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地是世族集团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根基,在此之前,针对土地兼并的状况,很多人提出过种种遏制设想。
比如董仲舒就建议限田,他深知恢复到井田制的办法是不可行的,不过可以通过额定每户拥有土地的上限,来防止兼并过度。
这种在肯定土地私有制的基础上平均地权的思想,在后来的历史中是主流。
王莽推行王田制,是对土地性质进行的一次革命。
在推行土地国有化的同时,他宣布不准买卖奴婢,其理由是奴婢买卖有悖于天地之性人为贵的圣人之义。
从典籍看,王莽似乎一直对奴婢抱持同情的态度,在还没有当上皇帝的时候,他的次子杀死了一名婢女,王莽硬逼着他自尽偿命。
因此,不少史家对他禁止买卖奴婢政策的评价很高,认为这是一个人道主义的创举。
不过,仅从经济的角度来看,王莽的思考未必及此,限制土地兼并与限制人口兼并,是打击世族门阀势力的配套性政策。
王莽变法既得罪了世族和有产者,又得不到无产者支持,而中央又没有增加收入,可谓疲劳天下,一无所得。
改革进行到第14个年头,已经无法寸进,公元22年,王莽不得不下诏书,废止即位以来的所有改制政策。
可是,天下事已不可为,第二年的10月,叛军攻进长安城,王莽逃至未央宫的渐台,被人砍下了脑袋。
我会是第二个王莽吗?赵云一时间心乱如麻。
无论如何,要取代刘家天子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人,想法却如同野草一样滋生。他不知道这个过程会有多久,已经下定决心,不要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对于黄巾起义,又该如何面对?
第九章 宗师不可辱,武者的地位()
。
他悄悄一瞄,麻痹的,赵孟那老头还在一旁,名义上他是大汉最高异姓爵位,就是身为亲家的袁家人说话估计都要考虑再三吧。
见此情形,刘宏风中凌乱,也不想和大臣们继续扯淡,上马车回宫。
“大伴,你说为何历朝历代不让皇帝和子孙练武呢?”灵帝在宫里转来转去,恨不得自己也有高深的武功。
在校场上,他是一国之君,赵云的行为,无啻于在打他的脸,惩罚别人不和自己打招呼。
“皇上,应该是世家和君主所在的家族妥协的结果。”老宦官身为宗师,念头通达,很快给出了结论。
“首先从寿命上来讲,一个武者比普通人要长得多,皇帝设若有了高深的武功,皇子或者太子说不定还没等到继位就已经西去。”
“其次,世家豪门担心皇室越发强大,天下间最好的资源都在皇宫,皇帝和皇子们一个个都是宗师强者,那就轮到他们倒霉,想杀谁就杀谁,不需要理由,因为你最强。”
“也不能任由武者家族强大,不然可以威胁到皇家。于是,皇室和武者家族就有了那么一个协议,不能继位的皇室成员修武,和武者家族的代表们一起成立隐门,保护皇帝。”
他说得基本都对,只不过光武爷重立隐门的时候,把外姓人给剔除了,纯粹是刘家人。
老宦官说的东西,在历代皇帝的记录里都有,但刘宏对这些压根儿就不感兴趣,结果反而便宜了他,让他知道了不少隐秘。
当然,隐门的门并不是那么好进的,你不能是皇帝几代以内的血亲,还必须发誓,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延续刘家的血脉,自己和子孙永不反叛,永不干涉朝政。
皇帝自称寡人,是有道理的。譬如说刘宏不管怎么信任从小陪伴自己成长而且发过血誓的老宦官,也不会就继承人的问题上透露分毫,这是一个皇帝的基本素质。
他们就是一群孤家寡人,对谁都不能完全信任,只相信自己的判断。
“可恨,实在可恨!”灵帝无奈,只能嘴里嘟囔着。
“莫非皇上你是对子龙将军惩罚那小酸儒耿耿于怀?”老宦官眉头一皱,马上就明白了原委,难怪他今天连日常要叫的宫女都没叫呢。
“大伴,朕可是天子,你看”刘宏仍旧难以释怀。
其实他对赵云真还没多少恨意,自己想杀人的时候,不也就与宦官们商量,罗列一个罪名出来吗?他对士子提不起半点好感。
“皇上,今后此事休提!”老宦官打断灵帝的话:“子龙将军是宗师,宗师不可辱!”
