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得趣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汉-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道上一世是农家子弟,小时候村里时不时有人推着煤炭风箱高压炉来爆米花。风箱原理这么简单,构造也谈不上复杂,加上近距离的见过,所以对于制造风箱,张道很是自信。风箱由一个木箱、一个推拉的木制把手和活动木箱构成。工匠用手拉开活动木箱,空气通过进气口使风箱的皮橐内充满空气,而且并不塌缩,再推动拉杆能够将其内的空气压出,空气通过输风管,可以进入熔炼炉中,用于炼铁。小时候见的风箱就是由木箱、长方形活动木箱构成的。

    那个木匠兴冲冲的去了。临走时保证两天就能制出来风箱,而且绝对能用。一旁的张栎和王大匠,被张道这巧妙地设计惊住了,虽然只是个简单的风箱,虽然只是加大了进风量,虽然只是不用和风囊似的每次换风口,虽然只是……但是,这些虽然就已经够了。制造简单,用起来简单,效率还比风囊大,造价却比风囊少,这种物件难道不是宝物吗!

    众人思索沉吟之时,却被一个声音惊醒。

    “三少爷玲珑心思,却不知对于锻造兵刃,可有见解!”

第23章 欧连城() 
“三少爷玲珑心思,却不知对于锻造兵刃,可有见解!”

    众人一惊,倒是王大匠先出声,“见过师父!”

    不知道什么时候王大匠的师父来了,估计旁观已久。他们都只顾着听张道说这个风箱,没人注意到。

    这位王大匠的师尊自然就是张家供奉,在整个中原都十分有名的铸剑大师欧连城欧大师。对于欧连城,张道也知之不多。欧大师专注于铸剑工艺,甚是低调。说是张家供奉,其实张家并未给他安排什么实质性的活计。欧大师自然也是明白人,每三两年总会铸出一两柄好剑,当世顶尖的好剑,送与张家。张道原来听说这么一个人之后,就感叹,这就是高级技术人才啊,有实力有势力的家族甚至朝廷都求之不得。所以人家就能三年一开张,开张吃三年。

    从别人的传言之中,欧大师可是个传奇人物。二十几岁就把家传铸剑手艺,练的炉火纯青,技艺已臻化境,有点技近于道的意思。但是欧大师并不自满于这种成就,孤身远赴西域,以期能够寻找到炼制锻造这些铸剑工艺的更好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西域行走,欧大师博取西域炼铁铸剑之长,终于认为自己的技艺已经不输于天下任何人,所以就在精绝城开炉铸剑。

    当时欧大师在西域已经是名声大振。一个人手艺水平的提升,自然离不开不断的实践。欧大师也是如此,在他实践之中铸出的剑,流落到西域各地。传说之中,欧大师的剑削铁如泥,斩金断玉。不知道传说靠不靠普,不过在西域人们都相信欧大师的技艺水准。

    当欧大师在精绝古城开炉铸剑,西域诸国,大都派人观看,并且希望能够得到一柄欧大师巅峰之剑。鄯善,乌孙,疏勒,且末,车师,大宛,都有人前来。做为东道主的精绝,更是女王亲自观看铸剑全程。

    欧大师却并没有被这个大阵势惊到,他已确信自己铸出的剑,举世无双。铸剑六天六夜,五柄残剑,三柄功成。传说中,嗯,又是传说中,暂且相信这个传说吧!传说中,旁观的鄯善国相拿出欧大师曾经铸的剑来试这三把剑。欧大师很臭屁的只拿出四柄残剑中的一柄,顺手就劈断了鄯善国王手中之剑。那时的场景,用技惊四座,惊艳莫名都不足以形容。几国争相索剑,乌孙国更是保证,三把剑,只要欧大师给乌孙一把,乌孙可让欧大师自选一城当城主。欧大师欧连城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渐渐的也就没人知道欧大师的姓名。都只是以欧大师或是欧连城称之。

    当时情形十分混乱,各国僵持不下。最后精绝女王出面,主持分剑会,才算平息了。毕竟精绝女王是东道主,谁都要给面子。精绝,乌孙各得一把成功之剑,大宛,且末,鄯善,车师,疏勒,各得一把残剑,欧大师尽了全力才留下一把功成之剑。至此,事情已算了结,谁知又有些许波折。哪个少女不怀春,特别是欧大师当年也是一表人才,又是当时西域眼中的天朝之人,所以很多少女甚至少妇对欧大师都是倾慕中带着爱慕,爱慕中带着思慕。这也属常事。至于欧大师有没有一段或者数段风流往事,那就不为人知了。但是,精绝女王的女儿,将来的精绝女王,却喜欢上了欧大师。当时欧大师已经是精绝的贵宾,时常出入精绝王宫,两人就接上头了。女王倒也不反对,毕竟欧大师不论技艺还是名望,在西域完全可以镇得住场面,将来女儿继承王位,他也不失为大助力。

    郎才女貌,举世无双,本是天作之合,怎奈事与愿违。欧大师终究要回中原,但是精绝女王定然不会答应女儿随他而去。所以,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对情深意长的恋人,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奔向了遥远的东方。嗯,是的,你没有听错,两个人私奔了!张道第一次听到这里的时候,就对欧大师生起了崇高的敬佩之情。那可是货真价实的公主啊,而且还是能够成为女王的公主,欧大师当时的有多大的魅力啊!

