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矿务局、游会局(这个局是管什么的?)、陆军局、海军局。这完全是一个现代国家行政机构地规模设置。
平心而论,康有为的这个设想在目前这个时代的中国是十分大胆的。看起来也有一定地可行性,可问题不仅仅象看起来这么简单(morethanmeets
在目前,身为“维新派”中坚力量的“军机四卿”中,只有林旭、谭嗣同和康有为关系较近(而康有为还看不上他们俩),杨锐和刘光第同康有为地关系比较疏远,康有为也只是个小小的军机章京(比后世历史书上写的工部主事和总理衙门章京要大一点),没有多少实权,应该说“变法”进行到现在,他还是处于“不得志”的状态。不能“尽施抱负”(这还“没尽施”就弄成了这样。孙纲不知道如果让他真的“尽施”了的话还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所以他才提出开制度局。重用“通达之才”,而这个被“重用”的“通达之才”,他“自己”当然是“不二人选”的了。
很多人其实小看了康有为,他地“雄心”,可以说是不小滴。
可在孙纲看来,这个“制度局”里地好多机构,大清朝廷目前的行政设置里已经有了,象度支局,其实就是后世地财政局,也就是现在的户部。其他的各局,在现有的行政机构当中都可以囊括,而不用另设,这种机构的“重复设置”,其实是很没有必要的。
中国的文官行政管理制度从秦代开始,历经数千年,到了清代,已经发展完善到了“极致”(是以后世伟人有“百代犹行秦法政”之咏)。康有为弄的这个“制度局”,本质上和以前的传统行政机构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听上去更“通俗化”一些。
直到后世,许多行政机构的设置中仍能找到清时的“影子”。
以孙纲现在对大清朝廷的深刻了解,这个“制度局”如果设立起来,实际上最终的“目的”是要“架空”原有的军机处和六部,如果光绪皇帝采纳了这个建议,恐怕新旧两派的矛盾就会彻底激化了。
如果不出他的所料,光绪皇帝开设“懋勤殿”和“制度局”的旨意现在迟迟不下,应该是卡在了慈禧太后那里。
按他的估计,慈禧太后知道了“懋勤殿”和“制度局”是个什么东东,是绝对不会批准的。
如果朝廷里新旧两派矛盾因此激化,以“维新派”这几个人的力量,恐怕一下子就得让人家一巴掌拍死。
他想到这里,脑中突然火花一闪,不由得一惊。
不对!历史的进程已经被他悄悄地改变了,“戊戌变法”目前也不大可能向着原来的方向发展了,“维新派”现在的力量,并不象原先历史书里写的那么虚弱!
康有为之所以敢这么“有恃无恐”的公开提出来开设“懋勤殿”和“制度局”,恐怕也是有所倚仗的!那么,康有为能够倚仗谁呢?
袁世凯!
袁世凯现在掌管“京师三大营”里战斗力最强的“神机营”,虽然上任时间较短,但也有几个月了,即使做不到完全控制神机营全军,安插亲信控制一部分还是可能的!
目前大清的“国防军”主力,是聂士成董福祥马玉昆等部的“武卫三军”,战斗力也比较强,现驻扎于北京和天津之间,拱卫京师外围,但京城内部一旦出什么事,他们恐怕是来不及做出反应的。
何况,他们还都受荣禄节制,荣禄不发话,他们是无权行动的。
以现在北京城那“其烂无比”的“防务”来看,袁世凯手里只要有一部分军队听命于他,北京城及紫禁城就可以轻易拿下!
康有为可能也想过了,如果阻力实在太大,大不了以手中掌握的武装力量来一次“勤王靖难”,一举消灭满族亲贵守旧势力,国家就可以按照他的“设想”步入“正轨”了。
联想到康有为以前说过的,“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可以变了”的话,孙纲不由得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但是,守旧的满族亲贵势力,会这么就让“维新派”得手么?
荣禄异乎寻常的举动,现在也就很好理解了。
想明白了这些,孙纲发现,自己的鼻尖又冒出了冷汗。
康有为就不怕,他这么大搞军事、政治投机,给近代中国开了一个“恶劣无比”的“先例”,以后就不会有人用同样的手段,把他也这么弄下去?
从这里,他联想到江穆齐最近的一系列举措,应该是很好解释了。
江穆齐所做的,无不是针对这一情况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而自己,受后世史书的影响和一些被长期灌输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所左右,总想着一旦“维新变法”失败后国家会怎么怎么样,他怎么就没有想过,康有为的这个为了推动“维新变法”而进行的“军事和政治的双重冒险”行动一旦“成功”了,国家又会陷入什么样的状态?
