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云-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准备担任何职?”他喉头发紧,清了清嗓子:“无悔侄儿我带走吧。”

    钟有悔有个大儿子,快四岁了,取名钟升,他等孩子一出生就说孩子和自己干脆掉个,字的意义相反。

    “也罢。”钟钊舒了一口气:“辽东终是苦寒之地,那就拜托贤弟了。”

    “姚家在朝廷里面还是有那么一点薄面,加上有蹇硕的帮衬,大兄拿下郡守的位置没多大问题。愚兄就谋求个长史好了。”

    “表兄,听说雒阳那边官员的职位必须要用钱买。”徐庶有些担心。

    毕竟这么多年,不管是姚静还是钟钊,始终在过着流浪一般的日子,哪有闲钱来买官职?

    关键那不是小钱,太守可是两千万钱,长史至少也得六百万到八百万钱。

    “哈哈,”钟钊轻笑道:“你害怕没人给为兄付账么?喏,冤大头在那里呢。”

    高尚德和高渐离这一对叔侄,这次算是折了夫人又损兵,高霞儿干脆不要名分,天天跟在赵齐欢后面。

    他们原本想让汉军和佳氏部族大打一场,从中谋取渔翁之利。

    谁知神兵天降,当然,至今他们都不清楚,赵孟已经到了高句丽的土地上,不想见这两叔侄也是不亲自领兵的缘由之一。

    整个战役,三千兵卒还泾渭分明,成为两个阵容。

    其实,赵孝、赵齐欢带领的军队,也不过是这个数目,毕竟乐浪郡随时还得准备支援下弁韩,殷家人可比高家人靠谱。

    见到一个从来没听说过的文人戏志才带着军队,直接把佳氏部族犁庭扫穴。

    我的妈呀,总兵力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看那架势,绵延了十好几里地,怕不得十好几万。

    心里面不管有啥心思,早就放下了,不然汉军要灭他们,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给钟钊的钱,想要多少就给多少。毕竟高家人掌握了高句丽这片土地,长年累月积攒下来,还是有数不清的金银。

    此刻,高渐离昂首挺胸,目不斜视,根本就不看一眼身侧的叔父高尚德。

    不管内心有多忐忑,他还是硬着头皮来见戏志才。

    眼见一波又一波的汉军将领们前来汇报,高渐离心里的惊惧更甚。

    虽然钟钊给他吃了定心丸,让他放心大胆,大帅肯定会让他继续当高句丽王。

    毕竟事情没到实处,始终不放心。

    终于,好像没其他人来了,高渐离赶紧亲自给营帐门口的小校塞了一锭金子:“小哥,烦请通报一声,就说高渐离来拜。”

    “你就是那个高句丽王?”小校好奇地上下打量了一眼,把金子还给他:“你来还是可以去见的,小五子,去通报一声。”

    “原来是高国主,你何不等我忙完亲自来拜?”戏志才嘴巴上的话说得漂亮:“不知国主来找本官何事?”

    “戏先生,你看目前佳氏部族已经完蛋了,是不是可以把他们的势力转交给小王?”高渐离鼓起勇气。

    “这个本官做不了主,”戏志才连忙摇头:“据说陛下的封赏就要来了。”

    他心里暗自鄙夷,赵孟私下和蹇硕通过信,今后的高句丽不止一个王。

    许氏部族确实要南归,不过跟着他们的很多人不想远离这块土地,自然就要扩张地盘。

    曾经滨海那一块,确实太狭窄了些。

    就是许家内部,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要走的,除了许伽和他父亲,许胜、许维想继续留在高句丽称王称霸。

    再说许氏部族尽管没有经历战争,出兵堵住了佳氏部族的逃窜,功不可没。

    “对了,国主来得正好!”戏志才站起身来:“佳氏部族杀害了我汉家儿郎,自然是要付出代价的,不如一起去看看?”

    我的天,这一次的佳氏再也没有翻身之地,不管是嫡系支系,林林总总四五百人老老实实地站在寒风中。

    “戏先生,那个是我三弟。”高渐离眼睛一缩:“不知能否看在小王的面子上放过他一命?”

    “噢?”戏志才故作惊讶:“国主,仅此一人,多了本官不好给下面的兄弟交差呀。”

    被五花大绑的伊夷模总算是放了,他原本就是王室作为人质在佳氏,还娶了一个嫡女。

    他自己倒也没啥,不过家眷是想都别想了。

    “戏先生,小老儿也厚着脸皮求情!”高尚德本来也想进营帐,却被侄子先行一步,此刻赶紧站了出来。

    “没问题,你是国主的叔父,自然可以提一个不过分的要求。”戏志才很是爽快。

    “那个是小老儿的二侄子拔齐,”高尚德不住看脸色:“恳请也饶他不死。”

    那小子纯粹就是想潜来佳氏,和三弟作对的。

    戏志才自然没有拒绝。

    佳氏,一声令下,所有的佳氏族人全部死于当场。

第一百九十二章 袁军军议() 
要过年了,袁家人自然不会亏待远在北疆的将士,各种后勤物资,就像不要钱一样,纷纷送到大营,可惜不少人都不能亲眼见到袁绍。

    “大哥,三叔让某如今出兵,是否有些强人所难?”他脸色有些难看。

    “本初,莫怪二叔与三叔。”袁基缓缓摇摇头:“我袁家又不是不知兵,时值年关,士卒人心惶惶,不能和家人团聚。”

    “然则,你何时为家族考虑过?”他是庶子,却又不是普通的庶子。

    以庶子之身进入朝堂,年纪轻轻已到高位,岂是袁绍、袁术这些人能够比拟的?

