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不多时,又有人押着好几个汉官前来。李傕适才那口气还憋着没地方泄,当即就要祭刀,来人慌忙献上一张降表。左右一读,才知董承、杨奉抗不住了,表示愿意投降。但手下有些将领还有一些朝臣心气还不顺,得做做工作,请宽限数日。
李傕喜不自胜,他也是沙战老将,自然明白将士们早上还打生打死,晚上就投降,这心气确实犯拧,得疏通些时日。当下大笑挥手:“杨奉、董承,就象他们的名字一样,除了懂得‘奉承’,哪懂得什么打仗。来啊,将这降表拿去让车骑将军(郭汜)与骠骑将军(张济)看看。”
……
杨奉、董承,还真不是只懂得奉承之辈,眼看战场上不是个儿,便打起场外的主意。这份降表的目的,只是为了拖延时间,醉翁之意,在于外援。
这地方还有外援?还真有,那就是白波军!
中平五年(188)二月,黄巾军余部郭太等人在西河白波谷(今山西襄汾县永固镇)起事,号为白波军。次年十月,十万白波军挺进到河东,声势汹汹。董卓曾令其女婿中郎将牛辅率军镇压,不能获胜。
初平元年(190)关东联军兴起,董卓见联军声势浩大,又怕白波军南下渡河切断其通往关西的去路,就火烧洛阳,迁都长安。后仍派遣李傕等人继续和白波军作战。就在此次交战中,郭太战死,白波渠帅杨奉投降。
杨奉是投降了,但白波军势力犹存,目下实力颇强的有三股:李乐、韩暹、胡才。
眼看大难临头,一直在长安吃香喝辣却不怎么待见老兄弟的杨奉,终于记起昔日兄弟了。曹阳亭就在黄河南岸,与河东只有一水之隔,只要派人乘舟渡河,持诏书向驻扎于河东吴山一带的白波诸帅请援,相信这些早就苦等得脖子都仰酸了的伙计,绝不会错过这千载难逢的勤王良机。
在这性命交关的节骨眼下,只要有援军就行,就算是瘟神也先接进门再说,董承自然肯首。不过,在这当口他还不忘玩点平衡把戏,提出再向驻军于河内郡的南匈奴右贤王去卑求援。
杨奉自然也听出了董承的弦外之音——不能好事全让你白波军占了,我也得有站在我一边的外援。
杨奉也痛快答应了。
这对名字珠联璧合的“奉承”的难兄难弟。从雒阳到长安,与朝臣、军阀勾心斗角那么久,沙场本领没见涨,玩弄权术却都颇有心得。
当李傕、郭汜、张济一心等待董、杨二人投降,围营稍懈之际,曹阳大营悄然潜出四拨使者,夜渡黄河,分两个方向奔赴请援。
很快,四方酋帅都接到了诏书。这帮人整天吃饱了没事干,一听有这种低风险。高收益的事,一抹嘴巴,大叫一声“干!”马上跟着来了。四方合兵,共得六千步骑。与董、杨约定时日后,合击西凉联军。
李傕等人原本自信满满地阻在东归路上,没想到杨奉能找到援军,援军又来得如此之快,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斩首千余级。西凉军败退。
如此一来,天子护军又达到了万余步骑,声势复振,皇帝的乘舆终于可以继续前进。
经过简短的军事合议。最后决定,由董承、李乐率三千兵马护住天子左右,杨奉、韩暹、胡才、去卑各率二千兵马断后。
这边军议刚散,那边李傕、郭汜、张济整军又追上来!
