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云-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剑!”众人都没看清动作,张超喃喃说了两个字,已软软倒在地上。

    “光学原理罢了,”赵云低声咕哝:“太阳的反光你怎敢用眼睛看?”

    说着,从袖口里掏出布巾,细心擦拭剑尖的鲜血。

第七十七章 袁绍的野望() 
令赵云始料不及的是,张允这个始作俑者,竟然在靠外墙的窗户边搭了一乘梯子。

    估计在张超落败的瞬间,奔到窗户边顺梯而下。而自己在呼喝几次后不见回音,才冲上来看到梯子都已放倒,一条小船顺流而下。

    张允能不跑吗?识时务者为俊杰,他还没煞笔到在楼上等死的地步。

    赵云的那一剑,他被阳光晃得有些看不清楚,就连视为师傅的张超都饮恨身亡。

    留下来不是被杀掉就是被抓起来,当做荆襄世家和张家交易的筹码,他早就做好了逃跑准备。

    床上的小姑娘死不瞑目,鲜血浸湿了身下的褥子,惊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

    这个年代别说女人,就是男人地位低下生命也没有保证,不是任何家族都像赵家一样仁慈,死几个女人或者家仆没人关注。

    “把她葬了吧!”赵云也只是略微失神,对跟上来的赵三吩咐。

    他没有食言,除了张二等三个作死的人,其余的全部都饶了性命。

    当然,死罪免了,苦头是免不了的,谁让他们以前跟着的主子要跟赵云作对呢?具体如何处置,要等到蔡瑁等人碰头后再去处理。

    洛阳郊外一处田庄里,一条壮汉在操练部曲,所有人都跟着他齐声“嘿、哈”不绝。

    从后面看上去,此人虎背熊腰,精壮的肌肉随着每一次挥动手中的枪有节奏地动着。

    从前面看,面部轮廓坚毅,自始至终似乎没有任何变化,手臂像是机器人一样伸缩。

    三百个部曲,在他的操练下,如臂使指,动作整齐划一。

    “伯求兄,吾之士卒精壮乎?”喝着香茗的袁绍惬意地看着自己的部曲。

    “本初,恕某放肆,”何颙还没言语,一旁的许攸马上接话:“比之皇帝陛下的御林军远胜。这气势,天下间当属第一。”

    袁绍不答话,只是笑眯眯地看着文丑练兵。

    河北四庭柱中,颜良善于冲锋陷阵,张郃精于排兵布阵,高览不管是武艺还是统领军队的能力,只能说差强人意,最会练兵的则是文丑。

    碍于誓言,何颙始终没有说出赵云,他有些迟疑,眼前这支队伍和赵家军相比,少了一股铁血之气,更没有那种看淡生死的冷漠。

    士兵的认识,还是在他年轻时候,见过凉州三明的段颎、皇甫规、张奂率领的部队,那些终日和羌人厮杀的劲卒身上的气势至今难忘。

    “伯求,你也别老是憋在心里。”许攸见何颙不答话,在一旁劝道:“几个武夫而已,本初早就从别处购得导引术。”

    “是啊,伯求。”袁绍回过神来:“上月有人从青州给某送了导引术过来,说不定子义、仁礼根本就看不上,仲简在他们手上没讨好。”

    “连淳于琼都败了?”何颙不由眼睛一缩。

    世知颍川出士子,文风鼎盛,哪个士子都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背上的宝剑货真价实,连徐庶这种游侠儿都得退避三舍。

    在这个喜欢舞刀弄枪的时代,淳于琼脱颖而出,那可是实实在在的本事。

    “可不是?”许攸呵呵一笑:“然则仲简为何今日不至?”

    也是,淳于琼在京师里,就以喜欢凑热闹出名,颍川人对他这个武夫可没甚好感。

    现在简直就成了袁绍的跟班,有袁家的帮衬,他在洛阳还是很滋润。

    有了二人的开解,何颙心里好受了许多,不再纠结于导引术的事情,事实上让一个文人去保护,也真不甚稳妥。

    待士卒们操练完毕,文丑与颜良双双过来拜见:“本初公子可曾满意?”

