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赵云-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的玄菟郡治,已由苏子河流域的后世新宾县二道河子古城,继续内迁至今沈阳、抚顺间的浑河下游辽沈腹地,后世沈阳东陵区上佰官古城。

    与地居辽东襄平的辽东郡,并成为唇齿相依的关东望郡、历史名城。

    正是在这东汉末年的多事之秋,在辽沈大地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临危受命的幽州刺史冯焕、辽东太守蔡讽、耿夔和候城障尉陈禅等名将。

    而安帝建光年间,玄菟太守姚光,更以镇戍辽沈的封疆大吏。

    他先有威服高句丽的政声,后有恪尽职守,纠发地方奸恶,而惨遭诬陷的殉国悲壮,成为辽沈古代政坛上一位德政双馨的一代历史名臣。

    安帝建光元年春,高句丽六代王名宫,联合鲜卑、秽貊等围攻辽东玄菟郡。

    烽燧报警传至郡首,当时幽州刺史冯焕、玄菟太守姚光、辽东太守蔡讽等将出兵击之。

    面对当时首当其冲的严峻形势,地处今沈阳东部的玄菟太守姚光先与辽东太守蔡讽等逆击高句丽和鲜卑联军。

    但因初战中高句丽王宫的诈降之计,当年四月,辽东太守蔡讽在追击入塞的鲜卑军时,战死在新昌县。

    这成为汉朝辽东战史上,以身殉国的最高将领。

    面对痛失良将和岌岌可危的辽东边备,主镇一方的玄菟太守姚光,镇定自若,表现出了大智大勇的大将风范。

    他一方面联合臣属汉廷的夫余王子尉仇台,实施远交近攻之策与郡、县联兵。

    一举解除厂商句丽王子遂成的玄菟郡之围,打破了高句丽与鲜卑、秽貊联军的城下之盟。

    一方面抓住时机,趁高句丽旧王太祖大王刚刚死去,其嗣子次大王遂成即位之初,恩威并举。

    在得到汉中央王廷首肯之下,遣使节持书吊唁高句丽旧王之丧,以汉礼感召其新王遂成。姚光等人的远见卓识和恩威并重,收到了明显成效。

    公元122年初,即高句丽围攻玄菟郡的第二年,遂成不仅归还了全部掳去的汉郡人口,而且向汉玄菟郡称臣内属。

    在剑拔弩张、瞬息万变的汉末辽东民族关系史上,谱写了一曲化干戈为玉帛的美谈。

    但是,姚光此人因正直清廉而导致人事关系不协调。

    建光元年,素来怨恨姚光的人伪造玺书谴责姚光,并赐他欧刀。

    又下诏给辽东都尉庞奋让他迅速执刑,庞奋便斩杀了姚光。后来冤屈昭雪,安帝很同情他,于是赐姚光钱十万,并以其子为郎中。

    此刻,赵云握住名刺的手都有些颤抖。

第七十四章 颍川钟有悔() 
“子龙,何事激动成这样子?”徐庶甚是好奇,小小的玄菟郡,夹在辽东郡与乐浪郡之间,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才会受到别人的关注。

    说实话,内心里不管是这边的哪个家族,他打心眼里看不上。

    本身就是出自颍川,乃天下文豪集聚之地,又来自望族钟家,尽管只是支族,却也有足够的傲气来俯视天下绝大多数家族豪门。

    “姚家姚静?”关羽显然对这段历史不是很了解,看了眼名刺皱皱眉。

    “姚家?”徐庶也不淡定了,抢过名刺,呼吸都有些急促:“要是那个姚家,我等玄菟之事,至少就办妥了一多半。”

    边郡之地,本身就没出啥了不起的人物,姚光之流,足够郡里的人念叨好几个朝代了。

    “人都到门口了,我们在这里讨论让人等是不是不合适啊?”赵云苦笑着,率先走出去。

    其实,夜不成公事,一般的人互相拜访,都是在白天。要说玄菟郡有一个望族的话,目前的公孙家哪怕出了一个太守,声望永远不及死了五六十年的姚光。

    这样一个家族的人,不管是在什么时候,大大方方来拜会自己,以表明姚家的人对护鲜卑校尉的支持,不是正好吗?

