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军若想快速发展,首先需要人,大量的人口;其次需要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力;再次需要智慧,传承中土文化的豪门世家以及学识渊博的名士大儒,而这三者中原唯最,所以义军必须进入中原。
李风云的策略是,以蒙山为根基,迅速向鲁西南扩张,并以最快速度进入中原,然后劫掠两大黄金水道,为义军提供发展的财力,同时募民为兵,扩充军队。义军有了财力,有了兵力,实力急剧膨胀,自然就有野心勃勃的世家子弟、名士大儒跑来献计献策。他们利用义军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义军当然也可以利用他们来实现自己的王霸大业。
这是一个现实的可操作的策略,实用、简捷、有效,更重要的是,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维持联盟和利益分配之间的矛盾。
如此一个大策略,其实施的基础就是几路义军联合起来齐心协力,联盟就此得以维持。
在实施过程中,各路义军在保持着自己独立性的同时,依照共同拟制的计策展开攻击,各显神通,任你劫掠财物,任你扩充军队,任你发展实力。你的实力发展得越快,这个策略推进的速度就越快,对东都乃至各地官府的打击就越大,如此循环,义军便像滚雪球一般急速壮大。这样就顺利解决了联盟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不吃大锅饭,自力更生,多劳多得。
接下来李风云给大家描绘了一下前景。
义军的未来,主要靠浴血奋战,但运气也不可或缺。运气好的话,义军或许能在卫府军东征结束后发展到一个全新高度,即便不能与卫府军直接对垒决战,起码也可以坚持下去,不至于被卫府军像秋风扫落叶一般一扫而光。义军坚持的时间越长,东都政治局势的变数就越大。考虑到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与生俱来的激烈矛盾,考虑到朝廷内部改革派和保守派之间的殊死搏杀,中土或许就会进入一个群雄争霸的混乱时代,中土的统一大业或许就此轰然崩溃。
各路豪帅随着李风云的描绘,心情跌宕起伏,一会儿热血沸腾,激情四溢,一会儿紧张不安,忧心忡忡,不过大家心理都保持着高度戒备,清醒地知道这是李风云抛出来的又一个诱饵,但这个诱饵太吸引人了,让人心驰神往。
=
=
=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第一百五十七章西征之策()
李风云抛出了诱饵,其意思很直白,愿意一起干,那就维持联盟,不愿意一起干,那就散伙,但散伙的责任就不是我的了,而是你们的。
天气已经很热了,很多人挤在帐篷里,温度就更高了,偏偏李风云又拿出了一个令人震撼的发展策略,进行了一番极度煽情的演说,弄得帅帐里气氛十分热烈,结果个个汗流浃背,要不是碍于斯文,早有悍贼出身的将领要脱掉戎服露出一身腱子肉了。
李风云的策略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思路,不要总是守在家里发展,不要总是把目光局限在鲁西南,更不要局限于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紧紧抓住发展壮大的核心所在,直接去寻找人、财和智慧这三大关键性资源,只要解决了资源问题,则发展就不再是问题。
自家地盘小,资源十分有限,如果总是守在自家的地盘上,不但发展不起来,还会因为过度消耗而迅速衰落。鲁西南这块地方还是不够大,资源还是不够多,同样无法满足各路义军的发展壮大,所以,义军必须进入中原,必须乘着卫府军主力正在远东作战,鲁西南乃至中原地区鹰扬卫严重不足的有利形势下,竭尽全力掳掠发展资源,不遗余力地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以便在东征结束卫府军归来形势急转直下的恶劣环境下,顽强坚持下去。
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也没有人质疑这一策略。
反对啥?质疑啥?李风云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当豪帅们还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惦记着那点蝇头小利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盘算怎么把大饼做大,怎样让大家都能吃得更多了,相比起来,不得不惭愧,这境界、智慧都不在一个层次,差得太远了。人家是干大事的,手段光明磊落,用的都是阳谋,不服都不行,反观自己自不量力,暗底里还想着算计人家,占点便宜,实在是贻笑大方了。
由此也得出一个结论,李风云肯定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贼,大智慧不可能与生俱来,谋略也不是纸上谈兵,再联想到诸多关于其本人身份的传言,李风云身上的神秘色彩也就越来越浓。李风云对自己的身份和来历向来讳莫如深,从不谈论,但这并不能阻止好事者的探究。综合众多疑点分析,很多人判断李风云出自某个已被政治风暴所吞噬的贵族官僚家庭。正因为有着生死仇恨的存在,李风云才义无反顾地举旗造反,尤其从他刚刚拿出来的这个发展策略来看,此人大有不把杨氏国祚推翻誓不罢休之意。
对李风云身分的猜疑在众人脑海中一闪而逝。因为历史、文化等众多原因,现今是个拼爹拼家世的时代,个人能力固然重要,却已不是举足轻重,决定你是否有实力,是否值得尊崇和追随的不是你能力大小,而是你的家世如何,你的老爹如何,你家世好、老爹好,就代表你有实力,前途无可限量。如果李风云有显赫家世,有个权势煊赫的老爹,那么豪帅们会无条件地追随,但没有证据证明李风云有一个好家世,有一个好老爹,相反,他的东北大盗、刑徒死囚的身份倒是板上钉钉,无可置疑,算是社会底层的底层了,如此身份哪有希望?哪有追随者?所以身份的问题虽然仅在众人的脑海中一瞬而逝,但它对豪帅们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某种意义上它是豪帅们做出决策的基础。
在这个以身份贵贱来划分社会等级、分配权力和财富的年代,所谓的唯才取贤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句空话。豪帅们无意追随李风云,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自然对李风云保持着高度戒备,那么豪帅们对李风云的这个高瞻远瞩的全新发展策略,理所当然要反问一下,李风云真正目的是什么?在这个光鲜表层的下面又隐藏着什么?
