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张彦到底是社稷之臣,还是想成为和董卓、李傕、郭汜一样的弄权者,他刘协既然已经到了这里,也落入到了张彦的手中,无论怎么样,他现在也只能依靠张彦了。
“日久见人心,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哩,朕慢慢观察吧!”刘协心里暗暗的想道。
良久,大帐内鸦雀无声,都在静静的等待着刘协的话。
“呼!”
刘协长出了一口气,忽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缓缓的说道:“朕累了,想回去休息休息,这里的一切,就交给骠骑将军处理吧。”
话音一落,刘协便径直走出了大帐,当着文武百官和张彦的面,董承则随后跟了出去。
刘协出帐之后,张彦才站直了身子,看着刘协的远去的背影,心中暗想道:“这个小皇帝,看来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皇帝都发话了,文武百官自然也都听的清楚,这言下之意,就是让张彦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他不会横加干涉。
张彦当即按照自己刚才说的下达了命令,不过却是以天子的名义。
杨奉被推出大帐之后,张彦垂下眼皮,看了一眼跪在自己面前的匈奴人去卑,竟然亲自将去卑从地上扶了起来,道:“贤王乃匈奴贵族,是匈奴单于的左膀右臂,我大汉一直待匈奴不薄,不但给你们地方居住,还给你们土地耕种,贤王如何也加入到叛军的行列当中,竟要谋害于我?”
去卑听后,早已经胆战心惊,战战兢兢的,双腿都直哆嗦,忙道:“将军,我也是被杨奉逼迫的,我南匈奴自归汉以来,一向对大汉忠心耿耿,从未做过对不起大汉的事情,此次确实是被杨奉逼迫的,并非出自我的本意,我对大汉一片赤诚,天日可见,还请将军明察!”
张彦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也不为难你。念在你护送陛下东归有功,就功过相抵吧,你且回南匈奴驻地,好好的放你的牧,未得召见,不得再踏足中原半步,否则的话,我兴兵十万,平了你南匈奴!”
去卑惧怕不已,急忙跪在地上,连忙叩首道:“外臣遵命,外臣遵命……”
张彦又对文武百官道:“诸位大人,今日权且到此,暂且散了吧,都各自回营休息吧!”
192移驾徐州()
文武百官都先后退出了大帐,这时,张纮则好奇的对张彦道:“主公,去卑率部参与了杨奉等人的叛乱,为何不将他就地正法,却这样放了他?他是匈奴人,这样纵去,只怕会放虎归山吧?万一去卑嫉恨主公,回去之后,重新纠集匈奴人,意图造反,到那时,再抓他的话,就难多了。”
张彦道:“去卑是匈奴的右贤王,在匈奴人中地位尊崇,而且他这次率领匈奴骑兵前来护卫陛下东归,也是大功一件,只不过是受到了杨奉等人的蛊惑,才随同一起造反的。我今次放了他,也是让他牢记这份恩情,以后自有用得着他的地方。”
“原来主公早有安排,属下多虑了。”张纮道。
张彦道:“不过,你说的也是实情,如今大汉朝纲败坏,各州郡都各自为政,如果不尽快恢复朝纲,使得四海升平,那么诸如匈奴、鲜卑、乌桓、羌等胡人,就会趁机扰乱中华,我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待将陛下接回彭城安定好后,我便可励精图治,平定天下,威慑四方,让蛮夷都不敢犯我大汉天威!”
“主公有如此宏图伟志,属下敬佩。只是,要想接陛下回彭城,不知道主公可曾征求过文武百官以及陛下的意见?”
“洛阳残破,荒废已久,陛下不跟我回彭城,那我军此次前来,岂不是没有了意义?这里没有食物,没有宫殿。没有房舍,难不成让陛下和文武百官喝西北风不成?”