    临时搭建的军营,却没有南方的潮湿,刚刚让人整了热炕,屋子里的湿气和热气混合,有一些闷,可这样的天气对普通人来说在外面冻得够呛。

    不少郡兵在赵家部曲的指导下,还在连夜搭建取暖设施,他们没修炼导引术,更加需要温暖。

    赵云看到夜幕降临,仍然有不少士卒在来来往往,看到自己等人都驻足行礼。

    他对每一个士卒都点头微笑,让那些人激动不已。能得到这里最高长官的肯定,显然是一个基层兵卒最大的荣耀。

    从赵云的中军大帐走到营门口,约有一千多步,三人也不骑马。不过步幅很快,毕竟外面还有人在等着自己等人接见。

    出乎意料,营门口有两个人伫立在那儿,都做文士装扮。

    一般来讲。家族的人来拜访,肯定就是主人带着仆从前来,还从没有过两个人不带随从的情况。

    赵云只是一愣,却仍旧脚步不停:“真定赵子龙在此,不知哪位是姚静先生?”

    “某乃姚静。此时前来拜会,多有叨扰。”这人是一个中年文士。

    和一般的文人形象不一样,他看上去在中原儒家的眼里,有些放浪形骸。

    文士衫上面,有一两天污渍,文士巾可能因为走得太热了,居然都有些散乱。

    看到这里,赵云心里有些失望,应该不是姚光那个家族的吧,不然的话。姚家哪怕随着先人的意外离世有些落魄,却也不止于到这般落魄境地,需要步行。

    然而,旁边的徐庶眼睛却看着另外一个人,再也移不开。

    只见此人的髭须并不长,显然是一个好酒之人,腰间挂一个酒壶。

    他的眼睛微红,也不知道是因为喝酒多了还是走路热了。

    “借问一声,可是钟钊当前?”徐庶的双唇颤抖,说话都有些结巴。

    那人本来脑袋微垂。此刻猛然间抬起头来。

    很奇怪,一个人在瞬息之间,能有这么大的改变。这一抬头,竟然器宇轩昂。卓尔不群,就是赵云三人也掩盖不了他的风采。

    他的双眼一眯,笑了起来:“元直表弟么?”

    笑的时候,赵云才发现,这个叫钟钊的竟然长了一双丹凤眼,就如关羽一般。

    不过。两人的眼睛各有特色。关云长的显得威武,而他的则彰显出文气。

    在赵云打量他的时候,他也在不停打量着赵云。

    “这就是传说中的赵家麒麟儿吧,”他眼间的笑意不减:“不才颍川钟有悔有礼!”

    颍川钟家,本身就是一个大家族,后人只知道有钟繇钟会父子俩,却不明白正是因为家族的着力培养,才有两人的辉煌。

    在颍川,现在人们往往会想到盛极一时的荀家、陈家。殊不知在本地,钟家才是不折不扣的大土豪,家广业大,根本就不在两家之下。

    面前的几个人都不是外人,徐庶也不避讳,一五一十就把钟钊的来历介绍了一番。

    却说钟家内部,嫡系与支系、嫡系与嫡系之间,争斗不已,或许这是在有些家族的通病,总会有些人失败,甚至被赶出家族。

    钟钊的父亲,也是嫡出,当年的声望在整个颍川无人不知,甚至现在的荀爽也略有不及。

    其子钟钊,更被誉为小神童,五岁能诗,让人羡慕不已。

    上代家主,有意让他出任下一任家主,可此人潜心治学,对家主之位一点都不感兴趣。

    谁知,新一任家主上台以后,对他这一支人打压得非常厉害,不要说治学,说来好笑,堂堂钟家嫡系,有时候连一日三餐都无以为继。

    老先生抑郁而终,给儿子取名为有悔,想来他十分后悔,当初没有接任家主吧。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时至今日,他们父子俩的痕迹在颍川钟家早就没有了任何踪影,在他们刻意压制下,其他家族也不再提起。

