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云-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嵩并不像养父是个清廉之人,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

    东汉末年,灵帝有花钱捐官的制度,曹嵩并没有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花去万金为自己捐了太尉一职。

    这位置仅次于大将军,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

    九卿原是本份,因臧买位太尉。

    及至曹腾去世,宦官集团与士人集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碰撞,惨烈异常。

    这场党锢之祸,让曹嵩无所适从,不少被抓被杀的党人,可是养父曹腾亲自发掘提拔的。

    另一方面,张让这些十常侍,又是曹腾的旧日同僚。无奈之下,他不顾花费了万金的太尉职位,辞官归隐。

    生子当如曹操,养子当如巨高。巨高就是曹嵩的字,他位极人臣,达到养父曹腾都没有的高度。

    曹嵩中年得子曹操,开始时,他并不太喜欢这个儿子,因为曹操年轻气盛,没有功名却爱舞枪弄棒,常常为曹嵩闯来一堆麻烦。

    但是后来朋友吕伯奢山东为官时给曹操举了孝廉,曹操当上了雒阳北部尉,负责京城治安。

    曹操为人功必赏过必罚,把京城治安管理的井井有条,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华,曹嵩开始对这个儿子刮目相看,并从此鼎力扶持。

    很快曹嵩安排曹操出任顿丘令,现已辗转回京,出任言官议郎。

    如今的曹操,也陷入了当初父亲面临的尴尬处境。

    曹腾虽然去世已久,世人对他可谓歌功颂德,每每骂及十常侍,就要念叨。

    不过,士人集团并不买曹家的账,曹操到了适婚年龄,有个太尉父亲也没人提亲。娶妻丁氏,小官吏家女子。

    后来在酒肆结识官奴卞氏,又娶回家。

    他知道了今天的纷争,坐在书房久久不语。

第七十九章 宦官出手() 
曹家很有钱,老大曹操知道,老二曹德也知道。

    但是,具体有多少,两兄弟都不清楚,估计他们的老爹曹嵩也从没统计过,反正一万金抛出去买了个太尉他眼皮都没眨一下。

    至于现在,别看后来曹嵩从太尉任上辞官归隐,曹家赚钱的步伐没有停下。

    有钱人的生活就是爽,夏天家里有专门花钱从宫中冰窖悄悄买来的冰块。

    前两年,宦官毕岚制造出翻车,取雒河水洒路。

    传言世人皆道夏日炎炎,酷暑难当。时有真定赵云,年仅五岁,言及把水抽到屋顶上再洒落下来,形成天然的瀑布,可以降温。

    本来大人都以为是无稽之谈,待毕岚翻车出世,赵忠家人,马上念及赵家麒麟儿言语,遂于院中建水池,用翻车把水送到屋顶果然避暑。

    汉灵帝闻之,亲往赵忠家里住了十天,直到宫里安装调试好才回宫。

    曹府后院有一个水池,,一块漆得发亮的薄木板搭在屋檐上,两边安上木板形成水槽,人在木板下乘凉,分外舒服。

    曹嵩是一个讲究享受的人,戌时过了,还不想回屋,闭目躺在竹制凉椅上闭目养神。

    两边的丫鬟用蒲扇轻轻扇风,以赶走蚊虫,动作很轻害怕惊扰到老爷子的休息。

    曹操此时走了过来,星光下有些羡慕地看着父亲,微微叹了一口气:“父亲!”

    “孟德啊,”曹嵩两眼微微睁开:“不是请过安了吗,如何还不就寝?”

    “你们先回屋。”曹操吩咐着,见俩丫鬟走远,才低声把自己的困惑说了出来。

    纳凉的地方没有气死风灯,怕把蚊虫招来。曹嵩睁开双眼,仔细打量自己的大儿子。

    曾几何时,这孩子让他操碎了心,竟然胆大包天,一个人偷偷跑进张让家里行刺。

    不过很难怪到他,都怪自己说漏了嘴,那些大户不想和自家结亲,概因十常侍为祸,曹腾虽然去世,曹家却被殃及池鱼。

    好在日后表现越来越亮眼,让自己这个当父亲的也放心不少。

    “犹记当年汝曾行刺张让乎?”曹嵩悠悠说了一句,再次闭上眼睛。

    “是,孩儿知道日后如何行事!”曹操一瞬间就明白了父亲说话的含义。

    不管曹家人怎么做,在士人眼里,还是宦官世家,那又如何?赵家不也依靠赵忠吗,天然的盟友,自家不靠上去还等何时?

    曹操还没行动,宦官集团的打击来得相当猛烈,第二天早朝,数以十计的袁家或与袁家有关系的中小官员,一一遭受申斥、罢官、下狱。

    这一切,让司空袁逢司徒袁隗不明所以,袁家人或者其部属怎敢在他们面前嚼舌头?还以为袁术和袁绍的行为,都是他们在指使。

    一来二去,燕赵风味的生意火爆依然,只不过内行人都知道,都是些外地来的土财主,平日里根本就没机会订座。

    别的人,袁家掌舵人袁逢都可以漠不关心,他大儿子袁基竟然也在申斥之列。

    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朝廷大佬争的是面皮,在大庭广众之下,袁家人的脸被打得啪啪作响,不出三天,全国各州郡定然知晓。

    关键是申斥袁基的理由相当奇怪,说他一份应该上交的奏疏压了半天。

    尼玛,这是多么荒谬的措辞,皇帝也就早朝处理公务,可没有下午上班这一说。

    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宗卷,谁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叩开宫门呈报普通事情?

    别人中午把下面州郡的奏疏呈上来,特定只有第二天才会上交,有些自己部门认为无关紧要的,干脆就不交。

    人无完人,每一个官员的屁股上都不是干净的。要是今上认为重要的而没有上交,是不是犯了欺君之罪要杀头?

