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若曦脸色一沉,显然对于这个说法有些不喜。或者说,她对张道的远行,有些担心!欧若曦虽然不知道张道要到哪里去,要去干什么。但是,这个聪明的女孩,却从欧连城说到此事时的脸色之中,看出了张道此次的出行,并非如张道所说的那么简单。

    几天前,张道受伤的那天晚上,欧若曦是从她爷爷那里听说的这件事。黑夜之中,她仍然执意赶了过来。张道因为失血,白天也没休息,晚上感觉很疲劳,就早早睡下了。欧若曦到他房间之时,他已经睡着了,睡得很沉!欧若曦就像三年前那样,替张道掖一掖被角。然后静静地坐在张道床前,直到张道翌日清晨睁开双眼。看见张道睁眼瞬间,那惊喜之中夹杂着心疼的眼神,欧若曦满心欢喜!

    今天下午,就在刚刚,张道忍着肚子中的撑胀,无视张艺和张菁的鄙视,也不去看母亲那意味深长的微笑,毅然喝下了欧若曦带来的山鸡野参汤。喝完之后,张道再也不能在床上躺下去了。下床之后,母亲和张艺张菁都不去扶他,欧若曦只好上前扶着一脸计谋得逞的表情的张道,不顾张菁三人的目光,出了屋子,在小院中漫步。

    张道心中想着,张艺和张菁两个小人儿,古灵精怪,却也挺聪明的!转头看向欧若曦时,张道却又无奈了。

    “若曦,我肯定不会骗你,方才所说自然都是真的!张家子弟外出游历,那是祖上传下的规矩,这次我和二哥只是有些提前而已。唉……其实,这天下快乱了……我和二哥,不想在乱世之中守着家族余荫……乱世之中,除了自己的强大,什么都不可靠……亲人,朋友……保护……一旦有变……无力回天……痛心莫及……奋起……匈奴,羌人……中原……”

    张道絮絮说道,起初还想以游历来安欧若曦的心,可欧若曦就那样微笑的看着张道,使得张道说着说着,就说起了心里真实的想法。在这个温婉而又聪慧的女孩面前,张道的谎言并不完美。再说了,完美的谎言也不能骗得过精灵般心思剔透的欧若曦。

    虽然这是善意的谎言,但在欧若曦面前,说这些话,张道就觉得很不自然。说着说着,自然就说起了后边的话!当她就那样看着张道,不说相信,也不说他撒谎时,张道就自觉的说了实情。

    “我才不管什么天下!”欧若曦倔强地说道,而且还有些赌气的转过头去。转头的时候,飘散的头发掠过张道的脸前。张道沉默了片刻,感受着这句话中的意蕴……

    “真香!桂花的清香……”

    “呃?哼!”

    张道突然的一句话,令欧若曦脸颊红的通透,只知娇羞,忘了刚才的赌气。张道此时却想着,这个年代的女孩,清香,淡雅……而面前的这个女孩,更加如同出水芙蓉般,高洁,恬静,超然脱俗,不似凡间之人!

    “若曦……”

    “嗯……”

    “记得郭靖大侠吗?”

    “记得!射雕英雄,大英雄呢!”

    “他喝了梁子翁养的那条大蟒蛇的血之后,内功大增,百毒不侵……不知道他得喝多少啊!有没有三大碗山鸡参汤那么多?”

    “肯定没有,谁能喝那么多啊!”

    “嘁,我就能喝那么多!”

    “那道哥哥的肚子不得撑破了,哈哈哈……”

    “你不信?好,咱们打赌,我要是能喝三碗,你就不生我气了!就安心的等我……回来,那时再生气,好吗?”

    “哼!撑破你肚子!喝吧!”

    “哈哈哈哈哈……三妹妹,菁妹,快出来,快出来呀!告诉你们若曦姐姐,我是不是喝了三碗,是不是三碗!”