西凉军上次是大意了。即便如此,损失也不重。一万二千多人马的李郭张联军,损失千把人实在不算什么。相反。他们由此战反而看清了所谓援兵的虚实。这几千步骑中,也就匈奴骑兵有几分战力,西凉军当日之败,就是被匈奴人自阵后突袭所至。千余伤亡,也多为匈奴骑兵所杀。而白波军几乎全是步卒,打起仗来就是一窝蜂,毫无战法可言,纵多亦无可惧。
这一次,西凉军是有备而来。
兴平二年,十二月初,两军再战。西凉劲旅,岂是白波乌合、匈奴散骑及军心尽丧的董杨联军所能敌?是役,杨奉等大败,死伤人数比在东涧时还多,李傕纵兵杀百官、抢宫女。少府田芬、大司农张义等皆战殁。
董承护卫天子逃走,走不了几里,后面追兵又到了。侍从劝天子骑上马快跑,天子硬咽着道:“不行,百官有什么罪,我不能丢弃他们逃走。”依然只乘马车,百官傍行。
董承、李乐护御驾且战且走,到天黑才到达陕县。这时追兵稍微少了一些,将士们结成营寨自守。这次战斗,将士损伤十分之七八,虎贲羽林军剩下不满百人。
大家商议下一步行军路线时,有人提议沿黄河乘船东下就能直到洛阳附近。
太尉杨彪反对:“我是弘农人氏,知道黄河从这往东有三十六险滩,天子身为万乘之尊,不应该去冒这么大的风险。”
侍中刘艾也支持杨彪:“太尉说的是,我曾为陕令,知道这的水势凶险,有经验丰富的船工掌舵,都有可能翻船,何况现在我们既无大船,也无舵工。”
这二位权威人士一发话,谁都没话说了。最后思来想去,只有北渡黄河去河东郡一途了。为了防止半渡时被李傕追杀,选在月黑之夜偷渡。是夜,先遣李乐准备船只,准备妥当,举火为号。
众人拥着天子,徒步出营。伏贵人头发蓬松,面色惨淡,跟随献帝。伏贵人的哥哥伏德一手扶着妹妹,一手还挟着数匹绢。董承瞧见,心里不痛快,让人上去争夺,护卫自然不让。争执中,一人被杀死,血迹溅到伏贵人的衣服上。伏贵人吓得浑身发抖,都迈不开步了。
天子刘协看不过眼了,出言呵止,这场莫名争端才算平息。
此时正值朔初,月黑风高,天寒地冻,河岸高数丈,既没有码头,也无法搭跳板。董承等开始打算用马羁相连拴住献帝的腰放下去,转念一想,方才不是争执绢帛之事么,就用那个就好。这一次,伏德很主动将绢交出,于是取绢相连。行军校尉尚弘力气大,便让他背着天子,慢慢放下去。伏贵人则由其兄长伏德背伏登舟。
刘协上船后,惊魂甫定,看到没有过河的人还有很多,又派船过来接。大家都抢着下河滩,不少人直接滚摔下去,死伤不知其数。到河边后,官员、士兵不分彼此,争先恐后攀船。董承、李乐、尚弘生恐船翻,手持戈戟与众卫士四下乱砍,在船中被砍掉的手指可以一把一把地捧起来。
与天子幸运登舟的只有伏贵人、董贵人、太尉杨彪、侍中刘艾、太仆韩融、越骑校尉种辑及伏完父子等数十人,其余宫女官兵不是淹死、冻死就是被李傕部下抓走,或剥去衣服,或剪去头发,其状惨不可言。
李傕得知后,派从子李暹(李利之弟)率军追击,正好看见天子在船上。李暹一时弄不到舟船,恼怒之下令人发矢乱射。
董承、李乐一时也弄不到几面盾牌,直接抢过两位贵人的锦衾与蒲席当屏障。
矢落如雨,钉得船板笃笃连响,打得衾席噗噗有声。这时一支劲矢透席而入,正贯入挡在天子身前的尚弘胸膛。尚弘怒目圆睁,壮躯剧颤,慢慢跪倒。
刘协再不顾上下尊卑,伸手扶住尚弘,潸然泪下:“尚君……”
尚弘嘴里嗬嗬有声,想说什么,但一张口,大股鲜血喷涌而出,终于向后倒下。
刘协失神地挽住尚弘的大手——这只手,方才还托着自己过江,当时感觉是那么的强壮有力,而现在却绵软如羽……
“苍天呐!”刘协仰天长号,“莫非我刘氏血裔,要绝于这洛水之上么!”
