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叔公讲史,不单讲史,更注重对后辈的教导。张道第一次听他讲课,感觉古人对后代的教育如果都是如此,那就很不简单了,难怪能出现这么许多英雄人物。可是,当时九岁的张道听三叔公讲课讲到最后……唉!

    “但是,楚国毕竟有此大败,虽有项羽仁政,也仅是勉强立国。幸而汉朝有匈奴大患,不敢尽情攻伐,才有百年楚国……”

    已经讲了快一个时辰了,三叔公丝毫没有要歇息的意思!对于好动的少年,坐着一个时辰不动,简直是煎熬。即使是张道,第一次听三叔公课的时候,到最后也如坐针毡。加之那个,呵呵,人有三急,啊,哈哈……

    “另外,有六世齐王的韩家掣肘。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韩家因为抗击楚国而兴,六世富贵已极。一旦楚国灭亡,韩家势不可保全。”

    刚来的时候,听各位教授讲课,让张道很是惊讶。就如同三叔公讲的这些一样,在这个时候,可称为是大逆不道。而且,张家对于楚汉之争,一直是处于旁观者的姿态。时间长了,张道也就明白了。凉州张家,美丰仪,门风清正,而且,这世间只有一个张家能如此评天下英雄,论天下大事!

    “三年前,楚国先帝驾崩,九龙夺嫡,内乱不止。汉朝觑准时机,十万境内州军,并从抵抗匈奴前线抽调三万边军,兴兵伐楚,虽只十三万,但是诸位切记,兵贵精而不贵多。果不其然,仅仅五月有余,即攻克楚国全境。兄弟反目,遂至外敌入侵,尔等切记,我张家断不可有此行径!”

    将近两个时辰了!

    “楚汉对峙,经年不休,我华夏国力全耗于此,匈奴趁机坐大,汉朝居然要下嫁公主,以求和平,耻辱已甚!以妇人之弱质,断不可求来几分和平,匈奴年年入侵边关即为明证!唯有如我张家一般,铮铮铁骨,方能保境安民,御敌于外……”

    果不其然,三叔公毫不停歇的讲了两个半时辰。可怜的孩子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张道愈发喜欢这个时代的孩子们了,打骨子里尊师重教。想想天朝的学生……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对于师长的敬意,什么时候都应该有,不是用自由开放做幌子就能丢开对老师的尊敬和对双亲的孝敬。

    终于下课了!看多少人在向三叔公鞠躬行礼之后飞快的奔向如厕之所。

    张家的族学里,下午就热闹多了,八岁之下的孩子继续上课,而张道他们就得练武了。凉州张家先祖,留侯张良,当年兴建族学的时候,就在门前立一石碑,文以安邦,武以保民,所以族学文武皆习。普通的族人子侄就在族学里跟上过战场的老兵习武,学一些战场上常见的技击之术。而张道张辽这样嫡房长房子侄,或是在凉州军政有所作为的族人的子侄,都有自己的武学师父,学的就是高深一点的武功,有形有意,有拳有气。

    张道练了一下午五禽戏,运气稍感熟练,傍晚便叫上张辽回家。走到二伯父所居庭院前,看见老四张达在院中秋千之上!

    “哈哈哈,老四,你多大了,还坐这个,哈哈哈哈哈哈哈”

    “啊,二哥,三哥”张达正在发呆,险些被吓着。

    张道很喜欢这个弟弟,原来的张道身体虚弱,经常一个人无事,张达身体也不好,两人倒有时间待一块,本来感情就好。后来张道练了五禽戏之后,身体逐渐健康,就不顾师父警告五禽戏不准外传,将之传给了张达。因为这个,张道被师父罚了三个时辰马桩。张达急的求祖父,求他父亲,为张道说情。祖父和二伯父都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管教他是应该的!因为这个,张达四五天没和他父亲说话,晨昏定省也之磕头不说话。

