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刘封在朝堂之上将这个惊天的消息告知自己麾下的众人之后,刘封麾下的满朝文武顿时就如同是炸了锅一般,纷纷与自己近处的人商议起了此事,刘封见此情形并未打断,而是饶有兴致的看着,只见此言一出,就连赵云,马超,魏延等人,也俱是眼中闪现出阵阵杀气,显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个天大的机会。
终于,见刘封麾下的首席谋臣庞统与徐庶皆是默不作声,在益州谋士之中十分有声望的阎圃终于再不能按耐住自己心中的激动之情,出列拱手言道:“主公可知,此乃是天赐良机,如今主公坐拥益州,汉中与凉州也已然是归了主公所有,这些地方皆是出曹操的腹地紧邻,趁此曹操新死,曹魏之主又未决定之机缘,主公当即刻发兵,自汉中而出,为我益州争夺中原之沃土!”
阎圃这一番慷慨陈词之后,一众谋臣皆是随声附和,那场面是刘封入主益州一来从未有过的,仿佛曹操一死,曹操的那些土地就成了无主之物一般,刘封只要出兵便可以将其纳入到自己的版图之中,刘封知道,这样的想法,一定是出现在了一部分的臣子心中,并且不光自己这里如此,诸葛亮麾下,孙权麾下,甚至于之前北方那些被曹操打得俯首陈臣的少数民族,都会存有这样的想法。
待得众人的附和之声渐渐减弱了一些,刘封看向庞统与徐庶二人,二人自始至终只是闭口不言,刘封便知他们多半是有着不同的想法,于是微笑问道:“二位以为,阎圃先生之言如何?”
徐庶与庞统二人对视了一眼,却是庞统做出了一副无奈的表情之后起身答道:“如今曹魏军中情形不明,不可贸然行事,纵然有所图谋,亦当谋定而后动。”
第328章 另一个消息()
庞统之所以说出此言之前一副无奈神情,便是因为他情知此言一出定然会在朝堂之上引起一片反驳之声,果然,当庞统说出谋定而后动这数个字后,朝堂之上登时便出现了一阵嘈杂议论声,细细听之,果然大部分都是与庞统截然不同的意见。
“若待得我军准备完毕之时,诸葛亮与孙权早已不知先于我等多少时日便杀到了曹军领土之中,此消彼长之下,更不知到时我军还能否保持与诸葛亮或是孙权相比的优势!”
还未等阎圃再次出言,一名益州的老臣便是迫不及待的站了出来侃侃而谈道。
但庞统听罢此言之后,却只是微微一笑,轻声言道:“且不说曹军是否因曹操身亡之事当真乱作一团,便是诸葛亮与孙权今日便出兵,也只能是自合肥等地一路向北,而我军若是进犯曹操领土,只得是从雍州之地向中原进发,他自去攻打他的合肥,与我军何干,再说若是当真孙权或是诸葛亮先行攻击曹操之地,那也是定会将曹操的火力吸引过去,对我等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
庞统是何等的辩才,只一言,便将那些之前还侃侃而谈之人回击得不知如何反驳才好,朝堂之上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十分尴尬,刘封见状连忙轻声咳了一下,而后出言道:“今日事发突然,想来诸公皆是一时间未能想到良策,不如今日就此作罢,明日我等再在此齐聚,商讨如何应对。”
刘封言罢,大手一挥,便自顾自退去了,留下一班文武依旧在那里议论纷纷,毕竟曹操身死这种大事,不论在哪一个势力那里都是十分看重的,一旦曹军在曹操身死之后不能把持住中原的大局,任何一个势力都是想要分一杯羹的。
当夜,刘封府中的厅堂之内,烛光昏暗,摆着吃食的三个桌案之前,分别坐着刘封,庞统与徐庶三人,在朝堂之上散去之后,刘封当即便遣人意欲将庞统与徐庶召至府中,但当派出之人刚刚出门之时,却见二人已然是到了刘封府门处,显然三人之间的默契还是十分足的。
三人心中所想,自然就是此番曹操身死之事,足足近两个时辰,三人都是在商讨此事,直到天色暗了下来,刘封方才吩咐下人准备了些吃食,三人才刚刚吃完,便又是商议了起来。
“主公莫要再行隐瞒,若非你手中有我等不知的情报,以主公的性情,又怎能不第一时间挥军东进,拿下曹操之地?”