身侧伏贵人与董贵人齐扑上前,伏于刘协瘦削突起的肩膀上嘤嘤悲泣。
就在这时,忽听周遭一阵鼓噪:“船!大船!好多大船!”
刘协与两位贵人悚然而惊,抬眼望去,但见下游数里之外的河面上,点点火炬如繁星,构成数艘船形轮廓。三层船顶之上,一片通明,照亮了一面前所未见奇异狼头大旗。
如墨夜色之下,那硕大无朋的惨白狼头之上的一双狼瞳,赤漓如血,流火溢光,宛若异域死神之使者降临人间……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降雄兵】()
(感谢大盟双响支持!合什)
~~~~~~~~~~~~~~~~~~~
黄河的下游,距陕县最近的就是河内郡了,河内太守张杨,一向不满西凉人挟持天子,把持朝政,也最有可能派出援兵。这里边大半人不会水,就算会水。别忘了这可是农历十二月份,足以能把胯下铁棒冻缩成三岁小儿的**。加上黄河急流,若非极善泳者,基本上掉下去就只有喊救命的份。
伏德、伏雅等人的水性都算不上好,加上又背着个人,若非运气好,或者说属于重点照顾对象,被周围善泳的侍从卫士七手八脚,推扶到倾覆的舟船边。扣舷得存,只怕早沉底了。而与他们一样好运的还有董承父女、伏完、李乐、杨彪、韩融、刘艾、种辑等人。
刺骨寒风拂过,沉浮不定的覆舟两边响起一片咯咯叩齿声,喷嚏此起彼落。
伏完打颤的声音从船的另一头传来:“大郎。陛下……安……安好否?”
伏德吃力地扭动僵硬的脖子,问背后的刘协:“陛下……陛下……”
“朕……咯咯……无……事……咯咯……”刘协那变调的嗓音,除了证明他还活着之外,根本就是有事啊。
这时董承的声音传来:“此处离岸边不远……我等随水流而下。待漂至浅处,便撒手上岸,钻入河滩的芦苇丛里……咯咯……如此。至少在天明以前,叛军难以搜寻到我等……”
太尉杨彪赞同:“便是如此。”
这时忽听有人叫道:“看呐!那些大船停下来了,有人举火上岸了……人很多!”
又有人叫:“叛军停止搜杀了,正聚兵结阵。”
董承等人大喜:“快、快上岸,再这么下去,没淹死也冻死了……”
可怜刘协下半身早冻麻了,当背负着他的伏德四肢着地,如某种动物般吃力爬上岸时,脱离了冰窑的刘协,终于幸福地昏迷过去。
……
碧草连天,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一个小小少年的身影在拚命奔逃,身后是成百上千、咆哮吐信的恶犬在追逐。眼见越追越近,流涎的尖齿、腥臭有吐息,几近可闻。
少年终于支撑不住,踉跄倒地,举掌向天,悲怆哀呼:“父皇——母后——”
声裂长空,天地倏然变色,天空乌云翻滚,厚厚的云层间似有如龙似蟒的巨物游动穿梭,鳞片甲光时隐时现。渐渐地,乌云层层叠叠,幻化成一个硕大无朋的苍狼之首,狼瞳赤红如火,闪动着血漓漓的赤芒。
下一刻,狼口大张,尖齿如锯,宛若吞噬天地。在惊天动地的咆哮声中扑腾而下,身后那成百上千的恶犬如同蜉蚍一般,瞬间被吞噬得一干二净……
“啊——”刘协再醒来时,感觉自己还在船上,身体筛糠似地颠簸,忍不住发出一声呻吟。耳边顿时传来两位贵人喜声:“啊!陛下醒来了!”
随着周围一阵喜贺之声,筛糠似地震动也消失了。刘协这才发觉,方才是两位贵人与侍从在为自己搓擦四肢躯体,推宫活血,这身体才渐渐恢复知觉……可是,还有一处部位,现在还麻着,你们不敢搓,倒是怎生想个法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