“话虽如此,但主公还是要先知会陛下和文武百官一声,属下以为,明日早膳之时,主公可就此事提出建议,让陛下能够明白主公的良苦用心。”
“嗯,我知道了。军师。今次董昭、徐晃二人都立了功劳,你且在功劳簿上把功劳记上,待回到彭城,再另行封赏。”
“喏!”张纮应了一声,接着问道:“那杨奉、杨定等人的旧部,该如何处置?”
“除了匈奴人,其余的都暂且归徐晃调遣,让匈奴人跟随去卑一起回去。”
“喏!”
……
刘协回到大帐里,董承随后跟了进来。急忙说道:“陛下,刚才在晚膳上,张彦询问陛下如何处置杨奉。为什么陛下不亲自下令处置杨奉。却让张彦自理?”
“张彦所处理的结果,和朕一样,朕又何须多费口舌?今夜名为杨奉等人造反,实则是张彦杀鸡儆猴,以此向朕有所暗示罢了。”刘协冷笑道。
董承不太明白的问道:“陛下,恕臣愚钝。未能理解陛下话中的意思。”
刘协道:“张彦带领数万大军前来勤王,这营寨内外,都是张彦的耳目,杨奉等人聚众造反,张彦身为这营寨的主人。又岂能不知?但是,张彦没有先下手。却坐等杨奉等人造反,其目的,难道还不够明确吗?”
董承吃了一惊,急忙道:“陛下是说,张彦故意纵容杨奉等人造反,然后再当着众人的面,将杨奉等人斩杀,是做戏给陛下看的?”
“不是吗?”刘协反问道。
董承皱了一下眉头,一言不发。
刘协缓缓的对董承说道:“爱卿,你随我一路东归,一路上历尽磨难,本以为抵达洛阳后,便能摆脱别人的控制。谁知道,我们刚刚逃离狼窝,却又掉进了虎穴,从今以后,凡事只怕也由不得朕了。张彦率领数万大军前来勤王,故都残破,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方圆百里内都很难看见一个人影,以朕猜测,明日张彦必定会上奏,要求朕移驾到徐州。徐州是张彦所管辖的范围,也是张彦的根基所在,以后朕只怕就要在徐州过着受人所制的生活了……”
董承听后,当即说道:“陛下,臣部下尚有数百精兵,虽然不多,但关键时刻,还是能够保护陛下的,若张彦胆敢对陛下有什么不敬的话,臣定然会以死效忠陛下。”
“爱卿忠诚之心,朕何尝不知。只可惜朕势单力薄,不能与其对抗,而且朕现在是自身难保,不得不暂时寄人篱下。饶是如此,朕想恢复大汉朝纲之心,也不曾退减一分一毫。如今,且静观其变吧,先看看张彦会如何待朕。不过,爱卿却可以继续为朕收买人心,暗中发展势力,只有如此,朕才能彻底摆脱别人的控制,真正的亲政。”
“喏!”
……
第二天清晨,刘协、张彦与文武百官都同时在享用早膳,张彦适时说道:“启禀陛下,洛阳一带残破不堪,早已经成为了一片废墟,况且粮食运输困难,衣食方面也有许多忧虑,若继续留在洛阳,只怕会多有不便。不如请陛下移驾到臣所管辖下的徐州,在那里,陛下将会衣食无忧,而且臣的军队,也会保护陛下不受到任何侵扰。不知道陛下以为如何?”
此语一出,在场的人都停下了用餐,董承心中更是一惊,暗想道:“果然不出陛下所料,张彦果然建议移驾徐州。”
刘协一脸的平静,竟然没有丝毫反应,片刻之后,刘协蠕动了嘴唇,缓缓的说道:“不知道在座的诸位大人是何意见?”
