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云-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话说:茂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说明赵家的情报系统比之荀家,不晓得要强出多少倍。

    自己只是觉得这个朝廷腐朽了,荀家必须要做好一些准备。

    颍川书院在文才和治国安邦方面不缺人才,差的就是赵家这种军事巨擘。

    现在的赵家韬光养晦,很明显就是在等着灵帝去世的那一天,就是没有荀家,人家一样可以趁势而起。

    这个年代的人不管有如何聪明,还是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不可能料到后面的变化。

    特别是黄巾道这种街头田边的小团体,竟然可以动摇大汉的基础,在荀攸看来有些不太确定,他还想观察下,毕竟到了京城后一直以来都在扩大影响力,做着人才贮备的工作。

    双方的第一次交流,也算不上不欢而散,荀攸心中的失落可想而知。

    “主公,此子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贾诩从暗影里踱出。

    师父很放心,没有在包间里作陪,也不晓得他老人家到哪儿去了庶女王妃更妖娆。

    贾诩的关键词与荀攸的特点雷同,事实上他的综合评价确实不如荀攸。

    毕竟这个家伙几度易主,而且一句话就能搅得天下天翻地覆的。

    然而在几度易主的过程中,贾诩所展现出的“经权达变”的修为,又是荀攸所不及的。

    正如《三国志》里所说:“权以济事”,也就是应对事故、应对人事。

    李傕、郭汜、段煨、张绣,这些位土匪大爷哪个是省油的灯?

    然而只要贾诩一说话,他们保证都听话。

    他善于细致入微的体察说话对象的身份、处境、性格,采取适当说服或者应对方式,让对方乖乖的顺着自己的话做。

    他不仅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而且是“说什么人听什么”。

    这不能不说是贾诩能够深刻抓住矛盾的本质,用最实际管用的说辞说服对方,而绝不会拘于自己的城规。

    也正是这种明察秋毫、务实应变的思维方式,贾诩在战术上还曾经让曹操小小的尝到败果、让马超和韩遂这两个稀里糊涂的家伙一败涂地。

    贾诩长于应对,能够根据既有的情况找到最佳的应对方案,所以贾诩处事永远是被动的、低调但聪明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期在魏国越混越好的原因,这种低调隐忍,为他的风评加了不少分,因而得以和二荀同列。

    需要看到,由于贾诩的这种思维方式,使得他很难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他看问题往往有根有据,然而事务的发展往往是不可控的,是需要亲力亲为来引导,而不是因势利导而应对。

    所以虽然贾诩在战略展望方面的言论往往没有说服力,他一般只是说应该怎么准备打,而说不出来到底如何打。

    尽管赤壁大战、曹丕南征两次失败,都从侧面说明曹氏父子没有听他贾文和是错误的,但也并不能说明贾诩在战略策划上有多高明。

    其实说到底,在这点上与荀氏兄弟的差距,症结就在是否“知己知彼”。

    中原那些人物,荀氏家族作为世家大族,那是很掌握了一些资料的,荀氏兄弟自然也有机会了解曹操的敌人。

    但是对江东就不一样了,贾诩并不了解江东的情况,所以人家也没办法提出具体的战略。

    说白了,对江东的攻略,换做二荀,不一定照样不行,但难度也会空前加大。如此看来,贾诩就足以与二荀比肩了。

    在赵云的心里,这家伙要不是不喜欢抛头露面,他都想把其当成谋主。

    当断则断,三人相对,毫不犹豫从张郃身边撤出来。

    甚至赵云相信,有朝一日自己失势,贾诩另攀高枝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他在三国里面的风评并不好。

    然则,只要自己足够强大,能给他别人给不了的利益,那就可以掌控,除非他想自立随心所至。

    “他们叔侄俩都是王佐之才啊!”赵云叹息道:“惜乎有些事情,只有和文和分享。”

    “谢主公信任!”贾诩脸上古井不波:“荀攸想自立不足为奇,荀彧可是个忠君人士啊。”

    不能不说,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他能看出荀彧,并不是因为他比对方高明多少,只是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

    这里的“王”,恐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君主”、“君王”,它的内涵更偏指“王道”,即依靠“圣王仁义教化”治理国家的方式。

    当然,纯粹的“王道”是不可取的,乱世治世都不可以,尤其是在乱世。

    实际上荀彧也不是那种固守“王道”的儒家卫道士,但至少忠君、仁义、德政的思想在荀彧的政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

    基于这样的思想结构,结合乱世务实的现实需要,荀彧必然会成为一个全能型,而且处事细致的智囊。

    他看问题往往非常深刻,是五人中最体大思精的一位。

    他年轻时曾经预言,家乡颍川由于处在版图的中心地带,早晚会遭到掳掠,应该尽早迁到外地。

    可以说,燕赵书院的成立,他功不可没。正是因为他在荀家上下游说,才让荀谌也答应北去,让赵家的文事方面更上一层楼。

    荀彧的论断,综合了他对地理、人情、时事的了解和推断。

    张邈与陈宫在兖州叛乱的时候,豫州刺史郭贡领兵来到荀彧镇守的城下,说要求见荀彧。

    夏侯惇劝阻,认为非常危险。荀彧却认为,郭贡和张邈关系一般,他仓促来到城下,显然没有成熟的打算。

    这个时候前往说服他,即便不能为我所用,也可以让他保持中立。

    如果这个时候怠慢他,郭贡一定会怒而攻城。

    结果荀彧轻身入敌营,郭贡见荀彧没有惧意,认为城池一定难以攻打,于是引兵退走。显然,基于对人情、时事的精准掌握,荀彧再一次建功。

    在之后辅佐曹操攻略吕布、袁绍、刘表,迎奉天子的过程中,荀彧每每进谏,往往会从大势角度,撷取影响战争胜败的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那些部分,对曹操进行劝谏。

