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艘早期的战舰〈也就是甲舰。“开远”舰细讲起来应该叫“钢甲舰”)。“开远”舰不但火力强大甲厚盔坚。而且航速相对较高。在南洋舰队当中的战列舰里是跑的最快的。刘步蟾选择“开远”舰
永丰”舰执||歼“巴扬”号的任务。而不是万吨巡洋舰“海平”号。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对于陈景来说。是一次难的的“翻身仗”。
对于吨位稍大些的俄国“巴扬”号装甲巡洋舰。陈景的“开远”舰在副炮火力和航速上稍逊一筹(“开远”舰为4门双联装10米副炮。而“巴扬”号则8|单装152毫米副炮;“开远”舰的最快航速183。“巴扬”号的航速最快21节)。但却在主炮火力及装甲防护上占有优势〈“开远”舰4|单238毫米主炮。“巴扬”号2|单0毫米主炮;“开舰的主装甲厚度为3毫米。而“巴扬”号的主装甲厚178毫米)。陈景经过仔细的分析。认为如果单独面对吨位比自己稍大的“巴扬”的话。取的胜利的机会还是相当大的。因此他才敢这么向吴应科建议。
而“巴扬”号一旦独面对“永丰”舰。毫无的就是死路一条。除非上帝保佑奇迹出现。
准备完毕之后。“永丰”舰和“开远”舰及第六驱逐舰分队的五艘驱逐舰“乾六”号到“乾十”号组成的“特遣舰队”从吴出发。踏上了征程。
经过一段时间海上|。中国遣舰队顺利到了日本横须贺港。在路上吴组织“永丰”舰上的官兵进行了多次实战演练。并且和陈景的“开远”舰进行了对战演习。这些措施极大的提高了中国海军官兵的战术水平。达日本后。用陈景自豪的话说:“如果可能的话。我们现在完全可以用这些来行表演。”
中国特遣队到达横须贺后。和当年大清北洋水师访问日本时发生的“长崎事件”以及张荫桓带舰赴日本交涉时遭受的敌意不同。日本民众这一次对前来“拯救”他们的中国海军官兵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在中国战舰进港时。日本人的欢声响彻天的。久久不绝。到了夜晚。包括横须贺在内的日本的一些主要城市甚至举行了提灯大游行。庆贺中国特遣舰队的到来。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对吴应科和陈景等从甲午战争一路打过来的老北洋海军战士来说。此时此心里的感觉。可以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了。
到了横须贺之后。日本海上警卫队领岛村速雄和参谋官秋山真之前来拜见吴应科和陈景。向他们俩介绍了一下情况。吴应科和陈景这才知道。日本人为什么会这么急切的盼着他们来了。
中国特遣舰还在路上的这段短短的时间内。“巴扬”号并没有闲着。而是以室兰为母港频繁出击。在海上拦截日本的运输船只。并且时不时的炮轰一下日本沿海城市。尽管“巴扬”号给日本人造成的损失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大。但“巴扬”号这种海盗式的行为却给日本民众在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震骇。尤其是“巴扬”号居然突入到了东京湾。日本举国震动。日本小儿闻“巴扬”之名不敢夜啼。日本明治天皇为此焦虑不安夜不能。以至于病倒床。为了消灭“巴”。日本人在情报方面做了大量艰苦和细致的工作。在日本海上警卫驱逐舰和鱼|…艇及伪装情报船的侦察下。“巴扬”号的活动范围已经定下来。现在。日本人就等着中国战舰来帮他们解决掉这个麻烦了。