    “哈哈哈哈,某心甚慰!”袁绍大笑,拍了拍手掌,下人送过来一个黄缎包裹。

    “对武术,绍不懂。”他诚恳地说道:“本想把蔡穆侯留下的导引术交给二位,不曾想半途出差错,所幸重金求得另一导引术。”

    颜良文丑对望一眼,双双单膝跪地:“良、丑拜见主公!”

    这个年代的人,并不在意成为别人家将的事情,不管是家将还是幕僚,总有出头之日。

    要找一棵大树,四世三公的袁家无疑最为可靠,连弘农杨家都比不上。

    文丑诚恳地说:“子义兄长与丑,并不在意主公能否有导引术,本就是天下罕见之物,蒙主公大费周章四处搜寻。”

    “然则,仁礼与良早已修炼有成,”颜良自傲地说:“导引术并不是名气越大就越好,良兄弟二人家传经年,天下能胜者不过寥寥几人!”

    袁绍先是一愕,随即大喜,赶紧站起来扶住二人:“今绍得子义、仁礼,不亚于高祖得敬伯、周勃也!”

    何颙与许攸齐齐一怔,他自比高祖刘邦,称颜良文丑是曹参、周勃,意欲何为?

    不过,有野心的人才值得跟随不是吗?两人目前与袁家纠缠颇深,袁家兴旺发达,两人就水涨船高,封侯拜将也不在话下。

    至于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经过了两帝的党锢之祸,不少人表面上不说,心底里早就对刘家天子不再感冒。

    袁家表面上袁术是嫡子,可有志者都清楚,那人与眼前人相比,犹如顽石之于美玉。

    为二武夫四处求得导引术,哪怕未竟全功,其心可见。

    更何况文人地位一向高于武夫,对自己等人岂不更好?

    两个人的脸色从惊讶到释然,袁绍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合作是合作,关键是要别人知道自己的志向之后还仍然与自己在一起,那就可以引为心腹。

    他还是有识人之明,眼前四人,放到天下都是万中无一的文武人才。

    “今日某得子义、仁礼,值此大喜之日,我等当不醉不归。”袁绍喜不自胜:“去麒麟阁!”

    燕赵风味,生意一如既往的火爆。

    外地来京的人,尽管自己所在的州郡也有分店,到了京城,请客聚会要不来这里,那说明你根本就没有面子。

    颜良和文丑本身就不是贪欲口腹之人,对价格高昂的燕赵风味不甚感冒。

    或许几次赵云遣人前去拜访,他们同在一州,也不曾动心,赵家哪有袁家这样的声望?

    袁绍与何颙、许攸可是常客,每每来消费,挂个名都有人抢着买单。

    然而,今天那些人都不见了。

    三人面面相觑。

第七十八章 孟德的抉择() 
雒阳一带自古为形胜之地。这里群山环抱,河山控戴,四面都有险可据。

    更为重要的是,雒阳盆地自古有土中美誉,西接秦陇,北通幽燕,南达江淮,东至黄河中下游平原,为天下中枢。

    这样的地理条件,进可攻,退可守,既有天然的屏障,又便于控制全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西周之时便为全国首都。

