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争宋-第2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智升知道这是王旁的身边侍卫首领,他们不在王旁身边保护着,这会儿要干什么去?他不想让这三个人注意到自己,一转身背对着三人经过的方向,耳边听到这三人还在议论。

    “唉,话说回来,你肯定见到的是他吗?如果他真在邕州的话,那你们说那天宴会,是不是他捣的鬼啊?”韩德容边走边问道

    武龄说道:“当然肯定啦!要说别人我不认得,这籍辣庆可是跟我仇大了:当年他差点踢死了贺先生的儿子,那会小贺铸才八岁。你说这人该死不该死,可他们这狗父子在兴庆府叛乱被平之后,人就找不到了。这会在邕州让我碰到了,要不是这小子当时跑的快,我非捏死他不可。”

    张平也附和着说道:“你说那天府上大伙中毒的事,会不会是这小子捣乱啊?”

    “我也怀疑是呢,可那天一通忙,一直没来记得告诉王爷这事”

    俗话说隔墙有耳,更何况这会他们离高智升很近,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高智升暗想,原来在王府宴会捣乱的可能是这镇南王的旧敌。可籍辣庆这个名字高智升觉得十分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说话间,三个人已经绕过花园的山石,张平一抬头正看到跟在高智升身边的侍卫,站在假山石后:“你在这干什么?”

    侍卫见是张平等人,急忙拱手行礼:“张统领我在‘保护’大理国相!”他后半句声音很低,用眼神瞄了一下坐在走廊那背对着众人的高智升。

    “嗯!那你好好保护着吧!对了,这两天有没有人拜访国相啊?”张平小声问道。

    侍卫摇了摇头,“没有,这两天这位国相每天就坐这。”

    韩德容觉得好奇,他探头看看坐在走廊上的高智升的背影,跟张平武龄小声嘀咕着:“嘿,你们说,这大理国的人是不很闲啊?国相是大理的什么官职啊?”

    武龄说道:“大理我不知道,不过在西夏,国相就是咱们这的宰相。”

    韩德容摇摇头:“那不对吧,宰相忙不忙咱不知道,就说咱们王爷,一睁眼就是议事,然后就各处安顿,还要开银行,做码头,弄榷场,办学院。最近还说要搞的什么招聘会,啥新名词啊。开始我还以往王爷要招亲呢,感情是选材招教授!”

    “哈哈哈,连大理国皇上妹妹的都送上门来了,咱王爷还用开会聘亲?”张平大笑起来。

    高智升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心头一阵酸楚。心中自叹,虎落平原被犬欺,自己一个堂堂的国相,竟然沦落到如此田地。这些都是拜那个叫贾庆的人所赐啊!贾庆,籍辣庆,这音听着怎么这么相似?而且高智升听说这贾庆本来也是西夏人,难道这是一个人?

    想到这,他站了起来,向张平等人走来:“三位留步!在下有一件事要请教。”

    张平见高智升过来说话,三个人站住脚步:“国相,有何吩咐?”

    “我想求见镇南王,可否通禀一声?”高智升说道。

    “这个王爷今天刚刚出门,估计要等十天半个月才能回来。”张平说道

    “啊?这么久?王爷去哪里了?”高智升一听要这么久,那自己在这可是寸步难行。

    “王爷去宋寿郡去看码头和榷场,那离着有二百多里地呢。”武龄一边插话,一边疑惑的看着这位看似悠闲的国相。

    这可有点麻烦,高智升心头一动接着问道:“刚刚你们说的籍辣庆,是哪里人,什么样子?”

    武龄想了想:“这人是西夏人,三十岁上下了,一张窝瓜脸,贼眉鼠眼一脸麻子,个头比国相矮一点。现在不在西夏不知道跑哪去了。”

    “哎呀!我知道这个人!快,快带我去见镇南王,我有重要的事要和镇南王说!”高智升急忙说道。冤有头债有主,想到自己被迫邕州,让自己左右为难的人正是此人,高智升决定求助于王旁。

第312章 撞来的机会() 
张平等人想不到大理国相高智升,竟然说知道籍辣庆这个人。他们也恨不得马上带着他去见王旁,可是现在想见王旁太难了,王旁的时间被排的满满的。武龄是瞪着大眼:“嗨,你怎么不早说!王爷现在已经在去钦州的路上了啊。”

    “那,那怎么办?此事事关重大,若是耽误了,我怕王爷怪罪下来,你们几个可真是担待不起啊!”

    折克隽不在,这里年纪和官职就是张平最大了,他转头想武龄和韩德容说道:“韩德容你留下,负责府宅守卫,我和武龄跑一趟吧!”

    “有劳二位了!麻烦见到王爷一定要说明,我是真的有重要事情相告!”高智升满面的诚意说着。

    张平一拱手:“国相客气了,麻烦国相跟我们两个人一起去吧。不然一来一回照样耽误时间。”

    “对!这样也好!那咱们走吧。”武龄催促着。

    高智升一愣,别说这位王旁性格自己不了解,就是王旁身边的人,行为做事也与一般拘禁的人不同。

    “这就走?”他还没问完,武龄已经快步转身出去准备马匹。知道籍辣庆的事可是大事,更何况是大理国相要见王旁。

    要说王旁,这几天可忙坏了,每天一早便有官府的议事,这议事会就像晨会一样,官员们拿着要他批复的事项,一件件问清楚再办。王旁也不知道会多了不好,但邕州刚刚接管。所以大大小小的事都要重新立规矩。王旁这议事会也是有事则长,无事则短,有重要事的官员散会留下,没有疑义问题的马上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几天下来,王旁的雷厉风行,处事果断就让邕州的官员们有了体会,也让他们知道了什么事该请示王爷,什么事可以自行决定。王旁还规定,每隔十天,就要将重要的事重新审议,看一下进度和结果,这样一来凡事有大事待办的官员更加不敢拖沓。