大策略出来了,又有操作性,具体如何操作便成为豪帅们最为关注之事,而从具体操作中也能看出李风云的真正目的所在。
李风云很快开始讲述他实施这一策略的具体方案。
从蒙山到东都,大约有一千五百余里,义军一口气打到京畿,打到东都,太不现实,为此,李风云把目标放在了荥阳郡。
荥阳郡是通济渠与大河这两条黄金水道的交汇之处,京畿外围重镇,中原腹地,其经济、文化、人口在中土诸郡中皆为上上之数。
由蒙山到荥阳郡,需经鲁郡、济阴郡和白马郡,两地直线距离大约为一千余里。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在这个“漏斗”状的地形中,这四个郡正好处在中间位置,而贯通这四个郡的正好有三条河流组成的一道东西流向的水系,即鲁郡的泗水河连接济阴郡的荷水,荷水与从荥阳、白马两郡流来的济水相连,济水进入巨野泽后,与大河并行,东流入海。
李风云的设想是,联盟各路义军就沿着这道由泗水、荷水和济水组成的,贯通中原东部地区和鲁西南地区的水系,向西推进,向中原拓展,进行一次声势浩大的千里西征,力争以最快速度在最短时间内发展壮大义军。
按照李风云的建议,帅仁泰和霍小汉两位豪帅因为出自巨野泽,其麾下将士也大都来自巨野泽一带,所以由他们两人的军队,再加上韩进洛的一部济北军,共同组成西征的北路军,从鲁郡出发,经巨野泽进入东平郡,向济阴郡的北部及白马郡展开攻击。
孟海公出自济阴周桥,其地盘就在济阴东南部的荷水两岸,所以此次西征的南路军,就由孟海公、徐师仁和甄宝车的一部济北军组成,也是从鲁郡出发,进入济阴郡的荷水南岸,然后向梁郡的东北部及荥阳郡展开攻击。
西征的中路军,则由李风云亲自指挥,带着苍头军主力,从鲁郡出发,沿着荷水、济水一线,向济阴、白马、荥阳诸郡展开攻击。
三路大军齐头并进,中路军正面攻击,在攻城拔寨的同时,承担吸引和牵制官军主力的重任,给南北两路军队创造更好的攻击条件。
南北两路军队一边攻城拔寨,一边掩护和策应中路军的攻击,确保中路军不会受到来自齐鲁和徐汝两地官军的攻击。
韩曜率军坚守鲁郡,在保护蒙山的同时,竭尽全力与段文操周旋,确保蒙山与西征三路大军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西征军的伤病人员和战利品能够安全抵达蒙山。
陈瑞坚守蒙山,在确保蒙山稳定的同时,利用现有力量加固蒙山防御,为未来抵御官军的围剿打好基础。
至此,李风云的目的出来了,他就是要利用各路义军结盟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自己。如果仅靠他苍头军的力量去西征中原,的确是狂妄自大,好高骛远,纸上谈兵,根本不现实,但五路义军如果合为一体齐心协力,不可能的事就变为可能了。
韩进洛和甄宝车四目相视,彼此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一丝兴奋和喜悦。
他们并没有返回济北的坚定念头,一则济北紧邻齐郡,张须陀力量太强悍,而他们经过这番苦战后,损失很大,一旦张须陀再次围剿他们,便有覆灭之祸,所以他们很想留在鲁郡。但鲁郡的义军太多了,五路义军都在这里,即便压制住了张须陀,即便缓解了粮食危机,也依旧存在很大的生存压力,更不要谈什么发展了。饼子就这么大,五个人吃,肯定要饿肚子,搞得不好还要兄弟阋墙手足相残,发展纯粹就是奢望。
李风云对这一困局看得很清楚,他既不能吞并友军,又不能倚仗武力赶走友军,自己又不能不发展,所以只能另辟蹊径解决危机,而解决危机的基础便是,力气活的大头还是苍头军干,所获利益还是尽可能满足友军,齐心协力共同发展。只要自己能快速发展,其他的条件都可以谈。
现在李风云的策略拿出了,基本上也满足了豪帅们的利益诉求,接下来就要看豪帅们有没有胆识和魄力了,有没有与天地一争长短的勇气了。
韩进洛和甄宝车仅仅用眼神交流了一下,便决定接受李风云的策略,维持联盟共同发展。
帅仁泰和霍小汉坐在一起,两人低着脑袋,窃窃私语,商量了一阵子。
实际上他们选择的余地很小,他们的地盘主要就是巨野泽,而巨野泽的资源十分有限,无法帮助他们发展,最终他们还是要走出去,这一走出去就必然与周边义军发生利益上的冲突。李风云的策略正好帮助他们解决了发展问题,他们也是怦然心动,但让他们担心的是,李风云有实力冲在最前面,他们却没有实力阻御齐鲁官军,一旦张须陀和段文操再次联手攻击,他们就危在旦夕了,而那时李风云却未必会拯救他们。也就是说,他们担心李风云拿出这个策略的真正目的是发展自己、消耗友军。不过现实是残酷的,瞻前顾后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考虑到此策弊大于利,他们还是愿意舍命一搏。
孟海公很踌躇,很彷徨,甚至有那么一些郁愤。他的地盘就在济阴,而依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