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6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比起来,他们更愿意与井疆六斤蜚和尔朱天啸合作,虽然这两个白狼的得力手下,曾经与他们是不死不休的仇敌,但如今双方化干戈为玉帛,是携手合作的盟友,就算彼此心中的仇怨难以化解,只是大敌当前,就算心不甘情不愿,也要齐心协力,谋取共同利益,否则就是自取其祸了。

    好在天亮后就要开战,而且这一仗胜券在握,即便有矛盾有意见也暂时放在心里,等到这一仗打完后双方继续合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孟坝和沃野也就忍气吞声了。

    看到几位将领都沉默不语,韩世谔心情很好,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加入联盟后最为嗤之以鼻的就是李风云那种“炒成一锅粥”的军议风格。领兵打仗就要一个声音说话,集思广益、群策群力,那都是统帅驾驭不力、懦弱无能的“遮羞布”,真正有能力的统帅,就是说一不二,一言九鼎,哪怕决策错误,部属们也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唯有如此,才能在战场上一往无前,挡者披靡。

    “你们是否知道,虎贲和骠骑现在到了什么位置?”韩世谔一边把手上的密信递给身后的卫士,一边望着孟坝和沃野,语气森严地问道。

    孟坝不说话,面无表情,仿若不闻。沃野看了孟坝一眼,知道他不会开口,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复道,“虎贲和骠骑的埋伏位置是机密,我们不知道。”

    沃野说的是奚族语言,韩世谔听不懂,但韩世谔知道孟坝和沃野都会说汉话写汉字,他们两人的态度明显就是对抗,就是挑衅。

    韩世谔暗自冷笑,一脸鄙夷,眼里更是掠过一丝浓烈杀机。他当然知道这两个东胡杂种为何与自己对着干,依照他的性情,他早在鬼方就大开杀戒,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留着辱纥王部就是祸害,与辱纥王部结盟更是自寻死路。正因为这种观点,他对李风云进入安州后一系列安抚奚族的做法十分不满,虽然他也接受以夷制夷这种征服塞外诸虏的重要手段,但他更相信血腥武力,塞外诸虏就是一群残忍而贪婪的恶狼,只有屠杀,只有灭族,只有让他们肝胆俱裂,才能威慑和征服。

    井疆六斤蜚暗自叹息,心情沉重。他之所以渡河而来与辱纥王部会合,实际上存有私心,他担心辱纥王部临阵倒戈,在联盟的背后插上一刀,虽然李风云给了辱纥王部承诺,但这些承诺并没有兑现,再加上双方仇怨甚深,彼此没有信任,所以该防备的还是要防备,小心无大错。然而,韩世谔也来了,而韩世谔的出现,直接把双方矛盾激化了,这大大增加了战场上的变数。

    迫于无奈,井疆六斤蜚不得不出面打圆场,“沃野说,从时间上推算,虎贲和骠骑现在应该出了鹦鹉川。”

    “具体在什么位置?”韩世谔追问道。

    孟坝和沃野看到井疆六斤蜚主动维护他们,恶劣的心情略有好转,但他们不想回答韩世谔,韩世谔的傲慢和狂妄让他们愤怒,让他们有暴走的冲动。

    “应该在鹦鹉寨或者会仙山。”井疆六斤蜚答道,“距离武列水东岸的牛头津口大约有六十里左右。”

    “如此说来,虎贲和骠骑已经进入攻击位置,只待我们在西岸展开激战,他们就会呼啸而出,东西夹击。”韩世谔想了片刻,大手一挥,“传令各部,黎明前出发,午时前向武列水西岸敌军发动攻击,若有贻误者,斩!”

    =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

第八百二十三章 我是慕容氏()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十月十二,凌晨,安州,茅沟川,联盟帅营。

    帐内灯火通明,气氛紧张,一股凛冽杀气悄然弥漫。

    联盟司马袁安站在地图前,神情专注,详细解说作战部署。

    联盟大总管李风云、客卿孔颖达,诸军总管徐十三、曹昆、海东青、呼延翦、地骆拔巢、安北海,还有诸军统军、别将,济济一堂,正襟危坐,凝神倾听。唯有一位坐在李风云身边,长相清秀、温文尔雅、尚未及冠的戎装年轻人,有些心不在焉,目光不时从诸多将领的脸上掠过,有好奇,更多的却是观察。

    这个年轻人就是慕容知礼,出自辽东慕容世家,中土名将慕容三藏的孙子,古北口副镇慕容正则的侄子。之前在禁卫军三卫五府里“镀金”,后来出任监门府的门候员,正七品,分掌皇宫的门禁守卫,接下来这位军方名宿的后代应该到鹰扬府任职锻炼,按部就班的步步高升,但他祖父慕容三藏在杨玄感兵变期间病逝,他奉家族长者命令,远赴古北口报丧,滞留难归,然而祸福相依,坏事变好事,一个出人意料的机会突然出现在他的眼前,只要他抓住了,战功唾手可得,可以有助于他在仕途上走得更高更远。

    慕容正则为了确保长城内的支援得到合理正确使用,派人监督联盟,这个条件无可厚非,但慕容正则把监督重任交给自家侄儿,这明显就有私心了。只是慕容正则有恃无恐,在支援安州这件事上,他有圣主和中枢的支持,涿郡留守府和古北口镇将府不好干涉,只能给予配合,不过考虑到圣主和中枢的原则,官方与叛贼之间不能有公开接触,所以慕容知礼应该以“白身”的身份到联盟行使监督权,也就是说,他之前的官职要免掉,然而慕容正则却反其道而行之,坚持要慕容知礼以镇将府越骑校尉的身份到联盟行使监督权,理由很简单,名不正言不顺,要代表官方行使监督权,当然?有官方身份,否则何以威慑那些骄横跋扈的叛贼?再说我中土收复安州,为何要偷偷摸摸?难道我中土还惧怕塞外北虏?我就是要打突厥人的脸,公开的打,有本事你来咬我啊?