    “可爱的汉朝男孩!”张道心中想着。可惜四弟五禽戏进境太慢,即使后来张道恳求师傅将运气之法也传给了老四,还是效果不显。只是张达的身体的确在好转,吃药的次数明显少了许多。用师父的话就是,“五禽戏,本就重在养生,他身体好转实属正常。但未能和你一样,身体好转,并且健壮超于普通少年,练出了武学的境界,呵呵,这个要靠悟性的。”

    “你在这里干什么,听说姨丈来了?”张道问他

    “哼,姨丈来了就找父亲说话,说了一上午,下午又把大哥叫来说话。”张达仿佛有些小气愤。他想让姨丈给他讲军中故事,的确是有些失望。

    三兄弟又说了一会话,张道特意逗张达开心,果然,小孩子总是容易忘记,忘记不好的回忆,重现笑脸。见二伯父和李和以及大哥他们还在书房,张道和张辽就没去打扰,各自回家。

    回家的路上,张道总感觉肯定是出事了。李和是陇西郡都尉,陇西郡郡守是张家子弟。既然如此陇西郡不会有大事,以至于李和专程走一趟,而且和二伯父以及大哥商议这么长时间。不是陇西郡,难道是刘家汉廷有事?

第3章 家人() 
“哥,又想国家大事呢,呵呵呵。”

    “什么大事也没有菁妹开心重要。怎么,娘让你随福伯出门了!”张道大伯家两子一女,大哥二哥和二姐,二伯家两女一子,大姐三妹和小四,张道家里就他和妹妹张菁。张菁今年八岁,是他们几个兄弟姊妹中最小的一个,备受宠爱。张道也喜欢这个时而文静时而跳脱的小妹妹,平常父亲忙,张菁有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都是找张道。张道二十几岁的心理年龄,对张菁这么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更有一种长兄如父般的疼爱!

    早几天张菁瞒着娘亲,自己跑出张家大院。从侧门出去,跑得远了,都迷路了,幸亏从小服侍父亲的福伯找街道上朋友帮忙,才找到她。自那以后,母亲就跟府中正门侧门的门房都交代,不让张菁独自出门。

    张菁可不依了,母亲向来对女儿严厉,张菁没办法,就去父亲那哭闹。父亲拿这个女儿没办法,只好说有空可以让福伯领着出去逛。其实莫说八岁的孩子,就是十八岁的姑娘,也能在大街上闲逛。汉朝之时,风气还算开放,并未有什么太重的繁文缛节。加之凉州地界,常年受匈奴威胁,民众尚武,民风本就彪悍,对男女大防就看得更轻了。母亲不让她出门,也只是担心她安全罢了!

    “呵呵,就是,明天福伯说带我去河边玩!哥,明天你不是休沐吗?你也去吧!”

    和蹦蹦跳跳的张菁来到里屋,先给母亲请安,之后就问起父亲,天色已经不早了。

    “父亲还没回来?”

    “你父亲在大堂陪客人说话,今天客人真多,从早晨到现在,你父亲中午匆匆吃过饭,茶都未饮就又去大堂了。”

    张道的父亲领凉州别驾职衔,却并不去州府理事,只在家中接待亲故或是贵客。平常并不太忙,毕竟在凉州,张家门房走在大街上,都有县令上来巴结。只是张家门风清正,对下人虽优厚,但也绝不容他们插手凉州军政。

    够得上父亲接待,而且还接待一整天都有来人,就连饭后慢慢饮茶的习惯都顾不上,肯定是有什么大事。又想到二伯父大哥和李和他们,张道可以肯定,不出三天,巡查金城的大伯父就会回银川,一定是出大事了!

    和母亲说着些家长里短,偶尔逗逗张菁,张道很享受这种乐趣。三年之后的今天,张道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世界的家人。隐隐也为张家自豪,凉州真正的主人,有百年清正家风,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真正的世家风范!

