔个不是!”
“老总,有话好好说,杨忠祥就算有过错也罪不至死,何况现在正是用人的时候,暂时留他一命戴罪立功吧。”
“是呀老总,消消火……有话好好说,杨兄弟这些年鞍前马后,对老总您是忠心耿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您就放他一码吧。”
反应过来的众人急忙上前劝说,七嘴八舌地为杨虎臣求情。此时,陆建章才渐渐平静了下来,狠狠瞪了杨虎臣一眼,气呼呼地坐回了座位。
这时候,才有人想起陆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