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扔下这样一番话,周瑜又是与鲁肃相对满饮了一杯,而后便是闭口不言,显然不想再谈及出山的话题。
鲁肃见此情形也是长叹一声,心知此时怕是对于周瑜并非是出山良机,并且想要周瑜出山,也并非是自己前来便可以做到的,当下也不再言及此事,只是与周瑜二人饮酒。
当鲁肃的回信到了建业的时候,时间已经又过了七日之多,孙权与出了这个主意的吕蒙二人已经是等的十分急切,他们都知道,若是荆州的兵马加入进来,登时便可以让他们此时所面临的形势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诸葛亮虽在江东势如破竹,但他这样却是孤注一掷的做法,一旦身后被荆州之兵抄了后路,其结果定然是在荆州与江东兵马的夹攻之下一败涂地,所以吕蒙在给出孙权这个计策之时就已然言明,此乃是一一举两得之事,并且对于刘封来说,将与自己有仇的诸葛亮剿灭,刘封自然是会欣然应允,并且孙权与刘封之间,说到底并没有什么世仇,孙权的亲妹又是刘封的夫人,这些关系若是处理得当,剿灭诸葛亮之后孙权在刘封的护佑之下在江东生存,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
孙权接到书信之后,连忙在吕蒙的面前将其打开,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原本以孙权对于鲁肃的了解,他十分肯定鲁肃应当会力劝刘封同意此事,但随着自己深入的看着这封书信,他的面色渐渐的从期待变为了失落,而后是愤怒之情。
“鲁肃这厮,到了刘封麾下,口气倒是尖利了许多,我堂堂江东之主,怎能容许其如此欺瞒!”
吕蒙见孙权如此神色,心中便是沉了不少,连忙拿起被孙权扔在桌案上的书信自顾自看了起来。
原来,鲁肃在信中当先答应了孙权的结盟之举,并且言说了荆州与江东相互之间结盟的种种好处,但在书信的后面,鲁肃却是言道,只有当诸葛亮的兵马有所异动,也就是说开始进攻鄱阳郡的时候,鲁肃才会向刘封请命出征,以孙权与吕蒙的头脑,自然不难看出鲁肃的意思,若是当真诸葛亮发兵攻向鄱阳郡之时,鲁肃完全可以手持重兵等待,待得孙权与诸葛亮即将分出胜负之时,他再根据战场之上的情形去决定是否进攻诸葛亮,到那时,最大的实惠定然会被代表着刘封的鲁肃所得到。
这样的一封回信,就像是没有回信一般,反而是将江东的底细暴露给了刘封,让刘封可以从容的决定何时去进攻江东,将江东收入自己的手中,这样一来,对于原本就已经是十分脆弱的江东局势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样的一封回信也是证明着,他们对于鲁肃的判断,完全是错误的。
“主公莫要惊慌,鲁肃虽在这回信之中耍了心机,但其却是已然答应了我等这结盟之事,故而此事并非是一丝好处也无,我等此时便应散布出消息,直言我江东已经与刘封达成了攻守同盟,此事一日之内便可以传到诸葛亮耳中,纵然诸葛亮对此事的真假也会怀疑一二,但他却不得不对于进攻我鄱阳之事重新审视一番,能够为我等多争取一些时日的话,主公怎知我江东军士不能将诸葛亮大军击溃。”
第367章 一名勇士()
孙权虽知吕蒙之言也不过是安慰之用,但事已至此,再盲目的指望荆州兵马前来救援已不可能,想要让江东最后的堡垒和基业得以保全,只有先将此事散布出去,以求扰乱诸葛亮的视野,而后再尽力整顿兵马构筑防线。
