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困惑的却还是刚才的那个问题,凉州哪里还有这么多骑兵呢!
恐惧和困惑让他并没有仔细观察这数万骑兵,就骑上马背,向匈奴军营回报!
当张无波用一名士兵的生命,点燃民众压抑已久的愤怒和勇气之时。银川城南城门,迎来了第一批“数万”援兵!
民众在张家老太爷说了,张家誓与凉州共存亡……银川城定能保住……援兵马上就到了,支持到天明……的喊叫声中找到了希望,被越发噪杂但是抵抗的民众愈发增多的形势点燃了抵抗的欲望!最后,听到南城门那“数万”援兵所发出的声音,看到匈奴明显的兵力的收缩的迹象,银川城的民众陷入了胜利的狂欢之中。
当然,此时尚未胜利,他们胜利的狂欢,就是拎起兵刃,向匈奴人的头上砍去!
在援兵到来,民众奋起之后,银川城陷入了僵局之中!匈奴军营中,没有人真真思考过这个僵局,所以,他们永远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直至黎明,凉州派往并州的骑兵终于在晨曦之中,出现在银川城的东城门……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古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无外乎大势,气候,地势,以及人心!其中人心尤为重要,人心一失,士气不振,兵再多,亦有覆灭之危局。如同当年项羽……”三叔公讲着往事,自然是指望张道他们从中学些有益的东西,也不排除三叔公为这一段往事骄傲!
第66章 这世间几多英雄()
“那次守卫银川城的战役,其实是相当凶险的。如若不是匈奴人因为大势上的优势,太过大意,放松了战场之上应有的警惕,居然连探哨都未放出……”
三叔公讲课历来是长篇大论而且语义精深。讲的也大多是最令人好奇最令人向往的战场之事,又或者最让男孩子产生指点江山这般感觉的是天下形势。从古到今,汪洋肆恣!令聆听之人,不自觉就陷入了他所讲授的内容之中。但是每每他讲课之后,已经是几个时辰之后,人们从他授课内容中抽出精神之后,就已经面临了人有三急,急不可耐的局面!
“方才所说的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考验一支军队能否赢得战场胜利的关键,就在这里!探哨游骑,斥候游击,能否以最快的速度探得敌军动向以及其他战场情资,包括地势,民风,气候……能否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回军队决策者手中……决策者能否据此作出正确判断,从而做出最优决断……军队统帅决断之后,军队能否以最快最完美的执行……”
“匈奴的大意,给了银川城机会。但是,机会稍纵即逝,把握机会对于战场的胜负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那次战役之中,张金叔父发挥了银川城有限兵力的最大作用,拖了匈奴整整三天时间。战场之上,时间是最为奇妙的一个东西。今后,你们自然会在战阵之上体会得到……”
“族长把握住了人心,激起了城中民众的反抗!一名百姓,并不能对战局产生太大影响,如同滴水入川。但是,十个,百个,千个,万个……上万名甚至数万十数万民众,对于战争,就如同狂风暴雨之于江河,是能引起江水暴涨,摧毁一切的……那一夜,银川民众死于匈奴刀下的有多少!做为张家子孙,一定要明白,张家的根本在凉州,凉州的根本,却在于民心思齐!”
“而第一批援兵,那三千多个金城郡北地郡的退伍兵士以及游侠,聚集了四万多匹马匹,甚至其中还夹杂着驴骡和马骡,如同神来之笔般,在黑夜中杀了过来,击溃了匈奴的士气,却也振奋了银川军民的军心士气!使得即将失守的银川城,又僵持了一晚上!”
“最后,去往并州的数万骑兵及时赶回,给予匈奴最后也是最猛烈的一击,才最终保下了银川!能够及时赶回,是靠那支军队的统帅在并州的战场之上,发现了不寻常的迹象,在并未受到凉州任何讯息的情况之下,毅然回师!洞察丝丝缕缕,果敢做出决断,这就是一个统帅应有的素质!”
“这其中,任一关节,都直接关系最终的成败!将来,你们就是这其中的某一个关键处的主事之人,一旦有所差错,一切不可挽回……”
三叔公依旧是那么严厉,张道却感慨得很!
这场战事最令他意想不到的,最为出彩之处,却是那三千多名退伍军士!他们在听说银川被围援兵不可期之后,迅速召集退伍人员集结,这般紧急召集能力,在信息传递困难的时代,也就是对于这方面下了大力气的凉州,才能做得到。又不知是哪个不世出的奇才,出主意把金城郡和北地郡几乎所有的马匹全部征用……
在这三千余人的驱赶之下,数万马匹和三千退伍兵士浩浩汤汤杀奔银川城而来,趁着黑夜,击溃了匈奴军队的士气,僵持了一晚上,等来了援兵!
“奇才啊!这世间,英雄未免太多了些吧……”
张道很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对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有这么一个常识,在平静的年代里,生存在同一个时代的,称得上英雄的人物,或谋略或勇武,往往只有那么一个两个。而英雄辈出的年代,是英雄大施抱负的年代,却不是平民的好年代。因为,英雄辈出,大多就象征着烽火乱世……
“唉,不想了……智谋再高,也怕菜刀!”张道呢喃一句,就抛开了这个颇打击他自信的现实。
曾经,在三叔公讲的往事之中,银川的民众们,看着城中央州府和张家大院的灯火,抵抗外敌的入侵。他们信赖那片灯火,或者他们已经依赖上那片灯火!那片灯火就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最后的防线。
时光飞逝,再次聚焦在这篇灯火之上。张家大院灯火通明的某一个院落,屋中张栎和李平之的对话却落入了张达耳中……
“觉得冤枉你了?军器不是从你的军营中流出来的?”
