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五百年-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88章 崇祯十七年七月#131 终极王牌() 
济尔哈朗年逾不惑,却仍未知天命。他对现世仍然有深深的执念,渴望达成一番更伟大的成就。想到自己的宏愿终将达成,不免心情轻快,教步履变得轻盈。

    “郑亲王,看上去年青又有活力,是遇上甚么好事吗?”

    “嘿嘿嘿,你真是明知故问呢。”济尔哈朗与待在大厅的“那个人”会面,言谈甚欢,坐在主人席上道:“如你所见,至今为止一切都非常顺利,所以十分高兴。”

    “在下非常期待扳倒睿亲王时,他会露出甚么嘴脸。”

    “汉人曰骄兵必败,睿亲王目中无人,连本王都不放在眼内。正正是过于自大,才招来恶果。”

    虽说多尔衮身边突然冒出一位不明来历的年青少女,但对整体计划的走向没有太大影响,都只是一些细枝末叶。

    些许细少的沙石,无法改逆滔滔大浪的奔腾。不管发生任何事,都无法阻止他的计划。只需要一个机会,就能集中爆发,将多尔衮以及福临彻底摧毁。

    没错,这个大计划,是要彻底改变大清,将崇政殿上的龙座易主。

    “如今回想起来,万万料不到自己会和郑亲王结盟。”

    “这就是政治。”济尔哈朗心明水清,状若平常道:“双方有共同利益,仇人都可以握手;双方利益有冲突,父子兄弟都可以刀戈相向。”

    这是至理明言。

    这是人生真谛。

    济尔哈朗纵然未尝活上一辈子,其经历比任何人都要多,更能洞悉世事的玄妙。

    连他自己都颇为意外,多尔衮南侵中原一仗会败战而回,居然动遥这位强大的摄政王一部份的根本,继而左右到某部份人的利益,令他有本钱翻身。

    自己最初计划,可是花上廿年,不,卅年,甚至更久。因为那场战争,国内种种人事变动,从而大幅度提前。

    连眼前“这个人”都愿意协助自己,何愁大事不成?

    双方闲聊一番后,终于进入正题。

    “多尔衮开始派人寻找‘人质’,请问你真的能藏得好好吗?”

    “放心,就算睿亲王将整个盛京反转,都不可能找到他。”

    “这样子我就放心了。”“那个人”舒一口气,从腰间抽出一卷文件:“这是愿意支持豪格的大臣及各旗部将,请过目。”

    “辛苦你了。”

    “不用客气,这是互惠互利。”

    济尔哈朗真正目的是拨乱反正,将满清的帝位归还予豪格。

    自从争夺皇位失败后,福临风光承继大统,豪格却惨遭多尔衮连番打压,剥去一切荣宠与光环,贬落为平民。

    豪格当然憎恨多尔衮,却没有力量。这位前王子还真是吃得苦中苦,愿意从低做起再努力,透过参军杀敌立功。偏偏多尔衮南侵之行失败,整批军队无功而回。豪格立功梦碎,无力改变现实,开始试图寻找另一个发奋的方向。

    就在这个时候,他碰上济尔哈朗。

    “年青人,你真是一无所知。在战场上多大的功都没有用,只要领头的是多尔衮,你便永远没有出头天。那怕战功如何卓越,他都有办法一笔抹去,再反过来诬陷罪名。”

    “怎么可能?他以为自己可以只手遮天吗?”

    “抱歉,现在他权势如日中天,确实可以为所欲为。”

    年青人对世界认识不够多,心存侥幸的幻想,以为努力就能改变命运,委实太过乐观了。

    像济尔哈朗,很早就明白努力是徒劳无功。面对多尔衮这样老谋深算的对手,岂可走正常的道路反击呢?

