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猎击三国-第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悍声色俱厉:“尔等愿携家眷,远离战争,安度余生否?”

    “愿意!愿意!愿意!”

    这一次,再无人迟疑。数千人声,令海风为之一遏。

    马悍长鞭向大海一指,气沉丹田,振聋发聩:“渡海!到辽西!有田有地有生计。走——生!留——死!诸君愿走愿留?”

    “我等愿至辽西求活路!”数千人纷纷叫嚷。

    马悍长鞭击空,声裂金石:“上——船!”

第七十八章 【冀州战云】() 
~~~~~~~~~~~~~~~~~~~~~~~~~~~~~~~~~~~~~~~~~~~~~~~~~~~~~~~~~~~~~

    马悍的三艘槛舸,上下层全部装人的话,一次可运千人渡海,七千人,就得来回十四趟,耗时近两月。虽说有孔融的万石米粮做保障,足以支撑移民辽西,但时间太久,耗不起。

    根据太史慈的建议,辽东沓氏有不下数十艘大型客船,可在经过沓氏时租赁这些船只参与客运,短时间内将黄巾降众移至辽西。

    马悍当即采纳,交由郑高负责联系,租赁资金,找白狼长田豫解决。

    从五月初三开始,一场持续不断的移民行动,在青州北岸的莱州湾紧张展开。随着当日被打散的黄巾众陆续回归,移民北渡的丁口越来越多,最终竟聚集了九千多人,倒是出乎马悍意料。

    对于辽西移民,北海孔融是举双手双脚赞成——太好了!把这些祸乱份子全弄走,北海定矣!青州安矣!哦,送瘟神是吧?孔融这样的态度,马悍当然不会放过这敲竹杠的好机会,不但又榨出北海郡三千石粮的“移民费”,还让孔融出兵维持治安,出帐篷、柴薪等生活物资,甚至把王修都弄过来当移民总指挥。还别说,王修当了近十年县令,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态度务实,将近万人的移民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的确是个内政人才。

    眼看整个北海郡都在为自个的移民计划转动起来,机会难得,马悍开始不甘心只收罗这么点丁口了。青州黄巾曾经在汉末闹得最凶。鼎盛时达三十万之众。不过,就在去年,被兖州牧曹操耗时半年,残酷镇压,尽收其众,编为青州兵。当然,这种镇压并不彻底,黄巾就象野草,一把火看似烧尽,来年春天。时机合宜,又迎风发芽。否则,也不会有管亥之围北海。

    不过,眼下青州黄巾刚刚被割了一茬,一时半会是没有黄巾动乱的了,那么哪里还有呢?

    正当马悍寻找新的人口来源之时,五月初九,在都昌相府,从孔融接到的一份青州刺史公函中。马悍得知了一个重要战况:冀州牧袁绍,即将向黑山军发动复仇之战。冀州,战云密布。

    这场战事的起因,要从两个月前说起。初平四年三月。黑山校尉于毒,在黑山军主帅平难中郎将张燕的授意下,联合陶升、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等流民坞堡头目,趁袁绍与公孙瓒在龙凑决战之机。袭击冀州魏郡邺城。这邺城可是袁绍的老巢,他本人就被封为邺侯,其妻子儿女。包括军中诸将士家眷尽在邺城。

    邺城失陷,魏郡太守栗成以下众官吏被杀。刚取得龙凑大捷,回师薄落津的袁军军心动摇,紧急回援。紧赶慢赶,好容易赶到邺城之时,看到的,却是满城老弱被屠,妇女被淫辱,财物被劫掠一空的惨状。

    一时间,军心大恸,满城缟素,怨气冲天。

