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督师-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可惜吕汉强不在,现在他才感觉吕汉强的重要,当初是自己赶吕汉强出朝,自己为了收拢孤臣党,不愿意吕汉强回朝,现在需要了,却已经是无可奈何,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吕汉强远在山西,尤其他愿不愿意跳这个火坑还不知道呢。愁眉不展地喝过几口茶,把杯子放回茶几上,烦躁而又威严地低声说:

    “起驾”

    当皇帝乘辇到文华门外的时候,曹化淳跪在汉白玉甬道一旁,用尖尖的嗓音像唱一般他说:?

    “奴婢曹化淳接驾!”?

    崇祯没有理他,下了辇,穿过前殿,一直走迸文华后殿,在东头一间里的一只铺着黄垫子的雕龙靠椅上坐下。曹化淳跟了进来,重新跪下去,行了一拜三叩头的常朝礼,如果是一般大监,比如王承恩,一天到晚在皇帝左右侍候,当然用不着这样多的礼节。但他现在刚刚回来,当然要恭敬无比。

    拿起一道奏折,看了一眼,竟然还是狗屁不通的请安折子,这都是什么时候了,也不说弄点有用的,请安折子不过是各地督抚大员刷存在感的手段,崇祯一天不离座位大部分看的都是这些,但你不看不行,万一里面夹带了重要的事情呢?叹息一声,这个东西丢在了一边“今天的消息如何?”崇祯问,“炮声好像又近了。”?

    曹化淳忙上前道:“京城还算安稳,建奴也不见攻击,不但如此,还将南门的建奴抽调了一部分去了西面,据说是去良乡了。”曹化淳小心的禀报。

    崇祯一皱眉,然后不由长叹,看来良乡又要遭难了。

    “启禀万岁,京营统领陈新甲在外面候着多时了。”曹化淳小心的看了一眼崇祯,小心的提醒。

第484章 陈新甲的应对() 
新科状元陈新甲,突然被委派京营统帅,这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的,这要是搁在往常,早就有无数弹劾的奏章上来,内阁也绝对不会附属同意,但这次却是出奇的意见一致。一来陈新甲是东林人,二来是这时候的京营就是一烫手山药,大家甩还来不及,可算是一个新人上去替大家顶缸,那谁还反对。

    陈新甲一介寒儒莫名其妙的就遽蹬高位,也是有苦自知,论起八股诗词,那绝对可以纵谈三日三夜,但让自己统兵打仗,那绝对是自己的外行,好在刚刚当官,还多少有些良心,没有急于表现争功,因此就祭出了乌龟大法,干脆带着二十万京营缩在营房不出。

    结果今日皇上下旨召见,不得不硬着头皮赶来,这都在文华殿外站了三个时辰,早就让他这个羸弱的身躯不堪重负了。

    不过好在这三个时辰,也给了他许多时间打腹稿应对皇上问对,这时候正焦急呢,曹化淳悄悄的出来,对着陈新甲施礼:‘皇上召见大人面对。”

    陈新甲赶紧吸溜一下冻出来的鼻涕,小心的还礼,然后顺手将一锭银子塞过去,悄声问道:‘还请公公透漏,皇上心情——’

    曹化淳顺手接过来,就苦笑道:“不好。”然后不再言语,束手请进。

    在太监里,曹化淳是最谦恭有才华的,也是最得文臣欣赏的,要是搁在别人,早就鼻孔朝天的哼一声过去了。

    陈新甲整理了下服饰,然后进殿,转入了暖阁,按照规矩三拜九叩,恭请圣安。

    崇祯就不耐烦的抬抬手:“外面战事如何?卿家可有什么打算?”

    陈新甲立刻上前道:“战事暂缓,各地暂时息兵,看来建奴是疲敝不堪了,若是再坚持些时日,想来他们就要撤军了。”

    “京营三大营如何分派?”?

    “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驻守东直门和朝阳门外。原来在德胜门外驻扎一部分,备援昌平。如今各处勤王兵马来到,昌平无虞,这一部分人马也撤到朝阳门外。”?

    “城上的守备情形怎样?”?

