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愤恨难以自持之下,说了那么几句。
整个下午的这种气氛,根本就不是什么大堂议事应有的气氛。这其中估计有李鸿业一贯的强势风格的因素。另外,更重要的怕还是因为张家。对于张家,抱着何种重视何等敬畏的态度,都不算过分,因为张家本身就是个传奇。
传奇者,因奇而传!张家做为百年世家,也算是世家里的一朵奇葩了!却是谁都不愿触动的一朵奇葩,超越世人百年的奇葩!
“凭借他那几副对联和一首诗,却是让在场之人叹赞不已,世之也离开了阅汉堂!”
“对联和诗可有抄录?”
“有!这几幅对联,特别是这首诗,借着这次事故,已经传遍银川城了!”李建业从怀中拿出一片细帛。
“承之,念!”
站着的四五个年轻人中,有一人赶紧走到大堂正中,躬身接过李建业手中的帛布。这个时候能站在大堂之中的年轻人,自然是就是李家的将来核心中的核心!不过这个李承之不仅卖相颇好,臭皮囊很是招人待见,而且读起对联和诗篇也是抑扬顿挫,郎朗动听!
“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
“事无避难义不逃责,知止趣道日新其德!”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读完之后,李承之就退回原位了!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可是很懂得进退了。换做一般年轻人,得了这个机会,怎会不多说几句表现一番。至少也在大堂正中,多站一会!李鸿业对李承之的表现甚是满意,点了点头。
“承之啊!你大哥平之在外公干,不便管束你们兄弟。你既然不想过早出仕,在家中正好可管束一番。世之虽说是中了奸人设计,才有此不幸。他自己也难免太过疏忽了!你们都是我李家的将来,一个都折损不得啊!今后,平日里,我们这些老人操心不到你们兄弟的地方,你要多在意一点!”
听到李鸿业如此说,不论是李承之叔伯辈的几人,还是同辈的青年俊彦,甚至于淡定了一下午的那位李家老太爷,都感觉相当惊讶。倒不是针对于李承之的惊讶,而是惊讶于李鸿业给了他如此大的权力。李家发展至今,枝繁叶茂,李承之这一辈的李家子弟,少说也有百人。除了像李平之一般在外出仕的那二三十人,在银川城中的也有六七十人之多。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比李承之的年龄大,至于职位,也不少已经是一县之尊,或是银川城中行走,而李承之还未出仕。
可是他们只要还承认自己是李家人,今日过后,就都要受李承之约束。不论你是兄长,还是高官!在这个家法大于国法,很多人一生只知道宗族而不知道国家的年代,李承之对它们的这种约束力,是有很强的强制力的。突然之间就在他们头上放了一尊大神,他们行事之前必须拜一拜!不论他们愿不愿意,李承之这次都算是一跃而起了!
“是,大伯!”
李承之的回答依旧言简意赅,却能给人一种安稳实在的感觉。李鸿业看重他的自然也是他的稳重老成,这一点和他得意大儿子李平之颇有相似之处。不管是爱屋及乌,还是本就欣赏这种性格的人,李鸿业已经决定将李承之培养成为李平之的得意帮手!
这其中未免没有李承之的父亲比较庸碌的因素在起作用。李承之的父亲庸碌无为,没有什么能力,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野心,没有什么势力。而李承之却能力出众,对于他这样毫无根基之人而言,李鸿业对他的青睐就颇有知遇之恩的意思。将来作为李平之的帮手,尽心尽力之外,还不用担心有别的什么心思。大家族之中,个人的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而他这一房的势力根基也是很重要的!
放过这一桩事情,李鸿业又把话题转了回来!
第44章 张无波的眼光()
其实事情说道这里,已经差不多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
做为幕后的推手,废了这么些气力,暴露了笔墨店的吴掌柜和其他六七个帮手,自然是有其目的的。既然舍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幕后之人想要达到的目的也一定很令人吃惊。李鸿业就是用“所图甚大”来形容的。事件的后续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幕后之人欲要挑动凉州两大家族的对立。当然,事情也并没有往幕后推手所想要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后话了!不过,至少成功了一半。不论李家这次如何处理,张李两家之间已经多了一分不信任,任谁都抹不去了。
“世之出了阅汉堂,就不知道去了哪里。之后,张道三兄弟从阅汉堂中出来回张府,却在路途之中遇刺,世之也出现在了这里……”
“仔细说来,当时情形到底如何!”
李建业稍微停顿一会,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开口说道:“张道几人走在街道之上,突然有两人,嗯,应该是两具尸体,从三人前方的房顶之上滚落,这两具尸体皆是一箭穿喉。嗯,其中就有世之,另外一人的尸体现在郡府停放。两人虽都是一箭穿喉,而且所中均是凉州军独有三棱箭,但是据仵作验尸发现,两人中箭却并非同一时间。”
“并非同一时间?”
“是,世之中箭在前,另外一人在后,可以肯定的是,那名刺客是被张家隐身护卫所杀。至于世之……却还并不清楚。”
“嗯,继续。”
“突然滚落的两具尸体,引起不小的混乱。张道三人趁机迅速躲进一旁的店铺。紧接着张道身边的丫鬟陈瑜,却也跟着进去了。这个陈瑜好像突然出现似的!”
“陈瑜?看来她就是张道的隐身护卫了,今后留意一些!”
