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卿,取酒来。”吕汉强娘吩咐肃立的吕汉卿。
汉卿依言端出六杯水酒跪地高举。
吕汉强娘端起一杯:“老亲家一路走好。”然后一饮而尽。
老国公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老亲家一切放心。”然后又一饮而尽。
老国公微笑喝下。
“老国公英名长存。”然后一饮而尽。
老国公哈哈一笑,畅饮而下。
然后冲着屋子里所有的亲人拱手:“别了。”大步扬长而去。
第二天上朝,老国公自请督师出战,崇祯答允,并命百官蹬城观战,以为形色。
老国公大笑三声,将京营交给副将,自己独自带领三千亲兵对阵万余建奴精锐,率先冲阵,大呼酣战,从日中战至日落,三十万汉家军将却步不前袖手旁观,竟无一人往助,此一战国公以及心腹全军覆没在京郊。
于是陈新甲奉旨暂统带京营,以钱粮不足,器械不整,兵甲不全为由,拒不出战。从此后,京畿几十万大军再无敢战者。
第二日,崇祯为老国公举哀,然后,下诏吕汉强,以山西督师身份,进京勤王。
召吕汉强勤王的消息一出,京城震动,百姓奔走相告,大呼京城有救,百姓有救,鞑子的末日到了。
随着召吕汉强带兵勤王的诏书一起的,还有老国公战死的消息,皇上恩赏及重。
吕汉强奏请独立设置平陆府事,准。
吕汉强奏请南四府代千户转正事,准。
吕汉强奏请南四府剿匪有功之三百将士事,准。
吕汉强奏请赵四海权张家口守备事,准。
吕汉强奏请招安太平寨事,准。
吕汉强奏请雁门赵建国事,准。
吕汉强奏请小国公亲卫三千事,准。
吕汉强奏请督师行辕三千亲卫事,准。
吕汉强奏请王公公及两个小太监英烈事,准。
吕汉强奏请收买蒙古人头事,便宜行事。
吕汉强奏请赦免边关将士抢掠草原事,便宜行事。
、、、、、一切都准。
第473章 进京勤王()
拿着厚厚一叠圣旨,吕汉强却黑着脸高兴不起来,心情无比沉重,他已经知道,是自己害了自己的老丈人。拉着子涵与小胖子的手,吕汉强深深的愧疚的不知道说什么好。
但子涵轻声道:“父亲死得其所。”而小胖子突然成熟起来,坚定的道:“我会让我的父亲因你我骄傲”
崇祯三年元月元日,吕汉强以山西督师身份,杀牛祭旗,以陈亮高旭五千骑兵为先锋,以招安的金恒光四千为后卫,以自己以及王大壮为中军,以赵梓陈车华树亮为参军,以张子涵李全友为督粮,起马步军足额三万,辅兵一万,合计四万六千进京勤王。
闻听吕汉强出兵勤王,皇太极紧急召见三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在南海子(南苑)行辕议事。
这次入寇京畿,皇太极号称十万铁骑,其实真正的战兵不过四万五千,蒙古诸部七万,合计正兵十一万,朝鲜包衣奴才六万。但旗奴以及蒙古牧民先先后后的来了不下十万,这是皇太极及蒙古诸王紧急动员起来的,他们没有马匹刀枪,全部一架独轮车,夜以继日的往蒙古以及关外运送抢掠所得的物资和奴隶,因此看上去声势极壮。
自从京营老国公出战之后,京畿再无可战之兵,而现在天寒地冻也没战事,因此皇太极命令大军在南海子养精蓄锐,放牧马匹等待京城谈和的消息。
其实,这次入寇,皇太极还是心存顾忌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逼迫大明答应和自己议和,让自己可以休养生息,但袁崇焕带着自己的议和代表进了京城之后不久,就传来了袁崇焕下狱的不好消息,这让皇太极感觉到巨大的失望。于是发动了德胜门,广渠门之战,胜之,再然后迎战京营,胜之。
