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战隋-第3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业;都能享受到中土大一统所带来的强盛和安宁。

    这一刻游元心动了;犹豫了;但旋即他想到了曾被先帝击败的尉迟迥、王谦、司马消难;还有被圣主击败的汉王杨谅。

    历史上尉迟炯、王谦、司马消难和汉王杨谅都动了军事政变;且在政变爆之初都占据了很大优势;但最终都失败了;而且非常迅的失败了;兵败如山倒;一败涂地;而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山东人两次站在政变者一方;两次参加政变;结果两次都输了;输得很惨;连遭重创;就此一蹶不振;山东人不可遏制的走向了衰落。

    有这样血淋淋的历史教训丨游元当然很谨慎;做出决策之前不但要看清事实;还要看决策是否对山东人有利。

    这次兵变的领导者杨玄感是否比前两次的政变者都要强?答案是否定的。杨玄感是否有山东人支持?答案还是否定的;或许有一些山东人会给杨玄感以支持;但最起码到目前为止;据游元所知;河北崔氏两家和赵郡李氏都没有支持杨玄感;任县游氏也没有支持杨玄感;而附庸于这四大豪门世家的地方贵族富豪们自然也就不会支持杨玄感;由此推算;支持他的山东人肯定不多;反之;支持圣主的山东人倒是很多。

    为什么大部分山东人都会支持圣主?除了历史教训卜最现实的便是圣主和几十万远征军就在辽东;距离河北近在咫尺;山东人若支持杨玄感;这场政变的战火先就会在河北点燃;河北人当其冲;在远征军的打击下;必定尸横遍野;死伤殆尽。啥好处没捞到人就死了;谁会做这种赔本买卖?

    游元马上坚定了自己的立场;但为打探虚实;他徉作犹豫不决;有意识地套杨玄感的话。

    杨玄感心知肚明;不以为意;反而暗自窃喜。如果能把游元拉过来;等于得一大助力;兵变胜算将大大增加。为了竭尽所能拉拢游元;杨玄感愿意如实相告;游元知道得越多;实际上对他本人就越不利;将来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一旦游元走途无路了;再给他以极大信心;那么的确有可能把他拉过来。当然了;游元也有可能宁死不从;如果这样杨玄感也能理解;毕竟游元牵扯的利益太大;他输不起家;任县游氏输不起;河北人亦是不堪承受;但即便如此对杨玄感亦是有利;因为游元处境艰难了;生死悬于一线了;河北人就会陷入两难窘境;如此一来河北人在杨玄感举兵之初必定难做抉择;无奈只有摇摆骑墙;崔弘升亦不会冲在平叛的最前面;这就给了杨玄感更多攻打东都的时间;而杨玄感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只有他有充足时间拿下东都;形势就会变;就会对他有利;河北人就会继续摇摆骑墙;如此则对杨玄感继续有利。

    杨玄感口若悬河、舌灿莲花地说了一通;有很多夸张虚构的地方;总之他的兵变同盟有很强实力;兵变的前景很美好;虽然过程必然曲折;但胜利终会到来。游元初始还听得津津有味;渐渐的脸色就越来越凝重;眉头皱得越来越深了;然后就想说话;几次欲言又止;碍于杨玄感滔滔不绝;兴致盎然;始终插不上嘴;后来实在忍不住了;游元毅然打断了杨玄感的话;直言不讳地问道;谁继承皇统?谁做新皇帝?

    这场兵变成败与否;关键在皇统继承;继承人选择好了;新皇帝赢得了大部分政治势力的认可;则兵变基本上成功了一半。这是游元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地方;然而杨玄感说了半天;却只字未提皇统继承问题;游元忍不住就腹诽了;不知道杨玄感是故意隐瞒还是另有图谋。你不把解决关键问题、核心问题的办法告诉我;任你把其他方面的事说得天花乱坠也没用;因为我看不到兵变成功的希望啊。

    杨玄感迟疑了。他知道游元不会放过皇统继承问题;但这个问题现在是他的致命伤;他可以豪赌;其他人却未必愿意赌;这就是症结所在;所以他现在也是一筹莫展;只能避而不谈;但不谈;拿什么说服游元?

