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几个一营的老兵对他们副营长的举动一点也不在乎,也应该是看习惯了,老战士回答他:“你这个新兵蛋子别胡说,咱们解放军当然是有纪律了,不过,他们现在还不是俘虏,这个被打死的连长是在战场上顽抗,顽抗的敌人你说咱们能不把他们干掉吗?副营长这是在执行战斗任务,不算杀俘虏。”
年轻的学生兵被教训的糊了八涂的,也只好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恩,我明白了,他不回答副营长的问题就等于是在战场上顽抗,在战场顽抗就可以干掉,就不算俘虏,原来咱解放军的俘虏政策也可以这么理解呵,嘿嘿,我知道了。”
有文化的人理解问题就是快,老战士的几句话就让这几个学生兵整出来一大通道理来,可是教给他们什么俘虏政策的老战士却偷偷的抹了抹脑袋上的汗水,嘴里还悄悄嘀咕着:
“他奶奶的,可不能随便乱糊弄他们了,没准以后会出大问题。”
战斗结束了,骑兵连被消灭,补给站被正式占领,伊吾城内稳定下来,但是这问题还是有,不但有而且还不小,因为骑兵连别看以前是国民党的部队,可现在大名也叫解放军,把一个起义的连级别部队完全消灭不是一个小事情,肯定要向上级汇报。
怎么汇报?资料必须详细,还必须解释清楚,电台是没有,别说他们两个排加两个班二百多人的部队,连他们一营的营部里也没有,营长李江国也摸不着,电台掌握在旅部,只有旅长李勇和政委王成德等有限的几个人才有权利动用,打电话?更是没戏,早就试过了,伊吾的电话线路已经被全部破坏。
电话线路被破坏,又没有电台,步话机的通讯距离有限,事情又必须向上级汇报,怎么办?最后只剩下一个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那就是只好派战士回去了,直接向上级首长汇报情况。
一、二两个排来的时候是坐大卡车行军,可是回去的时候又不能让卡车回去,因为根据各种情况分析,伊吾周围的暴徒正在准备叛乱,卡车的目标太大,容易暴露。
小吉普车到是不错,开起来目标小,还轻快,可是一二两个排出发的时候没有配备这种小型车辆,谁都没想到有起义部队哗变这一出事情,最后副营长胡青山决定,派两个战士骑马回去送信,好在来的时候为了应付紧急情况带了一部分的战马,消灭边卡大队骑兵连后又俘虏了一部分,马匹还是很充足的。
两个战士带着胡青山写的详细汇报,带点干粮和水出发了,胡青山和战士们剩下的事情只能是等待了,可是没等这两个战士出发多长时间,就听见从伊吾县城的周围陆续传过来一些凌乱的枪声,不长的时间,被胡青山派出去送信的两个战士回来了。
这两个战士气喘吁吁的报告:“副营长,情况不好,我们刚到县城外就被土匪堵了回来,试了几条路线都冲不出去,看来我们是被土匪给包围了。”
两个战士报告说是几条出城的线路他们都试过了,可是没有一条能冲出去,都被土匪一阵乱枪给顶了回来,看架势每个方向上的土匪人数都不少。
派出去送信的俩人都是很有经验的老战士,根据他们的叙述,胡青山判断出,在伊吾周围至少也有六七百名叛乱的暴徒。
怎么办,消息送不出去,暴徒的人数又远远多于部队,想请求增援都来不及了,但这些都难不住胡青山和他的战士们,九死一生的大风大浪见的多了,还他妈的怕这几百个土匪吗,人多又能如何,照样干他个落花流水,为此,胡青山命令部队马上抢占各个关键地点,准备和土匪殊死一搏。。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第588章 伊吾攻防战 一()
胡青山估计的没有错,伊吾周边参与叛乱的暴徒足足有八百多人,这已经是当地反动地主和牧主能集合起来的全部力量,包括了所有的所谓的区乡自卫队。(无。;弹窗。。。。
县城外,前县长艾拜肚拉一脸的兴奋像,这家伙腆着大脸在做战斗动员:
“弟兄们,听到城里的抢声了吧,这说明了一个问题,什么问题?城里的骑兵连已经行动了,他们正在和共军激战,我们现在马上就要对城里的共军进攻,和骑兵连里应外合,趁热打铁,消灭这二三百个共军巴郎子兵娃娃兵,伊吾还是我们的,弟兄们,给我杀,杀一个共军老子奖励十头羊和十块大洋。”
在艾拜肚拉等匪首的鼓动下,参与暴动的匪徒嚎叫着向伊吾城内解放军据守的阵地冲了过来,他们很自信的认为,有了骑兵连的协助,对付这么点解放军没有什么问题,现在正是立功和上司讨赏的好机会,一定要冲上去,只有极个别有心计的认为情况不太对,因为他们都了解,那个要和他们配合的骑兵连不可能有什么炮兵,可是从县城里传出来的明显是有炮弹爆炸的声音,这就说明是解放军的炮兵参加了战斗,对付炮兵他们这些人可没有什么好办法。
不过,这只是几个个别人的想法,绝大多数的匪徒都认为他们胜利在望了,不是吗,事情明摆着,有几倍于解放军的人员,有骑兵连的里应外合,还会有什么意外的情况发生吗?