    无论如何豪格都是皇太极长子,居然过着如斯非人生活,令济尔哈朗感觉多尔衮太过份。然而他看见一切,知道一切,亦爱莫能助。多尔衮不可能放过任何可以打击豪格的机会,必定将他往死里打。自己救得了一时,救不了一世,甚至因为出手帮助他,令多尔衮有可乘之机,连他都一同进攻。

    有没有办法,既能保障自身安全,又可以帮助到豪格呢?

    不管如何想,一天不推翻多尔衮,一天都不能够彻底治理根本。然而多尔衮岂是如此容易推翻?他背后最大的靠山,就是皇太后布木布泰。

    济尔哈朗人老,心不老,早就看穿布木布泰的政治手段。她试图扶立两位摄政王,左右牵制,以便她幕后掌控朝政。济尔哈朗当然不笨,将他推上前线与多尔衮斗争?斗赢又如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布木布泰故此让二人对立,挑起矛盾,他偏是不从。

    你道高一尺,我魔高一丈。济尔哈朗千算万算,决定以退为进,故意放弃大权,任由多尔衮唯我独专。透过这巧妙的一手,不仅以静制动保存实力,同时将布木布泰权上枪口,正面与多尔衮发生冲突。化被动为主动,等他们战死方休,自己自然能再度复出,抢夺一切权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摄政王”。

    先前多尔衮南侵失败,察明布木布泰有意去除多尔衮,他即时冒出来,试图落井下石,一举去除眼中钉。然而他过于乐观,还是说多尔衮命不该绝,三番四次攻击都被他游刃有余地甩开,而且布木布泰根本没有全心全力出手。

    布木布泰何等精明,她并没有完全信任自己,由始至终都不愿向他分出权力。

    济尔哈朗心知一鼓作气的道理,多尔衮大难不死,卷土重来后,极速稳住阵脚。一堆人见势色不对,即时噤若寒蝉,避其锋芒。济尔哈朗内心明白,良机已失。没有强力外援,失去数量优势,若果再想攻击多尔衮,只是作死一途。

    以退为进的手法用过一次,已不可能再骗倒人,令他颇为尴尬。进退维谷,只得虚与委蛇,在早朝时避免与多尔衮斗争。当然他心底明白,多尔衮绝对不会天真相信他会和平共处,全心全心辅政。一山不能藏二虎,双方势必出手扳倒对方。

    多尔衮势大,而济尔哈朗亦不弱,至少不可能像豪格那么轻易被人折断。惟优势不可能持久,济尔哈朗迅速构思下一步反攻。

    他手上尚且握有一项优势,就是当今皇上极有可能是冒牌货。一旦引爆这大炸弹,必将大清宇海内外震得天翻地覆。

第289章 崇祯十七年七月#132 成败关键() 
最早福临偷离出宫,其时布木布泰就秘密吩咐济尔哈朗私调亲兵,在盛京展开寻人行动。偏生他不能大张旗鼓,只能向下属透露最少量的情报,结果寻觅多时,依然毫无回音。

    后来不知怎的,“皇帝”竟然回来了,布木布泰还手拉手将他送上龙座上。虽然容貌如一,但感觉眼神有微妙的分别。即使官员怀疑,但皇太后说他是皇上,谁敢反口说“不”字?

    皇帝何时回来?不如说皇帝何时寻获?面对这些问题,布木布泰一律不予回应。与此同时他收到线报,一群蒙古人在盛京行动,同样翻找一名稚龄童男。济尔哈朗身为局中人,顿时明白一切都是布木布泰布下的天大骗案。

    不知从何处找来一位脸相与皇帝维肖维妙的男童假扮成皇帝,欺骗文武百官,连他都不放在眼内。一句“不需要”之后,就得取消所有寻找皇帝的行动。

    正是那时起,济尔哈朗才百分百肯定,布木布泰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彻底信任过自己。

    连批阅奏章的权,都不愿意下放给他,还谈何信任可言?