    袁绍的运气却出奇的好,他的妻子儿女本已落入黑山军之手,偏偏这时黑山军出了一个叛徒——陶升。陶升也是司马一级的高级将领,此人早年曾任内黄小史,天然与袁绍这等世家名门有亲和力,对黑山军劫掠邺城之举,认为是自掘坟墓。于是反戈一击,从于毒手中抢过袁绍家眷,并安全护送到斥丘,交到袁绍手中。袁绍大喜过望,任其为建义中郎将。陶升投机成功,而他的昔日黑山同袍们,则将面临冀州军的残酷报复。

    经过两个月的休整,冀州军军心渐稳,复仇之声,甚嚣尘上。加上又有奋武将军吕布率军来投,袁绍实力大增,信心大涨。

    五月初五,袁绍顺应军心民心,正式向黑山军发起剿杀令。汉末以来,冀州最大一场战事大幕,即将拉开。

    “你们看看,这件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在都昌驿馆里,马悍将从孔融那里弄来的公函副本扔给太史慈与管亥。

    管亥,嗯,现在也是辽西白狼城的一员了,暂任步军假司马一职,为乌追副手。不过,马悍并不打算让他跟船回辽西,正相反,在北海黄巾被分割安顿下来之前,管亥这个前黄巾渠帅必须置于马悍眼皮子底下。

    太史慈沉吟一会,道:“城守想参与其中么?”

    马悍微笑:“如果有好处的话,亦无不可。”

    管亥轻咳几声,他在都昌之战中,身中流矢,幸好铠甲防护不错,且未中要害,休养一阵后,以他强壮的体质,已无大碍。管亥是那种只服武力之人,马悍对他两次强力压制,令他不得不服,既然败了,被掳了,又能给自己与手下找到一个好前程,又有什么理由不臣服呢?

    或许是马悍对管亥的压力较大,他的发言,略显拘谨:“黄巾青壮其实无甚战力,而城守的狼牙飞骑虽劲,但人马略少。这冀州军可不下数万,黑山军也有十余万众啊……”

    马悍哈哈笑道:“我们又不以二者为敌,他们人再多,又与我何干?”

    不以二者为敌?管亥愣了愣,搔搔后脑:“那我们站哪边?”

    “我们站自己一边,或者,站在有好处给我们的一边。”

    “这样啊……那我们就得站黑山军一边了。”

    马悍与太史慈惧是一怔,一齐看向管亥。

    管亥干咳一声:“想必城守与司马也是知道,黑山军其实与黄巾军差不多,两军渠帅多有联系,黄巾军被打散了,多有投奔黑山军。嗯,我与黑山军的左髭丈八、青牛角俱有往来,这二人手下有数万黑山军卒,其实多为老弱,连我的手下士卒都不如,逃兵是家常便饭。据我所知,黑山军别看有数十万众,其实除了各渠帅的几百义从还算精锐,其余军卒,不堪一击……呃,只有黑山帅张燕与其手下悍将孙轻有一支骑兵,其中胡人较多,战力强悍。”

    马悍听出管亥话中之意,摸着下巴咂着嘴:“你是说,黑山军三十万众,大多数如你的黄巾军一样,很容易就……嗯,这些黑山渠帅手下的军卒,很容易就会被收降?”

    管亥正色道:“若有似当日城守所承诺的那般条件,我可以拍胸脯保证,这些人绝对会跟随城守去辽西。”

    正说话间,突然府外传来狼牙飞骑禀报:“禀城守,我们三艘槛舸已回来了,同时还有八艘大型客船……”

    马悍推案而起,哈哈一笑:“好极了,船一到,后顾之忧去矣。那么我就到冀州一趟,会会老朋友。”(

第七十九章 【河岸惊变】() 
~~~~~~~~~~~~~~~~~~~~~~~~~~~~~~~~~~~~~~~~~~~~~~~~~~

    沿河北最大的河流滹沱河逆流上行,至冀州西北的常山国,有一片广袤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在后世,这里被开辟成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园——滹沱河城市森林公园。在后世滥砍滥伐的刀斧之下,还能有这样一片青葱山林保留,可想而知,在三国时代,这片森林是何等广阔。

    马悍此刻正与管亥及二十狼牙飞骑,在滹沱河北岸芦苇滩旁松解马鞍,休息饮马。

    不是说要去会会老朋友吗?缘何出现在五百里之外的丛林之旁,大河之畔?