    袁基语重心长:“赵家在幽州所向披靡,捷报频传。二叔三叔揣摩宫里那位的意思,趁势提出让你领兵,直逼鲜卑王庭。”

    说白了,这是防患于未然,担心功高震主尾大不掉。

    “一方面,今后即便赵家能有更大的战果,也可以到处宣扬是你拖住了鲜卑主力。”

    “另一方面,能够取得一场大胜,就算是一场微不足道的胜利,我们也可以让人觉得是大胜。前提是你要出兵,你要胜利!”

    淳于琼的失利,让袁绍知道了鲜卑人的厉害。

    后来颜良和文丑趁势出击,却陷入了苟温部的陷阱之中,两人带的五千人,损失了将近一半,还是靠着两人的勇猛才逃出重围。

    这次的失利,被袁绍给隐瞒下来,让京城里袁家两位大佬误以为袁绍到目前为止还从未出战过,不少到袁府打探消息的人有些失望。

    袁家确实四世三公,众人拾柴火焰高,袁绍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聚齐这么多兵力,粮草辎重从来都是有求必应,都是下面各家族帮衬着的。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家族追随,袁家的威势才一日重似一日,就连皇帝在朝堂上议事,很多时候都不得不考虑他们的看法。

    “大哥既然都这么说了,小弟必将找人商议。”袁绍悚然一惊。

    此刻,他才注意到,自己不知不觉已经被摆到了风口浪尖,出不出兵由不得自己,身后捆绑的利益集团实在太多。

    袁基来的时候悄无声息,走的时候知道的人更少,就是身为袁绍身边军师的许攸也不曾知晓,听说要出兵,极力劝阻。

    “本初,眼看就是今年的第二场雪,兵士们现在才逐步适应北方的天气。”他说话从不拐弯抹角:“前两次的失败,让我们也看到了苟温部的强大。”

    “此时设若再出兵,谁可未将?颜良文丑将军上去,尚且不能取胜,遑论其他人。”

    下面的将官们一个个都对他怒目而视,特别是被提及姓名的颜良文丑,相当憋屈。

    麻痹的你们让我们哥俩去,后面一点援兵都没有,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

    要不是我们武艺还尚可,又怎么能带着兄弟们突围而出?那根本就不是败仗,就人数的损耗来说,苟温部比己方损失的还要多。

    “姓许的,你不是我们的军师吗?”颜良性格沉稳没有说话,文丑可不管你是不是世家出来的,想说啥就要说。

    “我们的斥候在哪儿?让我们出兵的时候说得挺好,前面没有敌军。这倒好,让我们在出发之初根本就用不着派遣斥候。”

    “就是你的疏忽,才让我军损兵折将,这时候你有脸来说我们?我呸!”

    说到激愤处,毫不犹豫呸了一口。

    “二弟不要乱说!”颜良假意斥责道:“在主公面前,哪有你说话的权利?”

    他又歉然对袁绍行礼:“主公,都是良平日里管教不好,二弟一向就是个大嘴巴,啥时候要么不开口,一开口就是大实话。”

    两人经过护鲜卑校尉府的行程,关系更加好,干脆就结拜了。

    这叫赔礼道歉?许攸差点儿喷出一口老血,含沙射影地还是在指责是自己的错误。

    他正待开口辩护,旁边的逄纪悠悠说道:“主公,目前我军尚有一战之力。”

    “常言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军粮草充足。”

    “主公一句话,上下莫敢不从,三军用命,此为取胜之必要条件。”

    “唯一可虑的,还是刚才军师所说的那些客观情况。”

    “然则,纪又看法不同。我军是人,鲜卑军也是人。以往,从未有过鲜卑人在大冬天向我大汉出兵的先例。”

    “纪看了过往的宗卷,发现鲜卑人每每出兵,都是在秋高气爽、马儿肥美之时。”

    “以纪之见,冬天对鲜卑人来说,也是一道考验。”

    “鲜卑士卒,习惯在马上战斗。马儿奔跑,在平时还不甚打紧,到了冰天雪地之时,却是大忌,一不小心就会人仰马翻。”

    逄纪在袁绍有意无意的支持下,隐然和许攸在抗衡。

    他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又冲济济一堂的武将们拱了拱手:“此为纪的一家之言,诸位一向征战,对战斗之事更加熟稔。”

    起先许攸的几句话说得袁绍愁眉紧锁,他连日来一有空就会去观察颜良文丑训练士卒,看到那些兵卒,不管对方多少人,三人四人五人勇往直前。

    当然,两人也毫不客气地讲,这些兵卒在训练时还将就,根本就没有那种本能。

    说白了,就是打顺风战,要是条件稍微艰难,他们能不能协调一致还是两说。

    人家赵家军可不一样,赵家部曲本来就配合默契,关键时刻就是军队的定海神针,能迅速扭转战场局势,稳定军心。

    袁家不管名气有多大,毕竟都是在文官系统,并没有成建制的部曲。

    要不然,袁隗两兄弟也不会在朝堂上竭力为自家争取到一个扬名的机会。

    部队,从来都是由一些军旅家族在把持,其中拿多少利益来交换,具体也只有他们两兄弟才能知晓。

    光武爷麾下的武将家族,到了如今都还有一些仍然在发挥作用,不管是皇家还是世家,都对这些家族忌惮不已。

    皇帝和袁家一拍即合,才有袁绍的此次出兵。

    至于卢植,他不过是幽州的一个家族子弟,仅仅是袁绍出兵的添头。

    设若此次能顺利过关,估计那些云台二十八将的后裔再也没有了骄傲的资本。

    这情况,袁绍知道,手下却不清楚。

    当然,他也不可能给人讲。

    逄纪的话音一落,再加上袁绍的有意引导,顿时帅帐里热闹起来,中心只有一个,必须在年前出兵。

第一百九十三章 白马义从再现世() 
皇帝对赵家的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