    杨玄感这一迟疑;在游元看来就麻烦了;显然杨玄感不是故意隐瞒;而是没有解决这个核心问题的办法。游元不禁有骂人的冲动;如此核心问题你都没解决;你造什么反?你也算一代人杰;位居权力顶端;政治博弈玩得炉火纯青;不至于犯下如此幼稚的错误吧?

    游元的脸色愈阴沉;眼神愈阴戾;气势咄咄逼人。你若毫无胜算;那拉我肯定没安好心;你这是诚心置我于死地;要拉山东人陪葬。既然如此;那对不起;鱼死网破吧。要知道目前局面下我死没关系;但我死在你手上;那关系就大了;整个山东贵族集团都会坚定立场;群起而攻之;甚至就连本来支持你的一些山东人也会大失所望;弃你而去;到那时你失道寡助;众叛亲离;旦夕即亡。

    杨玄感从游元眼里读出了危机;权衡得失后;毅然决定欺骗到底。只要说服游元;把河北人先拉下水;那等到真相大白时木已成舟;河北人骑虎难下;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

    杨玄感给出了答案;代王杨侑。

    游元嗤之以鼻。如果你说越王;我还相信;毕竟你和山东人还可以谈;还有合作的基础;但若是代王;你和关陇人谈什么谈?你会甘心情愿为关陇人做嫁衣?

    杨玄感强做镇定;说我有元弘嗣;有西北军。

    游元愤怒了;你既然有元弘嗣和西北军;既然捏住了关陇人的咽喉;为何还要马上举兵?为何不等到七月;等到远征军杀到平壤城下时再行举兵?你蓄意欺骗我;你和关陇人根本就没有结盟。西北军是关陇子弟;是关陇人的西北军;元弘嗣根本就控制不了西北军;指望元弘嗣利用西北军来要挟关陇人;纯粹是你的一厢情愿;是你的自欺欺人。现在你没有关陇人的支持;也没有山东人的支持;更可怕的是你甚至连可选择的皇统继承人都没有;你拿什么与圣主抗衡?你的权势威望比不上汉王杨谅;实力也无法与当年的尉迟迥王谦和司马消难相比肩;而他们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兵变都失败了;你又凭什么创造奇迹?

    这次轮到杨玄感的脸色阴沉了;恼羞成怒。自己未能说服游元;反被游元羞辱了;岂有此理

    =

第四百零三章 心态决定结果() 
杨玄感忍无可忍了;终于亮出了“底牌”;“某也是弘农杨氏的子弟。”

    游元吃惊了;难以置信地望着杨玄感;然后目露鄙夷之色;就像看死人一般盯着杨玄感;嘴里吐出两个字;“无耻。”

    “无耻?”杨玄感怒极而笑;“当年杨氏如何夺得的天下?若论无耻;谁比得上先帝?成王败寇;当今天下;谁敢说杨氏无耻?谁敢说先帝篡国?”

    游元的怒火不可遏止地喷发了;破口大骂。

    杨玄感这句话的确不错;中土近四百年来王朝如走马灯般的更迭充分验证了“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再说杨玄感也的确是弘农杨氏的子弟;只不过血缘上距离当今皇族那一支有些远而已;若杨玄感自立为王;这天下还是弘农杨氏的天下;只不过皇统归属换了一个房系而已;“篡”还是“篡”;但相比异姓的“篡”;杨玄感更容易被普罗大众所接受。

    然而;杨玄感若想篡立;实力是一个严重的短板。他实力不够;却偏偏异想天开要篡立;结果会让他失去更多的支持;于是实力愈发不济;而实力越差;支持者就越少;落井下石者就越多;结果必定败亡;除非出现奇迹;但奇迹的发生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有多大的实力就有多大的奇迹;所以游元才觉得匪夷所思;才觉得杨玄感得了失心疯。与疯子没有交流的可能;鸡同鸭讲;无话可说;所以游元没有选择;唯有立场鲜明的坚决反对杨玄感发动兵变;与杨玄感决裂;与其彻底划清界限;才能给自己、给家族、各河北贵族集团乃至山东贵族集团最大程度的减少利益损失

