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年风云-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等学堂章程、小学堂章程及蒙养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定学校系统。

    学制内容:

    这个学制,将教育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全学程共二十年。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简易实业学堂;与中学堂平行的有中等实业学堂、师范学堂;与高等学堂平行的有仕学馆、高等实业学堂、师范馆。

    这个学制的特点:第一,注重国民教育。第二,注重实业教育。第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依旧存在。第四,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规定高等小学、中学、师范、高等学堂和大学堂毕业生,分别给以附生、贡生、举人、进士等称号,同时,对于科举出身的人,也可以分别送入高等小学、中学、高等学堂和仕学馆,名义上是沟通学校与科举,实则科举还影响着学校。

    “癸卯学制”——“壬寅学制”因制订过于急促,及本身?干?足和局限,加上清廷内部的权?竞逐,未能付诸实?。唯张百熙的开创之功,?容抹灭,而后出转精的“癸卯学制”,即在“壬寅学制”的基础之上,发展的?完备,?严谨。最后,影响所及,终能促成科举制?之废除,全国学制渐趋规范统一,新式教育得以迅速推展,奠定民国学制改革与教育发展的基础,实为晚清教育改革重大成就之一。

    京师大学堂就是北大的前身,以中国最高学府身份创立,最初也是当时的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事宜。北大传承着中国数千年来国家最高学府——“太学”(国子监)的学统,创立之初身兼传统的太学制度与现代的大学建置的双重身份,既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的延续,又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可谓“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北大自建校以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名声和地位。1912年5月15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历史资料:凤河在此读书期间正是京师大学堂创建不久,是太学和大学的过渡期。全国各地精英汇聚于此,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最超前的。

    那里的毕业生很多留在京城有的留校任教,有的做官,有的走向反帝反封的最前线。而凤河却决定回到家乡搞教育。

    在这七年里,家的变化可大了。李木匠在城里买了一块宅基地,盖了七间大瓦房,有一个大院。娘给他们生个小妹妹,叫丽影,已经六岁了,因为非常聪明刚刚六岁就上学了。大哥二哥也都娶妻生子了,他们都搬到黑龙江去了,两家一家60垧地,25间房。凤海开个小商店,凤江开个小面馆,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大学毕业的凤河,见过大世面,举止言谈与众不同。高大魁梧、风流倜傥、一表人才,一口纯正的京腔,一张口就引起人们的注意。

    他在回家的火车上,听到对面座上的两位中年男人唠得火热朝天。一个商人模样的人说:“老冯,你知道李木匠家怎么发的财吗?”老冯摇摇头说:“付掌柜,你这个消息灵通人士一定知道吧?”付掌柜说:“听人家说,有一年冬天李木匠外出干活,遇到一条受伤的白狐狸,他把它抱回家,到处弄药给牠治伤。狐狸伤好了,他把牠送到山上。打那以后,他家年年出怪事:三十晚上煮饺子甘捞不完;仓库里的粮食干吃不没;柜里的钱口袋总是满满的,钱干花不了。人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他家老三在北京念大学。听说他是文曲星下界。”

    凤河听了忍不住笑了,插嘴道:“先生啥叫文曲星下界呀?”老冯忙接过话茬说:“我也听说过,他娘快生他时,有一个老头路过她家门口,看看他娘的身板笑着说:‘你这个孩子是天上的文曲星,他出生在半夜子时,有雷公电母来送他。第二天有一个白胡子老头从他家门前经过,请他给孩子起名。这孩子会有大出息的,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七月十五那天,晴空万里,晚上明月当头。天上一丝云彩都没有。半夜突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雷鸣闪电,下起瓢泼大雨。刹那间孩子下生了,不一会雨过天晴、云开雾散,月亮出来了。第二天一大早,有个卖苞米的白胡子老头经过他家门前,李木匠把老头请进屋,老头给孩子起了个特别好听的名字”凤河实在憋不住了,插嘴道:“先生,您知道这孩子叫啥名吗?”那位先生摇摇头说:“叫啥名我是不知道,可是那孩子生下来就会说话,是神童,三岁就会背唐诗,五岁就会加减乘除法,没在学堂念过书,却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付掌柜说:“人家是文曲星下界,将来能当*****。”

    凤河情不自禁地说:“谢谢两位先生吉言。”两位先生听愣了,冯先生看着这位眉清目秀的年轻人惊异地问:“您怎么平白无故谢我们呢?”凤河笑到:“您看我像文曲星吗?”

第7章 戏台底下找美女() 
凤河在火车上听到人家议论他家发财之事,他反复思考这些传闻的来源,他想可能是会编故事的娘为了避嫌,故意编出来的瞎话,不过这些故事也真有民间传说的味道,很有意思。

    当他听到人家说他是神童时,他下意识地说了一句:“谢谢先生吉言。”引起了对方的惊异。冯先生问:“您就是那位下生就会说话的神童?”

    凤河说:“哪有的事呢?我说话很晚。我从小没有娘,12岁就和爹闯关东,在来这儿以前,我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傻孩子,哪里是什么神童?”