    “京营兵守城够用。红衣大炮都已经运到城上,虎尊炮也排列开来,也派官员祭过。”?

    这都是当初老国公的安排,陈新甲照本宣科,四平八稳的回答了上来,面对陈新甲的对答如流,崇祯频频点头,感到满意。

    “如今建奴入犯,国家兵源枯竭,不易应付。廷臣们泄泄沓沓,徒尚空言,不务实际,一到紧急时候,不能为君分忧,殊负朕意!如兵部主事沈迅,上疏奏陈边务,说什么‘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编人里甲,三丁抽一,朝夕训练,可得精兵数十万’,这岂不是以国事为儿戏?糊涂之至!”?

    陈新甲也对这样的荒谬论断嗤之以鼻,当时小声恭谨回答:‘一些不学无术的佞臣妄言,不过是想博取万岁瞩目罢了,军国大事,万岁当然高瞻远瞩,绝不会被蒙蔽的。’

    崇祯皱眉,端起面前的青花茶盏,却不喝,似乎在看那上面飞舞的茶叶,也似乎再等着陈新甲下文。

    可陈新甲也就眼观鼻鼻对嘴,嘴问心的一声不吭。

    好久之后,崇祯没有喝茶,也没等到陈新甲的谏言,就将茶盏放下,换了自己最关心的话题,“据报,建奴大军主力西去良乡,良乡是西来勤王军马的必经之路,你可有什么安排?”

    陈新甲立刻跪倒:‘启奏万岁,现在京营疲敝,粮饷具缺,请万岁拨付粮饷,若不然便有哗变之势。’

    崇祯的脸上突然飞起一抹潮红,气也喘的粗了,但看看跪在地上的年轻状元,还是慢慢的平复了心思。

    “朕破格捡拔你出任要职,你应为朕分忧,这建奴西去,堵住西来勤王通道,你难道不应该派兵解救良乡,或者哪怕是牵制一下吗。”

    难得崇祯如此和蔼的和一个臣子如此说话,这也是因为主将亲手提拔的陈新甲,也是自己最看重他的忠心的原因,在他的心里,陈新甲是自己的心腹。

    良乡是西来勤王军的通道,其实更是吕汉强西来的通道,这一点崇祯很在乎,吕汉强可能不来,但他心中还是期盼着吕汉强能来的。

    陈新甲赶紧再次扣头:“臣被万岁捡拔提调,深感圣恩,但无奈京营欠饷久以,诸君鼓哨喧哗,言不能吃饱便不出战,臣无能,怕强迫出兵恐京营哗变,因此——”

    “先前不是给了他们一百万银子吗?怎么还不知足?”崇祯有些愤怒了,难道自己商行里弄去的一百万银子打了水票?

    “万岁,在臣接手之前,的确有百万内帑拨付,老国公也如数发放,但据臣查看账目,京营从天启七年到现在,只是圣上登基时候才拨付二十万两银子作为恩赏,如果按照时间算来,到如今已经二十三个月没有发放饷银,因此,那一百万银子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还请圣上再拨付西去增援或者是牵制的开拔使费最少五十万。”

    反正陈新甲的意思就是,你不给我钱,我就不出兵。

    看着跪在地上,屁股翘的多高的陈新甲,崇祯的心中猛一失望,但没有流露出来,略停片刻,又问:?

    “卿打算如何?”?

    陈新甲扣头道“代京营兵甲钱粮充足,我定为万岁死战。”这皮球就这么轻飘飘理所当然的推了过来。

    于是,大殿里便陷入了一阵死一般的沉静。

    好久好久,崇祯眼圈发红,隔着镶嵌的西洋玻璃望向黑沉沉的西面,不由哀叹:“难道这满朝文武就没有一个如吕汉强那般,不计较个人得失勇于任事的大臣吗?难道这大明就这样完了吗?”可是,吕汉强能奉召勤王吗?毕竟,似乎自己当初做的有点太过绝情了。

    即便是吕汉强奉召勤王,那山西到京畿千里迢迢,还有沿途东林一定会在钱粮供应商掣肘,可别没到京畿就将队伍饿散了。

    没有兵马的吕汉强即便来了,又能有什么作用呢?