孙纲的目光不自觉的望向江穆齐,江穆齐似笑非笑地迎上了他的目光,孙纲点了点头。
“眼下如果能将东三省陆军之军权也集中在大人手中,咱们别的就什么也不用怕了。”
“这个恐怕不太容易吧?”孙纲说道,“咱们手里能掌握的部队能牵制这么多的满洲兵将么?别忘了东三省这里可是大清的龙兴之地啊。”
“满兵虽多,皆系乌合之众,控制起来倒也不难,”江穆齐说道,“所虑者,大人一旦三省军权在手,可如果没有合适的名义,用起来恐怕会有很多麻烦。”“那就得考虑借助一下外力了。”孙纲想了想,说道,“日本人和俄国人憋了这么长时间的劲,也该发泄一下了。”
这回轮到江穆齐听了他的话愣住了,可这小子聪明绝顶,立刻就反应了过来,不由得笑道,“大人妙计,孝乌不如也。”
(二百九十八)准备在日本点火()
江穆齐完全明白孙纲的意思。
孙纲这回不仅仅是要“坐观虎斗”了,而是要充分利用日本和俄国之间的战争引发出的国际危机,为自己“造势”,以便“顺理成章”的接掌东三省的陆军军权。
一旦日本爆发反抗俄国殖民压迫的“起义”,俄国一定会通过赤塔经哈尔滨到海参崴的“中东铁路”大量运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俄国人的可能入侵,东三省的各路军队都会在这一地区集结,如果局势不妙的话,东三省最有战斗力的奉军左宝贵部都有可能东调支援那里的军队,这样的话,京城这边一旦有变,这些军队将没有法子回京“勤王”。
而且,俄国一旦发现中国政局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以俄国人的性格,这时候出兵“占领”东三省,是再好不过的“机会”了。
孙纲原来最担心的就是朝廷这边新旧两派一旦“摊牌”,俄国人会趁势出兵占领东北,如果他现在先在日本把“火”点起来的话,不但会牵制俄国人的海陆军兵力,也会给中国的东北地区守军减轻压力,而东三省军队因为俄国人的关系,将无法“抽身”对付朝中发生的剧变。
以孙纲对那些满族统兵大员的理解,除了象寿山永山等少数将领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防汉”的心理都很重,到时候恐怕会不管东北这边的局势,直接率军进京“靖难”,其它的军队面对俄军地压力。弄不好就会因此而瓦解!
在东北形势危急,人民盼望救兵之时,自己正好就可以率领那支目前还没有“见光”的陆军“顺理成章”的接管东三省的防务,然后率领海陆军,借助英国和日本的力量,挫败沙俄的侵略野心!
而日本那里。xx美国在日本没有直接地势力范围,应该会采取观望态度;英国人是一定会支持日本人反对俄国人的。当然不是在明面上;法国和俄国虽然算是“同盟”,但在英俄之间和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法国一贯是一副“和事佬”地嘴脸,应该不会冒着得罪英国和中国的风险去直接帮助俄国人,当然了,“道义上”和“暗地里”帮帮俄国人也是可能的;而德国虽然想和英国人在全球争霸,但也不愿意看到俄国在亚洲的势力过分扩张,弄不好也是和法国采取差不多的态度。
这样一来,最可能的结果就是中英联合暗中支持日本对抗俄国。法国和德国暗中支持俄国的“僵持”局面。
“如此一来,大人则东三省军权在手,又因力拒俄人,拯东三省军民于水火。得天下万民之心,威望如日中天。而英美两国又皆于北洋有约,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也会选择支持大人,大人再要应付京里的局面,就可以得心应手了。”江穆齐点头说道,“此计大妙,当速行之,大人还应当通知二夫人,让朝鲜军队也做好准备。必要时候可为我之助力。”
“可这样一来。黑龙江地百姓恐怕要遭受一场浩劫了。”想到自己为了接掌东三省的军权,居然不惜引发一场把东亚的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和朝鲜)以及西方主要列强(英、法、俄、德)全都卷进来的战争,而且离俄国最近地黑龙江人民会因此遭受战火的摧残时,心中不由得隐隐一痛。
只因为自己地一个决定,将使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失去生命
这恐怕还不能用“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来概括了。
江穆齐知道了他在想什么,说道,“自古行大事者不拘小节,若不如此,国家始终处于这种得过且过的状态,而俄人图我之心终不可遏阻,只恐将来东三省之所有百姓,将为亡国奴而不可得也。忍一时一地之牺牲,得国家民族万世和平之利,大人以为如何?”
孙纲苦笑了一声,点了点头。
“大人心系天下万民,实为我中华之福,”江穆齐敬佩地说道,“康南海之流,皆不足道也。”
“你就别夸我了,”孙纲笑了笑,说道,“就按咱们刚才定的,去安排吧,准备好后定时发动。我这几天先把美国人拉过来再说。”
这些天,他已经做好了“迎接”美国人的准备。
自从那天荣禄走后不久,总理衙门就发来了光绪皇帝的电旨,让孙纲小心在意,“待之以礼,迫之以威,使彼不敢轻视于我,而挟战胜西班牙之威,希图讹诈之利”,几天后,海军衙门也发来了李鸿章的电报,“示好于彼,求结为援,守望互助,或可使他国忌之而不轻于犯我”,两封电报来的时间都差不多,说的也都是一件事,但是对待这件事地理解却大相径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朝廷目前处于一种什么样地状态。
既然这回可以“独当一面”了,孙纲也就不怎么把朝廷的“旨意”当回事了。
他现在要做地,和上回同英国人那次一样,也是以北洋地方的名义,同美国人达成合作的协议。
这也是他为自己以后执掌全国政权时留下的一个后手。
美国作为新兴的工业强国,有好多地方是值得中国学习的。
别的不说,单就经济方面来讲,美国最初立国时的经济状况和中国目前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如果能够引进美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及经验,加快建立中国的工业基础,对中国以后的发展,是会有很大好处的美国现在看起来并不算强大,但是作为一个熟知历史的穿越者,孙纲知道,美国人在未来所能产生的巨大能量。
如果美国能够作为中国的潜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