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父亲;他的几个叔父;率百万大军南下江左;最后个个功勋彪炳;但何曾在前线放过一箭;杀过一个敌人?为何到了他这一辈;本应该享受祖上荫泽的一代人;却沦落到要去大漠上做一个九死一生的边疆戍卒?

    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齐王这个“皇三代”想不通;正因为想不通;所以他才愤怒;才觉得冤屈;才不惜代价要豪赌一次。

    李百药父子沉思不语;看上去似乎在“消化”这个惊人的消息;在做分析和推演;实际上都在想着如何劝阻齐王不要去拿自己的可能还有一丝希望的政治前途乃至生命去做这样一次毫无胜算的赌博。

    李百药稍加考虑后;决定直言相谏;绕来绕去没意思;自己在齐王这边本身就处于弱势;没有话语权;这一次齐王召见他们也不过试探;而不是征求意见;所以于脆实话实说;闹翻了正好拍屁股走人;求之不得了;免得最后大败于东都白白做了陪葬。

    “大王可还记得尉迟炯之乱?”李百药问道。

    齐王眉头微皱;没有说话。

    尉迟炯据河北而反;拥兵数十万;实力强悍;还有巴蜀王谦、荆襄司马消难南北呼应;结果短短两个多月就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实质上就是关陇人和山东人的矛盾随着关陇人灭亡了山东高齐统一了黄河流域后达到了爆的“顶点”;一部分激进的山东人图谋复国;而一部分激进的关陇权贵试图以武力摧毁阴谋篡国的时为大丞相的先帝及以其为核心的政治集团;于是一拍即合;联手举兵;但统一是大势所趋;再加上汉虏之间数百年的“仇恨”;汉姓取代虏姓为中土之王乃中土汉姓贵族的共同利益诉求;所以以山东五大豪门为的贵族集团;和以关陇本土汉姓世家为的贵族集团;果断联手;摧毁了这次兵变;帮助先帝夺取了国祚;就此奠定了中土统一的基石。之后顺利平定江左;完成统一大业;固然有各种各样有利的历史条件;但先帝以汉姓君主雄霸半壁江山;同样赢得了江左汉姓贵族尤其是祖籍在山东的权贵们的认同;所以当江左穷途末路之后;先接受中土统一的便是这些贵族;然后衣冠南渡的江左豪门们也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而这亦是统一大业顺利完成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所在。

    “汉王杨谅之乱;大王应该记忆犹新。”李百药看到齐王目露犹疑之色;当即毫不犹豫的追加了一句。

    齐王的脸色变了;有些冷肃;眼中也掠过一丝阴戾。

    汉王杨谅之乱也是一样;初期声势浩大;但转眼就失败了;原因很多;不过其根本原因还是关陇人和山东人的矛盾不可调和;关陇人对山东人的遏制和打击太厉害了;结果“触底反弹”;一部分激进山东人试图利用皇统更迭期间的政局不稳;挑起关陇人的内讧;从中渔利;而一部分太子余党死灰复燃;利用汉王杨谅的野心成功起了一场军事政变;双方联手无坚不摧;但关陇人和江左人的联手之力亦是非同小可;一旦陷入僵持中土则有分裂之危;对关陇、山东和江左三大政治集团都没有好处;关键时刻江左人和以五大豪门为的山东贵族集团联手向关陇人“难”;关陇人迫不得已;不得不做出妥协和让步;于是山东人“渔翁得利”;以对圣主的支持艰难扭转了一些政治上的颓势。

    李百药既不分析当前局势也不推演未来局势的走向;而是突然提到了尉迟炯之乱和汉王杨谅之乱;其目的很明显;就是提醒齐王;类似于这种牵涉到三大政治集团利益的军事政变;若想成功;先必须赢得至少其中两大政治集团的支持;反之;若仅仅得到一个政治集团的支持;必败无疑。

    从已经失败的两次军事政变的经验教训丨来看;山东人的选择至关重要;山东人支持谁;谁就是最后的赢家。那么这次杨玄感的军事政变中;关陇人肯定是他的支持者;而江左人则是他的反对者;如此一来山东人的态度就至关重要了;但山东人是否支持杨玄感?

