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样做完全不够,这个新的体系只能阻止一些有心人的阴谋。却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参谋将军,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监督者和军师,所以对这个新职业地要求,完全不同于指挥作战的武将。它要求参谋人员具备高素质的文化以及灵敏的战争嗅觉,却对体系以及武力要求不高,适合一些文人担任。
但是无论是将军,还是参谋都除开一些有着绝对人格魅力的家伙,很少有人可作到在战时瞬间鼓舞军队士气,激发出一支军队的最大战斗力。
究其原因在于,对于战争,这个时代的士兵实在感到很迷茫。士兵们来自帝国各地,生活习惯,地方环境完全不同,而且他们大都是属于底层农民,当兵吃粮在他们看来,并不是多么光荣的事情,相反还会耽误了自家田地的丰收,没有人告诉他们,当兵时来做什么,更无人告诉他们战死沙场,他们会拥有什么。
现代一名伟人说过,一支不知道为何而战的军队,即使它装备世界最好的武器,也不会是一支仅仅装备最简陋武器,却知道是为自己而战地军队的对手。
所以,李云觉得有必要要建立一个同样来自现代的军事体系政治委员制度。
当然这个政委和现代的有着本质上区别,但却是起着相同的作用告诉最基层的士兵,他们打仗是为保护自己的家园,告诉他们战争胜利了,帝国将收获利益,而这利益最终将分配到他的家人身上,他家田地将因为他的贡献而丰收,他家的土地将因为他的战斗而更多更肥沃,即使战死了,他的名字也将刻在英雄的纪念碑上,每年春天,他的家乡将为他祭祀,他的儿子会为他自豪。
**教育李云,军队的政治教育与硬件建设,都要下死力气来抓,**更教育李云,军民鱼水一家亲,虽然在目前的社会风气和传统意识情况下,要做到这个很难,但是在军队这个圈子里,将士兵们彻底洗脑,告诉他们战争的意义,这个并不难。
当然为了防止那些不喜欢李云的势力,借这个东西大肆攻击,也为了让太皇太后放心,让天子放心,李云连夜赶出了适合这个时代军队的三个代表:大汉**人始终代表天子的剑,天子指向哪里,帝**队就踏平哪里;始终代表着大汉国最优秀男儿的精神,永不放弃,永不认输;始终代表着这世界最强大军队的发展方向,帝国的军队装备与训练将永远成为他人仿效的对象!
这三句话在最后递给太皇太后审核之前,李云先给刘彻过目,刘彻见了自是欢喜万分,这两天,王太后当然向他说了不少担忧,虽然刘彻坚定的信任李云,但是到底架不住太后一天到晚的唠叨,太后的担心自是不无道理,李云将统帅一支如此精锐和强大的军队,谁不会担心啊!
但是却不想,李云再一次先发制人,走到所有人的面前,他的一纸奏折将刘彻全部的担忧化为乌有,参谋制度与政治委员制度一出炉,不仅仅李云不需要担心了,刘彻甚至觉得刘家的江山已经和铁打的一般稳固了。
他哪里看不出这两个全新的制度不仅仅将全面提升帝**队的战斗力,更彻底的杜绝了藩镇大将刚愎自用,甚至造反的可能。
任何企图利用军队造反的人,下场都将是悲惨的,到时候只需要天子诏书一下,参谋将军府一纸调令,帝国所有军人就会立刻做出选择,即使参谋将军与将军勾结在一起,也不足为患。因为最基层的军官与军人早被洗脑,他们只会追随天子地战旗前进,天子令一下,任何企图图谋不轨者,就只能缴械投降。
可刘彻却没有想到。李云这样做是为了稳固帝国的内部,防止内乱的发生。并为自己着想,二是为了埋下一颗种子,一颗国家与民族认同的种子,一颗促使几百年后帝国变革的种子。
事实上这样两个新的制度,表面上至少目前来说,绝对有利于帝国的封建统治。可说穿了无论政治委员制度,还是参谋幕僚体系,都要求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知识。
而知识是促使人类进步的最佳工具,每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当他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最先提出来了一定是知识分子,一如五四运动,一如辛亥革命。
不过出于稳定的考虑,李云预先就布下这个局,到时候即使革命了,改革了,刘家的江山也不会动摇。皇帝依旧是刘家的,只不过权利势必回归民间,便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因为李云不认为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忠君爱国思想,以及国家民族认同的军队会抛弃刘家江山,会抛弃几百年的信仰,会抛弃烙印与人们灵魂深处的帝国。
这样他李云也算是报答了孝景帝的知遇之恩,报答了刘彻的信任,却又不会伤害到这个民族的发展之路,也算的上两全其美。
这个奏折最终被递到太皇太后的手上。很显然,这个奏折的内容属于绝对的激进派思想,但是太皇太后除了是一个保守的政治家外,她还是皇族成员,孝文皇帝的妻子,对于孝文皇帝费尽最后一丝心血都在维护和治理地国家,他临终前还放心不下的社稷子民,这世界再无人比她更加珍惜。
这个奏折虽然势必会对传统的政治势力对比构成根本上的破坏,一旦通过,也将引发一场规模空前的地震,但是好处是明显的,将军队的指挥调动权与实际作战权剥离,更对基层士兵与军官灌输忠君爱国的思想,这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藩镇割据以及诸侯自立。