“嗯,许是陈瑜告诉张道已经杀了刺客,无须担心,几人就从店铺中走出。从这里看来,这个陈瑜此次难免有思虑不周的罪过,张家必定降罪,倒是可以多用些心。嗯,陈瑜不知人家还有后手,几人甫一出店门,就有一箭射来,正中张道心口,不知死活!”说到张道不知死活时,李建业颇有些幸灾乐祸。你张家再厉害,子孙不也是肉体凡胎,中箭照样会一命呜呼!
李鸿业似乎看出他的小情绪,却出言打击道:“咱们最好都盼望着张道保住性命吧,不然李家很难跨过这道坎去!”
李鸿业说这一句,却令诸人一头雾水。他们本就担心张家的报复,李鸿业何以单单提了张道的生死。不论是谁重伤,张家怕是都不会轻轻放下的!不过李鸿业接着说的话,却令他们意识到,事情或许更糟!
“张道可不止是一个十几岁的孩童而已。张家那位老太爷,可是一直把他当成张家将来仅次于张进的人物培养的!而且对于这个孙子,张无波三年前就已经着重用心了!张无波的眼光,天下之人,谁敢小觑!当年一个不知父亲为谁的霍去病,只有张无波与他交好,感情深厚。当时看不懂张无波所谓的人,也都想不到霍去病会成为今日连三公都敬惧几分的冠军侯!冠军侯啊,其是普通列侯能比得了的!把持并州一地二十余年,虽不如张家之于凉州,可也是一言九鼎的主!似张无波这种大事都处理不完的人,从九岁就开始培养张道这么一个孩童,岂是无因!其实,今年张道也才十二岁而已,看着他的对联和诗,咱们都忽略了他的年龄!若是张道今次丢了性命,咱们李家,怕只有迁徙一途了!”
“大兄……”李建业本想说两句事情不至于此的话,可是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了。张无波,压在凉州各家族头上多少年了,谁敢去招惹半下。听李鸿业这么一说,李家这次不仅是招惹了,而且是剜了张无波心头的一块肉啊!李家这次无论如何,是要伤筋动骨了!难得大兄还能淡定的去读《春秋》。
“不过也不用太过担心了,咱们李家走到这一步,也不是一帆风顺。风风雨雨总是少不了,经历之后,李家子孙不还是挺了过来,继续前行!”
“那是,李家子孙,合当如此!”
“李家到得今日,也不是任人去捏的软柿子!”
“就是就是……”
“嗯,不过,从风雨之中,咱们也应该汲取些有用的东西!今后咱们主事之人,以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后辈之人,身旁也得有些护卫,免的世之的悲剧重演。承之,这个你和平之商量一下,他手里有人!今后你们这一辈人,应该多替我们分担些了!”
看来李鸿业是决心要培养一番李承之了!说是他们这一辈人替他们分担,最后具体的事情不还是得落实到一小撮人身上。这一小撮人,就是李平之主政李家的基础班底!
不待李承之应话,李鸿业接着问道:“承之,对于这次的变故,你有何看法!”
李承之继续着历来的淡然,躬身一礼,缓缓答道:“大伯,小侄以为,不论世之是如何死的,为何人所杀……他都应该是被张道的隐身护卫杀的!”
听到他这么说,李鸿业赞赏地点了点头。大堂之中其他人,却先是愕然,接着就是赞同和赞叹了。他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张家身上,因为张家的张道遇刺了,而且他李家的人还在现场,所以李家的嫌疑是免不了的。
他们一直盯着张家受了委屈,李家被搅了进去,不论李家是本就参与也好,被人算计也好,反正是理亏了。可是经过李承之这么一说,他们才发现,其实李家也是苦主,也受了委屈!不论怎么说来,李世之都罪不至死。只要让人们都觉得李世之是被张家之人杀的,那李家就有了一丝的主动。
李世之想着刺杀你张家子孙,这固然不对,可你也不能一箭就射死了他吧。好吧,当时情形混乱,失手将李世之当成刺客射杀了也就罢了。可你不能在因为这个去追究李家责任了吧,人都已经死了,李家已经够委屈了!张家也不能太霸道了。
说道这里,就牵扯到了民间风评的问题。张家立世,靠的是“美丰仪,门风清正”的金字招牌,笼络凉州士子民众之心,加上凉州这块根据地,才有张家今日的声势。所以,对于风评,张家是不得不看中,而李家就因此有了斡旋的余地。
后生可畏啊!
第45章 生死边缘()
李承之的这一句话,固然让李家争取了一丝的主动,但是问题依旧摆在那里,如果李家想着凭借他们折损了一名后辈,就让张家放过这件事情,显然就是政治上的幼稚了。对于玩了大半辈子政治的李鸿业来说,他是断然不会如此乐观的!
“事情基本上已经清楚了,各位说一说如何处置吧!”李鸿业出言问到。
不知李家最后如何商议,但是作者以万能之手让时间回溯到半个时辰前,也让地点转移到张家!
此时的张家已然归于平静,从大门看去,依旧雍容华贵!张无波告诉各房众人,张道虽然重伤不醒,但已无生命危险,仅需静养些时日即可,随即就让众人散去了。之后,张家族人,就各司其职了!
不要小看此时张家的平静,这就是世家特有的从容,是无数次磨难之中沉淀下来的,一代一代融入血液之中的面临着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