根据“巴扬”号出现的路线。经过仔细商讨。吴应科和陈景决定按照他们出发时决定的。将特遣舰队一分为二。由“永丰”舰和“乾五”“乾六”“乾七”三艘驱逐舰和日本的“霞”驱逐舰为第一分舰队。搜索北海道以东海域;由“开远”舰和“乾九”“乾十”两艘驱逐舰加上日本的“晓”号“白云”号两艘驱逐舰组成第二分遣舰队。搜索北海道西海域;不管哪一支舰队遇到“巴扬”号。都要立刻用无线电通知另外一支舰队前来汇合。发动攻击。“以求必胜”。
经过紧张准备之;。由中日两国海军首次组成的这两支“联合舰队就这么出发了。
~~~~~…~~…~~…~~…~~~~~
(七百三十九)晨曦中的战斗()
照计划,整个特遣舰队从横须贺出发,一路向北搜:且护送一支由十六艘运输船组成的庞大运输队,运送近两万名日本陆军增援在北海道同俄军对峙的日军,如果在路上遇到了“巴扬”号,就立即加以消灭,如果“巴扬”号没有出现,特遣舰队将前往攻击室兰港,掩护日军登陆,将这个“巴扬”号的母港攻克,然后再分头搜索“巴扬”号。
舰队出发的时候,吴应科看到众多的日本陆军官兵虽然军容整齐,士气旺盛(这多少也有一些中国特遣舰队到来后给日本人以鼓舞的成分在里面),但却没有装备多少火炮,重机枪也少得可怜,不由得暗暗摇头。
经过了这么多年,日本陆军的“精神至上”传统还是没有太多的改变。
而送行的日本民众的狂热和兴奋也提醒了吴应科等人一些别的东西。
舰队出发来到了海上之后,吴应科下令舰队展开护航队形,小心前进。
看着海上浩浩荡前进的悬挂着华夏龙旗和菊日旗的庞大船队,吴应科现在也有一些当舰队司令的感觉了。
尽管如此,吴应科仍然不大意。
对吴应科来,躲在暗处的“巴扬”号就象一头看不见的狼,只不准什么时候出来咬你一口,就会给这支庞大的船队造成不小的损失。
对于日本人的损失,他实在心里并不关心,但是华夏龙旗海军的威名,却不能因为日本人的损失而遭受玷污。
这才真正看重的。
但对于随“永丰”舰参加行动地秋山真之来说。中国特遣舰队在这次行动中表现出来地良好素质和责任心却让他十分感动。
中日国曾经是不共戴天地敌人。但在这一次地并肩作战当中。中国人表现出来地“不计前嫌”地大国风度。确实不是气量狭窄地日本人所能比地。
但秋山真之却根本无法想到。当“巴扬”号装甲巡洋舰地舰长列因捷什金知道了中国特遣舰队到来地消息后有什么样地反应。
也许秋山真之认为。俄国人地消息不会那么灵通。
但日本人这一次。却地地确确地低估了“腾探”地作用。
上一次“巴扬”号甚至都知道日本地两艘主力巡洋舰“千岁”号和“笠置”号在横须贺港修理。因此才有了那一次大胆而成功地偷袭行动。现在。中国特遣舰队地到来。俄国人是不可能不知道地。
事实上,离开室兰躲藏在国后岛临时锚地的“巴扬”号已经从法国商船那里得到了中国特遣舰队到来的消息随后补给船“科图伊”号又给列因捷什金带来了中国特遣舰队的“详细”情况。
自从俄国占据了北海道之后,从地理上将北海道同俄属千岛群岛联结在了一起成了对俄国面向太平洋的一道屏障,俄国人一开始并没有太把这里当回事,但后来,随着俄国移民的增多,俄国人发现于受日本海暖流的影响,在千岛群岛有一些可以全年通航的天然良港。由于俄国的整个远东地区的众多港口到冬季最寒冷的几个月多要封冻所以,比较而言,通过千岛群岛的各个海上通道进出太平洋是自由的,而国后、择捉、齿舞、色丹四岛的航道是千岛群岛最南端的各个海上通道之一,比千岛群岛的其它航道更具有战略意义。