要是平时,他压根儿就不会尊称什么子龙将军,一声赵云就了不起了。他是一个宦官不假,同时也是宗师强者,宗师不可辱,流传了好多年。
他得给刘宏讲明白,不要以为自己是一个受过宫刑的人,就不拿自己当盘菜,间接提高了自己的地位。
就在灵帝百愁莫展的时候,有人对赵云校场的行为却说出了不同的答案。
今天的杨府张灯结彩,像是在过年一般,杨家二代嫡长子杨彪总领南征粮草,是难得的殊荣,连先锋官都两家分摊的呢。
杨赐对此无动于衷,更高兴的是嫡长孙终于有了一个不同的规划。
以往,他哪怕让杨修拜在赵云门下,也觉得不对劲,具体是什么又说不上来。
相信在燕赵书院一视同仁,有不少小妖孽竞争,孩子的锋芒就不会那么盛,日后杨家才有可能延续辉煌。
至于杨彪,知子莫若父,要不然也不可能捏着鼻子和袁家降辈分结亲,那小子这辈子的成就也那样了,位置高了他自己都能把自己给整下台不可。
“二弟,子龙此举大有深意!”杨赐侃侃而谈:“他本身是鸿都门学博士,老夫按照皇帝的意思,安排他主持南征事宜。”
“从今以后,只要当今还在,他就只能在武将序列呆着,皇帝可不想一个年轻轻的大儒在朝堂上,后辈没人能压得住。”
“打战是士卒确切点说是武者的事情,甩掉锄头的农人有何重要性?最终还是要武者来带领。他在向天下说明,自己想提高武者的地位呢。”
对面的是杨震的次子,是庶长子,根本就没有杨赐想得这么多,闻言若有所思。
第十章 秦彩虹的坚持,孩子命运的拐点()
有些时候很奇怪,赵云在校场上做的事情,很少有人去考虑事情的本身,甚至于连他带着自己的三位妻子南征都没人提及。
可以说,廖立在很大程度上帮了个倒忙,妇女不能上战场的规矩,是老祖宗遗留下来的。
也不是没人考虑,至少李彦就是其中一个。
他知道赵云可没修过道术,吸人元气的功力想着就让人害怕,首先想到的是达摩吸人内力的诡异功夫。
道门的扩张事项,和李彦关系不大,他只是护道人一脉。
就在青山道长紧密锣鼓联络其他道门支系准备跟随南征队伍的时候,他来到了赵府。
赵孟财大气粗,早就在雒阳添置了产业,只不过来了之后才做的修葺。
望着“真定公府”四个大字,李彦只是愣了那么一瞬,正当要叫门的当儿,正主带着童渊亲自出迎。
他不由有些感慨,一个人的居所风格,和主人有很大关系。
真定公府和赵云的赵府比较起来,显得简单大气,没有那种带着文青的情调,亭台楼阁屈指可数,反而像一个练兵场。
“你要达摩和地尼的武功秘籍?”童渊眼里掠过不屑:“武者当勇猛精进,那些都是邪派武功,老夫督促着云儿给毁掉了。”
李彦面皮一红,讷讷不语,总不成说自己接到赵云在校场显威的情报,想要参照一下吧。
这个世界上真还没有两人精神修炼和吸人功力的功法存在,确实被毁了。
当然,有人知道,一个是童渊,一个自然就是赵云,老爷子仅仅是参照下,赵云可是连李家的先天强者都惊动了,全部吃了个透。
护道人就像皇家的隐门赵家的祖地一般,做的都是默默无闻的事情。
当年要不是他父亲的功力被毁,他也不可能早早归隐。其实也活该倒霉,遇到没有夺舍的地尼前身。
不然,相信不管是正史中还是演义里面,都有李彦浓重的一笔,毕竟是大牛吕布的师父。
两人唠了一会儿,他就略带尴尬地告辞而去,只是拿了身毒外功的修炼方法,有些不甘心的往南边看了一眼,那是赵云此去的地方。
南征军从雒阳出发,兵卒并不多,正兵只有三千人的样子。加上辅兵和后勤,在一万五左右,路上绵延了十几里路。
沿途,赵云偶尔到马车里和妻子们说说话,心里也很是着急,恨不得即刻到交州,要不然蔡琰早产或者夭折就是麻烦事。
他可不放心把自己的老婆们放在雒阳,即便有师傅看着都不可以。
上辈子孤家寡人的赵云,这一世十分看重家人。毕竟今后就是这几个女人要和自己过一辈子,前世那句“长情不及久伴”,哪怕是单身狗也时常见到。
后世人简直不敢相信,两千年以前的官道,和没有路面硬化的公路差不多,还稍微宽一点,一般的地方八马并行不在话下。
难怪秦朝二世而亡,不知每条路上死了多少劳工,过度的徭役兵役让老百姓苦不堪言。
在赵云看来,这么宽的路稍显浪费,毕竟平日里除了城镇以外的地方,商业并不发达,沿途并没有见到多少行商。
从雒阳出发一路往南,中间就一个伊阙关的关隘,再就没有大的城镇。
不能不说,在商业不发达的年代,人们的商业意识也太淡薄了一点,就是官道两边的房屋,或许是故意的,竟然背对着道路。
这一代是豫南山地,紧接着是大别山,到了荆州地界的南阳郡。
此次的南征,各个家族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竟然一万多人不是骑马就是马车。
高顺的陷阵营与鞠义的先登营尽管名义上叫步兵,一个始于并州之北,一个在凉州征战,士卒们的骑行技术,比中原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他们的任务却是最重的,每天扎营以后,只要附近有山,就按照赵云根据记忆编写的特种军教材训练士卒。
好在伙食跟得上,时不时还有肉食,这些本身就是刻苦训练出来的对抗骑兵部队的人员,并不觉得有多苦和多累。
路遥知马力,有马的队伍,每天保持在三百里左右行程,不到两天就来到了南阳境内。
宿营的时候,秦彩虹三人竟然带着联袂来见赵云。
南征不是目的,让交州归于王化彻底纳入汉家版图才是大家需要的最终结果。
打战也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打下来以后,需要人去治理。
作为赵云最中意的学生,秦彩虹、褚卫东、高月生当然进入队伍,他们需要在那块土地上去学习治理的经验。
然而,每个人在学校里都有要好的同学,不是那种酒肉朋友,不知不觉,从鸿都门学和太学参加南征的学子,居然有一百多个。
这些人赵云是不会去管的,让他们三人自行负责。
“先生,我们有些争执,是故前来见你。”秦彩虹根本就不拐弯抹角。
赵云不会去裁判谁对谁错,驭下之道,下面的人有不同意见才对。
“说来听听。”他饶有兴趣地问。
“先生,这里的土地都被世家给收购完了。”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