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出海的时候,王海滨心中的激动与感慨实在是太多了些,一扯起来便显得有些子唠叨了。
“嗯,是不一样啊!”
要说感慨,林虎心里头的感慨只会比王海滨多,而绝不会少了去——林虎来杭州乃是被贬而来的,但他却并不埋怨李显,只因他很清楚自己的错误有多严重,要不是机缘巧合的话,他那位内弟之所为还真不知会给英王府带来多大的损失,一想起这,林虎心里头便满是愧疚之感,深觉自己辜负了李显的器重,但林虎却绝不愿就此沉沦下去,他要用功绩来洗刷自己的耻辱,眼下的船队远征便是他所认定的一个赎罪之良机,林虎怎么也不肯错将过去,一念及此,林虎的双手不由自主地便握紧了起来。
“虎老弟,听哥哥一句劝,这船队虽看着壮观无比,可一旦下了海,却不过就是芝麻绿豆一般而已,实在难称稳当,个中风险不小,老弟又不识水性,还是在岸上等我船队归来好了。”
王海滨激动了好一阵子之后,突然话锋一转,再一次地劝说林虎不要随船行动,倒不是怕林虎分了他王海滨的权,而是确确实实地担心林虎在海上出事。
“吾意已决,老哥就不要再劝了。”
林虎这一年来与王海滨配合默契,彼此的交情颇深,自是知晓王海滨此言乃是出自真心,然则林虎却是不肯改变初衷,只因这是他的赎罪之旅,也是他重新崛起的一个契机,无论再如何艰难,林虎也绝不会轻言放弃。
“唉,也罢,那虎老弟便跟老哥哥同船好了,彼此也有个照应罢。”
自打知晓林虎要亲率护卫舰队为商队护航,王海滨便已是劝说过七八次了,每回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答案,这令王海滨担心之余,却也无奈得很,眼下启航在即,只能是退而求其次了。
“老哥放心,这数年来,小弟可是没少花时间在水上,不敢说与老哥哥相比,可也不是摆着好看的,若有不识趣之海贼敢来,小弟定可叫其有来无回!”
林虎自打三年前被贬到杭州之际,便已领受了李显关于“大航海计划”的密令,从那时起,林虎便花了不少的功夫来习练水战之术,更曾利用关系到江南水师专门实习过半载,如今说起水战之道,林虎的自信心可是高涨得很。
“唉,这”
王海滨当年在水师时可是真刀真枪地打过几次恶战的,白村江灭倭国舰队一役王海滨可是分舰队指挥官之一,自是清楚真实的海战有多残酷,此时见林虎执意要随舰队远征,心中难免有些放心不下,叹了口气,待要再劝,却听下头一阵骚乱大起,忙停住了话头,往下望去,入眼便见一名身着浅紫袍服的青年官员由一大群地方官吏的陪同下正朝小高台行将过来,自不敢怠慢了去,忙不迭地伸手一拉林虎,哥俩个并着肩地迎到了台下。
“参见刺史大人!”
王海滨与林虎紧赶着抢到那青年官员的面前,恭敬万分地各自大礼参见道。
“都免了罢,本官有些琐事耽搁了,来迟了一步,还请二位掌柜莫要见怪。”
这名青年官员便是新任刺史乐思晦,年仅二十八,却已高居中州刺史之位,在满大唐官员里算是个异数,当然了,这大半是出自李显暗中运作之功,再加上其父乐彦玮如今已是李显帐下四巨头之一,乐思晦自是毫不犹豫地便投入了李显的麾下,故此,他才会知晓王、林二人的真实来历,自不敢在二人面前端甚刺史的架子,这便和蔼地解释了一句道。
“不敢,不敢,刺史大人,您请!”