    当得知张道真的喝了那么三大碗,而喝自己熬的山鸡参汤时,张道的肚子一定已经快被撑破了。欧若曦忍着感动,忍着笑意:“哼,明天你再喝三碗,我就不生气了!”

    “哈哈哈……”

    “哈哈哈……”

    看着门旁笑盈盈的母亲,听着张艺和张菁幸灾乐祸的笑声,张道无奈之中,却充满着幸福。这就是幸福,张道要用毕生精力去守护的幸福!

    此时天色已晚,张达明天早上担心的事情,正在今天晚上预热着,即将发生!

    李平之离开银川城外的军营,又马不停蹄赶回李家。并未见其他人,径直来到父亲李鸿业的书房。

    “这次是家里边疏忽了,唉,却是你受委屈了!”

    “父亲……爹,我既然是李家人,自然就被烙上印记。”

    一声父亲喊出口,李平之却看见李鸿业的脸色变化。一声爹,却让李鸿业脸色恢复。李鸿业,自己将自己架在了超然于李家众人之上的地位。只有在自己最为看重最下心思的儿子身上,能找到这么一星半点亲情的温馨。虽然这是他自己这么觉得,虽然李平之眼中,他是标准的严父形象。

    “嗯,这次你只是恰逢其会。张家为了让我看清他们的怒火,才从你身上下手的。咱们既然已经抄了春秋楼,态度上应该没问题了!你不必灰心,张家看似个个干练,但是大将难求……还是会启用你的!”

    “嗯!只是……”

    “唉,无奈之举啊!不过,只要咱们还是这个位置,就有这个价值,京城中的大人物,想必不会因小失大的。李家,还是有希望的!”

    “爹,咱们李家……凉州……那张家……”李平之迟疑着,不敢说出口,生怕父亲会不喜。却没想到李鸿业只是叹了一口气。

    “骑虎难下,下则即入虎口!逆水行舟,不进则湍流翻覆!”李鸿业说这话的语气,是李平之并未见过的。从小到大,父亲都是成竹在胸,意气风发,可是今天……”

    “张栎,让我去他书房一趟,不知有什么关键。”

    李鸿业听到这句话,眼中才有一丝叫做希望的东西。这或者是他的生机,或者是李家的生机,或者仅仅只是李平之的生机。但是,李鸿业已经满足,因为他看出,今后张李两家不论如何,李平之在张家人眼中,至少在张栎眼中,是有些情份的!只是,今后有些事,还是最好不要牵扯到平之了!

第58章 那一片灯火(一)() 
暮色降临,如果能够站在空中鸟瞰银川城的话,点点灯火必定如同星空般美丽!

    凉州州府,位于银川城主轴线上,全城的最中央。而此时点点灯火之中最密集最光亮的一片,却是紧邻着州府,位于州府东南的张府大院。

    张家在凉州百多年以来,一直以银川为张家根本所在,绝大多数的张家族人,都在银川。凉州的另一个中心金城,张家自然也有些产业,房产,地产,也有些族人和仆下在那里打理。可是,张家在金城的房子,这百多年以来,只有也仅有的那么几次,住进了银川城张家的族人,这些族人,大多是些少年……

    每当张家从银川城向金城转移族人的时候,就意味着凉州,意味着银川城,意味着张家,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匈奴必定已经兵临银川城下,形势危急到了极点。凉州不保,银川破城,张家族灭,就在眼前!张家主事之人已经考虑到,为张家留些承继香火之人这个层面。但是,这几次,凉州,银川,张家,都在这么危险的境地之中,坚持了下来。凉州未失,银川未破,张家可保!