见得刘封缓缓的吃下了碗中的最后一块精肉之后,庞统一面摇头,一面似笑非笑的言道,显然,刘封今日这不慌不忙的状态,已然是让他看出了此事的不同之处。
刘封见坐在另一边的徐庶也是一副笑脸看向自己,便知通过之前的商讨,二人皆是看出了自己与之前的不同,于是也不再卖关子,微微一笑言道:“昨日得知此事之后,确是又得知了些许不同寻常之事。”
徐庶见刘封如此言道,微微愣了片刻,而后微微一笑道:“主公莫非是接到了曹植的消息?”
见徐庶当真是一语中的,刘封也只能是微微颔首。确实,正当刘封心中想要整合兵马攻取曹操之地时,深夜又是一封书信到了刘封案头,而这封书信的书写者,正是曹植。
自从刘封当日与曹植在襄阳分开之后,二人之间来往虽也并非十分频繁,但却也从未断了联系,每每曹植在曹操军中有重大举动,都是告知刘封一二,而刘封也是将一些自己所了解的中原情形告知曹植,二人虽可以预见的将会是对手,但此时此刻,刘封却是预感到有曹植作为对手,比之曹丕定要好得多。
在曹植的这封书信之中,已然是毫无遮掩的向刘封说明,在其与曹丕的争夺之中,曹植已经完全胜出,曹操本就比较看好曹植,加之曹丕这两次重大的战役全部都作战不利,在其返回后不久,曹操便宣布选择了曹植作为自己的继承人,并且在刚刚宣布这个消息不久便将曹丕,曹植与曹彰三人全部都带至了洛阳,而那些平日里与曹丕十分相近的将领,也是尽皆被调离了曹丕身侧。
曹操的这种行为,加之曹植这些时日也已然掌握了不少曹军之中的重要将领,就是得曹丕霎时间没了机会,到了洛阳的曹丕心知大势已去,并未再有甚不臣之举,就这样,曹操去世之后,曹植直接便在洛阳继承了曹操的魏王之位,众臣尽皆拜服。
而让曹操身亡的消息传播出去,则是在曹操真正死去之后的第五日曹植有意为之,这五日的时间,曹植已然是将曹军整合完毕,并且针对刘封,诸葛亮与孙权三个势力可能采取行动的地方全部都做了极其隐秘的布置,一旦这三个势力之中的任何一个抱着必胜的心态贸然前去进攻,都会使自己陷入大量曹军的埋伏之中,毕竟曹军比之其他势力,最大的优势无疑就是军力的优势,曹植初来乍到之下,也是想要利用这个优势给其他三个势力来一个下马威,而他给刘封书写这封书信的意思,自然就是提醒刘封一二,使得其莫要轻举妄动,但信中却是并未提及自己在何方设伏,只是告知了刘封此事。
刘封将此事告知徐庶与庞统二人之后,二人皆是一副沉思之情,显然之前对于此事的估计还是过于乐观了,之前的两个时辰,二人皆是在谋划如何出兵才能够从曹操手里得到最大的利益,但刘封却一直假设若是在途中遇到两倍于自己之敌该当如何应对,到了现在,二人才终于知道了刘封为何如此假设。
良久,庞统才一副十分严肃的神色向刘封问道:“主公以为,曹植这封书信,能有几分可信?”
