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红色警戒-第7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华夏彻底把日本人赶出了华夏大陆,连连吞并了西伯利亚和远东后,世人才发现华夏已经成为了一个庞然大物。

    即使有人认为整个北方的治理和维持,就足以把华夏的军队大半消耗在此。

    但随着移民的进展顺利,华夏千万大军的军事实力逐渐披露,已经统一了国内政权的华夏已经让众多老牌强国视为威胁了。不少国家从内到外的各种压制的小动作也早已经开始了。如果不是到了欧战的紧要关头,恐怕针对华夏的更大的阴谋冲突早就开始了。

    但也正是欧战到了紧要关头,华夏这么一支游离在外的庞大军事力量是那一方也无法忽视的。

    需要消除这个不稳定的威胁,如果不能从根源上彻底消灭,那么就要进行压制或者矛盾转移,消除不稳定性。

    “我知道,无论是美国人还是德国人,这些朋友对我们都不会放心的!”孟享也明白,现在的敌人以后也不会少了仇视,现在的朋友未来不一定就继续友好。

    这种威胁随着华夏的崛起是不可避免的。

    国家衡量朋友和敌人的关系,莫过于国家利益为先。

    一山不能容二虎,亚洲利益之争,已经让华夏和日本和苏俄未来难以不能善了,更何况还有一长串旧账要算。

    此时的华夏虽然强大,但短脚的海军还暂时无法威胁到世界霸主的存在,这也是华夏能和德国、美国能交好的基础。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重心还都在欧洲,至少在远东地区,那些利益冲突被和华夏交往获得的利益掩盖了。

    不过,正在高速崛起的华夏早晚会把利益的争夺伸到全球,无论是德国还是美国,冲突是难免的。

    尤其是有了金手指点拨的现在,华夏的崛起速度绝对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使得和那些老朋友冲突战争的时间在大大的缩短。

    只要看看德国和美国在和华夏的贸易中,已经开始限制不少技术就可以看出来,更不用说,两国在处理诸如日本、苏俄等华夏邻国的一些勾当了。

    至少孟享的手中就有德国人扶持乌拉尔山以东苏俄人的一些情报,甚至还有把苏俄残余势力放过乌拉尔山以东,或者中亚地区的计划,虽然没有正式结盟,但德国拉拢扶持日本人的力度显然也不仅仅是针对美国而来。日本人在航空上的突破以及研制突破了进展的反坦克武器,其中就有德国人的部分功劳。

    英美更是直接渗透到华夏内部,积极拉拢其他派系,矛头直指先锋军和公民党。

    孟享也不稀奇,这就是国家利益的勾斗,为未来国运运筹。即使是孟享也是早早布局,在各国之间做了不少的勾当,只是更加隐蔽而已。

    无论是哪一方,虽然不敢轻易得罪华夏,但也使尽各种手段,让华夏忙于内乱,或者忙于世仇,无瑕他顾,不会成为世界平衡的破坏者。

    两大军事集团正打得势均力敌,暂时无法奈何对方,唯有多争取筹码或者消除隐患。

    随着美英苏三大巨头的联合渡过了最初的磨合期,同盟国的矛头开始指向外界,针对的也不仅仅是华夏。

    土耳其的息战就是一个信号,大量的英美援助堆积在土耳其的港口,苏俄妥协下的新边境条约,也给足了土耳其人的面子,让一开始就打着只针对苏俄的土耳其开始犹豫了。

    虽然没有喊着停战中立,但一直没有允许德国借道土耳其攻击巴库和高加索,以及不再和德国一起夹击苏俄高加索地区,显然证实了英美外交的成效。

    华夏这一段时间南下对日本攻击,就击破了某些人认为的华夏大军困守北方的论调,虽然让英美担心华夏不少。但随后海军的一场胜利,引得美国人的积极合作,也使得德国人担心了。

    虽然各据欧亚大陆的东西两端,但德国人显然也无法坐视华夏强大军事实力对未来,甚至对现在的影响。

    德国支援日本,主要原因就是日本人确实拖住了美国人的海军力量,使得他们在大西洋上更加轻松。一直视日本为世仇的华夏如果卷进了南洋和太平洋上的战争,无疑对德国很不利。

    德国人显然要比美国人更明白华夏的海军实力,还有更加强大的陆军和空军。

    若是华夏南下,日本人绝对讨不了好处。

    自从登上了大不列颠岛,德国人相信,有了山寨公司的支持,南洋的那些岛屿或许难不倒海陆空并举的华夏。

    孟享对苏德斯大林格勒的战局了解的更透彻,反而忽略了老希膨胀起来的信心。

    虽然斯大林格勒的局势有些危急,但一直打胜仗的德国人显然没有想到他们的军队会溃败。他们相信,即使攻不下斯大林格勒,物资不算匮乏的他们守住阵地,坚持到其他地方的援军到来还是没问题。

    而华夏进攻乌拉尔山以西,如果苏俄直接赌上,集中力量继续攻击德**队,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根本无济于事。

    偏偏老希透露出让华夏进攻北方的意思,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华夏站队,给同盟国看一看。

    美国人不希望华夏插手东南亚的事务,但依旧热情的拉拢华夏南下,目的也不乏一个站队的问题。

    敌人或者朋友,需要作出一个选择。

    “美国人的海军合作计划和德国人的这次援助是让我们二选一啊!继续装聋作哑,维持中立,又能维持多久?”老唐叹道。

    这个试探,华夏不过关,恐怕以后的支援和交易会更少。不是真正的盟友,谁会舍得下大力气来支援扶持?