可是意外还真就发生了,伊吾城内,解放军据守的阵地上,叛乱并没有给一、二两个排的战士们造成慌乱,相反的是战士们还很兴奋,因为终于有仗可打了,先前可是闲了好几个月,子弹都要生锈了。
把枪再擦一遍。把工事再好好加固一下,把弹药准备充足,趁着战斗的间隙几个要好的在一起还要吹上几句牛和抽根烟,老战士们好象一点也没把土匪放在眼里。
一、二排战士们的神情也影响了工作队的人,本来稍显惊慌的情绪也稳当下来。看到大战临近战士们还在互相开玩笑。学生们也象模象样的学了起来,有的还拿着刚刚领到的武器到处找人请教使用的方法。
副营长胡青山沉着的命令道:“一排在正面防守,二排向敌人的身后迂回,争取在一次战斗中把敌人击溃。”
胡青山知道叛乱的土匪是他们的几倍。人数上占绝对优势,但那又如何,打仗还是要以我们为主,他的作战计划是,以一排为正面防御力量。顶住敌人的进攻,以二排的四个班分为左右两翼,从侧后迂回过去,绕到敌人的屁股后面,三方面同时打响,重创土匪大队。
胡青山的计划里没有工作队什么事,因此五十几人的工作队意见很大,张队长负伤以后他们又推举了几个代表一起找到胡青山。
一个队员说道:“副营长,我们工作队里面也有战斗人员。并不都是学生,一点任务都没有太不合适了,以后会没法见人的。”
还有的代表说:“学生怎么了,一样和敌人斗,你们也不是天生就会打仗。主力部队看不起地方政府的思想要不得。”
学生们的道理就是多,还没怎么样就给胡青山扣了几顶大帽子,没有办法的胡青山只好让他们工作队的人员为预备队,关键时候好用上去。不过,如果真要到用到了这些学生。战斗只不定打到什么程度了。
好在伊吾有这么个补给站,不但粮食弹药齐全还有一部分武器,临时把学生们武装起来到是不费什么劲。
伊吾县城不大,但是这个在国民党时期就成立的补给站却不小,等工作队正式接收过来的时候不少战士在一起说怪话,嘿嘿,怪不得国民党这个骑兵连这么跟咱们玩命,原来是舍不得呀,看这家伙,简直是要什么有什么,吃喝管够,蒋介石真不愧是咱们的运输大队长,发了,真发了。
仓库里储备的物资以粮食和弹药为主,外加上一部分的枪械。
粮食和弹药很充足,但枪械不多,有几百支步枪,重一点的火力是六支捷克式轻机枪,学生们是用不了轻机枪的,按照胡青山的命令,每人发一支步枪。
学生们是满意了,一个个兴奋异常的去补给站领武器,可还有一部分人站在胡青山的指挥所里没走。
这部分人是谁,是机枪班的战士,胡青山当然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来伊吾之前营长李江国给一、二排加强了一个迫击炮班和重机枪班,在先前的战斗中炮班是初露锋芒,把骑兵连炸了个乱七八糟,算是立了一个头功,可是重机枪班却一枪没放,刚刚布置完的战斗计划里也没有两个班什么事,看到几个新兵蛋子学生兵都去领任务了,他们哪里能服气。
机枪班的班长实在是忍不住了,大声嚷了起来:“副营长,打骑兵连我们一枪没放,我们理解,收拾那些窝囊废用不到我们动手,可现在还是一点任务都没有,这就不对了,你好歹也得让我们的重机枪热乎热乎啊。”
看到几个家伙没走,胡青山哈哈一笑:“行了,知道你们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没有把你们派出去很简单,目前敌情不明,所以我们的力量也不能全部暴露出来,你们两个班是咱们的重火力打击单位,得留到最为关键的时刻用上去,都回去准备吧,仗有你们打的。”
机枪班的班长白来一趟,什么任务也没捞着,迫击炮和重机枪是胡青山手里的底牌之一,当然不能一下子全用出去,胡青山认为凭借一二两个排的兵力完全能挡住土匪的进攻。
当然了,胡青山的布置还是让人有些怀疑,特别是那些没和独立旅打过交道的地方上的同志,因为有一部分是战斗人员,他们并不象学生那样对主力盲目信任,而是怀疑胡青山的部署是否正确,叛乱的暴徒是解放军在伊吾守军的几倍,在兵力严重不对等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采取咄咄逼人的攻击作战。
没有办法的胡青山只好给他们简单的解释了一下,根据审问俘虏得知,伊吾一带暴乱的土匪有八百多人,虽然人数上是我们的几倍,但都是些临时拼凑的力量,不过是些乌合之众,加上武器装备与我们不是一个等级上,所以战斗力至少减一半。
其二,这伙叛乱的土匪大部分都是习惯马上作战,可是想要进攻伊吾县城就必须放弃他们的长处而使用步兵战法来打巷战,这就是用自己之短来攻我们之长,所以战斗力再减一半。
其三,反过来看我们,官兵一心,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弹药充足,有这样的队伍还怕什么土匪,人少也要主动出击。
就在胡青山的简单解释中,土匪的大规模进攻开始了,**百名暴乱的土匪从县城外乱烘烘的冲了进来,手里拿着各式武器,没有没有战术,没有队型,没有火力掩护,只是跟苍蝇一样一窝蜂的乱冲乱撞。
胡青山平心静气,指挥员专用的驳壳枪被他别在腰里,把手里的冲锋枪放在胸前的土台上,几个压满了子弹的弹夹子摆在最顺手的位置,成箱的手榴弹都被揭开了盖子,告诉战士们没有他的命令不许开枪。
胡乱冲锋的土匪越来越近,这些暴乱的匪徒嚎叫着,嘶喊着,好象这样就能为自己壮胆,他们有的光着脑袋,有的裸着上身,还有的在光着的膀子上画着各种各样的纹身,还在出发前烧了符,据说这么一来可以刀枪不入。
烧了符,画了纹身就能刀枪不入??这不是扯淡吗,可在当时就有人相信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