就英王府的体系内而论,王、林二人的地位都不在乐思晦之下,只是此际人多眼杂,自不可能表现得太过随意了去,二人对于乐思晦的解释只能是连道不敢,很是客气地将乐思晦让上了高台。
“林兄,殿下托本官给您带了句话,说是大海凶险,当惜有用之身,此一趟不去也罢。”
趁着上台的时机,乐思晦贴着林虎的身边,低声地将李显的嘱托说了出来。
“殿下,殿下”
一听乐思晦如此说法,林虎的眼圈立马便红了起来,嗓子哽咽地呢喃了几声,却并无甚旁的表示,只是默默地跟在乐思晦的身后,缓步行上了小高台
第四百九十三章大海涛声(二)()
“虎叔,快看,灯塔,亚历山大灯塔,我们到了,到了啊,虎叔,真的到了啊!”
威远号的瞭望塔上,手举着望远镜的王海滨次子王远征正兴致勃勃地观看着一望无际的海平面,突然间,一座塔尖从海平面上缓缓地升将起来,正好落在了王远征的视线里,登时便令其激动得嘶吼了起来,这一吼不打紧,满船水手们尽皆为之欢呼雀跃不已,旋即,欢呼声如旋风般在庞大的船队里呼啸纵横,声浪翻滚着直冲九霄云外,直惊得在船队间往来穿梭的众多海鸟尽皆慌乱地飞到了高处。
“到了,终于到了!”
整个船队欢呼一片,唯独主将林虎却并没有随之呐喊,独自一人屹立在船头上,双眼湿润地死盯着渐渐高大起来的亚历山大灯塔,心里头滚过一阵阵的激动之情,不容易啊,整整七个月的海上远征,个中之艰辛实难以言述——尽管行前之际,李显专程派了杭州刺史乐思晦前来劝阻,可林虎还是执意要随船队行动,不仅如此,他还选择了最艰难与漫长的大食航线,而没有选择相对比较安全的倭国航线。这一路行来不单饱受狂风暴雨之洗礼,更曾历经数次血战,在蒲罗中(今新加坡)、在蜡三佛齐(今苏门答腊)、在身毒(今印度)各处,为了建立营垒,都没少与当地土著起冲突,也曾在印度洋上与身毒海盗狠/干过几仗,随行六艘护航战舰虽无一战沉,可却已是尽皆伤痕累累,所搭载的两千精锐之士,扣除留守各处营垒的六百余人之外,而今就只剩下了一千出头,三百余将士长眠在了漫漫征途之上,而今,终于要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了,林虎又怎么不激动万分的,只是身为主将,自得有主将的威严,林虎纵使热泪盈眶,却也不愿有甚失仪的表现,只是静静地屹立在船头上,魁梧的身形如山般稳健!
“虎叔,再有半日航程便可靠岸了,呵呵,小侄早听阿父说起过亚历山大城的繁华,此番可算是能亲眼目睹上一回了!”
王远征年方二十,三年前便已随其父下海讨生活,只是并不曾到过大食,仅仅只跑过两次东瀛航线,可往日里却没少听船队里的老手们说起亚历山大港的繁荣,心早已向往之,眼瞅着目的地将至,心情自是分外的激动,欢呼着滑下了桅杆,几乎是蹦跳着冲到了林虎的身边,兴冲冲地述说着。
“注意警戒,传令下去,所有护卫舰即刻升起警戒旗,分左右纵队护卫船队前行!”
对于活泼好动的王远征,林虎素来是很喜欢的,正因为喜欢,所以对其的要求也就格外的严格,此时一见其兴奋得忘了职责,眼立马便瞪了起来,横了其一眼,沉着声吩咐了一句道。
“是!”
