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程宗如喜的是能够砍杀匈奴,为乡亲们报仇。喜的是砍杀的匈奴不仅只是这几名匈奴那么简单,还阻止了他们引发中原乱局。当然,还有些欢喜,就在此次的军功之上。虽不是正面战场上杀敌记功,但比之战场之上的功劳,怕是更加有分量。况且,州牧张老爷都知道此事,是自己在做……

    说到激动,他激动的是自己所在的这个无数代平头百姓的家族,传到他程宗如这里,居然也能做一件对天下形势产生绝大影响的事情!而担忧的却是张栌所说的张家的几名后辈!张家门风清正,这个程宗如毫不怀疑,所以,他倒不是害怕来了几个纨绔子弟让自己犯愁。只是,这次所要完成的事情,本就很是艰难,再带上几个世家子弟……

    在有紧急情况之时,这百多名军士自然听他指挥,可是张家那几名少爷呢!若是在途中,在遭遇匈奴人之时,他们有些差错呢!不敢想啊……当程宗如见到张家这几名少爷之后,更是生起了荒谬的感觉,总觉得张家是不是搞错了,也坚信此次自己麻烦大了。这四位少爷,出奇的年轻。两位不足二十,也还没什么大问题,至少十八九岁,已经成人。可是那两位,虽然长相清秀,身材也算颀长,但明明就还是孩子。得知两人一人十四,一人年方十二时,程宗如心中有些凌乱,这两位不用哄吧……

    也仅仅只是过了两三日之后,程宗如却是放下了心来。回过头看,觉出了自己当时的可笑来,张家行事,岂能如他想的那般儿戏。张迁和张远两位少爷,已经在军营中接受了足够的训练。不论是做为士兵的素质,还是本身的能力,都让程宗如放心的让两人跟随小队出发了。更加令他惊奇甚至惊叹的是,这两位小少爷……几天下来,都习惯称呼他们俩,二少爷和三少爷。且不说十四岁的二少爷张辽,就是张栌张都尉当时说的那句话,此人是天生的军人,天生的将军,天生的统帅,进军营如鱼得水!

    而这位年仅十二岁的三少爷张道,张都尉之时说了句还算老成的十二岁少年,却表现出了让程宗如吃惊的非比一般的老成。三少爷彬彬有礼,吃得军中的清苦,这并不令人感觉到奇怪,毕竟是世家积淀。可是三少爷在平日里表现出的老成不输他程宗如的气质,就令他惊叹不已了!十二岁的少年,再老成总还得有些小孩子的样子吧!可三少爷不论是说话还是举动上,完全就是一名成年人,还是稳重的成年人的样子。听二少爷说,三少爷打小就比别的孩子稳重成熟得多。做为热血军人,一贯对鬼神之说不怎么相信的程宗如,心中却在嘀咕,莫非果然是什么星君下凡!

    此外还有三少爷对士卒的尊重,令得程宗如心中分外舒坦。大多世家子或许会出于礼貌,表面上彬彬有礼,对谁都很是随和。但那时表象,他们内心是很孤傲的。年近三十的程宗如,能够坐到今天的位置,自然不是蠢人。相反,他很聪明,只是平时的聪明被他的少言寡语淹没了!他能看出三少爷是发自内心的以朋友的角色,和这些士卒们,包括他程宗如接触交往的。或许这些士卒们并看不到这一点,但是,他们平时对三少爷的尊敬之中夹杂的那一丝亲切,足以说明三少爷的这独有的气质,已经在谁都没注意的时候打动了他们。

    程宗如觉得,就凭借这一点,三少爷今后至少会交到许多知心的朋友。而在乱世之中,朋友就是走向成功的班底,有情义注入的班底,最坚固的班底!三少爷拥有在乱世生存甚至崛起的可贵的气质……