    济尔哈朗洞悉到,他的敌人不独是多尔衮,还有布木布泰。这位女人的政治智慧不低,她也是与多尔衮交手,历战至今的强者。以她的打算,绝对不会让多尔衮被打倒,而是留一口气来牵制自己。

    布木布泰尊为皇太后前,只是小小的侧福晋。如非国主福晋膝下无儿,她决不能乘虚而入。布木布泰母凭子贵,虽然升为皇太后,但她本身在朝中羽翼未丰,皇帝福临也不曾立稳阵脚。即使不满摄政王权大势重,也得忍耐下来。一旦福临根基扎实,想必会雷厉风行,打倒两位摄政王。从长远考虑,济尔哈朗也不会坐视不理。

    综前所述,铲除布木布泰亦成为济尔哈朗的目标之一。

    如今他手上有最强大的武器:布木布泰将假的皇帝摆在龙座上,欺骗朝中文武百官。他表面上装作相信,内心自然想办法揭露真相。

    这枚炸弹威力至烈,只要找到真皇帝,随时都可以引爆。不过在豪格决心复仇,与自己合作后,形势又截然不同。

    破坏容易建设难,爆雷一时爽全家死光光。

    截破假皇帝的身份不难,难在将假皇帝连同幕后黑手布木布泰连坐扫走后,怎生以最快方法稳定国内局势。

    早前他之所以全力搜索福临,目的就是要胁天子以令诸侯。在假皇帝的事情上大造文章,拉下布木布泰后,重新奉迎福临归位,而自己就能成为背后控制他的人。

    之前曾经有探子回报,疑似有所发现,可惜整队人被杀。然后时至今天,依然没有消息。济尔哈朗猜测,福临可能被强大势力拐走,凶多吉少。至于这批势力是谁,他还未能摸索清楚,但肯定不是多尔衮及布木布泰。

    多尔衮显然尚蒙在鼓里,布木布泰如果真的找到本尊早就请回皇宫,甚至不需要派蒙古人来此寻人。

    事态越牵越深,不如彻底放手,改立豪格为新君更为简单直接。毕竟他是皇太极长子,断不会受大臣反对。再者豪格重登帝位,确立正统后,就算福临回来都不可能再袭龙袍。

    不管那个强大势力,出于任何原因而掳走福临,最终都变成赔钱货,不值一文。

    济尔哈朗权衡利害,才决定转而拥立豪格重掌帝位。豪格在民间吃太多苦,人亦比以前更成熟,心知为人不可心软手下留情。难得有良机降临眼前,自然不会放弃。

    豪格及济尔哈朗合作后,计划开始逐步完善。再到“这个人”因缘际会参与进来,更加无懈可击。

    “这个人”最厉害的地方是可以在多尔衮完全没有怀疑下监测对方情报,甚至自由行动。当多尔衮的线眼全力盯住济尔哈朗时,他根本不用行动,全部交由“这个人”化办即可。那怕多尔衮天生英明,亦难免一时蒙蔽,陷入死角,忽视“这个人”的行动。

    济尔哈朗的行动能够如此顺利,高枕无忧,完全是拜“这个人”所赐。

    “未知道郑亲王打算何时行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济尔哈朗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上次无法扳倒多尔衮,就是缺“人和”。济尔哈朗不想再次失败,所以今次行动抓很紧,上下小心。

    惟有小心,才可以驶万年船。

    “这个人”却不是太明白:“现在不好吗?皇太后病重,未能上朝。群臣对多尔衮不满,颇有微言,正是反击的好时机。”

    “不不不,你太看少人的惰性。”

    “人的惰性?”

    “懒惰是人的天性,习惯一直在支配人性。习惯一旦养成,就不容易放变。就算多尔衮再可恶,只要不触及八旗的底线,大清权贵的根本利益,就不愿意思考和改变。普遍心态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维持现状比较好。”济尔哈朗解释道:“必须有一个重大的危机,迫使他们不得不面对决择,认为多尔衮的存在会妨害他们,而且有人会将他铲除,他们才会附和支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