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卫公子-第5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他也看出来了,孙坚这一次的撤退也并非就是因为损失三万人而就这样放弃了争霸,也是为了日后的防守更加坚实,于现在的大势来说,的的确确是不得已而为之。

    可是,这并不符合他们蜀中激进派的利益啊!

    孙曹没有豫州,将会让唯一和蜀中的联系丢失,他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再去管他们这些摩拳擦掌准备插入这场胜负的家伙,除非他们能够说服刘璋直接参与到对汉中的攻势,否则的话,他们根本得不到孙曹哪怕一丁点的重视!

    于是张松难办了,摸着怀中的地图,踌躇不定。

    似乎,眼下给他选择道路只有两条了,一是卫宁,二是刘表。

    后者甚至都只是他哪来凑数,这个天下明眼人看,只有三家还有前途,等大战结束,刘表离死恐怕也不远了……

    张松一连在许昌呆了三天,三天的时间不足矣让他做出决定,但是对于战场上河东,孙曹之间的战斗情报还是很好的搜集了不少,他也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到三家各自的优劣。

    河东拥有数量庞大军队,拥有广阔的地盘,还有人才储备,可是竖敌太多,在之前甚至还维持三线作战让他们后方的整体实力消耗了七七八八,倘若不是汉中一战的平定让他们喘过气来,怕早就坚持不住了。

    而曹操一方,固然看上去最惨,所有地盘都陷入了战乱,本土作战的损失也是最大的,可是,却也因为是本土作战,背水一战将他们逼迫到了近乎玉石俱焚的程度,也让他们的凝聚力空前强大,而就是这股战斗意志将兖州守护的密不透风,纵然河东攻势强大,却依旧难以跨过尉氏和雎县两大屏障。同时,因为防御力量的大幅收缩,使得他们只用专心稳固几个重要的地方,这样本不如河东人才济济却在兖州这块地方发挥起最大作用。

    可是,缺点比起河东来说也更多,缺少底蕴以近乎透支生命力的做法维持军队的战力,一旦出现补给的困难很容易形成大面积的军心低迷而河东军一旦在兖州打开一个缺口,那尤其致命,将会形成崩溃性的失败,而在军力上的差距是不容忽视的事实,现在的顽强也不过是依靠对孙坚的信任……的确,两家结盟至少在声势上还算不错。

    最后便是孙坚了。

    相比起曹操来时候,孙坚是远离本土作战,拥有这个天下最精锐的水军,南方出色的水网可以让他们很大程度上减少粮食的虚耗,也让粮道更加安全和迅捷,而江东被牵制的精力乃是因为河东之前挑起的山越之战,但是山越之民会失败已经可以预见,前不久,便有传言江东军在平叛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相信,随着战事的越发激烈白热化,江东军也将会抽调更多的力量北上。而同时,孙坚虽然损失了不少人才和元气,但是江东的飞速发展也是有目共睹,恢复力让人惊讶的同时,也让人对他们后方的稳固值得吃惊。江东的独特士族环境,决定了只要孙坚不会遭受到毁灭性的失败,那么就会保持绝对的稳固。这比起河东一直都有的反对声音来说,这份稳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当然,缺点也很明显,孙坚的退缩将豫州拱手让给河东,使得淮南一带将会成为河东的攻略范围,而现阶段固然对付山越的战争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要彻底的平定恐怕还会花上许多时间,而就是这段时间里,孙曹会不会遭受到更加惨重的第二次失败还很难说,也就是说江东完全爆发出来战力,也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这在军力上就难以维持和河东争斗的可能。

    当然,张松对三家的分析也不过只是片面而已,蜀中一直以闭关为主,少有关注天下局势的时候,所以自然也没有在外面构架情报机构,张松能够从自己搜集来的只言片语分析出这么多东西,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但是从这些分析中,已经可以看出来,河东具有的优势将会随着战争中进程而一步步扩大。而除了外力外,孙曹联军唯一能够战胜河东的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至少要在江东彻底稳定之前维持住现在的局面,并且还要保持住军力的损伤不会到元气大伤的程度。如果能够做到,当后方江东抽出剩余的力量爆发出来,那么或许还可能是最有一次击垮河东的机会……

    只是,他都能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分析出现在的局面,河东又怎么可能不知道呢?他甚至可以肯定,河东现在已经开始了全力对兖州的攻势,只要攻破了看似固若金汤,实则竭尽全力的曹军防御,那么大局便能肯定下来……

    张松叹了口气,蓦然觉得,好像这一次出来,并不是什么好时机。

    而这种惆怅过后,又是对刘璋无能的怨愤,如果不是刘璋毫无斗志,多年来秉持了他父亲刘焉的政策让张鲁当一条看门犬,足不出户,白白浪费掉了争霸天下的最好机会,他们何须现在在这屈辱的苦恼投奔哪个新东家?谁也不愿意就这样当一个叛徒,可是有野心的人如何能够轻易的束缚住那颗不甘寂寞的心。

    他现在除了将目前的情况让人带回蜀中给法正这些激进派同僚外,又借故河东封路不得北上兖州为理由给刘璋送了一封书函,从而暂时停留在豫州,继续观望天下的局势。

    他有预感,虽然现在的局势看似很长一段时间将会陷入瓶颈,但是,或许一种新的力量很快就会打开这个局面,或许对孙曹有利,又或者是对河东有利。

    而正如同他所想的一样,他都能从那些只言片语中看到的东西,河东那么强大的智囊团没有理由看不清楚这样的情况。

    所以当务之急已经成了攻破兖州,以强力压制陈留给东方战线争取到足够的施展空间为主了。

    当然,原本计划也是以攻破兖东为主要目标,只是这个主要目标在此时此刻对于打破僵局时至关重要的。

    虽然攻下了豫州极大程度的上扬了河东一方的士气,但是,毕竟除了干掉孙坚的三万兵马外,并没有让孙曹联军根本性的元气大伤,所以,在收缩了力量之后,孙曹联军的防御反而显得更加厚实。