出于保守的考虑,也出于对这个全新构想的现实思考,太皇太后并没有同意刘彻想要迅速地在全国范围实施的建议,而是采取孝景皇帝的谨慎措施,只同意先在辽东试行三年,以观后效。是您的好伴侶
当然,太皇太后自是严厉的训斥了李云一顿,着他不可因此骄傲自满,辜负了她和孝景皇帝,天子的期盼,不过李云却是幸福不已,事实上他知道,他因为在改革的激进态度上引起太皇太后的不满,现在已经全部消散了。
经此一事,他也明白了,太皇太后是保守派,但却不是那种死板的保守派,与其称呼她为保守派,不如称之为谨慎派,她的一切思考与考虑都是建立在对未来不可预测的事态的谨慎分析,对于不可预测的未来,她总下意识的按照自己的信仰与思想,做着最坏的打算,她不是不赞同改革,而是不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一群只会空口说白话,自吹自擂,却没有半点实际成绩的空洞思想上。
事实上任何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在面临这时代潮流中涌现的思想与想法时,在激进与保守之间,任谁都会选择保守,因为至少清净无为的国策带来了帝国的昌盛,而激进派的计划却需要耗费无数的人力物力,并颠覆目前格局,而效果却只能寄托在思想上。
谁也不会放心把国家与名族的希望寄托在一场剧烈的变革中,更何况目前的帝国繁荣昌盛,社会稳定,民生康复。
孝景皇帝不会,所以即使他认识到必须改革了,却依然坚定的执行保守策略,太皇太后不会,所以历史上当刘彻这头驴子,意图不顾一切,砸碎就制度时,她丝毫不顾及名声与祖孙之情,硬是废除了建元新政,即使现在李云在临邛证明了改革的可行性,她依然对此持保留意见。
民族与国家的未来,这个担子不是肩膀上抗着的人,是无法想象它的重量以及所需要思考的诸多考虑。
第二十四节 禁忌之恋(上)()
主要事情既已经都了结,而朝中又有大皇太后坐镇,如此即使田汾想玩什么阴招,那也是无用,李云便拜辞天子,返回辽东任上。
说起来,这次述职,离开辽东已有两月,不知辽东城如今是何规模了。
离京当日,碍于祖制,刘玟公主之尊是不能随行的,小女人自是眼泪汪汪的,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李云见了自是心疼,咬咬牙嘱托卓文君好生安慰,便携刘陵踏上回辽东的道路。
之所以带上刘陵,倒不是李云偏心,而是因为经过与刘彻的商量,这辽东地广人少,压根就不适合大规模征兵,而大汉国今年也早过适合征兵的时节,再者,训练新兵所需耍的时间太长,所以辽东新军只能从帝国现有的军队编制中抽调。
自然而然的,淮南国那十余万训练有素,编制齐全的大军自是走进了李云眼中。
与刘彻一合计,又抽调了派去淮南国的官员卷宗考量,按照统计,淮南国共有大概七万常备军的编制,其中骑兵约有万人,步军五万,弓弩兵万余,另有战车七百,这支部队本来已轻打算解散,只保留一万多精锐调去边关。
现在辽东缺人,李云自是不会客气,向刘彻讨到了这七万大军的编制,刘彻自是应承下来,着淮南国当地官员,火速令这七万人开往辽东,在那里他们将接受一次严格的筛选,只有最精锐的战士有有进入到新式军队中受训的可能。
而有刘陵这十分了解淮南**队编制,风土人情的郡主在身边协助。那自是事倍功半,当然不排除李云实在耐不住深夜狐寂。想要找个贴心的人热坑的心理。
路上高远自是很好奇的顾左右而问刘陵的身份,可借,李云根本不给这八卦男探询真相的机会,一道命令下去,高远就为他的八卦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每天穿上重甲。进行十公里越野奔猎等特殊强化训练。
当然好处不是没有,高远在经过几天的勤奋训练后,脸黑了不少,肌肉更是越发的结实起来,远远的见了,不知道的人定会以为这家伙是那传说中的金甲战神,的确当得上肌肉男这三个字的称呼。
李云优哉游哉地走在回辽东的路上时,与他隔了上千公里的草原上却是一片死寂,伊稚邪无助地坐在草原上,看着那些染上疾病。不住地颤抖着,口中大口大口喘着粗气的战马,牲畜,他的心如刀割一般沉重。
今年的这场瘟疫来得格外莫名,格外的迅速,发病之初没有丝毫的征兆,但是却在一夜间席卷整个草原,草原上的巫医们束手无措。只能坐看这场前所未有的恐怖疾病蔓延肆虐草原。
因为巫医们诊断,这次的瘟疫和往年的完全不同,无论是发病时的特征,还是牲畜死亡的情况,都表明了这是个新的疾病,而且根本不止一种单纯的疾病。
这是因为中原地区的牲畜与草原上的牲畜本就是两个生产环境,其所蛊患的疾病虽然在种类上基本一致,但是在病株上却是完个不同的两个品种。也就是说,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变异疾病,而且大汉国的官员在执行天子命令,选取病体时,为防止单一的疾病不能造效。他们特地多选了好几种。充分保证了病体的数量和质量。
即使是李云也没想到,这瘟疫最初的爆发地点是在上郡,当地官员被逼无奈,只得斩杀了上万头染上传染病的牲畜,这充分的证明了传染的可怕。
而当匈奴人得意洋洋地赶着那些从大汉国敲诈回去的牲畜回到草原时,疾病在半路上爆发上,忽然爆发的瘟疫在一夜间几乎散布到所有从大汉敲诈到牲畜身上,到第二日,这批牲畜集体出现呕吐,昏迷,高烧等症状,等匈奴人确认是瘟疫时,这场死亡的疾病早通过粪便,疏远以及这世界最犀利的疾病传播媒介蚊虫扩散开来。
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