    百年来,张家在银川城落地生根,繁衍子孙。

    在古代,多子多孙,本就是值得高兴甚至炫耀之事。乡村勉强温饱之家,甚至食不果腹之户,都要将养三两个孩子。何况那些富贵之家!一对夫妻,五七个儿女的大有人在。如果再加上妾侍所生庶子,就更多了。再说,治理诺大的凉州,控制诺大的凉州,紧握诺大的凉州,最可靠的,能依靠的,还是张家自家族人。

    张家本身自然可以称得上富贵之家,养育子孙没有贫苦人家那么艰难。再加上管理凉州内在的需要,张家的人口在持续增加着。从最开始的开枝散叶,到如今的枝繁叶茂,张家人口已经过千。

    凉州郡城,县城,甚至凉州每个乡、里、亭,都有张家之人。乡官之中掌教化的三老,掌一乡之行政兼收赋税的蔷夫,捕盗贼管治安的游缴,其中至少有一人和张家有直接的关系。要么就是张家族人,或者是张家姻亲家族之人,再或者是张家义学之中学成归乡之人。张家的触角已经延伸到凉州每一个角落,不论是阳光普照的角落,还是阳光照不到的潮湿阴暗的角落!

    张家这么多族人,除了已经出仕在外为官之人,全部住在这个大院子中。张家除了金城的那个鲜为人知的院落,只有银川这一个大院,张家的族人就在这里,全凉州的民众都知道并且坚信这一点。

    夜幕既然降临,张家自然就会掌灯!危急时刻,张家晚间的灯火,就是银川城民众的希望。而在白天,大院之中,张家那老老少少的族人,就是银川城乃至凉州最后的防线。

    张家门风清正,自然和豪华奢侈不沾边。但是,每到晚间,张家那最密集最亮的灯火,总会点燃起来,已经点燃了数十年了。银川城阖城百姓,只要抬头,就能望见那一片灯火,仍然在亮着,并且会一直亮下去!

    数十年前,当时的张家的族长还是张文正公,而张无波却还是少年一枚。那一次,匈奴围攻银川城。那一次,也使得张家不得不将部分晚辈转移到金城。可是,张无波未曾离开,就因为他是张家张房长孙,他爷爷是张家族长张文正公,他父亲是凉州牧。当叔族叔伯劝他起身去金城之时,他坚决不离去。嘴中只是说:“谁都可以走,爷爷不能走,父亲不能走,我也不能走!”

    张文正公听到这几句话之后,大笑几声:“张家有后,吾心安矣!”随即带着张家还在银川城的子孙,登上凉州城墙,说出了那个张家著名的“灭匈驱匈约”!

    张无波当时之言,铭刻于每一个张家人内心深处:“匈奴虎狼,人性泯灭,自秦以来,屡犯华夏,烧杀我民众不可计数!如今一旦入我疆界,则庶民如在水火之中!我张氏一族,誓死保凉州黎庶!今后尔等有谁灭了匈奴一族或将之赶至极北之地,使之不敢南视,张家子弟悉听钧命,奉之为族长,后世子孙,亦记此言,代代相传!”

    当时的形势,已然危急到了几乎不可挽回的地步!匈奴犯境,本来是将重兵布置于并州一带。匈奴虎视眈眈,并州岌岌可危,凉州势必不能坐视。否则,一旦并州有失,不止长安城暴露于匈奴兵锋之下,凉州也会因为独特的地理形势而数面受敌。并州之危,不可不救,却不知此次匈奴就是冲着凉州来的!

    张家从留侯张良以后,入主凉州。自此,匈奴再未能侵入凉州一步。因为楚汉之争对于汉廷的拖累,在汉廷边界,匈奴屡屡侵入抢掠,无往而不利!对于凶蛮而又自大的匈奴,在凉州的失败,使他们受到了莫大的羞辱。所以,这次抖了这个机灵。形势使然,张家必然入彀!当数万匈奴精骑,来到银川城五十里外的时候,银川城中方始察觉。急促间,转移走一部分各家少年之后,就关闭城门,抵御匈奴!

    此时,银川城中因为支援并州抽调一部军马,只有六千余不善远袭的步兵,其中还有部分即将退伍回乡之老兵。而城外却是数万匈奴精选骑兵,力量对比,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