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名游侠经过了长长的牢房过道,许多人都在哭喊,有一些是未曾跑掉的孙家人,多半都已经受了刑。有一两名,游侠甚至有印象,当初去孙府拜访孙希泽,曾遇上的一名年轻人也在其中,游侠并不记得对方的名字。这年轻人断了一条腿,倒在牢房当中,已经没有多少气息。
游侠还在想那人的名字,走出了好几米,后面忽然传来一个声音:“我叫孙惟亮!”
他皱眉回头,便是那年轻人喊的,此时牢房中有许多叫救命或是其它内容的,这年轻人说了名字,也没有其它话,过不多久,又听得有几人说自己的名字。
“我叫孙惟奇。”
“我叫孙海亭。”
那名叫孙海亭的,便是一名双手没了的少年人。
随后便听得一名匈奴兵大声吼叫,游侠听不明白,旁边的人给他翻译道:“他们每次见到来人,都要说一次……”
进到最靠里面的一间囚室时,游侠才看到了孙济堂,老人看来并未受到虐待。除了额头擦破些皮已经结成血痂,其余地方看来并未受伤,这时候衣服整齐,正就着一盆清水整理衣冠服发,牢房里光芒不强,他眯了一会儿眼睛才看清楚游侠。
匈奴人在那名熟识谦恭的问好之后打开了牢房门,游侠进去之后,别人才都离开了。老人整理着头发,看了游侠几眼:“你……也被抓住了。”
游侠并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却说到:“是希泽兄让我来的!”
孙济堂看着他,随后点头,“嗯,这又是何苦呢!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是务实之人,务必要留下一条命……”
“我……”游侠想了想,最后摇了摇头,“我……呵,希泽兄在我来之前,特意让我告诉你,孙家大多都已经在定襄了。”
“哦,好……”老人的嘴角微微笑了笑,“这几天,轮番有人来劝我,什么心思都用了,你是最后一个,这个消息倒是顶好的!”
“我不是想来劝你的,只是看看你。替希泽兄来看看你,我自己,也想见见你。”游侠点头说道。
第49章 两个人的事迹(二)()
孙济堂看了一眼那名游侠,随后开口说道:“方今匈奴势大,五原城破,虽死伤民众无数,但总还算没有波及整个并州,可是如今并州……唉!就怕并州啊……你虽是游侠,可也颇知大义,能为与小儿的情谊,深入险地,由此看来,就知你侠义心肠,颇为难得!只希望以后在游历天下之余,能稍顾黎民一二!救得一个是一个,帮得一个是一个啊!不能因为善事小到不值一提,就不值一做……”
他言辞恳切和睦,并无教训之意!游侠也点头表示明白!
可游侠并未忘记原本过来的目的,他自然是想办法救出孙济堂,所以还是说了自己心中想法:“我以前在一些故事里,听说过一些迂腐文士仗义死节的事情。有些人,听起来很伟大,死得其所,可也有些人,看起来就没有那么必要。孙老,如果五原城破,你不及逃走,我可以理解你此时不降。我只是不太懂,为什么走了还要回来。你是懂治国之道的务实之人,如果走了,于国于家帮助会更大的。”
孙济堂抬头看他:“你……不能认同?唉,也难怪……”
游侠吸了一口气:“主要是……还有外面的那些人……他们……并不值得啊!”游侠说这些是断断续续,就是不远这位令他有些敬佩的老人,因此而心伤。
但事与愿违,孙济堂听到这里,明显顿了顿,低头无语好半晌,才点头道:“是啊……都是好孩子,可惜了……”
“我……”游侠正想说话,孙济堂却陡然又抬头望过来:“你觉得,我辈文人,最该做的事情,到底是什么?”
游侠想了想:“我不愿说大话骗你,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文人有该做的,治国平天下,于民有利,于国有利……但要说最该做的,恐怕谁也说不清楚,而且……我并不算文人。”
听得他这样回答,孙济堂笑起来:“是啊,因此你才能行非常之事,能于此时深入五原城,还能见到我这死囚。但……老朽研究儒家数十年,得出一个结论,我辈儒者,最该做的事情,终究还是……卫道。”
游侠皱了皱眉,孙济堂笑了一阵:“你与小儿相熟,但你我未曾多谈。于我,想必你也听说了一些事情,各种官场来往、权术,我自然接触的也很多。你方才也说,老朽乃是务实之人,是啊,务实……”
他叹了口气,对这个词似乎颇有感慨:“可是,你想啊,若非如今官场,若非如今军中,若不是所有人都选择了这聪明的务实之道。他们匈奴人打过来了,这些人一觉得难以抵抗,事不可为,大家就都掉头跑掉,五原怎能陷得如此之快。若我们整天都在说圣贤之言,说大丈夫当仗义死节,到了城破之时,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做些蠢事,有谁愿意信那圣贤之言呢?”