    “杨玄感杀死游元;等于自掘坟墓。”李百药根本无惧齐王的不满;第三句直指要害。

    杨玄感杀死游元;断绝了结盟山东之路;虽不至于与山东人反目成仇;但最起码与河北人反目成仇了;而河北贵族集团是山东贵族集团的核心力量;山东五大级豪门中的三个在河北;山东大量的一等世家也在河北;山东儒林的领袖和大量知名士子也在河北;所以河北人在山东政治集团中的话语权很重。杨玄感与河北人反目成仇;那么诸如齐鲁、代晋、幽燕等地的贵族集团都不会支持他了;因为这场兵变根本没有胜算;而河南贵族集团看到杨玄感大势已去;就算有心支持他;此刻也不得不考虑兵变一旦失败他们必须为此付出的惨重代价;因此也只能跟着“大部队”走;公开与杨玄感划清界限;以免被其所累。

    “杨玄感必败;而且同样是转瞬即败。”李百药正色告诫道;“白之所以赶赴东都战场;是想帮助杨玄感攻陷东都;让他在东都战场上坚持更长时间;以便给联盟军队转战河北赢得更多时间;但白担心自己被杨玄感败亡所拖累;想方设法隐藏自己;此次进京始终高举着韩相国的大旗原因就在如此。”

    齐王面无表情;稍稍迟疑了一下;说道;“东都既然是死局;杨玄感为何还要攻打东都?”

    “这正是大王不能进京的原因所在。”李百药的神情愈凝重;语气愈低沉;“杨玄感主动陷入死局;肯定不是为了求死;而是为了求生。”

    “求生?”齐王思索着;若有所悟;“难道他的目标是……”

    “中原是四战之地;是东进西出、北上南下的旋转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可能是杨玄感的目标所在;但问题是;他若想给自己赢得充足的求生时间;就必须摧毁东都。”李百药继续说道;“东都毁了;西京就必然要夺回京师地位;如此西京就代替杨玄感站到了与圣主对抗的最前线;而圣主急切间当然腾不出手来追杀杨玄感。”

    齐王低头沉思。

    李百药喟然长叹;“这场风暴的真正目标是东都;杨玄感和西京联手摧毁东都;摧枯拉朽;无人可挡;大王若不慎进入东都;则必然被这场风暴席卷而去。东都毁了;圣主一败涂地;西京凯旋高奏;风暴结束。”

    东都是圣主坚持中央集权政治理念和坚持以激进方式推进大一统改革的象征;摧毁了东都;实际上也就重创了圣主和改革派;重创了改革;接下来不要说坚持改革了;就连朝政都难以掌控。

    =

第四百五十二章 风起云涌() 
齐王权衡再三;还是控制住了“沸腾”的**;毕竟李百药的态度非常重要;即便他代表不了河北贵族集团;但最起码可以代表以赵郡李氏为的一部分河北世家豪望;而游元的死又是不容忽视的事实;谁杀死了游元不重要;重要的是游元死在黎阳;这不仅让杨玄感背上了一个沉重的“黑锅”;更给了河北人乃至山东人一个血腥警告;不要介入关陇人之间的内部纷争;否则后果自负。这种局面下山东人当然坐山观虎斗;甚至落井下石;实在没理由“赤膊上阵”行险一搏。

    如此一来圣主就有江左和山东两大政治集团的支持;再加上还有一部分关陇人支持他;的确拥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二次东征功亏一篑;圣主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再遭重创;也迫使他不得不向保守力量做出更大的妥协和让步;这样他就能赢得更多关陇人的支持;最后结果正如李百药所说;圣主返回东都之日;也就是杨玄感败亡之刻;而这个时间最多不会过三个月。

    齐王接受了李百药的意见;暂时断绝了以最快度杀进东都的念想;但并没有断绝联手保守力量夺取皇统的野望;他决定依照预订策略;先去通济渠;陈兵于天堑防线之外;打着剿杀杨玄感的平叛旗号;做好随时进京的准备;同时耐心观察东都局势的变化;一旦杨玄感攻陷了东都并决心与其联手;而西京方面亦决心支持;他就果断进京;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殊死一搏。