    比如建议曹操先攻吕布,后取徐州的时候,荀彧就从人心、粮饷、战略、战术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建议攻打袁绍时,荀彧引用楚汉相争的故事,从用人气度、决策、治军、德行四个方面论述了战胜的可能性。

    对时局一贯全面客观精准的论述,在其他谋士那里是找不到的。

    可惜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始终有一份忠于汉庭的心,让赵云一时之间有些惆怅。

第四十二章 暗杀?() 
“文和,你看是否做一些事情让文若对汉室产生怨恨?”赵云沉思了片刻,低声说道。

    “主公!”贾诩有些莫名的感动,这种情绪在他身上很少见。

    想想吧,那边荀彧是赵云的舅子,他是什么人?投入到麾下刚刚没多久的时间。

    让贾诩来算计舅子,本身就是对他的信任。不管荀彧和赵云关系多好,仅仅是私交。

    那哥们儿从来都不是一个因公废私的人,从这一次灵帝省亲他马上就拉着荀谌屁颠屁颠跑过来就知道,荀彧对汉室有一份愚忠。

    刘宏本身就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这次忍痛不让荀爽和蔡邕给钱,让他们到朝廷做事,其实质就是防患于未然,怕真定赵家继续发展壮大。

    结果荀爽本人还半推半就,不过为了家族的利益,只好答应。

    不曾想这边荀彧拽着荀谌就跑了,据说在京城找了个芝麻官。

    “要文若对汉室有怨恨,其实很简单。”贾诩苦笑道:“设若让朝廷对荀家有怀疑,你觉得颍川荀家还有何好下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到时候不管是荀彧还是荀谌、荀攸都得不到好。”

    赵云脸色一变,如果要把荀彧拉过来,需要整个荀家去陪葬,还是算了。

    那边,贾诩还在分析:“主公,要是我们放出消息,就说荀家一直在秉承着儒家的思想,认为当今的施政不合他们家族的意思。”

    “再说了,无风不起浪,颍川书院为何要建立?不就是为了荀家的人来笼络人才吗?”

    听到这话,赵云一身冷汗,妈蛋,难怪都说这家伙是毒士。

    “打住打住,文和!”他赶紧站起来,连连摆手:“荀家是我岳家,刘宏本身就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和他的宏字不沾边。”

    “到时候真要把荀家给整下去,你想想我们赵家的结果会如何?”赵云乍一分析,自己冷汗连连:“荀家肯定有人眼红,说不定就是颍川本地的家族都会出手。”

    “墙倒众人推,党锢之祸灭族的大家族还少么?不差荀家一个。”

    “赵忠这些年在朝廷很是树立了不少敌人,随着权威日盛,敌人也就更多了。”

    “只要荀家倒下,对方携着大胜之威,他的敌人发力,我们真定赵家的覆灭也就在眼前!”

    此时的贾诩,还永远不是在历史中出现的人物,考虑事情也没有那么全面。

    经赵云这么一说,他有些懵圈,唇亡齿寒,赵家和荀家哪怕颍川本家不再相助,还是在相互依存。

    荀家女是赵家媳,到时候朝廷要是连荀妮也要拉出来,依照赵云的性格,根本就没有妥协的余地,肯定是护定了自己的女人。

    “对不起,主公!”贾诩脸上色变,赶紧躬身道歉:“是诩考虑不周。”

    “没关系的,文和。”赵云宽慰道:“即便没有荀彧,难不成一旦时局有变,我们不能成事?文有文和、元直、大兄,武有黄家兄长、姊夫、翼德、子义。”

    “人才总是越多越好吧,”贾诩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前也有些不好意思,迅即正色道:“主公,目前在京城我们才刚刚起步,你看鹰眼这边?”

    “文和,你我名为主公,实则兄弟。”赵云拍了拍他的肩膀:“既然交给了你,那一切都是你说了算。放心大胆去做,一切有我!”

    今天晚上的雒阳,分外沉静,看不到半丝白天的喧嚣,私下里只能听到偶尔有打梆子的吆喝声与士卒巡逻的踏踏声。

    至于赵云与师父童渊,是不会在燕赵风味住宿的,毕竟自己有家,家里还有三个娇妻在等候自己,不能让她们担惊受怕。

    尽管蔡琰原本就在京城住着,如今的她身怀六甲,再说已经是赵家妇,一般情况下不再抛头露面,其余两人对京里两眼一抹黑,自己就是她们唯一的依靠。

    四下里一片寂静,时不时有些灯光洒进来,映着贾诩略显坚毅的面孔,赵云想着得用尽一切办法给鹰眼也整一张通行卡。

    今后在京城立足,有些情报需要夜里传达甚至出城进城,殊为不便。

    “主公,此处甚好!”贾诩的记忆力不错,看到白日里为鹰眼准备的总部,他准备下车。

    “文和,一切草创,此处四通八达,遇到事情也可以安全撤退。”赵云略微沉吟说道:“狡兔三窟,必须要有其他的地方。”

    “主公放心,诩争取在旬日之间就把一切准备好。”贾诩抱抱拳,消失在暗影之中,两个鹰眼的人看到他们的首领安全回来,迅速隐去。

    “师父对不起啊。”赵云歉然道:“还要劳动你老跟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