    不过,这并不是重点,通过情报来看,似乎曹军方面已经有人看破了他们攻略兖东的计划,并且已经开始放弃青州抽调三万兵马西进,这才是让人觉得不爽的消息。

    而侵袭兖州骚扰的张辽和卫三相继被荀彧清扫出局,更是让兖州紧密的团团抱紧在了一起,河东如果要想再插入其中,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事实上,当所有人在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除了惊讶之后还是沉重惋惜。是的,按照当年的计划,是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攻破夏侯渊,这将会是抢在曹操的反应之前做到,而这样的结果也必然是一场战争的压倒性胜利。

    可是,计划永远只是计划,战争中任何事情都发生,一件微不可查的细节颠覆一次胜败的例子也并不算稀有,更别提这样一场数十万人次的大战本来就不容易精确到每一步上,破绽也自然而然会多了一点,被人看破也并不算什么。

    倘若不是卫三和张辽的矛盾当初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致使平原之变发生让人措手不及,耽误了许多时间,假若不是因为这样,卫宁也不必让张辽和卫三分开,分兵侵袭兖州为荀彧抢先一步看破虚实,假若不是荀彧看破了虚实,夏侯渊如今也不会如此谨慎小心,将整个兖州防御得滴水不漏,又咬紧牙关死死扛住河东的压力,从而让当初美妙的设想功亏一篑。

    所有人不免又有些埋怨许攸了,如果不是这个家伙的献策,又怎么会让荀彧那么容易看出问题?

    许攸倒是不干了,要是当时你们有更好的办法,你们倒是提出来啊?当初还一个个颓丧不已,认为自己抢先提出来才抢到了头功,却不想到了现在,又开始反水指责自己的不是了。

    当然,这些人也只是有些埋怨,并不是真的要让许攸承担什么罪责,许攸也毕竟是不讨喜欢,在河东军中都没什么朋友,要不然所有谋士也不会理所当然的将责任先放到他的身上。

    不过,固然是暴露了河东军的攻略意图,但是在大略上的保持,还是让人满意了,毕竟还是没有偏离当年的构想,而现在也的的确确是孙曹联军被压制住的局面。

    要知道,当初想要不费吹灰之力将曹操平灭,重点就在偷袭夏侯渊迅速突破兖东上面,但所有人也知道,那只是锦上添花,并不是一定要完成的目标。

    而现在,通过当初的计划一步步走过,曹操的主力大军已经完全被拖在了陈留,没有丝毫可能后援半分,徐晃的切入也与原本计划有错误,这也是因为卫瓘的临时突变造成的影响,但这种影响谈不上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卫瓘的胆大妄为让战争提前爆发,但也让河东在孙坚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将豫州硬生生的撕下来。

    所以徐晃本来用来拦截分割孙曹互相依靠的作用已经转变为彻底的对曹操主力的牵制,但是豫州夺到手里,可以威胁到淮南而牵制孙坚力量的问题,在这里也算是抵消了,而带来的还有领土的扩张,人心的鼓舞等等同样珍贵的东西。

    而河东在短暂的叹息之后,也只能将目光都放到兖东战场上面,西面的僵持不是那么容易就打破的,曹营上下是下了死决心,一定要保护住尉氏,雎县两道屏障。

    要知道论起智囊团的强大,河东拥有这些人才,名义上都已经可以颠覆整个天下,可是真正集合他们的力量在一起运用到局部战场上的时,并不见得就会比一个一流谋士比拼有多少优势。

    局部战场上反而一个声音,一个意见还更加有优势点,所以,曹操有荀攸一个,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河东无数次攻击,无数次诡计都轻而易举化解在了这对最默契的君臣手上,让河东毫无所获。反而是河东,因为智囊团太强大了,每个人都算是顶尖的人才,所以在寻求建议的时候,每条看上去都不错,却也更难以让人取舍。

    卫宁也不禁觉得,拥有这些人在手上,有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好事。

    而事实上,河东真的就缺少那种领军型的人物,相比起曹操来说,就让人无比羡慕。

    河东的谋士集团以郭嘉为首,但是郭嘉本质上只是一个诡计多端的怪才,天性活挑的他并不适合当一个首领,而贾诩看上去比较沉闷,但事实上,他本质上也是一个追求安宁的懒散家伙。

    这不由让卫宁无比怨愤,当年如果不是他,在攻略雍凉的时候横插一脚,那么也不会给河东造成了不少麻烦,也不会让张济逃走,成为河东大战唯一一次污点。

    卫宁某次在酒宴上,提起当初的事情,就忍不住对这个整天眯着眼睛睡眼惺惺的家伙破口大骂,既然想当个懒人,却毫无敬业精神,要嘛在河东给他兢兢业业的打工,要嘛当年就别动不动跳出来给人添堵。

    话所回来,卫宁也真觉得这个家伙很讨厌,在原本的历史上,投奔了曹操后,很少见到他冒出来给出什么惊世之略,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但偏偏当年的时候就老给曹操添堵,还玩死了曹操一个爱将,一个长子。

    而现在换了他来尝试贾诩这种极其让人无语的品行,幸好当年也只是给河东造成了一些麻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