    雒阳无疑是这个年代天下最大的城市,汉代之前,秦灭周王,分吕不韦为文信侯,食邑雒阳十万户,始为九六城。

    南北九里,东西六里,规模宏大,宫阙完好,此时时已是有近千年历史的名城。

    然则在百万人众的大城市,高层之间的圈子却又非常小,大到某高官今日早朝被皇帝陛下斥责,小至某显贵私通奴婢,一日尽晓。

    今天晚间,一条消息在雒阳贵圈传遍,言及袁家本初,邀几位友人,先至燕赵风味,后过门不入,转而去了官奴多的酒肆。

    在后人的意识中,灵帝时代的宦官,都说张让赵忠,貌似张让在赵忠前面,更加显赫。

    其实不然,灵帝时分封十常侍,他们二人不过是其中最显赫的两位。

    张让的官爵是列侯,最高的爵位,而赵忠虽然是灵帝老乡,爵位只是个乡候,可能在史书描述的时候,以爵位排列。

    但是,赵忠同时还有大长秋管理皇后那一摊、骠骑将军的实职,在宦官里一时无两。

    要论及对雒阳的掌控力度,皇宫内院才是最大的,城里有一丝风吹草动,不一刻就会出现在十常侍的面前。

    因为大家都是阉人,十常侍之间相比宫墙外面的达官显贵,更加团结,甚少互相攻讦除非遇到生死的大事,平时大家都守望相助。

    张让虽然是阉人,却和其他中常侍一样,早就有了自己的养子张奉,那和真正的儿子没任何区别,娶妻何氏为何皇后之妹。

    正如曹操,他父亲夏侯家子被曹腾收为养子,曹参与夏侯婴的后代之间,即便到了微末之时,仍旧情谊久远。

    所以,曹操说他是曹参之后并没有错,他爷爷就是曹腾。当然,夏侯家的后人自然没有曹参的dna,毋庸置疑。

    今天张让回来得挺晚,张奉照例请安。

    “奉儿,”张让对自己的养子极为重视,要不然也不会求娶何进的妹妹为妻:“今日之事你如何看?”

    “不知父亲所指何事?”张奉有些懵,还是毕恭毕敬请教。

    “袁家子欺人太甚,袁公路先是小打小闹,袁本初这是故意在打赵家的脸。”张让幽幽一叹:“最近可有喜事?”

    “孩儿近日里常在鸿都门学,据儿所知,不少人对赵云不满。”张奉一愣,实话实说:“拟向父亲禀报,并无喜事。”

    “晋儿不是两周岁么?”张让心里感叹孩子太实诚,当初看上他也是这一点。

    “是!”张奉终于反应过来,尽管孩子的生日还有一段时间,他当即表态:“明日儿到任上,就会给同僚言及晋儿生辰当在燕赵风味迎客。”

    张家的应对不是最及时的,赵延赤膊上阵。

    今晚燕赵风味的五楼,都被他包了,所有预约的客户知道是城门校尉赵延,马上偃旗息鼓,他背后的赵忠,就是三公都发怵。

    “燕赵风味是我赵家的!”赵延每个房间都去敬酒:“真定安平是一家,谁要不给真定赵家面子,就是不给我安平赵家的面子。”

    此刻的袁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无意中的举动,竟然让雒阳贵圈发生了地震。

    不少人在暗暗揣度,是不是第三次党锢之祸即将来临?一边是袁家,那可是士子的代表,身后有三万太学生支持。

    另一边则是十常侍为首的中涓众人,且目前在与士人们的对垒中占据上风,君不见人头落地皆士子。

    天地良心,袁绍只想给赵风敲敲警钟,找那个自以为是的嫡子合作,不如找自己这个曾经庶子如今过继为嫡子的人。

    他的能量,岂是妄自尊大的袁术所能比拟的?

    要知道,袁术在背地里,给不少人打过招呼,才有一些中小官吏不来燕赵风味消费。

    袁绍只需在门口站一站,扭头就走,世人就知晓了他的态度。

    前太尉曹嵩,现辞官隐居雒阳,深居简出。

    原名夏侯嵩的他,是曹腾的养子。

    依靠养父的关系,加上得体的待人处世,桓帝末年曹嵩就已官拜司隶校尉。

    到了灵帝即位,又升任大司农、大鸿胪,先后掌管国家的财政礼仪,位列九卿,位高权重。

    曹嵩并不像养父是个清廉之人,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