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昭帝时,始元计七年,元凤计六年,元平元年昭帝驾崩,当今圣上登基。已历本始四年,到的今年的地节元年。如此算来,已经二十四年了……”

    听得这一席话,上官衡此时已经大约明白,丁丰南所要表达的意思了。二十四年,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半生的时光。对于一地来说,世事变迁。可是,霍去病就在并州一地,花了小半生时光。由此想来,并州不说在霍去病那里如掌上观纹,也相差不远了。

第104章 杯茶盏酒() 
虽是流火的七月,盛夏正酣的时节,可是地处边陲的并州,在傍晚时分却很是凉爽。坐在临街的窗子前,享受着一天炎热过后的清凉。喝着在北方寻常人家看来,很是昂贵的嘉木之叶沏的清茶,张道感觉到很是惬意。看着张辽一口就喝下了这值半两银子的清茶,张道苦笑之余,却也很是舒心。

    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在这真实的世界里,张道活得很是踏实。

    眼前的张辽,心中的远在并州的家人,以及尚未见识的长安城,只在传说之中的残暴的匈奴,前世印象之中风情万种却又充满神秘的西域……真实的人们,真实的大汉,真实的年代!

    张道两世为人,除了此时与身体不符的灵魂之外,终究还是有些感悟的。这世间,并非只有一生事事顺遂,才能令人感觉得到生活的美好。更何况,也没有谁人能够事事顺遂。但是,在这些坎坷之中,在为着自己的目标奋力之余,偶尔闲暇之时的杯茶盏酒,令人感觉到的劳累之后的放松,或许就算是人生中的美好所在!

    张道此次出行,可称是风餐露宿了。赶上宿头了,不论是客栈,还是乡村人家,总还能有一堵挡风的墙,睡上一觉安稳的。若是错过了,却也只能十几人围在一起,夜宿在野。这个年代,山林之中,有很多的生灵。夜半之时的猛兽嚎叫,抑或是野兔匆匆,都会让他们惊醒。

    至于吃的,起初张道还能吃着自带的干粮,就是让张道十分吃不习惯的烙的死面饼子。不过,饼子虽然也很难吃,但味道还算勉强能够下咽。等自带的干粮吃尽之后,就只有在沿途买一些吃食,以便在赶路之时充饥。这些沿途所买的吃食,既想要能够充饥,又得能够在这炎炎夏日保存些时日,味道就可想而知了。此时张道才知道,自家的灶房之中,能够将死面饼子做到这种程度,也算经验老道了。想必,张家时常会有远行之人,灶房中的手艺算是练了出来!

    张道上一世过着还算富足的小康生活,加上上一世的各种烹饪技艺和器具,以及远多于此时的调味用品,使得张道从没有吃过如此难吃的食物。来到这个世界之后,张家的富贵自然也不会让张道吃到如此难以下咽之物。张道在这个简朴已深入骨髓的世家里,虽说不至于太过特立独行,过分贪图口腹之欲。可是,想要吃些可口之餐,还是一句话就能成了的事。

    此次出行,算是令得张道尝到了这个世间真正的疾苦。如此难吃的饼子,却也不是寻常人家能够每天都能吃到的。温饱人家,也只是粗粮杂粮搀着吃,才能接上新粮……

    不过,张道绝不认为自己是心系天下,闻民间疾苦心中便也痛苦的圣人。到了晋阳城,就没理由不祭拜一番自己的五脏府。张辽近几年多与张道相处,也受张道影响,脍不厌细,食不厌精……当然,张道也不做那冤大头,并不吃那些山珍海味。吃的却都是些看起来精致,容易引起食欲的时鲜食物。

    既便是如此,一旁的程宗如也很是有些摇头。赶路之时,看见两位少爷和他们同吃共住,虽有些不适应,但两人也都未曾摆什么少爷架子,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不满意的。可是,每逢赶到大一些的城郭,两位少爷却是雷打不动要大吃一顿,仿佛要把路上的亏欠全吃回来。他和同行的护卫以及兵士,都很是跟着吃了些以前不曾吃过的美食。

    其实,程宗如虽表面上有些摇头,可是心中却也有些欣慰。两人在吃食之上,总算还有些孩子的模样,急不可耐,却没有什么看久了就觉得略有些呆板的老成之气。

    今日在刺史府中,吃得虽只是家常小菜。可是,刺史府中却也有高人,小菜的色香味皆是上品。吃得张道感叹,这天底下不知有多少美食,即便一生行走天下,这美食总还是吃不尽,人生一大憾事啊!

    享用了美食,归途之中,张道就没有再特意寻些精致小店美味所在。可是,无心之处,往往有莫名的惊喜。

    张道两人偷得浮生半日闲,在晋阳城中闲逛了起来。在刺史府外等候的张勇和两名护卫,知趣的在离两人数步之外缓缓的跟着。人群熙熙攘攘,令张道回忆起了仿佛哪里都很是拥挤的上一世。当时或许有些抱怨,有些不耐。可是在这略显空旷的汉朝,张道却有些怀念那种拥挤的感觉。

    正当张道享受着这个世间别无仅有的,两世记忆交融之中的独特感觉时,张辽一脸促狭的叫了他一声。张勇却是一脸喜意的凑了上来,嘴中却都是些恭喜的话语。

    “恭喜三少爷,威名远扬……”