    自古成王败寇,家族也是一样,他们这一支人也不知道是自己出走还是家族内部的逼迫,反正从那以后,没在看到他们。

    “表兄,这些年你一直都在玄菟郡么?”说话间,几人已经来到中军大帐。

    “也不是吧,四处飘零,到过西羌,并州,最后在幽州落脚。”钟钊唏嘘不已:“你嫂子也在奔波途中走了。”

    看到旁边的姚静面色不善,他赶紧说道:“此人内兄。”

    那略显窘迫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

    “不知姚兄可是姚光一脉?”赵云这问题一直梗在喉咙里,不吐不快。

    “老大人是家祖,”姚静点点头:“家人俱在中原,余意继祖父之志,迤逦来到玄菟郡,不曾想遇到妹夫。”

    真是难能可贵,一个人放弃了中原优渥的生活,来到苦寒之地,其中酸楚,冷暖自知。

    他的脸上有些不自然,可能触碰曾经一些辛酸。

    赵云三人也不着急,看他们此来何意。

    ps:  没有提前告知,给钟兄安排了一个角色,望不要见怪。另:一切碉堡了,我前天晚上也不知道删除什么东西,竟然硬盘炸了,好吧,所有的东西都没了,我不知道是该哭呢还是该哭呢?顺便说一句。我要上班,没时间去换硬盘,所以这两天的更新更保证,质量只有慢慢拼凑了啊,望见谅。

第七十五章 还是北上吧() 
姚静也不是庶出,可他是姚光的小儿子的小儿子,在一个家族里面,憋屈不足为外人道。

    很显然,在姚家内部,已经没有他多少位置,看得出来,他也不是一个甘于屈居人下的人,肯定想要一番作为。

    于是乎,曾经祖父战斗过的地方就进入了姚静的视线。姚家的任何子孙,提起姚光当然没有任何人敢有异议,他们这个家族都跟着沾光。

    对于老先生的事迹,后辈们很是仰慕。可从父辈那里知道了玄菟郡的情况,却也没有任何人想过要来。

    听说姚静居然有这个勇气,不少人冷嘲热讽,大肆挤兑。姚静虽然早就过了热血的年龄,却也气愤不已,在父亲去世后,干脆带着这一支人全部过来。

    可谁知,玄菟郡的情况还是让他始料不及,祖父的威名尽管还在,却已被太守公孙域可以压制,毕竟任何一个地方官都不想前任始终悬在头上,何况还是一个死人。

    不得不说,姚静他们的到来,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四处流浪的钟有悔,两人惺惺相惜,还结了亲。

    “姚兄的日常生活不会成问题吧?”赵云看他是一个直爽之人,干脆不绕圈子。

    “还好,祖父的旧日同僚,有不少子孙在此生根。”姚静神色淡然,“有他们的接济,再加上姚某本身还有一点才学,教教学生度日。”

    钟有悔脸上一红:“我到了玄菟郡却没做啥事情,专门跑到高句丽人的地盘里去。”

    “啊?”三个人不由一愣,按说那些人他们对威名赫赫的姚光应该是非常痛恨才是。

    按照钟钊的解释,此刻的高句丽人,应该是胡人的一支,他们的性格之中带着豪爽。

    对于英雄,哪怕曾经杀死了不少族人,却一点都不反感,甚至还十分钦佩。

    听说钟钊是姚老先生的孙女婿。部族的大人物还经常延请他到家里面做客。

    这边的娱乐生活实在欠缺,让他来讲讲姚光的事迹。

    可钟钊本身就对老先生不是很了解,不管是姚静还是他妹妹钟姚氏,对这问题讳莫深入。

    不管是谁。对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