    而王旁一上任第一件要做的大事,就是颁布各种邕州治理的法制。

    在临川的时候,王旁与父亲王安石,幕府先生侯书献,贺行远,以及兄长王元泽等人,一起又详细了研究父亲当年的万言书。根据王安石的想法,他们起草拟定了一系列的措施。王旁一到邕州,率先责令官员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保甲法和将兵法。

    青苗法与农田水利法是为了百姓生计以及基础建设,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由政府出面向农民借贷。另一方面,把青苗钱与农田建设的钱组织到一起,整治农田兴修水利。

    另一方面,王旁来邕州朝廷不派兵力,王旁既不能拥兵自重,又不能弃守邕州,如此关键的位置,这个难题放一般人都会愁死了。可王旁偏偏不是一般人,王安石的募役法,保甲法,兵将法刚刚好解决了这些问题。

    在这几个项法制中,王旁下令免除官府对百姓的差役,官府用人派差必须要从招募兵役,但是官府的经费是要经过严格审批,这样官府在招募用人的时候,便不敢滥招,同时百姓也从摊派的上差中解脱出来。而保甲法则起源很早,自春秋战果时候就有了,简单概括就是乡村住户组织起来,每五家组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保甲法既可以使当地壮丁接受军训,与正规军合并为用,更可以建立严密的治安网,同时还节省了大量的军费。

    当然,王旁之所以要推行保甲法,也不简单的为是为节省费用,邕州属于边境重地,保甲法除了能防止农民作乱,而且还增加了抵御外地的防卫力量,这点上王旁绝对是赞同父亲的真知灼见的。

    至于将兵法,则是精简当地军队、裁减老弱病残,合并军营。,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将兵法的实行,王旁就是要让兵知道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制度颁布地方官府官员忙上忙下去执行,基础的事做完王旁接下就是要开发建设的项目。首先就是引资招商。银行在王旁没来之前,就已经在邕州设置了分号,蔡京他们先来的人,在京城有过了一次办银行的经验,这次自然是轻车熟路。从选址到培训人到置办各种办公所用,基本已经到位,就等着王旁宣布开张之日。

    其次就是码头和榷场的建设,地址已经选好了,就在王旁要去的宋寿郡。宋代的宋寿郡就是现在的钦州,距离镇南王府所在的邕州有二百多里地。王旁选中这个地方,是看中了它的地理优势。钦州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海岸线东起大风江口,西至茅岭江口及龙门岛,陆地的海岸线绵延一千多里。王旁要在这里建最大的码头港头以及繁华的商贸区,这可是宋人想都不敢想的。

    总之他要做的事太多了,而且榷场建立起来如果只是宋朝人在交易,那就没什么意义了。征集了大家的意见之后,王旁下令成立市舶司,自己亲自主抓市舶司的工作。

    市舶司从宋太祖开宝四年就已经在广州建立,邕州历来属于偏远地区,朝廷鞭长莫及,本来就疏于管理,后来又有了南乱,所以邕州就像一块未开发之地。王旁规定对商人从邕州出海贸易者,要在市舶司登记;而对于来宋朝贸易的船只,或出海贸易的国内商舶。都必须经过市舶司验查,根据货品的情况的不同,进行征税抽买。

    同时王旁还制定制度,征税、抽买之后,市舶司给以凭证,方许与民自由贸易。抽买的品种与数量随国内情况随时变动。至于出口商品的品种也有一定的限制。如金银,铜钱等与货币相关的是禁止商榷的,而物资,粮食矿石等则作为严格审核的商榷品种。王旁在进出数量和税率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比如要求市舶司根据当年产量,产品属性以及是否会造成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都要经过详细测算,做成报告自己亲自批示,才可进行交易。

    另外还有王旁在邕州开设学院,也是当务之急。除了开始文史以外课程,比如数学,商学,工程学等内容,还有天文地理等专门的学科。这些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做完的。就像韩德容说的,王旁已经忙的是不亦乐乎,这个时候他怎么顾得上,府宅之内那个被他半关半禁的大理国的国相呢?

    再说高智升也顾不得回住处,跟着张平武龄出了王府,翻身上马向宋寿县疾驰而去。三匹快马风驰电掣,张平和武龄也没想到,大理国这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国相,竟然有这么好的身手。张平一路飞驰一边不由得提高了警惕,心想这位国相要是半路跑了,那自己可失职了。

    他们又怎么知道,这位看上去年纪大不了王旁几岁的大理国相,也是文武双全的大理第一人。说起高智升,本来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大理岳侯高方的后裔,自幼练武习文。前一两年,大理国杨允贤叛乱,大理皇上段思廉请高智升出兵,高智升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段思廉晋封高智升为鄯阐侯,赐给王室直辖领地白崖、茹甸两地。按说高智升是功臣,而且他与段思廉就像王旁与赵仲针的关系一样。但时间长了大理皇室力量削弱,段思廉听信谗言,觉得高氏大有取代段氏之势。高智升与大理皇上之间有了间隙,就在这时候发生一件让高智升意想不到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