    游元先是骂虎父犬子。杨玄感在温室里长大;没有经过狂风暴雨的考验;之所以有今天的地位和权势;不是靠自己的军功和战绩;而是靠他老子的荫泽;靠他继承了杨素遗留下来的庞大的政治遗产;否则杨玄感狗屁都不是。杨素是一代英雄;本应彪炳史册;但老子英雄;儿子狗熊;而且这个狗熊儿子还胆大包天胡作非为;甚至要造反篡位;如此下去只有一个结果;连累老子;伤害老子一世英名;彪炳史册是不可能了;能不遗臭万年就算祖坟冒烟了;至于杨玄感本人肯定是灰飞烟灭;而他的狂妄自大必将成为历史上的一大笑柄。

    游元骂得太狠了;等于猛抽杨玄感的大耳刮子;一点余地都不留。

    杨玄感勃然大怒;恨不得手起刀落砍了游元;但理智告诉他;不能上了游元的当;中了游元的计;杀了游元等于向河北人宣战;等于与山东人决裂;这无论对杨玄感本人还是对这场兵变来说;都是有弊无利;甚至是一场灾难。

    杨玄感把游元囚禁了;把游元的僚属卫士统统抓了起来;然后让孔颖达等河北籍的兵变者;打着游元的“旗号”;冒充游元的使者;秘密游说汲郡及其周边地区的贵族富豪;争取把他们全部“拉”下水;以此来“绑架”游元;强行把游元推上不归路。

    五月下;伊阙口。

    李珉历尽艰辛总算追上了联盟主力;找到了李风云;向他禀报了黎阳之行的经过;并转达了杨玄感的合作意见;但时间已经过去很久;形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李珉带回来的讯息基本上失去了作用。不过李风云还是觉得有所收获;最起码他知道杨玄感及其盟友们在皇统一事上的态度和立场;而这直接决定了兵变的结果;由此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历史轨迹不会因为李风云的出现而发生偏移;东都战局也不会因为多了李风云和几万联盟大军就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甚至就连李风云加入这场兵变的初衷也未必能实现;杨玄感未必就会像李风云预想的那般在东都战场上顽强地坚持到最后一刻。

    李风云有些忐忑;我不会葬身东都给杨玄感陪葬吧?旋即想到即将从齐鲁飞奔而来的齐王杨喃和正在东都皇城内暗中操控局面的崔赜;信心再度高涨;联盟只要过了东都这道“坎”;就能北上太行;就能在北疆的苍穹上展翅翱翔;未来大有可为。

    李风云有心拉拢李子雄、李珉父子;随即把从颍川韩氏那里得到的有关东都政局的最新变化;以及自己与李密、韩相国三方之间的妥协和约定;还有自己对未来一段时间东都乃至中原形势的分析和推演详细告之;没有一丝一毫的隐瞒。

    李珉这段时间虽然陷入了人生低谷;但心态调整得很好;依旧是积极的面对人生;面对挫折和危机;尤其让李风云感到意外;甚至有些感动的是;李珉在关键时刻没有选择杨玄感;没有选择留在黎阳;而是选择了他;并且冒着生命危险越过通济渠;长途跋涉数百里找到了联盟主力;重新回到了他的身边。这件事足以证明很多东西;足以在两人之间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而李风云以知无不言;以自己的诚意;来回报李珉对自己的“信任”。

    李珉认真听完李风云所说的一切后;沉思良久;忍不住叹了口气;“黎阳仓促举兵;虽然可以打东都一个措手不及;但若久攻不下;等于自陷绝境;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对黎阳不要抱任何希望。”李风云正色说道;“虽然越公的兵变谋划很周详;兵变的时机也很好;支持者也很多;但他心思太大;目标完全脱离了实际。篡位自立实质上就是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毫无顾忌地排斥和打压其他人的利益;如此自私自立;谁愿意与其合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