    正在这个时候,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切的脚步声,这让崇祯大为烦躁,狠狠的一拍桌案,巨大突兀的响声吓了陈新甲一大跳,吓的殿内所有的太监宫女一起惊慌跪倒连大气都不敢出。

    “王承恩,难道你连规矩都不懂了吗?”他听出了是王承恩的脚步声,当时怒吼。

    “万岁,大喜啊,吕伴读进京勤王,良乡西首战阵斩建奴精锐两千啊,大捷,大捷啊。”喊着话,王承恩磕磕绊绊的冲了进来,还故意的在高大的门槛上摔一角。

第485章 捷报入深宫() 
王承恩激动异常的递上来的,是一份奏折,奏折是密封的,上面盖着吕汉强的南四府督师印签,奏折下还有一份《大明新闻》的号外。

    “你说谁进京勤王啦?你说什么大捷?”

    坏消息一个连着一个,大捷这个字眼已经离着崇祯十万八千里的感觉,尤其那个吕伴读,吕伴读是谁?怎么好像我和他很熟?

    这时候,王承恩带着哭腔再次一嗓子,那真有裂金破石的威力:“我的皇上,我的万岁爷啊,是吕汉强吕伴读进京勤王,昨日赶到良乡,当日便与建奴镶红旗大战一场,五千勇士对三千建奴铁骑,阵斩两千建奴,逼退敌人,保住良乡不失啊。”

    这嗓子彻底的惊醒了崇祯,一把拽过王承恩手中的奏折和号外,双手哆嗦的想要打开奏折,结果竟然几次不能打开,于是干脆丢下奏折,直接摊开号外观看。

    看着看着崇祯眼前不由一片模糊,鼻子一阵发酸。

    而这时候,黑乎乎的窗户外突然闪过一道亮光,然后就是一道清脆的炸响,这声炸响吓了崇祯一跳。但接着便是无数道五彩缤纷的亮光,照亮黑沉沉北京的夜空,无数道炸响汇合成没了点数的一片,将整个古老沉闷的北京城彻底的唤醒笼罩。

    吕汉强,你还是来了,你总算是来了,吕伴读你没有辜负我。

    悄悄擦拭了一下眼角,平复了下自己的心气,淡淡的问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曹化淳赶紧驱步上前小声的汇报:“启禀万岁,今日是元宵节。”

    崇祯笑了,“这忙的啊,都忘记今日是元宵,这是一个好日子啊,既然是元宵,你立刻请诸位娘娘嫔妃出来,我们也放焰火庆贺庆贺。”

    曹化淳一喜,他欣喜的是一直处于烦躁沮丧中的皇上总算露出了笑颜,总算再次回到正常的生活上来。

    答应一声小跑着就冲了出去张罗。

    听着宫外响成一片的爆竹声,慢慢的打开吕汉强的奏折。

    吕汉强的奏折依旧没有冗长的开头,问了皇上好之后,就开始记叙自己这次勤王出兵的过程,以及安排,还有就是这次遭遇战的过程,但在这折子里,吕汉强却将这场遭遇战定性为战败。因为以伤亡合计二千五百精锐骑兵,却只逼退了镶红旗,且只是阵斩了一千五百建奴,在吕汉强来说,这是一场不划算的买卖。

    崇祯看着看着就笑了,“吕伴读依旧是实诚人,连个让朕高兴点的事情都不说。”小声的嘀咕,似乎在埋怨,但满暖阁的所有人都听得出这是一种快乐的嗔怪。

    然后崇祯继续往下看,看到下面就是好消息了,而且是巨大的好消息。

    吕汉强这次上报,为解决京畿之地各种军队无饷无粮的困境,他已经恳求忻州知府李卫东,紧急雇佣民夫,随军运来他查抄卖国奸商八大家的三百万银子,一百万石的粮食,一旦打通良乡与京城的通道,即便运钱粮入京。

    三百万银子,一百万粮食啊,这巨大的数字让一项穷惯了的的崇祯当时惊呆在那,好半天,突然问道:“王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