    这个故事并没有如同悲情狗血电视剧似的,出现悲情故事。反而像是童话故事的结尾,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嗯,欧大师暂且是铸剑王子吧!欧大师不负于公主如此大的牺牲,两人回到中原,几经流转,定居凉州,恩恩爱爱一辈子。现如今儿女双全,颐养天年,在后世可称爱情的典范了。

    “欧大师,小侄只是有些歪才,对于锻造之事知之甚少,怎敢在您面前造次!”张栎张道赶紧给欧大师见礼,且不说他是张家供奉,单说欧连城和张无波深厚的交情,张栎两人都不敢有丝毫逾矩。张栎和欧大师的两个儿子也相交甚笃,两家算是世交了。欧大师叫张栎也只称字而不称其他。

    “子坚莫要谦虚,无波公对三少爷也很是赞赏!”

    “欧爷爷,您可别叫什么三少爷了,不论让我祖父还是父亲听见,孝经又不少于五遍。”张道躬身见礼之后,略显无奈的说道。

    欧大师生性随和,对于张家子孙更是没有什么大师的架子。

    “当年可以让你爷爷一边玩去,怎么见我这么识礼了。”

    转过头又和张栎说话,“呵呵,子坚,从铸造来看,我的技艺已经无甚提高了,道儿心思通灵,说不定有些见解能用之锻造之上,提高一星半点却也有可能。”

    欧大师说了这一句,才回过头看向刚才见礼的王大匠身上,“马镫我刚才看过,如此简单之物,你居然要半天一夜才打造出来,简直无能甚矣!如此还敢受赏,张家仁义,你却还不知本分?”

    “师父教训的是,是我学艺不精……”

    欧大师当即打断他的话,“莫说这些无用的话,赶紧去快些打造马镫是真。这马镫有大用,而且急用,一百五十对,十天造出,若是造不出,那我就得帮你造了!”

    王大匠又愧又惭,呐呐不敢言,只听到这里,却噗通跪倒,“师父,愧煞我了,十天之内必然完成,断无让师父操劳之礼。”站起身来,转身快步离去。

    师父教导徒弟,张栎不便插言,张道就更不能说话了。只是心中感叹,又是严师出高徒这句话害的。在汉朝这个时候,父亲之于儿子,师父之于徒弟,大都严厉甚乎苛刻。仿佛不严厉就会出现纨绔子弟或是无能徒儿似的。张道不得不感叹自己的好运,父亲不严厉,师父虽说稍微严厉,但是也算是这个时代师父里和蔼的了,至于三叔公,唉,三个师长,两个不严厉就已经是泼天的好运了,不可贪得无厌。

第24章 欧若曦() 
欧连城教训了徒弟,这才回过头来,“子坚,去忙吧,我和道儿说说这锻造之事。”张栎听到这话,就告辞离去了。

    张道看到如此,欧大师是铁了心让他说点什么。不说一些有关炼制锻造方面的东西,是定然不行了。绞尽脑汁,也就只想起来一些含碳量,杂质这么一些东西。但是怎么表述出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后世一个初中生,对于钢铁成分的了解,都比现在的大匠清楚。中国古代的技艺,大都是在实践之中获得,又传承下来。至于具体为什么要如此操作,为什么有如此结果,就说不清楚了。

    就拿酿酒来说吧,古人的酿酒技艺可说登峰造极了,各种酒品各种香型层出不穷。古人知道哪一道工序如何做,哪一道程序这么做会得到清香型的酒,但是如果那么做就会得到酱香型的酒。可古人却不知道,酿酒是靠发酵,是靠微生物的活动进行这一过程的。所以,张道想把后世关于钢铁的,这些微观上的东西说给欧大师听,让欧大师听了明白,又不会感觉张道所说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两人走出匠房,朝欧大师家里走去。欧大师家,离匠房不远。虽说张家并未给欧大师这个供奉安排固定的差事,欧大师也只是三两年铸造出一两柄好剑交给张家。但是,张家还是给欧大师一个身份的象征,凉州少府。名义上凉州所有建造工程,军器打造,都归欧大师辖制。当然,这只是个身份而已,欧大师除了偶尔来军器匠房看看,其他的一概不理。倒是整日在家中铸剑之余,享受一番天伦之乐。

    两人说话间已到欧大师家里。欧大师虽有此等技艺,在凉州又有如此身份,但是府邸却甚是普通,无出彩之处。府门还算高大,但是古朴沉稳,房舍也无太多雕琢痕迹。张道每次来,都感觉欧大师果真是性情高洁之人。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道德经》之中这句话就是欧大师的写照,这是三叔公评价欧大师时说的一句古言。其实对于这句话,张道曾经的理解恰恰与老子原意相反。张道以为是吃美味大餐,穿华丽衣着,居安定之所,与世俗和光同尘。三叔公听了张道如此解释之后,指着张道鼻子气得发抖。若非养气功夫了得,张道估计要有皮肉之苦了。之后张道才从三叔公的讲解之中知道,对于这一句,自己的确断章取义了。

    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才是老子的思想所在,鄙夷积极胡为,提倡消极有为或是消极无为。庄子曾经给这句话一个完美的注释,用白话文说就是这么的,一个知识无比渊博的高人,这个人在一个落后的村子里住,他既不教大家文化,也不教大家科技,和大家一样过着落后的生活,和大家一样有纯朴的喜怒哀乐,吃什么都觉得是好吃的,穿什么都觉得是好看华丽的,住什么地方都能寻得内心的安定,什么样的风俗都能使之得到快乐,后来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平民,都一致认为这个人是圣人。

    古人的思想,那自然是很难理解的,特别是古圣先贤的思想。他们都不是一般人,而张道却是地地道道的俗人,只想生活安定,家人健康,宗族兴盛。站在张道这个普通人的角度,自然很难理解圣人们的思想。不过,这却并不妨碍,张道对于欧大师高洁品德的敬佩。

    “道哥哥,嘻嘻嘻,你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