    “终究还是国力不强,腰杆子不硬啊!”孟享对老唐道,“无论怎么说,现在还不是揭开我们的底牌,偏向一方的时候。即使别人有防范,有警惕,但现在乱世最终还是能找到不少的机会。继续浑水摸鱼,才是正道。能坚持多长时间,就能为咱们的发展争取来多少时间。”

    他顿了一顿继续说道,“之所以他们看不得我们继续中立,主要还是我们军队的威胁性太大。这一南一北两方面拉拢,也是为我们的军队找事做。看来我们慢吞吞的低调蚕食战略要改一改了。只有我们也身陷战争,才无暇他顾,不会成为某些人的威胁。也只有为别人减轻压力,才算有扶持的价值,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援助。”

    早就有了主意,试探了众人一圈的孟享在会议最后终于做出了华夏又一轮全面战争的结论。

    “东西南北,我们都可以打一下。不需要避讳什么势力。朋友和敌人,我们华夏自己做主!”孟享一边说着,一边在心中暗暗的加了一句,“当然,这样才能更容易搅浑水!”

    最快更新阅读,请访问请收藏本站阅读最新!

第826章 炮击的诚意() 
“一场北方的战争都能把财政拖垮,要是四面都打起来,咱们不是要喝西北风了!”孟享的最后建议惹来老蒋等人的反对,就连周白在之前的碰头会都忍不住出言反对。…

    但当孟享拿出了军费开支从特殊基金中支出后,反对的声音立即就小多了。

    众人都明白,所谓的特殊基金是孟享背后的势力再次扶持掏钱支援物资了。

    “之前,我们是打冷枪战。虽然战果也不少,但动静还是小了些,咱们的朋有些不满了。”孟享对众人笑道,“现在咱们换了,以枪换炮,来一场八面威风、声势十足的炮击!看在咱们出工出力的情况下,我想下一步的对外交流活动会更容易开展一些!”

    无论是北方的乌拉尔山附近、中亚的咸海附近的对苏作战,还是朝韩半岛以及中南半岛的对日作战,华夏一直都没有停止过,只是演变成了双方的互相渗透、冷枪突袭的小规模作战,有些类似与后世老山附近的那场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对峙。

    这给了众多新兵实战训练的机会,也以每天各方近千毙敌数的战果造就了一批批的精英。

    但这样的形式显然还不符合此时的战争主流意识,就像游击战难入现在的正规军事教科一样,这种方式只能被人成为对峙,难以称之为战争。

    耗费极少的物资使得这样的成本也难以让警惕起来的德国人或者美国人来买单。

    所以孟享改成了此时的主流打法,用轰轰烈烈的炮声来证明华夏的诚意。

    孟享掌控的过半数的票数,足以让他的意志最后得以执行。

    没过多久,三万门大小火炮开始在各处边境线发威了。

    德国人得到了比他们提出的还要多的支援,不仅北方的乌拉尔山一线,每日炮声隆隆,华夏西线的中亚一带,隔着阿姆河以及沿着阿克纠宾斯克蜿蜒向南的双方对峙线,华夏的炮弹也是不断的落下。可以说。华夏和苏俄交接的边境,全面展开了一场炮击。

    即使华夏军队一步都没有迈过边界,但声势浩大的对苏炮击,还是让老希比较满意。!。

    不过。英美却不满了。

    本来忽悠的苏俄拼了命的要拖住德国陆军主力,减轻西线的压力,华夏的这一举动却准备要一往无前的苏俄人开始畏手畏脚了。

    华夏一个以打促和的理由让他们很无语。

    毕竟双方还没有签订正式协约,毕竟华夏的军队也没有跨前一步,只是炮击。

    而华夏紧接着在朝韩半岛边界线、中南半岛华日对峙线,甚至在藏边地区和印度的边界线,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对日方的大规模炮击。这让美英打算要指责的言辞也咽到了肚子里。

    “看到没,我还是很支持你们滴!”不管华夏和德国人的关系如何,华夏对日大规模炮击无疑表明了在亚洲是和美英站在一个战壕中。

    即使他们知道华夏依旧在摇摆不定,但却不会在华夏正出大力的时候,来挑毛病。

    若是说之前华夏的冷枪战还有保存实力,坐当渔翁的行为,但如此大规模的炮击却做不了假。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样的话是一点不假。

    在抗战前。德国人卖给华夏的75毫米炮的一发炮弹都要20到30美元,150毫米的重炮炮弹要到50美元,更大口径的炮弹价格更高。

    这个价格不乏较大的水分。但炮弹的成本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现在一吨的黄金不过一百万美元左右。尤其是当大规模战斗中,大炮连续轰击的时候,如雨般的炮弹砸过去,差不多就是砸得满地黄金。

    华夏此时的炮击规模绵延整个边界线,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不乏众多大口径重炮的三万门大小火炮日日不间断的砸了半个月,按照轰击的烈度,加炮管的损耗,火炮的折损,亿美元的耗费都有了。如此卖力的表决心,也让英美或者德国人无法再指责华夏的旁观了。

    在外人眼中。这么多的弹药砸下去,也代表着大把钞票和黄金的砸下去,即使华夏主要是外购炮弹,即使山寨公司等关系户价格再便宜,这一次华夏的耗费也不会少。更何况那么多门火炮的折损,也代表着实力的折损。

    毕竟谁也会想到。现在会有个妖孽的基地,把基地造的弹药成本廉价到几十分之一,而基地的修理厂会轻松摆平一切损耗,只需要很少的一点费用就可以还旧如新。

    从12月4日开始的炮击轰了半个月,一点也没有停止的意思。

    整个边境的全线作战似乎把华夏的精力给困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