    想到这里,袁逢不寒而粟,此刻还不明白有人针对袁系人马,那他这个袁氏族长朝廷司空算是白干了。

    下朝过后,他特意叫上大儿子坐自己的马车,久久不语。

    “父亲,孩儿是不是在太仆里得罪了人?”袁基坐卧不宁,他知道老父心里正憋气。

    “公略,你没有做错。”袁逢摇摇头:“想我汝南袁氏,四世三公,树大招风,为人所忌。为夫老矣,日后你同样会遇到此类事件。”

    颜值在什么年代都是第一要素,袁基正是因为形貌伟岸,处事大方得体,加之又是父亲这一系的长子,才会得到重用。

    不然,他庶长子的身份,一辈子都只能在嫡长子袁术的阴影里过日子。

    以袁家的情报系统,袁逢还没到家,所有的信息都已汇集完毕。

    袁基一直在旁边,他心里很不好受,袁家人何曾因为一个小小的豪族而如此灰头土面?

    回到家里,袁逢没有去召见或责怪袁术与袁绍,袁家怕过谁来?就是刘家天子或者十常侍之类,惹毛了大家一拍两散。

    不就是一个真定赵家吗?又不是赵忠本人,惹了也就惹了。

    他只是在考虑,究竟是宫里那位对袁家忌惮还是仅仅因为赵家的原因。

    要是赵家倒还好办,大不了低低头就过去了,不到最后关头,袁家根本就没做好和宦官开火的准备。

    赵忠等人,反而因为党锢之祸驾轻就熟,笼络了一大批心腹,随时可以发起雷霆一击。

    要是宫里那位认为袁家功高震主,那就太不好办了,也许袁家就有灭族之祸。

    或许刘家江山会伤筋动骨,袁家就只能成为一个历史代名词。

    今日散朝后,袁逢并没有和三弟袁隗碰头,因为他也没有好的办法应对,不然会来面见自己的。

    至于幕僚,别开玩笑了。袁家的掌舵人都惊慌失措,无疑会给下面的人造成一种袁家就要完蛋的错觉。

    袁绍这几年一直在韬光养晦,他的朋友却很多,整天都在外面应酬。

    今天是张邈张孟卓来访的日子,突然在坊间就听说了在朝堂发生的事情,顿时连喝酒的心情都没了。

    他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却怀疑与自己和袁术的行为有关系。

    袁术尽管比袁绍小上几岁,年纪轻轻,已经是虎贲中郎将,相当于后世的中、央警备团团长,负责保卫国家最高领导人。

    他一直在处心积虑配置自己的班底,传说出生的时候,神仙托梦给母亲,说她怀中的孩子有一段天命在身。

    有钱才会有人相随,他可不会认为单单一个名声就能让人死心塌地,必须要有财力。

    早朝的一切,身为虎贲中郎将的袁术怎么可能不清楚?

    瞬间,他就想到了是赵家背后的赵忠在出手,吓尿了。

    袁术本人虽未受到牵连,如果袁家元气大伤,那他还有可以依靠的吗?

    一时间,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根本就不敢去见长辈。

第八十章 袁家有女() 
雒阳一连二十多天没下雨了,毕岚制造的翻车,只为主要街道和皇宫内院洒水降温,其他地方终日尘土飞扬。

    袁家自袁汤开始,在京城就有固定住所,而且随着子孙日益兴盛,袁家的房屋越来越多,鳞次栉比,上东门边一大片都是袁家的产业。

    不劳官家费心,袁家人自己就有翻车适时在道上洒水,道路干净清凉。

    老大袁成在十多年前去世,当时他是左中郎将。去世以前大女儿出嫁了,是冀州高家。

    他的遗腹女袁玟年已及笄,目前还没有许配婆家。尽管过继了一位兄长袁绍,毕竟还是没有自己父亲来得好。

    两汉的垂相、三公由皇帝亲自考核,郡国守相考课由垂相和尚书台直接负责。

    县令考课则由郡国守相“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

    东汉考课权移至尚书台,由其属三公曹具体负责,“典天下岁尽集课事”。时间安排上,规定每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

    望着天上懒散的白云,坐在池塘边,袁玟禁不住想到,若父亲健在,经过考课,那今天当上三公的应该就是他老人家。

    左中郎将,上面为车骑将军、骠骑将军,而上面大将军的位置,还在三公之上。

    袁家繁盛日久,想必皇帝肯定不会让袁家人还去掌控军队,那父亲就会转向文职的九卿,三公自然也就手到擒来。

    不要说皇帝,就是天下人都不会让三公全是袁家人,也就是说,二叔三叔至少有一人肯定就没这么风光。

    然则,只是想想而已,父亲大人自己都没见过。

    大兄袁绍上次竟然让袁玟嫁给那个老男人何颙,被她当即拒绝。

    打那以后,兄妹俩的关系貌似骤然下降到冰点,她突然很羡慕堂妹袁环,虽然她父亲三叔袁隗垂垂老矣,在小女儿的婚事上却从不逼迫。

    生为大家族的子女,她们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就明白自己的婚姻不能自主。

    一般说来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想找一个郎君,那也得是自己想要的才好。

    因为是大房的嫡女,从小家里的大情小事,都是袁玟在处理,阿兄袁绍管理着整个家,主要是外部的人情往来,所以她相当有主见。

    下人们很快就把今天朝堂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汇报上来。

    她眼里异彩连连,对于自己的阿兄袁绍,袁玟还是很佩服的,哪怕没有担任职务,隐居在家里,来往的都是一些名士。

    那个眼高于顶的堂兄,她真还有点看不上。关于他们与燕赵风味的纠纷,前几日早就有下人汇总过来,今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