“吕汉强回来的路线只有两个。”皇太极还没有养成真正皇帝的架子,也没有被儒家毒害,养成说话绕弯子让你去猜的习惯,因此他说话办事还是很直接的。
“两条路第一条,便是昌平而顺义,现在顺义已经在我手中,杜度贝勒在此坚守,以防备山陕二次勤王之兵。而第二条路便是走房山良乡而入京师,这里我们必须派人攻取,否则我们便被动了。”
看着缴获的地图上的汉文,代善一脸糊涂,装模作样的看了再看之后,谏言道:“皇上,我们这次也抢够了,我们干吗要和吕汉强那厮撕摞?我们还是回去猫冬吧。”
听到这个老生常谈的议题,皇太极不由眉头一皱。
其实这个问题当初刚入大明的时候,代善和莽古尔泰夜入御帐,不许诸贝勒大臣入内,与皇太极密议说,我军深入敌境,劳师动众人困马乏,即使攻入明朝边境,也是敌众我寡,建议皇太极立即班师回朝。当时皇太极虽不满,但面对两大贝勒的共议,又不得不做出让步,好言安慰一番之后说我再想想。
两大贝勒走后,岳托、济尔哈朗、豪格等众贝勒入御帐,见皇太极闷闷不乐,岳托即请明示。当岳托得知两大贝勒提议退兵时,立即与众贝勒令八固山额真至两大贝勒营地集会会议此事,最终使代善与莽古尔泰收回成议,才成就了现在的辉煌。
这次代善再次旧话从提,虽然不再是一脸担忧,但也目光短浅的只是因为抢掠已经满足,这怎么能行?
“大贝勒,这次进入大明腹心,虽然财务奴隶已经缴获不少,但我们的最终目的没有达到,这时候,只要我们再加一把劲,我们的目的就能达到也一定会达到,因此,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坚持,坚决不能撤,如果这时候我们一撤,不但成就了吕汉强的威名,更主要的是我们先前的一切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因此,我们一定要和这个吕汉强大战一场,只要打垮了吕汉强,那么大明所有的勤王之军就再也不敢撸我们虎须,这样才能让崇祯小儿死心,才能让他就范。这是大局。”
阿敏点点头,狠赞同皇太极的大策略,于是慢声道:“为了达到我们的目的,尽快的掌控休养生息的时间,这一仗我们必须打。”
莽古尔泰大大咧咧的道:“吕汉强有多少人马?”
这时候,坐在大帐一角的一个裹的和木乃伊一般的一个人闷声闷气的回答:“回五贝勒,据奴才的线人通报,现在吕汉强有马步兵三万,辅兵一万。”
说这话的人是范文斗。
莽古尔泰就横了这个家伙一眼,然后对皇太极道:“皇上,四万明军?我们哪次与明军作战不是十几二十万的明军?但哪一次我们不是大胜而归?区区四万不算什么,我就带着我的正蓝旗一部,在西面等着,只要一个冲锋,保证让吕汉强当场授首。”
这样的底气不是吹出来的,是真正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四万明军,不要多了,只要三千披甲就能撵的他们满山的跑,剩下的就是挥着刀子照着他们的后脑勺砍了便是。女真不满万,满万无人敌,这可是大明拿银山粮海堆出来的天下第一强军——关宁铁骑亲身的经验。
皇太极喜欢这个五哥勇猛敢战,但却担心这个家伙如他的名字一般总是鲁莽。
“按照范老板的情报和分析,尤其在这次劫掠蒙古的战况看,吕汉强,不可小觑。”