好在由于江东此时所剩下的郡县已经不多,故而孙权不用大费脑筋的设想诸葛亮会从何处而来,他只要守好鄱阳郡就可以了,这个任务,其实比之之前还是要简单不少的,只不过此时的孙权,已经有些被诸葛亮的攻伐唬成了惊弓之鸟,他生怕一旦鄱阳之地有失,他所在的建业就相当于是毫不设防的放在了诸葛亮的眼前,到了那时,他孙氏一族在江东的统治也就当真走到了尽头。
深深的叹了口气之后,孙权还是亲自穿上了许久都不曾上身的铠甲,带领着吕蒙一同去动员即将自建业出发前往镇守鄱阳郡的将士了。
此时的诸葛亮与关羽,确实已经是在距离鄱阳之地最为相近的一个县中囤聚了重兵,遥遥相望,观察了鄱阳郡不少时日,诸葛亮知道,一旦决定攻取鄱阳,就是一场必须得取胜之战,若是不能一鼓作气将其拿下,那么自己之前所占领的那些江东郡县多半也会因自己的失败的军心不稳,而此时他与关羽又是率军深入到了江东境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诸葛亮又怎能不知,所以如何利用好这一鼓作气的机缘,对于诸葛亮来说太重要了。
他们的等待,自然也并非是全无道理,数日之间,孙权大军的动向已经是源源不断的传递到了诸葛亮与关羽的耳中,这是一场针锋相对的战争,针对这唯一地点的攻防,谋略自然也就只能起到比较小的作用,显而易见的,这将会是一场真刀真枪的拼杀,诸葛亮知道孙权会将江东所剩余的大部分精锐都投入到这一次守卫鄱阳之上,而他,自然也是一样。
但这一次传回的一个消息,不得不引起诸葛亮的注意,那便是孙权在建业动员其大军之时,口中直言其已然是与刘封在荆州的兵马结成了同盟,一旦鄱阳郡之地被诸葛亮攻打,鲁肃便会率大军自长沙渡过湘水,直取诸葛亮后方。
面对这样的传言,诸葛亮与关羽二人只得将此番出战的数个重要将领召至帅府之中,商讨如何应对之事。
听闻此事后,那数人皆是面色凝重,良久,廖化率先出言道:“此事只怕是孙权的缓兵之计,这厮多半是故意透漏出此事好教我等得知,而后生出了瞻前顾后之意,既然我等已然攻到了此处,便断无停止的道理,故依末将之见,理应火速发兵,打得孙权措手不及,就算那鲁肃当真在荆州准备了救兵,还不等他到了此处,我等便已然攻入建业!”
显然,廖化的猜测也是不无道理的,诸葛亮此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决不能因为一个鲁肃的救兵就止步于此。
听闻廖化之言,诸葛亮先是微微颔首,而后又是颇有些无奈的言道:“孙权之前走投无路之下,加之荆州的鲁肃乃是其旧将,向鲁肃求助,确是非常可能之事,故而此事并非只可能是空穴来风。”
“那军师以为我等该当如何?”诸葛亮的分析,向来是十分准确的,众人听罢,都是心知诸葛亮必然还会有后续的计策,于是纷纷问道。
“孙权虽有求助于刘封之心,鲁肃却并非是敢于擅自做主之人,故而此事最终的决断,还是应应在刘封身上,而刘封又是何等的精明之人,他几乎绝不会在此时直接率军前来趟我与孙权这等浑水,这对于此时的他,并无甚好处。”
“那我等岂不是依旧可以直取建业?”廖化此时颇有些不明所以,诸葛亮既然反驳了他的建议,此时又是如此说来,显然并非本意。
诸葛亮此时又是摇了摇头,脑中沉思了片刻,这才开口道:“此番刘封得知此事之后,多半不会在此时当真前来支援孙权,但以刘封的性情,多半会答应此事,而后静待时机,一旦我等与孙权战至两败俱伤之时,刘封自会来到此时,借由孙权相邀之机,一面将我等消灭,一面正大光明的将江东的领土纳入其版图之中。”
对于刘封这个老对手,诸葛亮与关羽皆是十分了解,听了诸葛亮的分析,关羽也是微微颔首表示赞同,此时的他,虽然依旧如同之前那般自傲,但对于刘封,却一丝也不敢小看,刘封就像是一条毒蛇一般,一有机会便会是致命一击,这样的场景关羽是听说过的,也是见识过的。