被林虎这么一瞪,王远征这才惊觉自个儿似乎有些子兴奋过了头,自不敢怠慢了去,紧赶着应答了一声,一转身,暗自吐了吐舌头,手脚麻利地蹿上了桅杆,解下瞭望台上悬着的一红一白两面小旗,飞快地打出了一连串的旗语,原本稍显凌乱的船队立马开始了调整,但见六艘战舰缓缓驶出船队,分左右两路,将三十艘商船组成的密集队形护卫在了当中,满帆全速向亚历山大港驶去
亚历山大港始建于公元前三三二年,是按其奠基人亚历山大大帝命名的,作为当时马其顿帝国埃及行省的总督所在地。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总督托勒密在这里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加冕为托勒密一世,亚历山大成为埃及王国的首都;并很快就成为古希腊文化中最大的城市,在西方古代史中其规模和财富仅次于罗马;公元六一六年波斯国王科斯洛埃斯二世占领亚历山大港。虽然数年後拜占庭皇帝赫拉克留重新占领亚历山大港,但公元六/四六年阿拉伯将军阿姆鲁•伊本•阿斯在围困亚历山大港十四个月後占领亚历山大港,至此,亚历山大港便由大食倭马亚王朝所掌控,乃是古代欧洲与东方贸易的中心和文化交流的枢纽,倭马亚王朝唯一的海军舰队便驻扎在此处。
作为商贸枢纽之地,自是万商云集的繁华之所在,每日里进出港口的船只多则百余,少则数十,欧亚非诸般国家的船只皆有,但尽皆是中小型货船,论船型,远不及“王记商号”货船的一半,正因为此,当“王记商号”三十余艘巨舰组成的浩大舰队一出现在灯塔上的瞭望哨眼中时,引来的惊恐也就可想而知了的,没等大唐船队靠近法罗岛,港口处已是大乱一片,鼓号喧天中,大食舰队百余艘中小型战舰已乱纷纷地冲出了泊锚地,由旗舰“蔷薇号”引领着匆匆排开了迎敌的架势,向着大唐舰队缓缓地逼了过去,只是行动上却是谨慎得很,显然是被大唐舰队的浩大声势给震慑住了。
“停船,落半帆,各战舰弓弩手准备!”
林虎乃是个谨慎之人,尽管此来是要跟大食人做生意的,可却不能不防大食舰队的见利忘义,眼瞅着大食舰队缓缓逼近,林虎自不敢怠慢了去,一扬手,下达了备战之令,但却并没有再向前行船,而是令整个舰队停在了原地,并落下半帆,以示己方并无敌意。
或许是看到了大唐舰队的落帆之举,大食舰队也没再向前逼,而是停在了离大唐舰队半海里的位置上,一阵沉寂之后,却见一艘小艇从大食舰队中划了出来,其上出了操浆的六名水手之外,另有两名中年人屹立在船上,其中一人面白而胖,身穿袍服,看起来似乎是名港口的官员,另一人则身着锁子铠,手按弯刀柄上,显然是员武将。
“叽里呱啦”
小艇的速度很快,不数刻便已划到了林虎所在的旗舰“威远号”的正前方,但见那名白胖官员努力地抬起头来,冲着站在船头的林虎便是一通子鸟语,语速奇快无比,话音里透着股掩饰不住的紧张之意。
“那厮在说些甚子?”
林虎并不懂阿拉伯语,自是听不懂那名白胖官员的话语,这便眉头微微一皱,扫了眼站在身边的通译,语气平淡地问了一句道。
“禀大人,那人自称穆阿•维亚•阿本,乃是港务司官员,负责舰船的进出港口事宜,这是在问我等从何而来以及来此之用意。”
通译王海遥乃是王海滨的堂弟,极富语言天赋,比王海滨还早行商海外,到过大食数次,颇通阿拉伯语,自是听得懂那白胖官员的话语,这一听林虎见问,自不敢怠慢了去,赶忙躬身解释了一番。
“哦?原来如此,尔这就回答他,就说我等来自大唐,乃是前来友好通商的!”
林虎先前便猜到了那名白胖官员之来意,这一听王海遥出言证实,自是不疑有他,这便点了下头,语气淡然地吩咐道。
“是,大人。”林虎既已下了令,王海遥自不敢有所耽搁,这便高声将林虎的话用阿拉伯语复述了一番。
“大唐!大唐!叽里呱啦”
王海遥话音一落,那名白胖官员登时便激动了起来,手舞足蹈地冲着船头又是好一阵子的嚷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