此言一出,刘封面色也是凝重了起来,但沉思了片刻,却是点了点头。
第329章 期限已至()
既然刘封点头,庞统与徐庶二人便是不再出言,对于这等大事,刘封向来不会随意判断,所以曹植信中所言之事,十分有可能为真,故而一旦刘封强行整顿兵马兵出汉中,却被曹军沿途截杀,后果不堪设想。
“如此说来,曹植乃是想要利用此番曹操身死之机缘,将图谋曹氏领土之人狠狠打击一番,曹植此子虽说年岁不大,心机却是可见一斑,好在主公早已与其结下了善缘,不然此番我等必然也在中计之列。”
庞统见此情形也是长叹一声,曹植这样虚虚实实的作风,让其深深的感受到了这个新任曹氏霸主的威势,他深知,一旦曹植当真完全掌控了曹军,其作为恐怕会比之曹操执掌魏国之时更加之大,而他们之前期盼了很久的曹氏内乱,怕是再也不会发生了。
刘封见这个消息对于之前十分热情的庞统与徐庶来说无异于是一盆冷水扑面而来,连忙定了定神,轻声言道:“二位可还记得,我之前因子龙将军而答应诸葛亮一年之内不进攻上庸之事?”
庞统与徐庶二人对视一眼,齐齐看向刘封,并未出言,而是等待着他的下文,他们知道,刘封一旦到了这种打不开局面之时,总是能够爆发出很大的能量的,一旦刘封当真出手,那便一定会有所斩获,所以对于刘封的计策,二人心中皆是十分的期待。
见二人并不相问,刘封只能是无奈一笑,接着言道:“这一年之期,若是我计算不错的话,已然是到了,且就在这数日之间,我军如今若是想要攻取曹氏之地,只能兵出汉中,但若是得了上庸,那便多了不少变数,我与诸葛亮这般君子协定,诸葛亮掩盖尚且不及,定然不会轻易说出,故而曹植也定然不知此事,这,就是此番的变故所在。”
刘封言罢,站起身来到了墙上的地图之下,手指上庸之地,二人也是纷纷站起身来,向地图之上看去,果然发现经由上庸,可东进,可北上,皆是指向曹氏领土的腹地,并且上庸之外多有山川,若是出兵,也可作为隐蔽之用,加之取了上庸之地,待得日后,攻取襄阳便也成为了可能之事,实乃是一举两得之策。
“主公知这一载之期将至,诸葛亮又何尝不知一载之期将至?若是诸葛亮早已在上庸之地埋伏下了重兵,又当如何?”徐庶看向上庸之后,便是问出此言,他深知以诸葛亮的智谋,自然是不会坐视紧邻刘封领土的上庸被刘封轻易攻取,所以攻取上庸,看似并不像刘封所言的那样可以手到擒来。
“上庸,定会有不少的守军,但诸葛亮并不知曹植所设的埋伏,如此情形之下,他也定会以为我等会兵出汉中去取曹植的领土,如此一来,上庸之地的守军,多半不能想到我等会在这个当口前去突袭上庸,故而此番需得遣大将率重兵深夜前往攻取上庸,并且攻下上庸之后,马不停蹄将北方的魏兴郡一郡之地尽力拿下,此两郡之地虽不甚庞大,但却使得我军下一步攻取襄阳或是雍州成为了可能之事。”
刘封一面说着,一面以手指在地图之上画出自上庸到魏兴这一段,庞统与徐庶看罢,纷纷陷入了沉思之中,显然是在考量此时若是全力攻下上庸之后,到底有多少好处,庞统与徐庶二人,当真就是刘封阵营之中的风险管控专家,每每当刘封做出决定之后,二人都是会看看刘封此番如此做来是否能够得到预期的收获,只有当二人认为没有问题之时,才会同意刘封的决断。
半晌之后,在地图之前站了多时的二人终于齐齐转过身来,相视一笑点了点头后,庞统向刘封言道:“主公此计,确是值得一试,但有些许细节,不知可否听我一言?”
“士元先生但说无妨。”
“不知此事主公是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