    在他看来虽然圣主的确拥有绝对优势;但自己与杨玄感、西京联手后;依托关陇之地理优势;未尝就没有取胜之机会。富贵险中求;既然关陇人依靠自身力量最终统一了中土;谁敢说就不能创造奇迹;以一敌二;以自身之强大力量;击败山东人和江左人的联盟?尉迟炯王谦司马消难之所以瞬间失败;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具备领袖的实力;而汉王杨谅之所以转瞬失败;是因为他根本就不具备皇统继承的资格;但自己不一样;自己是当今中土唯一的合法的皇统继承人;天下皆知;只要自己登高一呼;谁敢说不是应者云集?齐王对自己还是充满了自信。

    六月初七日上午;齐王命令先期率军进入济北郡的武贲郎将李善衡;接到命令后马上沿着济水火西进;与左骁卫将军董纯会合于通济渠;陈兵于浚仪城下。又急书左骁卫将军董纯;告之杨玄感在黎阳举兵一事;请他到了通济渠之后临机处置;务必小心谨慎;不要被东都乱局所迷惑;更不要擅自越过天堑防线。

    同日;齐王急书东莱水师总管来护儿、副总管周法尚和长史崔君肃;同样告之以杨玄感于黎阳动兵变后南下攻打东都一事;然后直言不讳地表态自己要率军西进河南;一旦东都局势危急;他就要进京平叛。

    齐王匆忙离开齐鲁;齐鲁地区的局势必将生重大变化;而这种变化显然不利于地区局势的稳定;虽然白贼败走蒙山;王薄等贼帅也跟着白贼逃之夭夭;但齐鲁叛贼还是太多了;此起彼伏层出不穷;屡剿不平;仅靠张须陀有些难以为继。不过东莱水师远征在即;正在全力以赴准备渡海;也顾不上这些事;最多给张须陀一些粮草武器上的援助。

    然而;齐王这封书信所要表达的意思;肯定不是关心齐鲁地区的未来局势;而是有意试探圣主在二次东征上的决心。圣主在动二次东征之前;肯定拟制了国内局势一旦恶化;大运河中断粮草供给断绝后;如何紧急应对的方案;而来护儿和周法尚做为圣主的绝对亲信;肯定知道这些方案甚至参与拟制。如果水师决定放弃渡海远征;倾尽全力进京平叛;则证明圣主并没有把二次东征进行到底的决心;一旦国内局势恶化;就迅放弃东征;回国处理危机;如此可推测出杨玄感的胜算太过渺茫;齐王就要考虑是否彻底断了进京的心思;反之;若水师对东都危机置之不顾;坚持渡海远征;那么足以证明圣主决心把二次东征进行到底;如此可推测出圣主至少要在冬天才返回东都;这就给了杨玄感充足的时间攻打东都;如此则一切皆有可能。

    初七日下午;齐王离开历城;沿着济水南岸;打马扬鞭;风驰电挚而去。

    初七日;河内郡;临清关。

    在杨玄挺的猛烈攻击下;唐炜难以支撑;临清关岌岌可危;而二十多里外的延津关已经失陷;津口被杨玄挺的军队所控制。

    危急时刻;武牙郎将高毗率军赶到;临清关战局顿时逆转。听说礼部尚书杨玄感和左御卫将军李子雄举兵谋反;高毗非常震惊;一边急报东都;一边急报李公挺;请求支援。

    同日;杨玄感所率的船队越过了延津津口;乘风破浪驶向东都。

    同日;崔弘升率军渡过漳水河;进入平原郡境内;抵达永济渠;沿着宽敞的渠堤大道急行军。

    同日;左骁卫将军董纯抵达济阴郡府济阴城;拜会了济阴太守韦保峦;以戡乱为名索取粮草;补充军需;然后他便获悉了有关东都的最新消息;其中观国公杨恭仁复出并掌控东都军权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