    付掌柜说:“李先生太客气了,咱们这小城不大,您家的事,谁都知道,您家发大财是因为狐仙帮忙。您念大书是因为您是位天才。”凤河不便多讲,只是不住地客气起来:“承蒙两位先生夸奖,鄙人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凤河自从去北京读书,还是第一次回家,看到自己家人也住在深宅大院里,家里东西应有尽有,很有感触。想当年给老财放牛,常年打赤脚,冬天冷了,把脚插到牛刚刚便出的牛粪里取暖,每到歇冬时节,爷四个只有两条棉裤,谁出屋谁才能穿上公共棉裤。晚上哥仨盖一床被子。刚到关东时连饭都吃不上,全家去大地捡土豆、地瓜吃。

    现在完全变样了,不缺吃不少穿,生活富裕了,家里人的精神面貌也有很大的改变。聪明伶俐的小妹丽影,看到哥哥回来非常高兴,知道三哥是念大书的,她有问不完的问题。凤河就像一个活字典一样有问必答。

    快过年了,大哥二哥两家从黑龙江都回来了,他俩都有了孩子。大哥有一男一女,男孩喜乐四岁了,女孩喜悦才一岁半,二哥有一男孩叫喜强刚刚三岁。两位嫂子也都非常贤惠能干,对公婆言听计从、毕恭毕敬。

    一大家人和和睦睦、乐乐呵呵、欢欢喜喜地忙年。娘和嫂子蒸豆包、蒸馒头,包饺子。哥哥杀猪、杀鸡。

    凤河又写又画,按着爹说的制作一幅大家谱,供到大厅的北墙上,两边的对联是:“绍祖宗一脉相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条正路唯读唯耕。”横批是:“勤劳致富”。供桌上摆满了供品。

    三十晚上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孩子们给老人拜完年之后,李木匠说:“难得全家团圆,凤河见多识广,有大学问,让凤河谈谈咱家今后的打算吧。”

    凤河的确很想把自己的想法和打算告诉给家里的人,好不容易地盼到全家人都在,就高高兴兴地讲起来:“好吧,我的确想和家人谈谈我的想法。爹娘年岁越来越大了,钱也够花了,不能太操劳了。大哥、二哥在黑龙江经营这么多地和房子,又自己做买卖,也很辛苦。咱们本来都是穷人,给人家当过长工,吃过苦受过累,尝过被人压榨剥削的苦头,所以你们对佃户绝对不能像那些地主老财那样,对穷人敲骨吸髓。收租要看年成,遇到天灾人祸要减租或者免租。遇到有特殊困难的佃户能帮助的尽量帮助。另外我要特别提醒你们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不管男孩女孩必须让他们上学。记住!没有知识的人就会永远受穷,永远给人家当牛做马。如果你们那里条件不好,等孩子大大就送回来,在这念书。小妹很聪明,必须让她受到最好的教育”

    凤河一席话,说得大家有了奔头,李木匠说:“凤河念大书,他懂的比咱们就多,他说得都对,我们到啥时候都别忘了我们原来是穷人。因为我们是睁眼瞎,我们才受穷、受苦、受累,我们不能让我们下辈子人也过穷日子,所以必须供孩子念书。”凤江说:“我要不是年岁太大,我都想上学念书。”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好一阵念书问题。突然娘发话了:“我说,咱家还有一件大事得好好说道说道。”快人快语的二嫂苏秀珍说:“大家伙都别说了,听咱娘说说,啥大事?”

    王秀香在这个家里地位举足轻重,虽然不是亲娘,可哥仨都很尊重她,两个儿媳妇也对她毕恭毕敬。娘清了清嗓说:“你们这些人呀,只知道向凤河讨主意,怎么没想想凤河的终身大事呢?二十三四了,到现在还没有媳妇你们不着急;我可着急了。”风和说:“娘,那是后话,不用着忙。等我找到事做,再考虑也不晚。”大嫂说:“你能等,我们可不能等,我们早就盼望喝你喜酒呢。就凭三弟这学问,这人才,这长相,啥样姑娘找不到?”

    娘说:“我想这个正月咱们抓点紧,想办法挑个好人家的姑娘,把亲定了,再回省城找事做。”爹说:“咱家凤河,可是千里挑一的好小伙,咱可不能委屈他,豁出个一年半载的,也要挑个才貌双全的好姑娘。”凤河说:“这婚姻大事决定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缘分这东西可遇不可求。大家就别为我操心了。说不定我找到事之后,能遇到最好的呢。”

    正月十五这天下午,两个儿媳妇陪着娘到露天戏台底下看戏,其实名义上是看戏,实际上是来寻美女。三个人在戏台底下穿来穿去。人家看戏面向戏台,他们不看戏台却看人群。

    婆媳三人到底发现一个绝代佳人,光滑细腻的皮肤白嫩剔透,一双凤眼露着笑意,细细的眉毛好像是工笔画家的杰作,红红的嘴唇像未开的花蕾,这是一位标准的窈窕淑女。一身时尚知识女性打扮,在人群中格外惹人注目。

    婆婆紧拉着两个媳妇,扒开人群挤到美女跟前。精明强干的二儿媳妇明白婆婆意图,立即和美女搭话:“妹子,我好像在哪见过你,你姓什么来着?啊啊,我想起来了,你姓冯,你家在南门外,你是我三姨的小姑子!”美女甜甜地回眸一笑:“这位大嫂,您认错人了。我不姓冯,我姓赵,我家不住南门外,我家住在北门里。我没有哥哥,怎么会是人家的小姑子呢?”婆婆暗自高兴,这个儿媳妇太聪明了,几句话,把人家姓啥住哪都弄明白了。

第8章 婚姻大事父母包办() 
婆媳三人乐颠颠地回了家。一进屋王秀香就朝李木匠喊:“他爹,这回我们可找到全城最美的闺女了,家住北门里,姓赵。你认识人多,快打听打听是哪个老赵家的?问好了,咱们好托人去说媒。看样子也是个念大书的。”

    全家人凑到一起,议论纷纷,婆媳三人对美女赞不绝口,大家都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