    心中盛赞张道的程宗如,却不知道张道正在苦恼军中的这个清苦。张道,算是经历了前世今生了。前世,虽说张道并不富裕,但是当时全民奔小康,吃的食物还算可口。这一世,虽说是在民众普遍不能温饱的汉朝,但是张家还是没让他吃什么苦的。虽说张家节俭,不过吃食上并无太过刻意。

    可是这几天吃得军中干粮,就让他遭大罪了!军中干粮是用小麦,大麦,黑麦等磨成的面粉,烙出饼来吃。又叫死面饼,就是把没有经过发酵的面团直接在锅里烙熟。这种饼不仅吃了支持的时间较长,而且不容易腐坏变质。但是,吃了之后,张道的胃很是不舒服,本是用来就着吃得牛肉,却除了盐没有任何调味料……张道发誓,下次出门之前,他的咸菜实验一定要成功!

    吃馍的时候,看着士兵们吃得津津有味,听着他们说自家平时断然吃不上这些,张道除了心酸之外,也只好装作很美味的样子。张道很是喜欢这一群朴实的士兵们,他们只求太平日子,吃饱穿暖。但就是这么简单的愿望,却在祖祖辈辈的期盼之中,一代代落空,不得实现。匈奴依旧侵略,土地里的粮食依旧不够吃。丰收之年,饥饥饱饱能够支持到下年粮食收割。但是,稍有缺水短墒,或是水大淹苗,这一年就难熬了!

    张道怕自己偶尔流露出的不愿吃得表情,会在他和这些士兵之间产生隔阂。张道这个世家子和这些普通的士兵之间,一旦产生隔阂,就将难以消除,也没有机会消除。

    上一世的灵魂,使得他尊重每一个人,使得他有一种别人没有的平等的观念。这些,落在程宗如眼中,就成了那么重要而可贵的气质了!这不知道是程宗如的误会,还是一种必然……

第70章 晋阳城前思社稷() 
从洛水岸边到晋阳城,数百里,一行人走了半月有余。在时间仍显富足的此时,他们走得还是颇为悠闲的。山川地理皆是文章,村间阡陌多有贤人,程宗如有意让张道张辽多看一看听一听。

    此次是张道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的第一次远行,对于这个时代的风光,张道只余惊叹了!对于风光之中的庶民,张道却升起了以前从没有过的情绪。

    心旷神怡,只有心旷才能神怡!在空旷的野外,举目远望,一览无余,身处自然之中,自然更加容易让人心无所思。

    这个世界距离后世的工业时代,还有将近两千年。空气是清新的,是那么清新!吸入肺叶之中,真的有一种荡涤尘垢的感觉。吸入,呼出,那一种浊气尽吐的舒畅,应该就是神怡了。天空的蓝,云朵的白,纯净得让人害怕突然的一股清风吹走了蓝天白云。不论是宽阔的河流,还是山间的小溪流,都能一眼望见水底。游鱼,还很容易看得见捉得着的。林间的走兽还不是稀有动物,远没有灭绝的危险……

    一行人走在旷野之中,有时行在山林之间,张道感觉到的,和后世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烟稀少!后世,走到哪里都会显得拥挤……城市之中摩肩擦踵,野外随处可见的村庄和车辆。后世的山林间已经很少有无主之地,无人之区。那些做为风景区的名山,更是行人络绎!可是这次远行,却经常有穿行半天不见一人的情况。村庄之间离得很远,三五十里就已经很近了!

    从和乡民的交谈之中,张道真正感觉到了后世解决全国温饱问题,是一件多么划时代而又艰巨的突破。自三皇五帝以来,不论是远古不可知的时代,还是上古圣人出的年代,直到大秦强汉。因为农作物的品种本就低产,加上肥料的缺失,还有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使得大多数的普通民众,仍然未曾达到温饱。不仅是此时,后世那个时空,一直到温饱问题解决之前,几千年来,民众一直是处于这种状态。

    风调雨顺的丰收之年,加上各种粗粮,勉强能接上下年的新粮。一旦稍有旱涝,就会造成饥荒,就会饿死人!饿死人,这个在后世已经很陌生的词汇,在这个年代却再平常不过了。并州凉州幽州之地的民众,在希冀一家人能够生存到来年新粮收获的时候,还要提防着异族随时的入侵,抢人抢粮,杀人破家……

    十余天,一行人终归来到了晋阳城门前!