“将军……”
“哼!”
“呃,二哥,事情又不在这上边!说这些……”
“你也知道事情不在这上边!你们李家想干嘛?赶走张家?称霸凉州?做下一个张家?”
“唉……”
“你将来是要接手李家的,此时在我面前不说话可以,但是你自己要思虑清楚,李家怎么走今后的道路……张家容不得的事情,就是不能出现!凉州本就不太平,一旦再起纷争,匈奴会只看热闹吗?京城那些大人物们,怕是忘了三年前匈奴逼城的感觉了……”
这个院落的灯火之下,对话还在进行着。而另一个院落中的对话,或许和他们也有些关系……
“老太爷,三太爷,四太爷……”
“嗯,张福啊,既然老三将这件事交代给你了,你就尽些心吧!关键是不要惊动人,可以时间长些!老二的意思,自然是让李平之接手之后,与咱们更加交好……凉州再平稳几年吧,给他们这一辈人争取几年……”
“是……”张福重重的点了点头。
“呵呵呵,你握着这条线这么多年,办事一直谨慎,我们几个很放心。进儿,以后跟你福伯学一学这上边的事情,少不了的,一定要用心。你福伯放在别的家族里边,怎么着也是能够出仕做个郡守。咱们张家池子小,委屈你福伯了。你们兄弟几个,千万记着这些,张家之人记恩,我们不能报恩,你们记得……”却是三老太爷颇为动情的说了这几句话。
“三太爷,老仆……”张福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张家毕竟还是咱们的张家,没有大家族的凉薄,反而充满了真情实意!
一旁的张进,赶紧扶张福起身,恭敬地想他鞠了一躬,真诚的说道:“福伯,我们几兄弟,都记在心里呢!以后有什么行差踏错,您可得提点着些……”
又是一个小院落……
“老爷,道儿都受伤了……”
“唉,早晚都是要出去的!”
“可是,他才多大啊!是不是……”
“天下,即将大乱!很快……近在眼前……”
第67章 涉水江湖()
我开始写,这故事……
日月星辰更迭寒暑……
当少年放慢了脚步,当归家的路已荒芜,是时候去一趟江湖……
让我想念,那故土,离开太久,怕孤独,我把海水,灌入酒壶,边喝一口边行一步,你常常说这种味道,叫江湖……
每到芦花开时,你吹笛声,漫山里,我在一旁看你,日升月落朝夕,这个场景,多少年里,半夜醒来后寻觅……
我读百书,行万里路,什么是江湖,我刀饮血,踏过荒骨,哪里是江湖,以为到不了江湖,你说这就是江湖……
又是芦花开时,风吹雨落在窗棂,我轻轻地哼起,从前你吹的曲……
再也无人劝我添衣,陪我看一夜芦雨,山有些高,水有些长,这就是江湖,读一些书,行一些路,这就是江湖,刀尖饮血,生死勘破,这就是江湖……
可是没你的江湖,变得不再是江湖……
独自遥望起黄昏,他们都说,江湖深,恍然一梦不过是前尘,总有些人,太认真,却不经意就离分,想起那些年稚嫩,令我哭笑的故人,到最后,我们也是,江湖陌路人……
凉州,安定郡东北方向,洛水岸边,此地已经是凉州和并州的交界之处……
洛水,发源于凉州、并州、匈奴三地交界之处,下游于豫州的颍川郡汇入黄河。这条著名的河流,却是依着下游岸边的一座城池而广为人知的。洛阳,洛水之阳!
夕阳西下,落山过半,却还有红红的一部分在山头之上,即将隐没于西山之中。正是七月流火之时,在太阳即将落山之时,才能感觉到一丝凉爽,却还夹杂着地面升腾起的余热。蜿蜒的洛水,在夕阳霞光映衬之下,波光粼粼却都是暖暖的那种红。
岸边十几匹马,悠闲地散步,啃着可口的青草。还有十几个人,做行脚商人打扮,围成一个圈子,唱着略显苍凉的歌曲!
一旁的两三个人并肩在夕阳之中散步。其中的两人看起来只有十几岁,仍然是少年。另外一人却已经三十岁左右,走起路来看不出一丝悠闲,一步步很是规矩,仿佛这一步从抬脚直到落脚,都是有一套模板需要遵守!
“我把海水,灌入酒壶,边喝一口边行一步,你常常说这种味道,叫江湖……恍然一梦不过是前尘,总有些人,太认真,却不经意就离分,想起那些年稚嫩,令我哭笑的故人,到最后,我们也是,江湖陌路人……”
几天来,他们都在学着唱这一首歌,到今天已经不用三少爷再教,就已经能完整唱下来了。这首歌的唱法,与流行的唱法皆有不同,没有宫商角羽徵的繁琐难懂的限定,几天下来自然可以学会。三少爷写的词,也不尊平仄之韵,读起来平淡易懂,但是,却有一种意蕴,引起每个人或回忆或感慨。
三少爷果真是文才艳艳!游戏之作,都能有这等水准,使得他们这些只是识字的大头兵都升起些许感慨,而且,又是新的唱调,新的词法。
谁的心中没有一个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男儿谁又不曾想,只身涉水江湖,走上一遭,闯一闯那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的江湖!但是,又有几人清楚明了的知道,什么是江湖!山有些高,水有些长,这就是江湖;读一些书,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