“既然如此,若是想要万无一失夺取这鄱阳之地,将孙权灭杀在建业,只有快速且以十分之小的伤亡将其拿下方才成为可能,一旦我等与孙权的守军陷入苦战之中,刘封几乎是定然会在我等损兵折将之时对我等进行打击。”
诸葛亮说到此时,关羽自然是将诸葛亮话中的结论向自己麾下的这些将领们传达了一番。
但当关羽说完之后,那些之前还跃跃欲试的将领们尽皆是不再出言,显然,关羽所言的这些条件,乃是十分难以达到的,鄱阳郡虽然就在眼前,但显然孙权已经调集了重兵,这里又是地势紧窄险要,想要挥军找到一条孙权不知道的小路直取鄱阳几乎是不可能之事,故而以极小的代价快速夺取鄱阳,成了一个难解之题。
到了此时,众人也是得知了诸葛亮为何迟迟不肯发兵,症结自然就在此处,不能快速将鄱阳拿下,就如同是自取灭亡,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白白便宜了刘封。
“诸位莫要沮丧,今日既然将诸位聚集在此处,那定然不会摆出一个无解之局,兵者,诡道也,虚虚实实之中,方才能够得胜,我昨夜已然想出一条计策,但却是缺少一名勇士”
第368章 避实就虚()
“勇士?”听闻诸葛亮需要一名勇士,众人又是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其乃是何意,江东守军虽一定悍勇非常,但众军皆道三军用命即可,要一个勇士,却是不知何用。
“诸位岂不闻,虚实结合,方才是取胜之道,如今我军与孙权在这鄱阳郡之外对垒,就如同是箭在弦上一般,一旦双方同时发射,其结果一定是各有损伤,且这损伤也是定然不会小了,故而在孙权举兵发力之时,我等应将其设法接下,待得其停滞,我军再倾巢而出,或可在鲁肃始料未及之下便将鄱阳郡拿下,到了那时,纵然鲁肃再想出兵,也是晚了。”
诸葛亮这样一说,众人方才知道其口中所言的勇士,乃是给孙权看的疑兵,疑兵一出,其目的便是将孙权的主力守城部队吸引出来,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荆州所派遣的细作的眼中,江东守军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在这样的情形之下,鲁肃是绝不会出兵的,待得孙权的攻势衰竭,诸葛亮再派遣其真正的精锐出战,如此一来,纵然江东军士数量并不吃亏,失败也已经是成为定局。
“军师此计虽好,但若是想要瞒过孙权阵中的吕蒙与陆逊二人,也并非是易事,故而我等需得要好好筹谋一番方可开战。”
眼见自己麾下的众将对于诸葛亮口中提及的勇士都是跃跃欲试,关羽不由得又是向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以关羽的眼力,自然知道诸葛亮一定并非是要直接用疑兵吸引吕蒙与陆逊,那二人也是熟读兵书精通阵法之人,加之二人对于江东境内情形的了解程度,一下就骗过二人乃是绝不可能之事,故而诸葛亮这计策之中,多半还是有所变通的,而他所提到的勇士,多半就和这个变通之处有关系。
“确是如此,对付吕蒙,陆逊之流,仅仅用一层疑兵之计是万万不可的,故而在这疑兵之计的基础之上,还有再做一些文章,之前我口中的勇士,并非是用作疑兵,而是待得孙权大军集结完毕之时,一个偷袭其营寨之人,此人率死士偷袭后,还要将孙权的队伍引诱到我军事先布置好的地点,让其以为那便是我军的主力,只有这样,真正的将我军的实力保留到最终孙权之兵因仓皇追出而阵型散乱,首尾不能相顾之时,方才是我军取胜之良机。”
诸葛亮这样解释了一番后,众人终于明白了这勇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