文武百官当即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这里残破,已经是一片废墟,不适合帝王再在这里居住,而且四方诸侯都虎视眈眈,李傕、郭汜、张济等人离此又近,赞同暂时移驾到徐州。
有的官员则认为,洛阳是大汉的龙兴之地,虽然已经残破,但却是大汉的都城所在,京畿要地,而且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若能派兵紧守关隘,重新建造洛阳城,未尝不可恢复往日的气象。
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渐渐分成两派,一派则以司徒淳于嘉、卫尉赵温为主,建议移驾徐州,另一派以太尉杨彪、司空张喜、侍中台崇、尚书冯硕,以及董承、伏完等人为主,建议继续留在洛阳,就算过着较为清贫的日子,只要君臣一心,也能恢复昔日洛阳的繁华。
两派的意见汇聚在一起,众人都将目光聚集在刘协身上,等待刘协给出最终的意见。
刘协很平静的说道:“故都残破,已成废墟,即使重建,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即便如此,也未必能够恢复往日之繁华。而今洛阳一带,衣食都已经成为了问题,若非骠骑将军远道而来,率军勤王,朕早已经落入贼人之手。徐州虽然偏远,却是骠骑将军的根基所在,有骠骑将军护卫朕,朕又有何虑?”
此话一出,让杨彪、张喜、董承、伏完等人都吃了一惊。这些人都是为了刘协着想,这才反对移驾徐州,因为徐州是张彦的根基,刘协若是去了徐州,不就等同于落入了张彦之手吗?那岂不是又要为人所执?
杨彪、张喜、董承、伏完等人都想不通,为什么刘协明知道山中有虎,却偏要向虎山行?
但刘协已经发话了,他们又能如何?
刘协的话,同样让张彦感到一丝诧异,他的目的很明确,刘协先受董卓之乱,又遭受李傕、郭汜之祸,应该明白,一旦去了徐州,就等同于落入了张彦的手中,但为什么刘协还是答应了他的提议?
张彦想不通,却也不多想,当即叩拜道:“多谢陛下对臣的信任,臣一定竭尽全力,保护陛下周全,绝对不会让贼人再来侵扰陛下!”
“张爱卿平身,朕能有张爱卿保护,提着的心,早已经落到底了。此事,就这样定了,还请张爱卿全权安排移驾徐州的事情吧!”
“臣遵旨!”
早膳过后,刘协在杨彪、张喜、董承、伏完等人的陪同下,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大帐,一进大帐,四个人便追问刘协为什么要答应移驾徐州。
刘协一脸苦笑的说道:“如今朕与诸位爱卿已经身在虎穴当中,即使不顺从,结果还是一样,搞不好,还会让诸位爱卿有生命危险。诸位爱卿都是朕的重臣,朕岂能让诸位爱卿的生命受到威胁?张彦到底是社稷之臣,还是与董卓一样想弄权,等到了徐州,自然会清楚了。”
杨彪道:“可是陛下,一旦我们到了徐州,可就再也出不来了。洛阳虽然残破,但却是四通八达之地,一旦有什么变化,便可号令天下群雄前来勤王,又何必非要委身在徐州呢?”
刘协道:“杨爱卿说的没错,朕确实可以号令天下群雄前来勤王,但杨爱卿又怎么知道,那些前来勤王的天下群雄,又不是董卓、李傕、郭汜之辈呢?徐州虽然是张彦的根基所在,但徐州乃四战之地,如今张彦占据了青州、兖州、徐州等地,但是根基尚不稳固,北有袁绍、公孙瓒,南有袁术、刘表、刘繇,若他敢对朕不利,自有群雄前来征伐。”
杨彪、张喜、董承、伏完听完刘协的话后,都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说道:“臣等无能,不能保护陛下,让陛下又要沦为他人所制……”
“卿等不必自责,朕沦落到此,还能有卿等这样的忠臣,朕夫复何求?”
次日,张彦下令,拔营起寨,率军护卫陛下回徐州。但为了不让李傕、郭汜、张济东进,留下太史慈守函谷关,并让张纮率军一万留守洛阳,分兵紧守各个关隘,重整京畿之地,正式将荒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