    晋阳,这一座北方极其重要的大都会,在张道原来生活的后世,经历了千年变迁,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座始建于春秋末期的城池,在战国诸侯国混战时期,曾经是赵国的都城。秦朝实行郡县制之后,成为太原郡的治所。汉朝初期,刘邦分封诸侯国,晋阳更是曾经做为代国都的名义载入史册。

    后来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创部州刺史制,将全国分为十三个监察区。监察区名为州,州设刺史。除十三州之外,另在三辅地区,京兆、右扶风、左冯翔,三河地区,河内、河南、河东,外加弘农郡七个郡设司隶校尉部,与州同级,由中央直辖,主管京师附近地区,与十三州合称十四部州。

    现如今,晋阳城就成了十四部州之一,并州的治所。冠军侯,骠骑将军,并州刺史,领并州军务的霍去病,平日里就在这座城池里处理政务,在城外的军营中处理军务。

    原本应该分开的军政事务,在长安城中那位著名的皇帝即位以后,已经有数个州的刺史攫取了本州的军权。

    唉,果然是乱世气象!人心先乱,而后世事也就乱了……

    张道在这座城池的不算巍峨但不失雄壮之气的城门前,感叹着近几年的天下风云。

    这座城池,做过国都,以后也一直做为州郡治所存在千余年,但是却经不起宋太宗赵光义一句话:“盛则后服,衰则先叛!”

    后世张道在野史之中看到,晋阳先经历了放火烧城,据说烧了三年,然后掘河灌城,晋阳城终于彻底被毁。当时的张道只是慨叹几句古城的消逝和赵光义的变态。可是,此时站在这座城池面前,想着它的命运,心中的思绪就不止这么一点儿了。

    一座城池,在千年的战火之中屹然不倒,却毁在了帝王一句话里。帝王一怒,荒芜千里,流血漂橹。虽有些夸张,但也不失惊醒之意。

    如今这位帝王啊……

    霍去病是张无波的至交,两人有着过命的交情,此一句绝不是虚话。霍去病当年身份不光鲜的时候,张无波就不顾非议,甚为看重他,与他交好。霍去病被封冠军侯之后,风光无限,张无波却很少与他交往。有次霍去病重病一场,医士束手,险些丧命,却还是张无波奔波几日夜,马不停蹄,从长安城到西域打个来回,取来西域奇药救了他一命。

    张道一直觉得,霍去病上一世就是死在那次重病之中,而这一世,却是被张无波救了回来。此后霍去病来到并州,二十余年间,揽过了并州军政,张道也总觉得背后有张无波的影子。当然,两人必定不是因为权势。霍去病在朝堂之上,三朝元老,资历深厚。当年若非身在并州,以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崇信,他必定会是辅政大臣。他去并州,除去抵御匈奴,却不知还有何等深意。

    这次出发之前,张道还从祖父那里得知,霍去病在并州二十余年,与匈奴的交锋不计其数,坚守城池不失。但是近年来,却愈发吃力了。

    霍去病在并州的二十余年,前十余年,汉武大帝在位之时,这位雄才得自上天的皇帝,对于并州这个汉匈前沿,极其重视。甚至于以帝王千金之躯,数次亲自来到并州的朔方郡五原郡这些紧邻匈奴领土的州郡,除去对霍去病这位他亲封的冠军侯的荣宠,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并州门户的重要。

    汉武帝驾崩,昭帝即位。昭帝才能一般,民政一般,军政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