    事实上,马悍正是来会晤老朋友的。当日马悍决定前往河内战场时,选中水路。马悍对别州不是很清楚,唯独对冀州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从袁绍那里弄来的地图,就是冀州地形图,这份地图他早已看过无数遍,闭着眼睛都可以在脑海中再现。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河。

    黄河在三国时叫河水,并未改道,出海口在渤海湾,距离莱州湾不过几十里,就是那么近。从黄河出海口溯流而上,一路经过青州、兖州、冀州及司隶校尉部的河内郡。如果乘船从水路走的话,远比走陆路更便捷安全,更不易与沿途诸势力发生不必要的冲突,因此马悍决定走水路。但走水路也有一个问题,这段近千里的黄河水情如何?能否正常行船?半道会不会有淤塞?这些问题必须要先搞清楚,否则懵头懵脑上路,被堵在半路就丢人大发了。

    在派出探路船之后,至少大半个月是没啥事了。这时。马悍从青州刺史府送达公文的驿卒那里,得知了一个消息。原白马义从骑将,后任平原军骑部军侯的赵云,早在去年,因兄长病故,辞别平原相刘备,回家乡常山去了。

    这个驿卒之所以会知道赵云,是因为他的兄弟也是白马义从,而且还曾是赵云手下。

    马悍一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好机会啊!历史上,赵云因为对公孙瓒霸业无果的失望,进而对仰人鼻息的刘备也甚觉无望,便以兄长病亡之故,辞官而归。这一归隐,足足有七年之久。人生最宝贵、最精华的七年,赵云就这么扔在山沟里了,这对于一颗雄心,是何等的折磨?人道是好马不吃回头草。而赵云为酬壮志,不惜再做冯妇,于七年之后,再投刘备。可想而知,他对于功业的重视。

    不得不说,隐居常山,是赵云一生中最大的失策。他错过了与刘备共度患难的最好时光。以至到后来始终未得刘备重用,未能成为蜀国四征将军之一,或许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跟在领导人身边越早。资格越老,获得的信任与好处越大,这条定律,从古至今都是不变的。

    赵云的失策,却成了马悍的机会。从渤海至常山,不过六百里,骑马正常驰行,不过七、八日可至,来回正好半月,半点都不耽误正事。

    马悍立即点了二十名狼牙飞骑护卫同行,他不能带多人,因为一路之上,尽是幽州军与冀州军的地盘,人马带多了,危险系数反而增大。人越少,目标越小,反而安全。

    北海这边,必须要留个主事人,当然非太史慈莫属。而带上管亥,明面上是因为他对渤海到常山的路径比较熟,可当向导,可真要找向导,北海有的是,何时需要一个步军假司马干这勾当?真正的原因,是马悍生怕自己走后,管亥这家伙会搞什么妖娥子,在北海黄巾乱民被尽数运走之前,此人必须置其于自己眼皮子底下。

    这是对新降之将的基本警戒之心,并非马悍多疑,毕竟十天以前,他与管亥还是生死搏杀的敌对者。信任这种东西,不是一时臣服就ok了,而要靠时间的长期积累。

    马悍这次南渡,受船只载重所限,未能带来所有作战马匹,只带了银箭。事先并未料到要前往冀州,甚至还要经过信都。为免发生类似当年的意外,马悍特地将银箭额前那撮标志性的银色鬃毛剪去。只是鬃毛虽剪,那股子神骏犹在,一望便知是一匹罕见的大宛良驹。

    这是马悍一行出发的第九天,由于冀州军即将发动扫荡黑山军之战,大量军队向南边的魏郡集结,而北面又严防幽州公孙瓒,造成冀州中部兵力空虚。以致一路上,除了一些流民与盗匪之外,基本没有遇上冀州军,安然抵达滹沱河北岸的中山国。而河的对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