虽然俄国人意识到了这些岛屿和它们上面的那些天然良港的重要意义,但苦于经费所限国人无力经营,多年来只在这里建立了一些临时锚地而这些临时锚地,现在就成了“巴扬”号藏身的“兔子窝”。
“巴扬”号的历次成攻突击不但重创了日本人而且还从日本的运输船那里抢来了大量的物资,也都被俄国人储存在了这些岛上“巴扬”号上的俄国官兵看来,这里对他们来说,算得上是目前最安全舒适的地方了。
“科图伊”号再次前往法属日本港口为“巴扬”号购煤,并且派人上岸了解情况,在得知了中国特遣舰队到来之后,“科图伊”号的船长仔细的打听到了中国特遣舰队的编成情况,并及时的赶回了国后岛临时锚地,将情报通知了“巴扬”号的舰长列因捷什金。
据“科图伊”号打探到的消息,前来搜捕“巴扬”号的中国特遣舰队由一艘“战列舰”、一艘老式铁甲舰和五艘驱逐舰组成,兵力很是强大。但列因捷什金知道了消息之后,不但没有感觉到惊慌,反而高兴的笑了起来。
他看来,中国人的行动算得上是愚蠢之
来找他麻烦的这支中国舰队居然一艘快速巡洋舰都没有,大概中国人以为,他们的战列舰能够追上自己的最高航速可达1节的装甲巡洋舰?
中国人难道以为,伟大的俄罗斯帝国海军,会没脑子到用装甲巡洋舰和战列舰玩命?
本来列因捷什金还想避一避中国舰队的锋头,但听说中国舰队还带着浩浩荡荡的一大队运输船运着日本陆军要攻击室兰时,他和军官们商量了一下,毅然决定,去“戏耍”一下这些狂妄的中国人。
列因捷什金认为,中国舰队带了那么多的运输船,航速肯定不会快,基于中国人派来的都是战列舰,根本追不上“巴扬”号,他的计划很简单,那就是趁中国舰队不备,向运输船队发起进攻,尽可能的给日本运输船以伤害,遇到护航的驱逐舰就加以消灭,当中国战列舰上前进攻时,“巴扬”号则立刻凭借高速脱离战场,而中国战列舰的航速慢,肯定追不上“巴扬”号,“巴扬”号可以择机再向日本运输船队发动进攻,中国战列舰来的话就跑,这样反复来几次,等把中国人折磨得“欲仙欲死”之时,“巴扬”号就可以顺利的撤退,这样不但能够阻止中国人对自己的围剿,还能够打击日本人,让日本人无法增援在北海道的军队。
也许是被连日的辉煌胜利冲昏了头脑,“巴扬”号上的军官们表示一致同意,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的行动和取得的胜利才能够配得上俄罗斯帝国海军的光荣。
但列因捷什金和他手下的俄罗斯帝国海军官兵这一次却根本没有想到,他们将会碰上一个埋葬他们过去所取得的一切胜利和光荣的对手。
准备完毕,“巴扬”号装甲巡洋舰在列因捷什金上校的带领下,离开了国后岛临时锚地,南下搜寻中国特遣舰队。
经过了连续几天的紧航行,这一天,当太阳刚刚从海平面升起的时候,远处的数道浓浓的烟柱表明,他们想要寻找的目标已经出现了。
“现在们正好迎着阳光,光线对我们有利。”在舰桥上,一位军官对列因捷什金说道,“我们现在就可以发动攻击。”
列因捷什举着望远镜,仔细的观察着对方的阵列,在一艘接一艘的日本运输船的旁边,一艘带有典型的法式风格的铁甲舰的身影清晰可见。
对方船队突然之间响起了凄厉的汽笛声,一时间警报响彻海空,中国人的那艘法式铁甲舰猛地冲出了阵列,开始向“巴扬”号冲了过来。
“他们发现我们了。”一位军官说道,“是‘卜拉德’号,一艘法国造的铁甲舰,原先卖给了智利海军,后来被中国人买去了,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