“吕汉强不可小觑啊。”莽古尔泰不屑的瞟了躲在角落里,裹的和个粽子一样的家伙,“那小子还不是耍了些小聪明,出战的时候是趁着蒙古八旗跟着我们发财不在家,对这一群老弱妇孺下了刀子,而后来让蒙古八旗全军覆没也不是真刀真枪的拼杀的结果,而是无耻的放了一把大火。”说到这把大火,就连一项没心没肺的莽古尔泰都不由得后脊梁发麻,总金额都大年初五了,结果从那依旧不断从北面飘过来的浓烟看,那大火还没停,这下,即便是哈尔巴拉不死,他的蒙古诸部明春也没有了草原放养牛羊,这已经不是大伤元气了,这几乎就是灭族了,可惜,自己当初还悄悄的拉拢他,想要他带着蒙古八旗帮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呢,却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死在了一个年纪刚刚二十的毛头手里,真的不值啊。
第474章 两军相遇()
“为了打败吕汉强的勤王之军,因此,我需要一支人马攻占良乡,如有可能,最好能在行进中将吕汉强彻底打垮,砍倒吕汉强这支被大明百姓寄予厚望的大旗,让崇祯小儿彻底的死心,让他和我们签订城下之盟。”皇太极这样决定。
看到皇太极决心已定,大家就不再争吵是战是退,而是开始讨论谁去良乡阻挡吕汉强。这可是一个肥差,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知道吕汉强兵强马壮,大明兵强马壮对后金诸人来说,其实是件好事,因为只要兵强马壮,就说明,他们有上好的铠甲刀枪,有完备丰富的军资,一个个还都是身体特棒的未来好奴才,这样的好事怎么不争抢?
“岳托是个干将,让他带兵阻挡吕汉强应该能一战胜之。”争吵半天,还是阿敏提出了这个合适的人选。
岳托本来是代善的儿子,这事情应该由代善提出来最好,但不是说代善高风亮节,句贤避亲,而是代善很不待见这个儿子。
岳托很早就投身戎马,努尔哈赤的时候,岳托攻辽沈,征蒙古,与父亲代善同掌两红旗。岳托先后被封为台极、贝勒,他在祖父努尔哈赤死后后,以大局为重劝父代善拥立皇太极。代善也认为自己做这个弹丸之地的皇帝没有前途和能力,也就大度的同意了岳托的建议,他放弃了皇位,岳托也放弃了未来的太子,但代善心里还是很不高兴岳托的行为,认为这是胳膊肘往外拧。
还有就是当初岳托后起了一处贝勒府,后起的宅子当然要比老宅子要先进豪华,结果代善就又很不高兴,就上皇太极面前告岳托僭越,要将他的宅子收回来自己用。
尤其岳托能征善战,屡立大功,这让同掌两红旗的代善很有危机感,如果这次再得到吕汉强的四万铠甲刀枪,那岳托的镶红旗的实力就完全可以超过自己这个老子的正红旗,而成为八旗战力之首,那怎么能行?你看这都是什么爹吗。
其实皇太极也看好岳托,不但这小家伙能征善战,最主要的是对自己忠心,他的实力壮大对自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此皇太极拍板,让岳托带着他的本旗镶红旗对阵吕汉强的勤王之兵。
但为了平衡诸位贝勒的心态,于是皇太极决定:“此战所得,两成归正黄旗,在座的三位旗主各得一层,剩下的归岳托所有。至于吕汉强吗,还是俘虏的好,我对他很感兴趣,若是能招揽为我所用,我将不吝惜高官厚禄。”就这样,大家对俘虏了的吕汉强和已经被瓜分的一无所有的他表示了宽容。
即将被俘虏了的吕汉强,带着已经被瓜分的一无所有的四万勤王大军正在星夜兼程的往京畿赶,沿途之上,没按照规矩向沿途州县征集一粒米一捆柴,全部由堆积在五台太平寨的李全友调拨运输,这样就为大军提供了可靠的后勤保证,同时也让行军速度成倍的增加。
当岳托刚刚带着他的镶红旗一万七千战兵抵达良乡的时候,吕汉强也进入了战场,一场谁都没想到的遭遇战就这样不期而遇的打响了。
陈亮带领的骑兵先头部队已经接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