“说爱国,说死节,死到临头了,却没有人愿意去,那儒者,不就成了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了吗?这样说起来可能有些太过务实了,但我辈儒者,每年都该死几个人,该死几个……有名字有名气有名望的人,死在屠刀之下,死在长安城皇城大殿之上,死在这千千万万人的眼前,让世人知道真到该死之时,儒者绝对不能退也不会退!如此才能提醒世人,这儒家之道是真的,为不平之事而死,为民族大义而死,我辈才算为往圣继绝学。我死在这五原城,也是要提醒大家,确实有些人是抵抗过的。免得他们想要说起的时候,热血之时,却找不到可以说的名字……”
他说得有些激动,手臂颤抖着,摸索着戴上帽子:“我已经老了,正是死得其所,你却还不该死,外面的那些孩子也不该死,但别无他法了。他们当中,也有被我教得信了这些的,也算是……死得其所吧。”
有微微的光从缝隙里照射进来,微尘浮动在空气中。老人说到这里,微微笑了笑:“所以这样说起来也许不好听,但所谓卫道,其实也就是……在适当的时候,死给你看。已经死了不少了,我因为名气大些,反倒屈居人后,也令得那些孩子多受了几天罪……为虚名所累啊……”
张道当初听这个老人的事迹,是三叔公讲的。当讲到这里的时候,三叔公已经是泪流满面!张道却微微有些沉默,他对于儒家,有崇敬,也有不屑。所崇敬者,无非是这个以儒为名的系统,以家天下的规则所创造出来的巨大的、自洽的统治系统,如同蛛网般的密密麻麻的统治艺术。所不屑的,则是大多数儒生读书读傻了脑子,什么都不会想,又或者什么都去想的各种丑态,但这里的这个老人,或者说当年的这个老人,确实是令得儒家这两个字,显得有些伟大了。
平日务实致用,适当的时候……死给你看。
如同诸多儒生在殿前触柱而死,如同后世文天祥崖山投海,方孝孺被腰斩后犹大骂朱棣不止。在后世看来,许多人或许都觉得这些人显得有些傻,觉得他们什么事情都没有做成。但如果把儒家当成一项事业,终究是这些人才真正做了事情的,真正是为往圣继绝学。若说起来,他们真的就是“死给别人看”,保卫儒家的节与名。!
张道不做这件事,却很难不佩服这件事。
三叔公把孙济堂的事迹继续讲下去,张道听得有些压抑,心中仿佛有条血龙不停翻腾!
而那名游侠的心中已经明白,外面杀了几天了,终究怕还是有很多人这样子死了,又想起进来时外面喊自己名字的几个人,问道:“刚才进来的时候……有几个人在说自己的名字,他们到底……”
老人笑了起来:“他们便是想让人记住,有这样的几个人,这样死给你看了吧……都是好孩子,喊了的是,没喊的也是……”
他想了想,又拍了拍游侠的肩膀:“你能活着,就该活着。要活着才能做事,你还年轻,不用多想,将来将这事当成故事,说给别人听吧……”
最终,孙济堂还是死在了匈奴热人的大刀之下!游侠也回到了定襄,将这件事情详细的讲给了孙希泽以及所有孙家之人。后来,他又远赴京城,把这个老人和那些他记住名字,都讲给京城的人!
当天下皆知孙济堂之时,这名游侠又一次远行。这次却是再没有人见到他回到并州,回到中原来!半年之后,听说匈奴的一名小王暴毙了!
这名小王,曾经来过并州,曾经进过五原!
第50章 两个人的事迹(三)()
孙济堂老夫子,自然是令人敬佩的。可这个时代的主体,仍旧是那些千千万万普通的民众!他们淳朴得显得有些木讷,但在世世代代抵御外族入侵,抵抗天灾人祸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他们自己的朴素的哲学观!
三年前那场汉匈之战,因为汉廷本就显得有些防守失利,加上其中对张家的不公待遇这些不能宣之于口的龌龊之事,令得史书之中颇有些语焉不详!
在多年后,世间对那场的战争记述中,汉廷最开始的反击,便是从幽州刺史周志带领州军,在上谷郡狙击匈奴大军开始的!
但三叔公却感叹的说道:“事实上汉廷最开始的反击,并不是来自幽州的周志率领的幽州军,也不是紧邻幽州的冀州刺史曹云锦率领的冀州军,而是来自一名农夫!”
在汉廷北方广袤的土地上,在凉州最北的敦煌郡,有一个小村庄。村旁有一条小河,小河旁边是几棵杨树。叶子已经落光,不再有夏日的繁茂,孤寂无趣的枝杈蒙着秋天的寒霜与灰尘,看着很不起眼。
这是一个美丽的村庄,但和凉州别的村庄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看上去就和河边那几棵杨树一般不起眼。
村子里有个农夫叫赵德奎,虽然他坚持认为自已是油漆匠,但在村民的眼中,这个使得一手好草叉,把猪喂的白白胖胖的家伙,当然是农夫,还是最好的那一种。赵德奎没法拒绝这种赞美,只好沉默认了帐。
就像很多凉州乡间的男人一样,赵德奎从过军,在边塞和匈奴打过仗,砍过草原骑兵。便是一手刷漆的好本事,也是在凉州边军里学的。退伍之后的这些年,他娶妻生子,挣钱养家,生活过的很平静喜乐。除了家家户户常见的一些争吵,再没有什么烦心的事。
紧张跌宕的人生,都留在了多年前的边塞中,平静的生活里再没有什么新鲜刺激的经历。赵德奎有时候,很怀念在边塞的那些日子。
三年前的的某日,他提着树漆桶,正在公学里粉刷墙皮。忽然有衙役走进公学,往墙上贴了张细帛的文书布告,然后行色匆匆而去。
赵德奎曾经因为工钱太低,闹了两年,最终衙门还是不肯涨漆钱。他被老父揍了一顿,又被女儿哭闹了半天,只好同意来刷公学。本就心情不好,这时候更加恼火。心想这些家伙难道没看见我正在刷漆,把这么大张布告贴在这儿,那还怎么刷?当然,他不会承认自已最恼火的,却是看不懂那布告上的字。
这时候的人识字率不高,而且他自幼调皮捣蛋。从军后也没有改变,宁肯挨军棍,也不愿意参加凉州军队特有的识字班。于是现在便成了为数不多的参军之后仍然是文盲的人,时常被邻居取笑,于是这便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