    张道一头雾水之时,却从几步之外窃笑的两名护卫那里发现了些端倪。顺着两人的目光看去,张道却哭笑不得。

    在街角转弯之处,人流量相较之下,应该是大于别处的。故此,在这里的店铺门面也可称是商家宝地。更何况张道挑的闲逛的街道,本就是晋阳城中最为繁华最为热闹所在。

    张道看到的这个店铺,装潢十分清雅却不失高贵,又能够占着如此宝地,还能在转角之处,有三间房子的大门面,本就说明店铺的实力。几人再向前走几步,却更加惊讶的发现,转角另外一侧,连着的也是这个店铺的三间大门面。转角前后,六间大门面!看来这个店铺,除了财力之外,还应该有些背景才是。

    自古以来,商业之中,从未有过真正的干干净净,这个时候也一样。晋阳街道之上不免有些泼皮无赖,很是难缠。店铺中人呢,要么用银子喂饱他们,要么用背景去威压震慑他们。否则,很多恶心的事情就会接二连三。

    试想,清晨起来,打开大门,店铺门口却尽是些死去已久,甚至已经腐烂的鸡鸭鹅犬……不说自己恶心,一天的好心情没了。商客或是见了,或是听说了,心中难免有些不乐意再来这家店铺。

    至于被别人眼红,或是被别家店铺背后之人暗中使了黑手……这些在商场之上,都是时常有的寻常事。

    这家店铺,既然能够在如此宝地,拥有如此大的门面。背后之人,也必定不简单!

    这些本与张道并无关系,可是,看了这家店铺的匾额之后,张道就真正有些哭笑不得了!

    三少爷的茶……

    这就是店铺的名字!

    “那兵器铺,不就成了三少爷的剑了!”张道心中无聊的想到。

第105章 味醇色秀香馨汤清() 
在晋阳最为繁华的街市转角之处,这家名为“三少爷的茶”的茶庄,颇为引人注意。不仅是因为这家茶庄占据了如此好的经商宝地,更因为这家茶庄的名字,很是有些古怪不寻常。完全不类其他大多店铺那样,起一个隆昌兴盛之流的名号。

    但是,真正有心之人,或是那些风雅之士,却也都能明白这茶庄名字的源起。如此口口相传,晋阳的街头巷尾,老翁垂髫,也渐渐知道了这家茶庄名号的由来。

    与并州毗邻,且与并州同为汉朝边州的凉州,有一个张家。这个张家……既然只说是凉州的张家,自然就是那一个张家,而不是别的张家。天底下姓张之人,自古以来便很多。即便在凉州境内,也有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张家。可是,既然没有其他说明,只说是张家就能天下人明白的张家,却只有一家。

    就是在这个张家之内,世世代代不知出了多少令天下惊艳的人物。

    仅只说如今的三世同堂之中,在上,有传奇般的扼守大汉门户数十年的征西将军、凉州郡侯无波公。有丰仪可为天下典范,学识被南北士子推重的三老太爷。

    在中,有低调但天下没有任何人敢小视的三兄弟。稳重如山的凉州牧张松,战功彪炳御匈有方的三品安夷将军、凉州都尉张栎,以及最为默默无闻,但是在天下人看来也最为神秘的凉州别驾张柏。

    在下,就到得了张家的第三代,虽因尚且年少,并未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动静。可天下却已经风传,张家这一代更是惊才艳艳!不说传闻之中在并州军中有过一番历练,稳重有乃父风范的张家下一代掌家的大公子。且只说天下流传的生下来便体格异于常人,如今虽只十几岁却已经力大无比的二公子,就是凉州武运昌隆的象征,很是振奋了一番民心。至于更加年少的三少爷,却就是这个“三少爷的茶”之中的三少爷了!

    平民百姓只是知道凉州张家三少爷,是个奇才。至少能够让天下士子争相品评他的清茶,就足以说明他的不凡。但是,在天下士子眼中,张家的这位三少爷远没有这么简单。

    茶,源于神农,自此就有很多叫法说法。荼,荈诧,蔎,瓜芦木……还有另一种说法,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不论这么许多叫法,茶总还是茶。原来的茶汤,却也仅有皇宫大内,以及天下顶尖的世家豪门才能享用得到。直到了张家三少爷这清茶的饮法现世,再加上他的那句“苦后回甘”,才令得品茶之风兴起于大江南北的士子之间。不论是高门大阀,还是寒门书生,无不以饮清茶为清雅之事。

    不仅如此,近日在并州士子中间,又流传着据说是张家三少爷的一首古诗。若是此诗果真是十几岁的张家三少爷所做,他们这些苦读之人,难免会自惭得很!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

    多少人初次听闻此等诗篇,都是叹为观止,感慨不已。可是得知此诗竟然是一少年所做,却都不知作何感想了。这会是怎么样的一个少年,才能做出如此恢宏气势的诗来!更何况,这首诗之外的,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对联体裁,也是极为精妙的。如此一来,就只能叹一声天纵奇才,天地不公了!

    当然,在今时今日的人口流动速度,虽说张道的这首诗和对联之体,已经在文人士子间传唱,但终归还未曾传遍天下。可是他的清茶,却已经跨过江河,都到了江南了!这家“三少爷的茶”茶庄,可谓匠心独运。想必这家茶庄的主人,看准了张家的三少爷不至去计较这些铜臭之事的。

    不过,在张道看来,这是个没有知识产权,没有肖像权,没有名誉权的年代!

    “嗯,味醇、色秀、香馨、汤清……好茶,极品好茶啊!在这边郡之地,能够饮得一壶如此好茶,实为难得啊!”

    在这装饰极为清雅,小厮打扮很是整洁,掌柜更是儒雅之气丝毫不输于文人的茶庄之内,张道瞬间便觉清爽盈面。更加令前世今生都甚爱品茶的张道惊喜的,却是茶庄中用来待客的茶,料不到竟是如此极品,仿若上一世他就喜爱至极的庐山云雾茶一般。张道顿时就找到了上一世的感觉,就好像游子在外,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