    原本有可能发生在世家内部的勾心斗角,也被直观的外部威胁磨灭了。张家人人都有危机感,匈奴随时都有可能来犯。银川城外二十余里就是长城,长城之北就是匈奴之地了!当年先祖把张家宗祠设在银川而非金城,即今之兰州,恐怕也有此考虑!不过,留侯张子房更多的是为了让后辈秉持着一种信念:张家有保境安民之责,不可后退半步!张家历代先人陵墓都在毗邻匈奴的前线,谁敢提后退二字!张家子弟,凉州军马,宁死不退!

    百年以来,匈奴可以从并州入侵,可以从幽州进犯,可以洗劫辽东,唯独未曾从凉州推进半步。数十年前,匈奴进犯,将银川团团围住,当年的族长张文正公让张家十岁以上男丁全部登上城墙。指着匈奴大军言道:“匈奴虎狼,人性泯灭,自秦以来,屡犯华夏,烧杀我民众不可计数!如今一旦入我疆界,则庶民如在水火之中!我张氏一族,誓死保凉州黎庶!今后尔等有谁灭了匈奴一族或将之赶至极北之地,使之不敢南视,张家子弟悉听钧命,奉之为族长,后世子孙,亦记此言,代代相传!”

    张道正和母亲说这话,听见脚步声和丫鬟们的问安见礼之声,父亲回来了!

    “三老爷,三少爷已经回来一会儿了。”张家对下人历来宽厚,丫鬟们在老爷们面前也还自在,自从发现三老爷三少爷这个乐趣之后,就经常这么叫。

    “三少爷,三老爷让你去书房!”

    “三老爷,三少爷,大老爷和大少爷让三老爷和三少爷你们去大老爷书房!”

    张道和父亲也喜欢这种其乐融融的气氛,并不多言。久而久之,丫鬟们说顺嘴了!张道和父亲也习惯了,习惯成自然,却在这个院子里多了一份家的温馨。

    请安之后,父亲问了几句学业,就开始吃晚餐了。吃饭的时候,看见父亲有些心不在焉,张道几次想开口问,却因为张菁的话而未曾开口。

    张菁吃着,说着话,

    “三姐都能出去逛街,偏我不能!”

    “四哥昨天正给我讲故事,听见来客人就走了,哼,不给我讲,以后都不听他讲了!”

    “大嫂绣的花真好看,哥,你什么时候娶亲,也娶个会绣花的,绣好看一些!”

    “……”

    父亲听着张菁这丫头说着话,不觉已经吃得不少了。可是,张道听着妹妹的话就苦笑不得了!不过,真的很好,家的感觉,值得用生命去保护的家人!这一世能拥有这一切真好!

    吃过饭,张道就被父亲叫去书房了。张道心中想着,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平常父亲很是随和,有什么事情随口就说了。只有说的事情很重要,为防丫鬟下人们听到传出去,才会到书房。本来以前父亲有事也不会和张道说,自从那次“国家大事”的乌龙之后,祖父把父亲叫去,不知道说了什么。自那之后,有比较重要的事,父亲就叫张道去书房。父亲说着事情,偶尔问问张道的想法,之后指出得失,张道有一种被重点培养的感觉!莫非祖父那次叫父亲去,就是让父亲多关照自己!

    不过,这次到底是什么事情呢!二伯,大哥,李和,父亲,还有一天未绝的贵客……事情复杂了!

第4章 往事() 
父亲的书房很大,大概相当于后世学校中一个大的多媒体教室。世家的底蕴不止在于家族人口多,族人官职高,族中田产店铺收入丰厚,更在于这一家的藏书多寡。大伯父好文,书房远比父亲的大。就是从军的二伯父,藏书也不比普通县学少。遑论祖父的和三叔公的,他们的书房夸张到三层阁楼里满满的都是书简!而张家最多的书却是在族学里。族学里的书,是当年先祖留侯的全部藏书,其中不乏绝版孤本。

    每年都有天下皓首大儒不远百里千里而来,只为看看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