    慕容正则说得有道理,虽然与圣主和中枢的某些原则相背离,但目标一致,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收复安州,并且还能影响到联盟的决策,这更有利于官方掌控形势发展的主动权,只是问题是,慕容知礼在监门府只是个正七品的门候员,现在寸功未立,就因为要代表官方到联盟行使监督权,便连升两级到正六品的校尉,这升官也太快太容易了吧?而且此事做成了,慕容知礼拿到功劳,还要升官加爵,短短时间内连跳好几级,有可能成为十二卫府最年轻的正五品的鹰扬郎将,这运气也太好了吧?当然,机遇和风险同等,此事风险也大,不但有军事上失败的风险,政治上也有站错队的风险,一般人还真不敢拿着身家性命去赌博,相比较而言,辽东慕容世家就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辽东慕容世家在东胡诸种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这可以确保慕容知礼即便在战场上失手被擒,也不会有性命之忧,亦不会累及家族。

    慕容知礼出关后,除了在蟠龙堡见到杨恭道外,之后不论在白檀城还是在方城,都受到了冷遇,一个联盟高层也见不到,联盟上上下下对这位年轻的“监军”普遍抱有浓厚敌意,名义上是高规格礼遇,到那都是前呼后拥,保护森严,实际上就是变相囚禁,两眼一抹黑,啥都不知道。

    不过慕容氏的家教非常好,家族子弟有胸襟,有大局观,慕容知礼更是名如其人,知书达礼,不论联盟如何“敌视”,如何不配合,他都保持礼节和克制,甚至每日在给慕容正则的书信中,都蓄意隐瞒他的困窘处境,都告之安州的艰难局面,敦促长城内给予更多更快的支援。

    然而,庆幸的是,这种困局很快打破,前天深夜联盟司马袁安把他请到大总管府,向他详细介绍了安州当前局势,并邀请他与方城内的所有联盟高层共议军政事务,表达出了合作诚意。接着昨天上午,司马袁安又请他共赴茅沟川战场,而让他倍感意外的是,声名显赫的联盟最高统帅李风云,还有同样声名显赫的山东名士孔颖达,竟然亲自出辕门相迎,给足了面子。

    当然,初次见面满足了慕容知礼的好奇心,李风云那一头传闻与现实完全一致的妖异白发,给了他强烈的视觉冲击,他感觉自己看到的不是一个奇人异士,而是一头来自蛮荒的血腥猛兽,那种扑面而至的有如实质般的凛冽杀气让他胆寒窒息。

    孔颖达的出现则给了慕容知礼另外一种冲击。他认识孔颖达,还听过孔颖达讲课授学,虽无师生之名,但有师生之实。他知道孔颖达是杨玄感的好友,只是他不知道孔颖达参加了这场兵变,更不知道孔颖达竟然在兵变失败后藏身于李风云帐下。杨恭道、孔颖达,还有他没有见到的韩世谔、周仲、来渊、虞柔、郑俨等权贵,都在李风云的帐下,都与李风云精诚合作,这意味着什么,这背后隐藏着什么,不言而喻。慕容知礼感觉自己掉进了一场巨大风暴的中心,生死悬于一线之间,恐怖的冲击撕裂了灵魂,让他肝胆俱裂。

    跟着李风云进入大营后,慕容知礼也就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监军职责,虽然他现在还是一个旁观者,但他已经拥有了参与机要的权力,而在短短时间内,一个全新的他从未接触过的杀戮世界在他眼前徐徐展开。

    两个时辰前,各军别将级以上军官齐聚帅营,汇报军情,商讨对策,最终形成决策,然后由司马袁安讲解具体的作战部署。这让慕容知礼很新奇,不论他的祖父还是他的父亲或者叔父,在传授其兵法,教授其行军布阵时,都要求为将者必须果断决策,必须一言九鼎,必须让部下言听计从,战场上的绝对权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战斗的胜负,而眼前这一幕却颠覆了他的认知,让他对李风云的权威产生了怀疑,一个统兵八百的别将都能质疑李风云的决策,那李风云权威何在?这是否可以简单而笼统地归纳为虚心纳谏?

    袁安讲完作战部署,下达完命令,征询完诸将意见之后,目光随即转向李风云,请李风云做最后动员,鼓励士气。

    李风云则转目望向慕容知礼,举手相请,“大战在即,请公子训导。”

    公子就是公爵之子,以公子称呼慕容知礼,这是李风云的命令。虽然慕容知礼以镇将府越骑校尉的身份出关而来,看上去慕容正则支援安州的态度非常强硬,但从联盟的立场来说,慕容正则有“挖坑”之嫌,毕竟此举背离圣主和中枢的原则,一旦圣主和中枢不高兴了,慕容正则固然要承担责任,受害最大的却是联盟,而突厥人在愤怒之下,首要报复的对象就是打击联盟,击败联盟就可以打中土的脸,所以这事不能公开,只要不公开,南北就有回旋余地,南北关系就不会破裂,联盟就能在南北夹缝中游刃有余。

    因此李风云态度明确,慕容正则不怕公开,但联盟要蓄意隐瞒,在介绍慕容知礼的时候一律以公子称之,以巧妙掩饰其官方职务。慕容三藏爵封河内县开国公,从一品,亲王以下最高,他死后慕容知礼的父亲继嗣,降一级,本该是侯爵,但因为圣主改革爵位制,只有王、公、侯三等爵位,本着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依旧为县公,但减少食邑,所以称呼慕容知礼为公子理所当然,而此举也就达到了“掩耳盗铃”之效果。

    慕容知礼十分意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